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阜阳市文明村[2]
21、马湖村
  马湖村地处任寨乡东北部,东北两面与太和县肖口镇隔淇子沟相望,南与苗湖村相邻,西与杨庄村接壤。全村辖6个自然村,总人口2798人,共716户,耕地总面积3132亩。2012年粮食总产量1810吨,人均收入达5105元。2011年实现了“村村通”目标,交通较为便利。农业生产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辖区有木材加工厂1个,养殖业主要以肉鸡养殖为主,现在肉鸡大棚四个,每年可为养殖户增加收入达100多万元
22、田营村
  田营村位于田营镇中部,现有7个自然村,1699户,人口6427人,党员136名,耕地面积5419亩。全村现有养鸡厂16家,养猪厂4家,面粉厂1家,轮窑厂1家,麻绳加工厂4家,已形成了以麻绳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家禽养殖以及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发展村,村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群众环保意识强,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村发展经济势头强劲,人均收入逐年提高,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2900 元,为创建生态示范村
23、陆集村
  一、基本情况陆集村位于王集镇东南,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有党员73名,2010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村党支部多次被上级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二、“五个好”建设成效明显1、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为了全面加强支部班子成员的素质,开展了一年一度的主题教育活动,平时支部成员积极参加“三会一课”,自觉学习和实践“-”重要思想,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经过长期的理论学 习和实
24、朱大村
  朱大村管辖11个村民小组,党员83人人,村组干部7人。近年来,朱大村党支部以“五个好”村支部创建活动为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一、抓学习、建制度,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五个好”村支部建设,班子建设是关键。在班子建设上,朱大村高标准、严要求,把切实加强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为“五个好”村支部建设的首要内容。该村一是抓学习,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村党
25、李彬庄村
  李彬庄村:位于王集镇南1华里,204省道沿村贯穿。2014年4月,由原杨卫村李彬庄自然村和原东李村(8个自然村)合并成立李彬庄村,下辖李彬庄、周庄、东李、宋竹园、西李、马庄、夏庄、刘庄、李徐9个自然村,1126户,4096人,耕地3681亩。
26、茶棚村
  茶棚村位于代桥镇政府所在地东北部,距代桥镇4.5公里,全村人口数5267人,耕地面积5638亩,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数22个,户数1350户,村党总支1个,党支部3个,党员103人,村民代表数93人,村室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27、张老庄村
  张老庄村位于代桥镇政府所在地东南部,靠泉河岸边,南临临泉,距代桥镇4公里,全村人口数3226人,耕地面积2860亩,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数16个,户数756户,村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党员66人,村民代表数51人,村室建筑面积100平方米。
28、三和村
  三和村是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邴集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41282200203。
29、董寨村
  董寨村现有人口2660人,耕地2475亩,党员人数57人。该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该村党组织在-精神的鼓舞下,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通过该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外出考察和一些有市场意识的群众提议,塑料编织和塑料颗粒生产作为本村增加农民收入的两大支柱,并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龙头,成立了相应的协会,负责收购和外交。如今董寨村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编提篮,他们心灵手巧,编出的提篮美观大方,经支部一班人的努力,先
30、大田村
  大田村:位于舒庄镇西700米处,西靠幸福沟与顾集镇于庄村相邻,南靠泉河与临泉县杨桥镇接壤。行政村室座落在舒顾公路旁边。全村共六个自然村,分别是:大田村、小田村、小闫村、土领村、闫老家、陈丙庄。共有人口2481人,耕地面积2500余亩。
31、杨寨村
  杨寨行政村位于舒庄镇东侧3公里处,南邻杨粉自然村,西邻大顾行政村,东邻代桥镇,南北3公里,东西1.5公里,下辖6个自然村:杨老营、杨寨、刘士元、李庄、前土营、后土营和8个村民组。总人口3358人,土地耕种面积为3400亩,户数有830户,党员78人。村两委健全,多项制度规范,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为主,1400人劳务输出年收入可达700万左右,。养殖专业5户,年收入可达60万左右。刘士
32、大鲁村
  大鲁村位于沿泉,南邻泉河,东邻杨粉闫沿村,北邻杨粉舒庄村,西邻胡杨公路,面积6平方公里,所辖10个自然村,有小湾村、大闫村、大鲁村、后湾村、前大湾、罗庄、应庄、褚台、后闫湾、腰庄,总人口5784人,总共1295户,党员104人,耕地面积4800亩。村两委班子健全,各项制度规范,主要以种植小麦及传统的种植结构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年收入千万元左右。养牛户2个,蔬菜大棚13个,村容村貌整洁,社会治
33、前吕村
  前吕村委会处于陶庙镇西8公里处,下辖前吕、后吕、刘庄、彭楼、吕寨、油坊、李庄、赫湖8个自然村,总人口4263人。 该村农业上主导产业以小麦良种繁育为主,与市种子公司签订常年供货合同。在种植规模上,连片种植,统一实施,提高小麦的附加值。工业上该村以收购树木为主,形成了近30%村民从事树木收购的小商小贩。建立了木材加工基地,同时成立苗木协会,培养了经纪人,拥有小型服装加工厂4家和布艺沙发厂,拉动本地经
34、王石村
  王石村委会位于陶庙镇西北4公里处,临界郸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该村下辖王石、张弓、耿庄、牛青、段竹营5个自然村,总人口4596人。 该村农业上以种植马铃薯、萝卜为主导产业。养殖业上以养鸡为主,工业上引资400万元建立旭丰蔬菜加工有限公司,主要产品萝卜干、萝卜梗、桔梗等系列产品,产品远销国外、国内大中型城市。餐饮业、商贸流通、运输业日益蓬勃发展,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35、郭店村
  郭店村位于大黄镇东南部,所辖7个自然村, 40个村民小组,1129户,全村4313人、耕地面积4681. 7亩,共有郭店、昝庄两个党支部、121名党员、8个党小组。现有村民代表43名。 本村北靠大黄、南临鸭王,村内柏油路贯穿南北, 交通十分便利。村民约有1/3外出务工,在家者以种植业为主,兼搞建筑业、养殖业和加工业。 特别是该村发挥毗邻鸭王开发区的优势,发展绳网加工业,既有效解决了劳动力就业,
36、筛子李村
  筛子李村东临太和县,南靠大黄行政村,北靠新马集镇,西靠史炉行政村,交通较为便利。 全村有9个自然村, 26个村民小组, 1217户, 5174人,现有土地4805.29亩,共112名党员。总支下辖庙王、金寨两个支部,55名村民代表。作为第一批选派村,该村十分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了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积极发展新党员。先进性教育、双培双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部署认真,
37、胡总村
  胡总村位于胡总乡东南方位,南与界首市泉阳镇为邻,东与颍泉区闻集镇接壤,全村1204户,总人口5260人,共有党员103名,辖胡总集、魏庙、于庄、张大庄、张小庄、刘老庄、小李庄、杨庄、汤庄、贺庄、黄楼、刘小庄、张孟庄13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7439亩,是由原胡总村、刘老村、黄楼村三个村经村级区划调整合并而成,党支部、村委会驻地胡总集。境内南部有棋子沟、中部有柳河、北部有卧龙沟流经,50
38、周小庙村
  周小庙村位于胡总乡西北方位,北与本县大新镇为邻,西与本县肖口镇接壤,全村1350户,总人口6012人,共有党员128名,辖康张周、三郭庄、周小庙、孙园、范庄、郭柿园、黄老家、康庙、黄小庄、大邱、小邱、黄庙、高小庄、蒜李庄、马庄15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7463亩,是由原蒜李村、康庙村、周小庙三个村经村级区划调整合并而成,党支部、村委会驻地郭柿园。境内南部有卧龙沟、北部有五道沟流经,80
39、姚寨村
  姚寨村位于308省道南侧,西邻税镇村,东与十里沟村接壤,现有人口4070人,1160户,有耕地3700亩,下辖7个自然村,该村设党总支一个,支部3个,现有党员104人。 经济发展: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村有五百万元规模企业3个,养殖场2个。尼龙绳加工厂7个,便民超市5个,饭店一个。全村人均收入3600元, 社会事业:村内现有小学2所,在校学生350人。
40、孔寨村
  一、基本情况孔寨行政村位于税镇镇镇东9公里处,308省道、漯阜铁路穿村而过,颍河、万福沟相切流经,东面紧邻太和县经济开发区,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1700余户6670人,辖13个自然村,方园7.4平方公里,农田面积5870亩,特色示范田1000余亩。在建沙颍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和耿楼枢纽大闸工程一座,税镇镇经济开发区已初步建成。近年来,孔寨村以发展工业为主,特色农业为辅。2011年创工农业总产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