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批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2]
21、汪家圩乡
  汪家圩乡位于市域北部,辖燕溪、官田、竹山、团山、仓下、白沙、米岭、大族、浮桥等9个村委会和汪家圩1个居委会,120个村民小组。2018年,全乡总户数5762户,总人口1584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9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总面积93.67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2267公顷,其中水田2093.7公顷,旱地174.7公顷。山林面积4069.7公顷,水域面积136.67公顷。森林覆盖率43.45 %。2
22、新界埠镇
  新界埠乡原名界埠乡,因与新干县界埠乡同名,1984年10月经省0批准更名为新界埠乡。新界埠乡位于上高县城东南方向,东邻高安市相城镇,西连上甘山林场,北界敖山镇,西南与蒙山乡接壤,东北与泗溪镇毗邻。土地总面积107.24平方公里,乡0驻地新界埠集镇,距县城18公里。墟市有界埠、城陂、光明3处。现辖城陂、三星、端溪、五星、桐山、横江、洲上、堆峰、车溪、湾溪、光明、泽山、先锋、富港14个行政村及乡林场2
23、株潭镇
   株潭镇位于万载县西南边陲,居蜀江上游,地处萍乡、浏阳、万载、袁州四地的交界,万上公路、湘赣公路、株金公路、昌栗高速株潭出0汇于此,县乡公路纵横成网。集镇距南昌210公里、长沙155公里、万载县城42公里、宜春市中心城区52公里,往来南昌昌北机场、长沙黄花机场、宜春明月山机场交通十分便捷。全镇总面积88.62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1个林场,428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0.2万,城区
24、阁山镇
  阁山镇地处樟树市东南15公里的丘陵山区,全镇土地总面积86.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8万人。紧临105国道,2条沥青公路成Y字形穿境而过,大京九铁路复线横贯其中并设有樟树东站。自然资源丰富,盛产木材、毛竹、优质天然矿泉水等,土特名优产品有水稻、大豆、高山蔬菜、野生茶叶、瓜果、畜禽水产品、中药材等,工业产品以白酒、木竹制品、玻璃、瓷瓶、机制砖、大米加工为主。阁山镇旅游资源丰富,药都樟树药业源头,道教
25、洲上乡
  洲上乡地处樟树市中南部,三面环水,呈半岛状,系由赣江袁河交汇而成,面积48平方公里,辖 21个村委,146个自然村,213个村民小组,临江——三湖公路穿境而过。全乡3.6万人以传统农业为主,近年在农业结构调整的气候下,逐渐形成了以二元杂交良种猪(年出栏12万头)为代表的养殖业,以青皮冬瓜(年种植面积5000亩)为代表的蔬菜业,以车前草(年种植5000亩)为代表的种植业。在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的大
26、锦江镇
  锦江镇位于上高县县城西北,锦江之滨。东临敖阳镇和野市乡,北接宜丰澄塘、石市,西界芦洲乡,南连塔下、上甘山,国土总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30950亩,辖13个行政村和观音阁、万寿宫两个居委会,总人口31000人。境内西北高,东南低,北属丘陵,南为平原。解放前是凌江乡以及江口乡、敖阳镇的一部分。解放后初为城厢区的团结、枫塘、利华、利民、三和、新华、敖阳、民主乡。1953年为敖凌、利华、利民、三利、团结
27、田南镇
  田南镇位于市域西南部,辖上历、广城、新屋、田南、罗家、张家、付圩、陈村、桥头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89个村民小组。2018年,全镇总户数 7206 户,总人口206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84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5 ‰。总面积98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2118.5公顷,其中水田1275.4公顷,旱地843.1公顷。山林面积 4027 公顷,水域面积519.4公顷。森林覆盖率39.5 %。2
28、潭埠镇
  潭埠镇位于万载县西部中央,距县城34公里,湘赣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国土面积96.89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305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851人。全镇总人口近5万人,耕地面积约1881公顷。境内山明水秀,森林覆盖率达68%,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我镇产业以花炮为主,共有花炮类企业53家,实现500万元税收以上的企业6家,实现100万元税收以上的企业29家,全县纳税50强企业3家,在
29、观上镇
  观上镇地处樟树市东部,距城区14公里,分别与丰城市的荣塘、丽村、拖船三镇及本市的大桥、阁山、店下三个乡镇(办事处)相邻。全镇辖13个行政村(居委)103个自然村,人口约23750人。誉为“保险柜之乡”、“保险设备重镇”之称的观上,保险设备生产一直是观上的支柱产业,最多时38家生产企业。现在,通过行业内部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抵御大市场风险产值在500-3000万元的生产企业7家,并
30、黄茅镇
  黄茅镇全镇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85个村民小组。全镇国土面积为13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7505亩,其中水田25150亩,森林覆盖率占35%。2015年底,黄茅镇共有人口59542人,工业总产值56亿,财政总收入2.03亿。黄茅镇内设党政办、协税办、镇村联动办、农林水办、安监办、计生办、人居环境办、土管办、综治办、财政所、土管所,共有干职工76人。党政办联系电话为0795—86220
31、墨山乡
  墨山垦殖场位于上高县西部,总面积达17.68平方公里,总人口8855人,在册职工2136人,离退休人员756人,中小学在校生1014人。总场下属6个农业分场和1个居委会、一所完小、一所职工医院。总场驻地思泉铺集镇距县城39公里。320国道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自古商贾云集,一年一度的路口墟,素有“上有汉口、下有路口”的美誉。经过数代农垦人的艰苦创业,在昔日的荒山野岭上建起一座初俱规模的新型集镇,
32、石镇镇
  石镇镇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以千年古镇而著称,是古饶州府的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工业基础雄厚,历为商贾聚焦中心,同时又是鄱阳湖畔的憩息地,境内河水相连,山水相依,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之都,石镇镇地处赣东北地区,鄱阳湖东南岸,西与长江河流血脉相连,南接全国铁路枢纽中心鹰潭,北接中国瓷都景德镇,境内乐安河与亚洲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紧紧相连,河道相通,被誉为江西的“小上海”。全镇现有人口5.1万人,总面积111.2平方
33、秦峰镇
  秦峰乡位于上饶市东面,全乡以丘陵地貌为主,沿信江河蜿蜒而成,东与广丰县接壤,西与灵溪镇交界,南连朝阳乡,北邻沙溪镇。乡政府驻地秦峰村赵家,全乡总面积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936亩(其中:水田16128亩),人口3.49万人,下辖13个行政村,132个村民小组。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大力鼓励发展个私私营经济,现有联户和个体户584个。秦峰乡矿产资源丰富,矿藏以黑滑石、高岭土为主。黑滑石矿床约1平方公
34、齐埠乡
  齐埠乡位于万年河下游,是万年县的西大门,地处波阳、余干、万年三县交汇之地,属滨湖地带,素有万年“粮仓”之美誉。全乡总面积72.8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委,113个村小组,2.5万人口。现有耕地2.4万亩;山林5.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齐埠乡物产富饶,优质稻生产是我乡的支柱,传统作物有粮、棉、油、蔬菜、瓜果等;畜禽水产有猪、牛、羊、鸡、鸭及鱼类个品种。尤其是有马蹄(荸荠)悠久栽培历史,
35、朱坑镇
  朱坑镇位于弋阳县城东部,信江河北岸,山川秀丽,风光娇旋。东界横峰县姚家乡、上坂乡、南临信江河,西接县城,北邻葛溪乡,紧靠七0一厂及连胜工业园,总面积82平方公里,辖长源、蔡家、下琬、潭石、上童、西童、米岭、荷塘、塘坪、毛家10个村委会,90个自然村。渐赣铁路、320国道从中贯穿而过,琬港河由东至西流入,在朱坑镇洋里村与信江河交汇。有常住人口4980户,23903人,居民主要是汉族,有少数畲族群众聚
36、涧田乡
  万安县辖乡。1949年为涧田乡,1958年设涧田公社,1968年良口、顺峰2公社并入仍为涧田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赣江东岸,乡政府驻益富。距县城50公里,面积121.2平方公里,人口1.4万。境内东北部高,西南部低。万(安)均(村)公路过境。辖涧田、益富、小溪、上陈、晓东、麻源、石田、里仁、良口、良富、高桥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产茶叶、茶油、桐油和土纸。乡镇企业有花炮、制茶
37、武术乡
  武术乡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东南部。东与枧头镇、宝山乡相邻,南与涧田乡毗连,西临赣江,与五丰镇、沙坪镇、弹前乡隔江相望,北接芙蓉镇,是万安水电部主要库区乡。全乡总面积124.54平方公里,现辖龙尾、大岭、社田、稍坑、新蓼、大蓼六个村委会,75个自然村。现有耕地面积347.91公顷,2012年底全乡总人口6364人,总户数1923户。在这片富有灵气的土地上孕育了勤劳、善良、纯朴的武术乡人民,由于万安
38、莲洲乡
  莲洲乡 面积:48k㎡ 人口:16286人 邮编:343405 代码:360830209 辖杨桥、固塘、双湖、光明、钱溪、黄门、狮山、溶溪、土田等9个村委会。乡0驻杨桥村。莲洲乡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城北,距县城15公里,东界怀忠镇,南连埠前镇,西邻高市乡,北接象形乡,西南与里田镇接壤。 所有的自然村四面由小山丘环抱;辖境北宽南窄,呈漏斗三角形,境内西北高而东南低,墟皇山为其南部屏障,境内最高点是
39、龙门镇
  龙门镇位于永新县西北部,以源自境内禾山的龙门溪而得名,东与象形乡、高市乡毗邻,南和里田镇相连,西同台岭乡、龙田乡接壤,北与莲花县的良坊镇、路口镇交界。全镇面积87平方公里,距永新县城22公里,全镇辖1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1.88万人。建国初期,龙门镇由里田区管辖,并分为龙门、沙田、吟秋和黄冈四乡。1965年撒区并乡,四乡合并为龙门乡。1958年改为龙门人民公社,1959年至1961年和19
40、苑前镇
  苑前镇位于泰和东部,东北与青原区富田接壤,东南与小龙、中龙隔山相连、与灌溪为邻,西北与万合毗接,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有人口26590人,耕地39000亩,下辖17个村(居)委会,184个村民小组,83个自然村,主要传统产业有草席、麻绳、编织、药酒、肉牛养殖等,其中肉牛养殖屡获省“金牛”奖,全年出栏肉牛20000余头,此外近些年来,葛根种植业声名鹊起,全镇建有葛根基地5处,总面积40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