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4]
121、砖壁村
  蟠龙镇砖壁村,位于武乡县东部,蟠龙镇境内,距县城45公里,因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在这里长期驻扎,并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而闻名遐迩。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村124户,422人,村域面积5500亩,耕地面积960亩,荒山荒地面积3540亩,是一个纯农业型村。
122、古寨村
  古寨村简介王和镇古寨村位于镇南端5公里处,全村共480户,1700口人,共有党员50人,设四个党小组,2007年以来,古寨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以社会主诡谲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切实加强村细胞质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创新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先后投资427万元,新建了功能齐全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建的活动场所为古寨村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3600平
123、辛安村
  辛安村位于潞城市城东22公里处,与平顺县接壤,省道河潞线、常辛线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320户,人口1142人,其中党员34人。外出务工人员200多人。耕地面积2200余亩,种植业有:甜玉米、大豆、小麦、谷子;附带养殖业;盛产柿子和核桃。辛安村依托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原起寺和浊漳河,以绿野漂流为龙头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已成为辛安村的支柱产业,人均纯收入达4500余元,在六村联创竞赛活动
124、土脚村
  黄牛蹄乡土脚村,位于潞城市东部,长林公路南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34户,417人,分3个村其中女党员5名,耕地面积1100余亩。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潞城县第一个人民政府诞生地,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市委、市政府、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的“六村联创”竞赛活动,发展“一村一品”产业。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群众,面对
125、上阁村
  上阁村基本情况上阁村共有村民270户,810多口人,2130亩耕地,5645亩林地。劳力450人。有党员34名,其中预备党员1人。全村粮食总产440.1吨,平均亩产215.2公斤。经济总收入460万元,人均纯收9401元。下辖三个村民小组,有村民代表23人,属纯农业村。村民经济收入以种植、养殖、外出务工为主。主要困难就是农民增收困难,集体经济薄弱。为解决以上问题,村委集积筹划,先后试验过栽桑养蚕,
126、端氏村
  端氏村简介端氏村位于沁水县城东45公里处,是镇政府所在地。地处坪曲线与端润路交汇处,侯月铁路紧依村西,是通往高平、阳城、翼城三县的交通枢纽,交通非常便利,全村共有1681户,4350口人,3800亩耕地,18个村民小组,加上40余个驻镇单位,常住人口约18000余人,自古以来就是车水马龙的商业重镇,现在是沁水县城东地区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近年来,端氏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
127、嘉峰村
  嘉峰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东临沁河,西靠候月铁路,北依晋煤寺河煤矿,南接晋阳高速公路。境内水电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全村农户982户,2675口人,耕地面积1500余亩,党总支部下设7个分支部,共有党员103名。村委会下辖14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57人。嘉峰村曾多次荣获省、市、县授予的“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尊老敬老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基层党组织
128、尉迟村
  尉迟村,原名吕窑。相传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恭曾隐匿于此十余载,后人为了纪念他改为尉迟村。尉迟村是著名作家赵树理故乡,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位于沁水县东南端,沁河从村东流过,距晋城40公里,端润一级公路,侯铁路线沿村边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235户,668口人,40名党员,598亩耕地,2000年在全县率先跨入宽裕型小康村行列,200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随着农村改革
129、武安村
  武安村位于沁水县嘉峰镇东南部,沁河岸边,东与郑村镇相邻,南与阳城县接壤,地处嘉峰工矿区中心地带,阳电铁路专用线以及侯村煤矿铁路专用线从村中穿过,具有较好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全村现有420户,1282口人,1200亩耕地。2010年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解决民生问题这个主线,严格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在全面推进村办煤矿煤炭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村两委班
130、中庄村
  中庄村位于阳城县润城镇东北,距镇政府3公里,地处三庄之中,全村245户,650口人,耕种着550亩土地。支村两委干部5名,村民小组长3名,下设三个村民小组,共产党员25名,村民代表20名。近年来,中庄村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扶持民营企业”,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和谐。在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主义新
131、润城村
  润城村简介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润城镇所在地的润城村,位于阳城县城东七公里处,全村下辖润城、西哄哄两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4854口人,辖区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2010亩。有着两千多年文明的润城村,保存着砥洎城、东岳庙两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坪庙、玉皇庙两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党中央的富民政策,使这座数千年的古镇旧貌换新颜;翠绕天坛一片绿,春染沁河万点红。亭台水榭缀沁心,柳绿花红赛苏杭。目前,
132、上伏村
  上伏村,位于沁河的东岸,阳城县东北部,有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625户人家,1727口人,耕地面积1405亩。现有党员80名,元。有女党员4名。上伏村古有上伏一条龙言传。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高楼林立街宽敞,花木葱茏树成行。体育场上雄姿展,公园游人享悠香。夜来明珠一串串,疑是银河落太行。一个很不起眼的农村,成为大名鼎鼎的全国文明村。上伏村,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比比皆是:集雕塑、喷泉
133、匠礼村
  匠礼村位于县城西南十公里,全村466户、1230口人、1900亩耕地。村党总支有47名党员。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39元。几年来,匠礼村支部、村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山区农村特点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和谐创建活动,成立了创建文明和谐领导组,制定了各种制度,保持了全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稳定发展,先后被评为红旗
134、平川村
  平川村位于礼义南2.5公里,因村在东西两山之间的平川地带,故名平川,是典型的粮食生产村。全村9个村民小组,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每年可出栏生猪1000头。该村是礼义镇的农业科技示范村、文化大村和精神文明建设样板村。村内小学校、幼儿园、卫生所、文化娱乐场所齐全,设施配套。村中宋代南吉祥寺,1996年公布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北有古迹文物千佛造像碑,雕刻精细,艺术价值很高。老年门球队曾获省
135、东街村
  东街村位于礼义东,县工具厂所在地,有5个村民小组。村民以从事第三产业为主,部分村民在民营企业工作。2010年,全村421户,1437人,耕地974亩,农民经济总收入8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70元。省重点保护文物金代建筑崔府君庙位于村北高台上。
136、丈河村
  丈河村(zhàng hé cūn)位于北纬35º33´—38´,东经113 º08´—17´,在县境西南部34公里处。东南连东西掌村,西北接附城镇新庄村,包括1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有居民623人,222户,耕地1068.54亩,非农户30户。1958年建社时,属附城公社范围,1961年划出单独立社,为丈河公社,公社驻地丈河。20
137、下壁村
  下壁村(xiàbì cūn)位于附城镇西北方向,距附城镇2.5公里处。下壁村的村名由来,一种说法是因为四周山行似壁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下壁村四周环山,村庄在山角下面,而村口有隋代摩崖造像刻于石壁之上,因此取名为“下壁”,意谓山下面有块石壁。可能第二种说法更切合实际吧。下壁村东傍山后、东河村,南面与后山、平道相接,西面与高平市的双泉村相望,北面与高平市的秦庄毗邻。全村182户,735口人,耕地面
138、黄庄村
  黄庄村基本情况 黄庄村位于西河底镇北部,有2个自然村组成,全村323户,1198口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村,全村共有党员39名,支、村两委班子成员6名,有2218余亩耕地,荒山宜林地面积600余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5042元,该村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有县级文物古庙一处,县级文物贞节牌坊一处,居民古建筑群十多处,人居环境较好。1996年至今,历届支、村两委班子对村级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建设,彻
139、平居村
  平居村民委员会,地处丘陵,位于陵川县杨村镇东南部7千米处,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253户,955人,有耕地1829亩,人均1.9亩,年粮食总产量914吨,平均亩产500千克,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劳务输出等行业,年出栏生猪200头,山判 60,家禽出栏3000只,农村经济总收入218万元,人均纯收入2288元,村有小学、卫生所、2000年建成小康村。
140、浙水村
  六泉乡浙水村地处陵川县城东北处,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471户、1230口人、耕地面积2070 余亩。村党支部设5 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7名,其中女党员5名,高中文化程度11名,初中文化程度的36名。共有支村委干部7名,其中支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5人。
141、六泉村
  六泉村位于六泉乡政府所在地,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总户数230户,总人口883人,现共有881.4亩耕地(含106户278.7亩退耕还林地),人均耕地0.9亩。六泉村“两委”干部职数为7名,其中交叉任职3名。党支部委员5名,设书记一名,副书记一名,委员3名。村委委员5名,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委员3名。 六泉党支部现有党员23名,其中男党员19名,女党员 4名。六泉村依托我乡大力发展中药材的优势,
142、侯家庄村
  秦家庄乡侯家庄村地处平曲线东南部,由侯家庄、后圪道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153户,569口人,耕地630亩,党员21人,其中女党员3人。支村两委成员5人,支委3人,交叉1人。2009年以来,侯家庄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建水池、挖渠道,投资近百万元率先完成了安全饮水工程,破解了饮水难。2010年伊始,村党支部又把村西的废弃果园改造项目列入了本年工作计划,将废弃果园变为良田,目前该项目正在筹划实施中。
143、贺坡村
  贺坡村简介贺坡村,古称贺跋村,传闻取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妃子贺金蝉在儿子死后跋山涉水回乡之意。贺坡村位于晋城市泽州县西部大东沟镇北部丘陵山区,长河中游,东距晋城市区15公里,南距东沟政府1.5公里,陵沁线东大线沿村而过,交通区位便捷。全村现有342户,1072口人,其中党员31人,群众代表27人,是山西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2011年底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后,党支部由书记1人,副书记2人,委
144、成庄村
  成庄村位于泽州县南部,距市区约23公里。全村分三个村民小组、91户、356口人、175个半整劳动力,耕地面积635亩,其中粮田面积620亩,以种植小麦为主,以大豆、谷子、玉米等作物为辅。成庄村近年来借助“村村通”和“饮水解困”政策的实施,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出村路和村主街道全部硬化,户户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村民住房已告别原来的土石结构,逐步向砖混迈进,16户村民已经用上了沼气,4户村民用上
145、窑掌村
  窑掌村简介窑掌村位于晋庙铺镇南端,与山河镇搭交界,距晋城市区约30公里。村东与草底铺、黑石岭等村相连,村西与大山河洞掌村相接壤,南接山河镇月湖泉村,北与拦车相邻。全村共28户,85口人,男女劳动力均衡,男劳动力18人,女劳动力13人,分2个村民小组。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名。窑掌村属晋城南部典型的山区,海拔997米,村域面积27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100亩,全部属非机耕土地,平均亩产量792斤,
146、善获村
  善获村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525107232。
147、金汤寨村
  金汤寨村基本情况一、农村基本情况大阳镇金汤寨村位于大阳西0.5公里处,西临王家庄村,东与东街相连,北高南低,北靠东周村。全村共有73户,265口人,耕地面积225亩。二、农村建设情况①2008年8月份硬化广场3800米进行;②打水泥街道1200米,解决了230亩浇地难问题,同时又整修了2公里机耕路;③2009年建大型沼气池2个,基本解决了农民吃饭用气问题;④投资8.5万元建一座村卫生保健室,基本解
148、南沟村
  南沟村概况南沟村位于大箕镇的西南角,全村99户365人,现有耕地521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等,全村参加新农合达到90%,新农保参保率达75%。南沟村属山区,南高北低,空气新鲜,环保良好,近年来,全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村内街巷基本硬化,村内新建支部阵地、村级标准化卫生所,村内环境不断优化。
149、秋木洼村
  秋木洼村位于大箕镇政府所在地以西,全村432口人,耕地面积568亩,且多为梯田,村里原有煤矿,但因规模小、技术条件不够,切资源已近枯竭,故在关停整合中已关闭。村中现有一中等规模的养鸡场,除此就是小规模的养殖,因此,村委会在村民耕种土地的同时,也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大家到外边打工就业,扩展增收渠道。
150、陟椒村
  【陟椒】Zhìjiāo位于李寨乡中部,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总面积2.7平方公里。有耕地1114亩,164户,517口人,3个村民小组,1945年建立党支部,现有党员27名。陟椒村先民系“刘氏一脉”,村名为“折家腰”后阳邑名贤(阳城县知名人士)更名为陟椒。抗战时期为晋沁县第一区公所所在地,1953----1958年为陟椒乡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陟椒村组建了以刘力民为指导员、为刘三旺队长的民兵轮战队。
151、葛万村
  葛万村位于南岭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总面积3.64平方公里,有耕地1330亩,210户,577口人,6个村民小组。相传最初由葛、万两姓建庄。元朝末年,山东一户潘姓人家逃荒在此落户,初名葛伴头,后叫葛万头。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年),郭氏从洪洞老槐树底移民迁入,成为葛万村的主体。清乾隆年间设葛万里。1938年创建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是境内党组织发展最早,党员人数较多的村庄之一。19
152、永宁寨村
  永宁寨位于高平市与泽州、陵川两县的交界地带。四周山高谷深,地形复杂,除寨东与丘陵相接外,南、北、西三面均为深沟,从远处望,如若一个平地崛起的小山寨。根据寨内现存碑记,永宁寨创建于明末。由于村落地处边缘山区,古代多有盗贼出没,再加上明末社会-,于是村内的张姓大户,其中最有名的大财主张百万,为了维护族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带头捐资募工修筑而成。永宁寨依山势而建,东高西低,周长2800多米,整个寨墙为砖石
153、西李门村
  西李门村简介西李门村位于河西镇东南10.5公里处,属丘陵地带。东邻朵则、东李门村,南邻岭坡村,西邻常乐村,北邻米山镇郭村。南北长度1500米,东西宽度1600米。总面积为3606亩。七个村民小组、535户、人口1890人。有耕地2853亩,人均耕地1.5亩。地下有煤、矿石,资源丰富。有地下深层水,水质较好。南邻县乡公路、河石线柏油路。全村主要种植农作物有玉米1712亩,约占百分之六十;小麦1141
154、常乐村
  常乐村位于镇区东两公里,地处平川和丘陵衔接地带。村西是一马平川的开阔地,村东和村北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东面的岭地上建起了家园,所选择的位置也很有时代特征,按现在的角度来看还是很有折服力的:一是把村子建在岭地上不占用平川农田,二是视野开阔,一望无际的原野尽收眼底,像平静的水面,,一眼就能看到河西。村子的西边是几丈深的断壁,故称“断岗村”意为到此中断之意。据相关记载:“吾乡居泫城之
155、东周村
  东 周 村 简 介 东周村地处高平市西南端30公里处,南与泽州相接,村内共有13个村民小组,680户,总人口2580人,党员63名,耕地面积3000余亩,村民以农业为主,种养结合,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畜牧养殖业以猪羊兔为主,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本村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拓宽村民致富发展门路。特别是今年,我村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一轴六块三组团”发展思路,
156、西周村
  西周村简介我村位于高平市西南25公里处的香山脚下,与晋城搭界,交通便利。全村共有456户,1585口人,1400亩耕地总支村委成员各5名,党员65名,村民代表30名。党总支下设农业、企业两个党支部,分四个党小组,四个村民小组,村民大都以农为主,煤炭资源重组、养殖业、加工业蒸蒸日上。今年以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以
157、康营村
  康 营 村 简 介 一行政村概况康营村位于高平市区西10公里,饮马河、湄公河、野川河交汇处,辖10个村民小组,1个非农集体户,农户630户,2140口人,其中农业人口2106人,非农业人口34人,有耕地2122亩。居民以务农为主,兼营工商、运输及其它。有各种工商专业户30余家,运输专业户200余家,从业人员280余人,营业收入1172万元。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72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67
158、建北村
  建北村位于建宁乡政府所在地,辖8个村民小组,646户,2178口人,其中农户646户,农业人口2178人,有耕地2295.7亩。村民以务农为主,兼营工商及其它。有各种工商户100余家。村办小学1所,单设幼儿园1所。
159、石末村
  石末村简介石末村地处丘陵地带,位于市区东南19千米处,系石末乡人民政府驻地。辖石末、义洲地、上石板坡、果木园、森山、王寨头、赵家河7个自然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536户,1960人。有耕地4385亩,人均耕地2.2亩。年粮食总产量2152吨,平均亩产528千克。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营养殖、运输、林牧、商贸等民营企业,农村经济总收入861.1万元,人均纯收入3800元。村里建有小学校、幼儿园
160、侯庄村
  侯庄村位于高平市石末乡东北部,东接陵川县,南与石末乡秦庄村相邻,北接寨平村,由侯庄村、大河自然庄组成,辖区总面积 2000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1998人,耕地总面2160积855亩,有村民小组8个,党员64名。侯庄村是龙港镇政府所在地,辖区内有行政机关五家,有企事业单位八所,其中有县办高中一所,县办小学一所,民办幼儿园一所,有卫生所四家,辖区内村村通有线电视、通程控电话,通自来水,村村通水泥路。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