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17]
641、提香村
  提香村位于雷公山腹地东侧,东部和东南部与台江、剑河、榕江三县接壤,地理位置垂直明显,山大坡陡,山高谷深,辖迪气、桃香两个自然寨,村住地海拔1000米,辖3个村民小组164户659人,其中,男364人,女295人。劳动力358人,全行政区域面积2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67.71亩(田面积457.71亩,土面积210亩),人均耕地1.01亩。2010年全村人均占有粮341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
642、雀鸟村
  方祥乡雀鸟村于雷公山主峰南面,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村所在地海拔1150米,辖8个村名小组238户910人,全部是苗族,其中,男513人,女397人。全村总面积2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83亩,(水田705亩、土178亩<含临时性耕地35亩>),山林面积23332亩,在705亩稻田中,中低产田(阴、冷、烂、锈田)644亩,人均基本农田0.06亩。雀鸟村在1999年冬建设了1140亩的优质果
643、陡寨村
  陡寨村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方祥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2634204200。
644、六堡村
  六堡村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杏山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2635100200。
645、河坝村
  河坝村位于龙山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2004年9月由原来的河沙村、青坪村、白兴村合并而成,是一个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瑶族人口占98%以上,辖14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864户、3486人,共有田土面积2472亩;全村共设一个党总支,三个党支部(河沙支部、青坪支部、白兴支部),现有党员57名,其中女党员3名,35岁以下党员6人,35岁以上党员51人,2010年有入党积极分子4
646、复兴村
  复兴中心村位于麻江县龙山乡西部,与杏山镇、宣威镇、贤昌乡相邻,与龙山村、大塘村、河坝村交界。全村现有16个自然寨21个村民小组,共721户,总人口3435人,外出务工人数为545人,设有一个党支部,现有党员46名,其中女党员8名,35岁以下党员14人,35岁以上党员32人,有县级乡土人才5名,乡级乡土人才12名。土地面积23平方公里。主要以么佬族居住为主。有较浓郁的民族氛围,耕地2384亩,有效灌
647、麻鸟村
  麻鸟村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排调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2636102232。
648、羊送村
  羊送村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扬武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2636103228。
649、送陇村
  送陇村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雅灰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2636202204。
650、石桥村
  石桥村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南皋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2636203207。
651、掌布村
  掌布村是2004年合并行政村时,由原掌布村、拉坝村、桃坡村合并而成。全村地域面积36平方公里,是掌布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浪马河穿村而过,将掌布村分为东西两岸,“救星石”景区位于掌布村北面。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27个自然村寨,共有农户806户3065人,布依族、苗族占84%以上。全村在册耕地面积1963.61亩,其中田833.87亩,土1129.7亩。
653、福安村
  村落形成于明代,原名黄土坡。明末战乱后,据“居之安、平为福”之意改为福安。村域面积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87人,呈南北向伸延的条状聚落。村落传统建筑:主要有悲愍寺建于雍正十年,关圣宫建于光绪十四年,传统建筑建于清代。福安村隶属于晋宁县晋城镇的一个行政村,村落坐南望北,依山而建,村中央有一条青石板铺城的路面,该路段自有村落到现在一直都是村里人们出入的必经之路,也是村中赶集的地方,所以在村中也称
654、田坝村
  田坝隶属于双河乡,村庄坐南向北,依山傍水,美丽的九村河穿境而过,是九村河的源头。各建筑基本保存完好,多数为土木结构,三间四耳加个倒座,面积约200平米左右,夯土墙,瓦屋面,每家都由约10平方米的天井。田坝三面环山,地处坝区,森林覆盖达72%,年来均气温为12度,是一个传统的彝族聚居村落,全村共有206户,896人。村落文化:田坝村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彝族生活方式及本民族的语言。民居以瓦房为主,每家都有
655、木鲊村
  木鲊村祖先是由昭通地区迁徙到滇池地区的,元明时,汉族大量迁入滇池地区,“汉到夷走”,他们的祖先由滇地区迁徙到晋宁、玉溪、易门交界的群山之中定居。村域面积17.04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168亩,常住人口295人,产值较高的主要产业烤烟、葵花籽、糯米,农耕种植业是木鲊村的传统产业。村落传统建筑:木鲊村位于山坡上,建于清代。是夕阳保存彝族传统民居较完整的村落之一,历史遗存集中,木鲊村历史村落风貌保存良
656、打黑村
  打黑村位于山坡上,建于元代。是夕阳保存彝族传统民居较完整的村落之一,历史遗存集中,是昆明市规划的主要彝族保护区。农耕种植业是打黑村的传统产业。打黑村历史村落风貌保存良好,空间宜人,居住环境质量较佳,山林、农田占绝大多数比例,周边自然环境良好。“依山而建,半月古村”是打黑村村落整体格局特色。打黑村整体旁山而建,村落居民有序地排列在山脚下,基本呈半月形布局。打黑村以一条古街为主轴,旁生里巷,形成“大街
657、新寨村
  新寨村隶属于晋宁县六街镇新寨村委会的一个行政村,属于山区,为彝族聚居之地。清初,由邻村迁部分农民到此定居,因地处要道,曾在此驻军,得名新寨。村域面积3.2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130亩,常住人口460人,呈南北向伸延阶梯形块状聚落。产值较高的主要产业:烤烟、蔬菜、荷兰豆。村落传统建筑:村庄依山而建,自然风光秀美,植被丰茂,建筑风格独特,多以四合院为主,建筑物较为集中,土木结构、瓦屋面,门头雕刻统一
658、糯黑村
  糯黑村是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126107203。
660、咨卡村
  咨卡村是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马鸣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304201203。
661、雍家村
  雍家村是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芳华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322107205。
662、淑基村
  淑基村是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竹基镇竹基社区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001200。
664、海门村
  海门村是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江城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403102212。
665、河西社区
  河西社区是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530423104001。
666、高大社区
  高大社区是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高大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530423202001。
667、北阁下村
  北阁下村是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兴蒙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423203200。
668、海镜社区
  海镜社区是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青龙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424104002。
669、龙潭社区
  龙潭社区是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澧江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428002006。
670、它才吉村
  它才吉村是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洼垤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428204205。
671、河村社区
  河村社区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河图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530502005001。
672、金鸡村
  全村国土面积6.82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5.5℃,年降水量970——129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蚕桑、包谷等农作物。东邻瓦渡,南邻东方,西邻郑官,北邻甫家。辖21个村民小组,劳动力525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25人。金鸡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8年种植养殖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0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58.65%。金鸡村目前正在发展蚕桑、畜牧特色
673、育德社区
  育德社区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金鸡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502201203。
674、水寨社区
  水寨社区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水寨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502206202。
675、芒龙村
  芒龙村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502210204。
676、和尚田村
  和尚田村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旧城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521204200。
677、木榔村
  木榔村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由旺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521102207。
678、银川村
  银川村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由旺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521102206。
679、西山村
  西山村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甸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521101200。
680、大乌邑村
  大乌邑村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5211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