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14]
261、幸福村
  听说丹棱县顺龙乡幸福村是川西南闻名的古村落之一,有古道、古树、古桥、古民居,是农耕文明的活标本我便动了一睹古村风采的心思,近日,约了几位朋友,一起走进幸福古村。穿过村庄的那条古道一个村庄是古老还是年轻,看一看道路就清楚了。几年前,我在考证“丹马盐铁古道”时发现一条古道穿过幸福古村,古道长约四五公里,是丹棱境内遗迹最丰富、史料价值最高的一段古道。但自从有了公路,古道便荒芜了,就连村上80多岁的龚
262、官寨村
  沃日河畔话变迁——小金县沃日乡官寨村变迁记又到深秋,沃日河沿岸一派丰收景象;丹桂香满园,官寨村内尽是农家欢颜。地处小金县沃日乡的官寨村依托沉淀数百年的官寨文化,在注重乡村精品旅游发展的同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随着整体经济条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官寨村早已洗尽铅华,以崭新的面貌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元年。近日,笔者来到了官寨村刘易全老人家中,看到一幢修葺一新的藏家乐矗立在官寨古碉楼旁边。齐整的院
263、青岩镇
  青岩镇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至今已有640年的历史。全镇总面积92.3平方公里,总人口35086人,共辖1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06个自然村寨,共有汉、苗、布依、侗、壮等11个民族。2017年2月25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宣布青岩古镇景区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市首个、全省第5个5A级景区。2014年8月,贵州省第九届旅游发展大会在青岩召开。先后获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
264、旧州镇
  旧州位于安顺城东南约35公里处,距滇黔公路和贵黄公路约13公里,是西秀区东部的重要集镇,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稠密的古老集镇,又名“安顺州”,是原安顺州治所所在地。全镇总面积98.5平方公里,总人口3.65万余人,耕地面积3.44万亩,辖24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镇内气候温和,地势平坦,有刑江河绕镇而过流入红枫湖,素有贵州高原上的“小江南”之美誉。镇内有远近闻名的旧州“珍珠牌”大米,有远销各地的山药
265、天龙镇
  天龙镇天龙镇位于平坝县西南面,距县城13公里,总面积65.02平方公里,人口2.175万人,辖11个行政村。系全国文化先进镇,全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镇,全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区位优越、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株六复线、滇黔公路、天织公路、贵黄公路和清镇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境内有煤、大理石、镁矿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被建筑学家赞誉为“石头建筑绝唱”的天台山五龙寺、颇具大明遗风的屯堡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镇社
266、普底乡
  在大方县东部。面积104平方公里。人口1.6万,其中彝、苗、白等民族占70.4%。辖17村委会。1953年置普底、鹏程乡。1958年改建公社,后并入百纳公社。1963年析置普底苗族彝族乡和朋导公社。1984年改置普底、鹏程2彝族苗族乡。1991年合并置普底彝族苗族白族乡。有煤、硫磺等矿。南部八抱山一带杜鹃遍野,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有小学2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普底新街,在大方东北27公里,发落坡东
267、板底乡
  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部。面积99平方公里。人口1.09万,其中彝、苗等民族占68.8%。辖8村委会。1949年为落底乡。1953年析设板底、新华、登底乡。1958年撤乡并入盐仓公社。1961年析建板登公社。1984年改置板登、登底乡。1991年合并置板底乡。为彝族聚居地区,民族风情浓郁。是县内重要牧业区。主产马铃薯、荞麦。有小学13所。乡人民政府驻地板底,在草海镇东北24公里,布嘎梁子东北山
268、龙吟镇
  龙吟镇位于普安县北部,北盘江上游南岸,东连晴隆县长流、中云、花贡等乡镇,南接本县罐子窑镇,西邻盘县保基乡,北与水城县和六枝特区隔北盘江相望,是两地州五县市(区)十一乡镇的边缘结合部,素有“普安北大门”之称。龙吟镇距普安县城45公里,是普安县较为边远的少数民族乡镇。全镇辖15个行政村111个村民组4390余户1.97万人,居住着汉、苗、布依等民族,其中苗族人口点全镇总人口的95%,布依族占总人口的2
269、旧州镇
  旧州镇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上游,是其十大景区之一。全镇座落于贵州省黄平县西北部,总面积22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84米。北临遵义地区余庆县,西界黔南州的福泉市、瓮 安县,东南与本县一碗水乡、新州镇、土塘乡、浪洞乡、崇仁乡相连。距黔东南州府凯里市78公里,省会贵阳市198公里。境内有黄余、黄湄、黄福公路穿城而过,交通便利,市场繁荣,为本县西北八个乡镇之经济文化中心,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完
270、妥乐村
  妥乐村共有9个村民组,到2010年底全村人均收入3756远,村民收入及生活来源主要靠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其中相当一部分收入主要来源于本村得天独厚的古银杏经济,最多的每户人家仅此一项可收入2000至8000元。千株古银杏是我村的一大特色,集中成片的1186株古银杏群环保整个村庄,经林业专家考证最长树龄为1000年以上,平均树龄为600年左右,树高为15——30米。直径为1——3米,最大的需
271、坡上村
  坡上村主体位于火铺中心区北面,辖6个村民组,在箐铺路两侧,建有砖混结构楼房、平房36栋,住户48户,与火铺矿家属杂居。六组是2003年从滥泥箐搬迁62户到小尖山落户的,由民政局拨款120万元,自筹资金80万元。境内有大麦地、练山坡两个居委会和矿子弟小学、镇中心小学、龙凤幼儿园(私立)、供销社、蔬菜公司。村委会距火铺镇人民政府4公里。全村596户1966人。耕地面积1827亩。矿区占用地1500亩。
272、石门坎村
  石门坎村是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石门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0526210200。
273、九龙村
  九龙村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具备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优势,已将特色农业、农林产品加工业、旅游及服务业列为重点发展行业。九龙村位于漾头库区,田地被淹面积大,人均耕地少,不利于发展传统农业。多年来的发展经验证明,九龙村适合走特色农业的发展道路。目前,九龙村特色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果树种植大面积推广,逐步形成了柑橘、桃、李、杨梅等水果生产基地;利用宽阔水面,以网箱养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此外,抓
274、云舍村
  云舍村座落在锦江之源太平河流域中段的河坎谷地,是贵州省政府批准建设的五个少数民族村寨之一,也是全省党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距江口县城5公里,梵净山黑湾河风景区19公里。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5亩,辖10个村民组,451户,1771人。2010年人均占有粮食540公斤,人均纯收入3960元。村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土家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保存丰浓郁的民族风俗习惯,被誉为“中国
275、桃花源村
  桃花源村,原名冷家坝村,2008年经县民政局批准更名为桃花源村。位于梵净山东部山脚,是松桃县唯一一个地处梵净山腹地的古朴村庄,全村共8个自然寨,13个村民组,约270户,总人口1260人。距松桃县城80公里,由寨英古镇、乌罗、孟溪三镇都可进入。目前,正在修建的梵净山环线公路穿村而过,更是贯穿了北达江口、南通印江通途。梵净山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深厚的佛教文化,与乌罗、桃花源都是分不开的。乌罗佛教文化
276、岜沙村
  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是贵州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地区,是中国现今唯一一支枪不离身的苗人部落后裔,它距从江县城仅7.5公里之遥。海拔550米,全村土地面积18.28平方公里,主产水稻,也产小麦、玉米等。岜沙解放前属玉堂乡第七保;一九五三年建政时属于龙江小乡;一九五六年建社时为“忠诚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七年属于丙梅片;一九五八年属于丙梅公社,名为岜沙生产队;一九八四年属于丙妹镇,名
277、姑鲁村
  姑鲁村是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三合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2732001200。
278、怎雷村
  怎雷古建筑群,位于全国唯一的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怎雷村,由上、中、下、及排长四个自然寨组成,面积0.52平方公里。形成年代据寨中年长者口述家族史及田野调查资料推断,其先辈约于清康熙年间迁居于此。现全村居民共221户,1017人,有水、苗两种民族,水族占65%,苗族占35%。日常生活中操水语、苗语和汉语,水族能说苗话,苗族也能讲水话。他们虽然生活在共同的地域环境,同一块蓝天下,但至今仍保留和传承着各
279、水各村
  水各村地处九阡镇西面,距九阡镇政府驻地4公里,距三都县城60公里,与荔波县城相隔27公里,三都至荔波油路在这里通过,交通便利。水各辖10个自然寨,16个村民小组,647户,2789人。少数民族占99%,水族占总人口的95%。土地总面积44852亩,耕地面积2189亩。水各村于2006年被省人民政府纳入全省103个“百村试点”村之一,几年来水各村在上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280、石鼓镇
  石鼓镇位于县境西部,东邻九河、龙蟠两乡,南接石头乡,西与仁和、黎明两乡相连,北与金庄乡为界,总面积344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石鼓村离县城53公里,海拔1800米。镇辖石鼓、鲁瓦、大新等8个村委会,110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18 226人,其中,农业人口16 813人,非农业人口1453人。男9234人,女8940人。纳西族8268人,汉族6744人,傈僳族1832人,藏族33人,彝族28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