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32]
1241、马拱坡
  马拱坡位于务川自治丹砂街道桃符社区境内的大山深处,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寨,寨子几十户人家全为申姓,仡佬族。村寨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干栏式的木结构房屋被一株株古柏包围,石头堆砌的围墙,石板铺就的小路,以及雕刻精致、图案各异的木雕窗花,特别是保存完好的字库塔和桅墩,让这个村庄尤显古朴神秘。
1242、陛诏村
  陛诏村位于赤水河北岸,距元厚政府所在地4.5公里,东邻赤水河,南邻石梅村,西邻两河口乡马六村,北邻利民村,村平均海拔为930米,平均气温17.8度,气候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全村耕地面积1993亩,以汉、苗族聚居。--人口总数:1540人--所辖村:泥壁坎,板栗湾,瓦窑嘴,高坎子,大榜上,火土沟,老房子
1243、磊跨村
  磊跨村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幺铺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0402101200。
1244、大寨村
  大寨村是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安平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520403001204。
1245、白云村
  一、自然资源:白云村位于平坝县南部、龙肖公路各段,东与车头村相邻、南与马硐村相邻、西与打磨、八角村相邻,北与大寨村相邻。距县城5公里,镇所在地。地貌以水田、耕地为主,全村属平地、血林,海拨700-10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9,无霜期336天,水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种植和多种水果种植,自然风光较好。二、社会经济状况:白云村村辖内有白云庄、李家院、龙场、猫洞、凉山五个自然村寨。全村375户,人口153
1246、车头村
  一、自然资源车头村位于平坝县城至白云镇政府驻地中间地段,东与黎阳公司相接,南与白云村、车头村,西接城关镇八角村,北接城关镇谢华村交界。本村距平坝县城仅2.5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黎阳公司本部800米。地貌以山区为主,全村为盆状,海拔1300米—1335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7度。无霜区334天,水资源及为丰富,适合养殖及旅游休闲服务业,自然条件较好,具备开发生态种、养殖业的条件。二、社会
1247、高寨村
  高寨村位于平坝县南面,距县城16公里,距白云镇政府10公里,东与金坪村相邻,南与西秀区大西桥镇二官村相邻,西与天龙镇天龙村相邻,北与花柱村相邻,地形地貌平地与山区相间,土地肥沃。高寨村1个自然村寨。全村386户,1518人,汉族占90%。全村现有劳动力1356人,外出务工劳动力196人。村属屯堡村寨,,交通便利,经济贸易活跃,种养殖业发展有较好基础,群众经济来源属多元型,主要有种养殖与商品交易收入
1248、小屯村
  小屯村距乐平乡2公里,距平坝县城城区12公里,市城区33公里,平坝到乐平乡公路穿村而过,地势较平坦,交通便利,水源丰富。我村的年平均气温在150C左右,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下,适宜栽植绿色蔬菜、高粱等。小屯村是一个由汉、苗、回、仡佬多民族组成的自然村寨,全村占地面积9.6平方公里。4个自然村寨,全村人口1768余人,其中非农人口63人。小屯后山,绿树遮天,原因是这个村里的所农户不得砍伐一木一草,
1249、大屯村
  大屯村位于平坝县城西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屯堡村寨,全村有2013人,耕地1759亩,我村村支两委班子共10人。曾被被省、市授予“小康村”、“文明单位”、“模范村民委会”“先进村”“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人口总数:2013人 农业人口:2000人非农业人口:13人--行政区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59.0亩--主要民族成分:汉发展口号:产业带动效率--所辖村:生产总值:720.
1250、云盘村
  云盘村隶属于普定县马场镇,坐落于夜郎湖上游,地处马场镇西面腹地,东靠挖龙村,南接猪场村,西与下关村接壤,北与大坟坝相望,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辖区面积2.31平方公里,1个自然村寨,5个村民组。总户数199户,总人口890人(其中男482人,女408人),劳动力532个,流动劳动力112个,少数民族20人,耕地面积356.6亩(其中:田237.2亩,地119.4亩)。退耕还林面积90亩。云盘村是
1251、山京村
  山京村位于双堡镇南侧,东与花恰村,南与杨武乡接壤,西与鸡场乡、北与山京畜牧场毗邻,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相距安顺市城区仅为30公里,交通便利。全村下辖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党支部1个,党员40名,全村共有农户287户,总人口1357人,劳动力人口791人,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136人,辖区面积7365亩,其中耕地面积4470亩,牧业用地340亩,林地892亩,森林覆盖率14%,荒山面积342
1252、上马牛村
  上马牛村位于双堡镇西侧,东与山京马场、南与仡佬村、西、北与毛其村接壤,距双堡镇政府所在地15里。总幅员面积6825亩,总人口2021人,其中少数民族760人,劳动力人口750人,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752人。住有苗、汉、白民族,所辖上马牛、新院、豆豉寨三个自然村组。主要产业水稻、玉米、烤烟、经果林,总产值519.9万元。水资源丰富,境内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65%,交通便利,是一个历史悠久,有民族传
1253、西陇村
  西陇村位于大西桥镇西南部,距镇政府约3公里。东接本镇新寨村,南接七眼桥镇水洞村,西接王家院村,北邻鲍屯村。总面积约4.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0亩;含两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323户农户,总人口1421人,其中农业人口1351人,非农人口32人,外来人口38人,以白,汉两个民族为主体组成,以农业、石碑雕刻为主。我村山清水秀,水资源丰富,道路四通八达,土地肥沃,人民勤劳,蕴藏着浓烈的屯堡文化气息
1254、仁岗村
  仁岗村位于西秀区城中心以东10公里,距滇黔公路三公里(即93K郑家屯村),七眼桥镇政府6公里,村北与蔡官镇所属村庄接壤,是七眼桥镇的一个边远村寨,村寨座落在群山环抱的山凹中,左右两边是大山,背靠一道笔直的大岩,岩顶上面又有重叠大山,山上全是林木覆盖,村寨右边是硐口村,左边是时屯村,后面是本村的耕地,前面是田坝,故形成一个长形的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我村系
1255、罗大寨村
  罗大寨村位于西秀区东北面,距安顺城区18公里,国土面积为177.11公顷,林区面积为450亩,平均海拨1435—1472之间,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但四季降雨不均匀,年平均降雨量在1265—1335毫米之间 ,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3.5℃左右,冬季极端气温-5℃,夏季极端最高气温32℃,无霜冻期286天。主要自然灾害:春旱、倒春寒、冰雹、伏旱等。全村由2个村民组、1个自然村组成。是一
1256、詹屯村
  詹屯村位于旧州镇镇南面,距政府所在地2公里处,全村总户数363户,总人口1641人,其中,男823人,女791人,汉族1497人,少数民族117人;总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亩,其中:田1250,地150亩。我村大约建于明洪武1381年间,系明代调北填南时居民的后裔,是省历史文化名村。市区领导十分关心我村的各项工作,区委组织部部长苟海明、副区长胡礼祺曾多次到我村检查指导工作集体荣誉:2
1257、郭家屯村
  郭家屯村位于安顺市北郊,距市区17公里,距轿子山镇人民政府南部5公里处。村庄区域面积9.3平方公里(约合6196亩),共有478户,2366人,其中,农业人口2207人,非农业人口159人,占全村总人口的0.7%,耕地面积1124亩,山林面积5072亩,辖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主要住居着汉族、苗族、回族等,其经济作物主要为西红柿、大葱、魔芋、山药等。我村商业服务业占全村经济收入的30%,仅外出
1258、绿泉村
  绿泉村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新场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0402200200。
1259、顺河村
  顺河村位于杨武乡所在地西北面7.5公里处,总户数362户,总人口1586人辖5个自然村(顺河、马头、冷水、黑山、大陆地),顺河组建寨于元末明初,距政府所在地西北面8公里处,人口647人、138户,东面与本村马头组0.5公里处连接,南抵杨顺公路,西面与十二茅坡1公里处接壤,北面与银子山2公里处毗邻,是一个典型的屯堡村庄,村庄内石门、屯堡建筑群、寺庙保存完好。农电网改造及-接收覆盖全村,自来水也全部安
1260、龙青村
  龙青村位于黄腊乡东面,距乡政府12公里,下辖龙青组,大杨梅组,大庄组,小杨梅组,大马桥组,小马桥组,羊正组,是典型的布依族村寨。拥有煤,硅,高磷土等矿产资源,盛产优质大米和茶叶。这里有甘甜的优质矿泉水。--人口总数:1573人 农业人口:1489人非农业人口:84人--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5.0亩--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苗族发展口号:大力调整长夜结构,加速龙青跨越发展
1261、周官村
  周官村位于刘官乡北部,距乡政府1公里,由周官、大山、水屯三个自然村组成,有418户,共1820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村寨。土地肥沃,田块成片,美丽的邢江河从村边缓缓流过。多年以来一直是以单一的水稻、玉米种植为主,绝大部分收入也来源于农作物的出售。而如今,科技种植、养殖已富裕了村里一部份人,还有水屯自然村的冰脆李,酥脆甘冽,远近闻名,也是该自然村的主要收入之一。本村有着历史悠久、传承深远的傩雕技艺,
1262、官寨村
  官寨村是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丁旗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0423003263。
1263、格丼村
  格丼村位于水塘镇的东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全村共辖16个村民组,10个自然村寨,总户数385户,总人口1895人,少数民族人口1890。全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100亩,耕地面积1540亩。属于贵州地貌分区中的黔南山原中山低山盆谷区,海拔高度多在950——1100米之间。气候温和湿润. --人口总数:1895人 农业人口:1879人非农业人口:16人--行政区面积:18.0
1264、板栗园村
  板栗园村位于铜仁市北部,川硐镇西南部,距铜仁城区10公里,集镇12公里,年平均气温16C0,属长江水系小江河流域,清澈的河水贯穿整个村子,河两边树木丛深,环境怡然,风境优美,是体闲避署的好地方。全村总面积9.7平方公里,坡多耕地少,耕地面积1050.72亩,人均耕地面积0.58亩/人。基层党组织2个(板栗园村党支部、板栗园小学党支部),板栗园村党支部有党员58名,12个党小组。全村辖16个村民组,
1265、瓮慢村
  瓮慢是六龙山乡政府所在地,瓮慢村东与牛场村接壤,南与万山特区敖寨乡毗邻,西与万山特区岩屋坪居委会交界,北与甘溪坪村相连。村委会驻地在瓮慢。其中乡政府各行政事业单位驻于瓮慢村,全村总面积23平方公里,有6个村民组。其中包括瓮慢一组、瓮慢二组、瓮慢三组、龙田、秦楼坡、桥冲。全村共有住户296户,1583人。主要居住有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110亩,森林覆盖率达82.2%。主要产水稻
1266、梵星村
  梵星村位于江口县北部。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8o52’~108o56’,北纬27o50’~27o53’。距县城50公里,梵星村辖22个村民小组,758户3535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000人。全村共有自然村寨20个。梵星村是以(土家族、侗族、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村,全村总占地面积30.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3%,有耕地面积1869亩,其中:退耕还林还草26.69亩。全村共有22村民组,7
1267、深溪村
  【基本概况】深溪村位于河坝场乡西北部,据乡政府所在地22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381户,总人口1483人,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0亩,其中田877亩,土383亩。【人力资源】全村总人口1483人,其中农业人口1463人,非农业人口20人。【农村经济】村、支两委是服务型组织,没有经济实体,没有经济收入。村民主要从事种养业,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等农作物为主,养殖
1268、三星村
  辖6个组--人口总数:1206人农业人口:1200人非农业人口:6人--行政区面积:4.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35.0亩--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所辖村:辖6个组生产总值:350.0万元--主要经济产业:烤烟名特产品:烤烟办公所在地:三星村
1269、周家桠村
  一、基本情况周家桠村位于乡政府西南面3公里处,与南盆村、黄龙泉村毗邻,西面与亭子坝乡、南面与杨家坳乡接壤,全村13个村民组、388户、1771人,少数民族1308人占83%。辖区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24.5亩(其中田916亩、土308.5亩),人均耕地面积0.77亩,森林覆盖率27.4%。全村境内主产优质大米、小麦、油菜,玉米等粮油作物和烤烟蚕桑等经济作物。200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3
1270、乐洋村
  乐洋村位于新寨乡集镇所在地13.5公里,境内有贵州梵净山大兴寺,乐洋村17个村民组,480户,现有人口1989人,耕地面积1395亩,主要产业有烤烟、茶叶、生态畜牧养殖、水稻、玉米、油菜等。--人口总数:1989人农业人口:1980人非农业人口:9人--行政区面积:3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5.0亩--主要民族成分:土家族,苗族,汉族发展口号:创先争优,实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所辖村:生产总
1271、木良村
  木良村位于新业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共13个村民组,445户,2043人(外出务工579人),党员总数37人,外出党员4人,土地面积2405亩,其中林地面积1500亩,耕地面积905亩,粮食总产量40.8万公斤,在全乡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村;木良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油菜、畜牧养殖、在家季节工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木良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村委会没有办公场所,目前已有三条通村公路主干线,但仍有5、6组
1272、大园址村
  大园址村,共3个村民组,115户427人,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98%,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村;全村耕地面积514.5亩,其中田476.3亩,土38.2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通信网覆盖全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现有党员人数20人,是一个农业村,主要经济以旅游、茶叶、药材为主。
1273、龙溪村
  龙溪村面积为13.7平方公里,21个村民组。现有746户,2963人。龙溪村党支部有党员32人,其中女党员1人。新换届的村支委由民选支书1人和委员2人组成,村委由1名民选主任与2名村委员组成。村里常驻有乡派工作组长1人,包村干部1人,计生专干1人。龙溪村属于一类贫困村,山高路陡,出行不便,生产发展缓慢,没有支柱产业,村民能找到的活也非常少,导致收入来源非常有限,生活困难。由于全村基础条件太差,直接
1274、马家溪村
  马家溪村位于长堡乡西北部15公里,西面与桶井乡相邻,北面与与沿河夹石镇交界,东面接杨河村,南面接行溪村。全村辖12个村民组,共1811人,452户,总耕地面积1076亩,以畜牧为主。全村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
1275、山羊村
  山羊村位于夹石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10个自然寨,14个村名组,447户,总人口2547人,耕地总面积1414亩,其中田1054亩,土360亩,人均占地0.59亩。0党员27名,其中女党员4名,最高年龄75岁,最低年龄28岁,平均年龄45岁;全村有育龄妇女247人,残疾人68人,孤儿7人,五保户6户12人,60岁以上失去劳动力人员24人,贫困人口284人。
1276、三坝村
  三坝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86户,2453人,有耕地面积1493亩,其中:田632亩,861亩。--人口总数:2453人农业人口:2300人非农业人口:153人--行政区面积:2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93.0亩--主要民族成分:土家族发展口号:--所辖村:12生产总值:450.0万元--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名特产品:矿产办公所在地:三坝村
1277、文山村
  文山村位于在蓼皋镇政府所在地西北方约1公里处,辖4村民组,167户626人,苗族为主。总面积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0亩,学校1所,共有党员11名,大小企业有15个,是个土地肥沃,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1278、大湾村
  大湾村位于盘信镇西部,距政府所在地5公里,辖6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256户,1295人,劳动力863人。全村耕地面积272.1亩,其中:田231.7亩,土40.4亩。大湾村是一个纯苗族村寨,民风古朴,民居建筑具有一定风格:四合院、吊脚楼相互交映生辉。村落处于一个盆地底部,四面环山,植被覆盖率达90%,一条大河从村中流过,可谓是青山绿水,交通便利,民族文化气息浓厚。大湾村属季风亚热带湿润地区。村
1279、干背河村
  干背河地处于普觉镇西部,距普觉镇政府所在地约3公里,西与寨英镇接壤,松江油路贯穿干背河村,距离普觉火车站仅1公里,距离国家级粮食储备0.5公里,交通便捷,各组已通公路。全村辖16个组,现有总人口2293人,495户,有党员19人,有名列全镇前列的干背河完全小学1所。干背河村自然条件优越,位于普觉河上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耕地面积749亩。普觉万亩大坝主要集中在干背河村。干背河村各自然
1280、高坎村
  高坎村位于普觉镇东南15公里处。东与尖山,沙坝乡相接,南与江口县相邻,西接山口,北连半坡村。面积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1亩。辖16个村民组,16个自然寨(大坪头,辽见湾,北岩背,打马溪,高坎,唐家坡,凉水坳,道窝头,陡岩坎,井水上,上罗锅平,下罗锅平,下硐,河边),438户,1713人,以汉族为主,是以水稻、玉米、红薯为主的半经济作物区。自然条件较差,全村居住较分散,组与组之间(最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