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
21、北雄崖所村
  北雄崖所村村庄由来在时家丰城北4.2公里,丁字湾西岸。明建文四年(1402),明政府在此筑城设所,驻军近千人,以防倭寇入侵。因面对东北马岛上一段雄伟的断崖,称雄崖所。当年所城的西门和南门尚存,已成为即墨市今日最古老的券拱建筑,属青岛市保护的重点文物。居民多系当年守卫所城官兵之后,如李、王、赵、韩、陆、陈等姓的祖先,都曾任过雄崖所千户之职。今分为南雄崖所、北雄崖所。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1320亩。
23、两河村
  湖北省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地处土家族母亲河酉水源头,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姊妹山的缓冲地带。该村风光秀丽,两条山脉自东向西南绵延,龙潭河贯流其中。全村1300余人,土家族占80%。两河口村元朝时属湖南镇边宣慰司,明朝时属施州卫忠峒安抚司,改土归流后属宣恩县忠峒里。境内有悬棺葬、崖庙等古文化遗址,曾出土一件汉代甬钟。沿龙潭河而下的红石苏家沟是宣恩摆手舞发源地,建有摆手堂。 两河口村拥有三项国
24、歇马村
歇马举人村   歇马村位于广东恩平圣堂镇内,交通便利,背山面水,风景优美,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元代古村,有着全国文明村、广东最美的乡村、绿色生态村、健康长寿村、教育文化村、民俗文化村等美誉。 丁财贵寿的岭南名村。“区村名堂歇马水,还有乌石一老龙”讲的是恩平三大风水名村,其中以前拥一江锦水的歇马最为有名。歇马是恩平有名的风水村,相传是著名风水大师赖布衣点建的。其风水格局是“前展四台后枕三嶂,左青龙右白虎,前
25、南岗古排村
南岗千年瑶寨   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南岗古排村,被誉为“中国瑶寨第一寨”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千年瑶寨,是全国规模最大、最古老、最具特色的瑶寨。四周山势险要,溪水奔流,青翠的群山连绵起伏,由山下向山上望去,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古建筑民居遍布山岗,古屋一律青砖砌墙,黑瓦盖顶,造型独特,非常有特色。南岗古排又名行祥排,座落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镇海拨803米的高山上。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59亩,鼎盛时有民居700多幢、
26、前美村
  前美村是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澄海区西北部,距城区约15公里,历史悠久,海外华侨众多,是潮汕地区著名的古村落,也是汕头市著名侨乡。  前美村始创于元朝末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前辈先贤的艰辛创业,为当代积聚了许多可供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尤以陈慈黉故居和永宁寨等连接成片的古建筑群最具特色,最早到前美考察古建筑群的北京大学教授陈传康说,这是一处难得的风景名胜。
27、秀水村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西北,沿富(川)桃(湖南省江永县桃川镇)公路行使40公里,便到朝东镇,再往前行2.5公里,人们便看到一座山峰,状如鲤鱼出水,挺拔突兀,此山名叫秀峰山。山下有个村庄,名叫秀水村。始于盛唐的富川秀水村座落在潇贺古道东南一侧,不仅有岭南秀美的山水村风光,还有毛氏宗祠、状元楼、进士门楼、古戏台、石板街巷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建筑和明清风格的民居村落,更有延绵千载不衰的文脉风水,秀水村保留
28、萝卜寨村
  萝卜寨村位于阿坝州汶川县雁门乡境内岷江南岸海拔2000多米的高半山台地上,为冰水堆积的阶坡台地,地势平缓、宽阔,是岷江大峡谷高半山最大的平地,也是鸟瞰岷江大峡谷风光最理想的场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被誉为“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遗都”。萝卜寨村是纯粹的羌族聚居村寨,村民全部是羌族。萝卜寨处在到九寨沟的必经之路上,从汶川前往萝卜寨不到10公里,刚转过雁门关,一座矗立于317
29、丙安村
  丙安村位于丙安乡西北部、地域面积30平方公里,东面与艾华村相邻,南面与三佛村共界,西面与复兴镇风溪村接壤,北面与天台镇相交,总人口数2182人,农业人口2171人,非农业人口11人,有耕地面积2085亩,林地面积10478亩(其中竹林面积6200亩),辖正安、南坭、团结、平星4个村民组,已修建通村公路28.5公里。丙安村于2002年根据上级撤小村并大村精神,由原来的平星村、南坭村合并后命名为丙安村
30、增冲村
  贵州省东南部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地处黔、湘、桂3省交界的九洞地区,全村分20多个小寨。这是一个神奇而富有诗意的侗寨。由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三面绕寨,缓缓而过,寨子有如一座美丽的半岛,四周青山环抱,栋栋吊楼依山傍水,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交融,似一幅恬静的田园风光图。增冲村鼓楼最有名,几乎寨寨都有鼓楼,巍然耸立在侗寨中央,极似一株大杉树,下大上小,下部为方形亭式,上部飞阁重檐,层层而上,如树干伸逸出
31、马头村
  马头村位于开阳县南部,距省城贵阳60公里,距县城开阳29公里,距禾丰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是禾丰乡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面积14.88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组,9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农户667户,人口2359人,现有耕地面积3332亩,其中田1743亩、土1589亩,人均耕地1.41亩,山林面积2736亩。该村区位条件优越,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马头村依山傍水,环境清怡宜人,村
32、楼上村
  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始建于明弘治六年(1494年),是一座以周氏家族为主的血缘村落,整个村寨坐东北面西南,距石阡县城15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集古楼、古屋、古巷、古桥、古井、古树、古墓、古书、古风、古韵于一体,被誉为“佛顶山下的明清古村落”。楼上村距石阡县城15公里,该村以“北斗七星”树为中心,以“北斗七星”的天枢至摇光交天权与天玑形成四个象限,划
33、郑营村
  郑营,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云南第一村”。 郑营位于云南省石屏县城西面约10公里,原名“普胜村”,北面隔“赤瑞湖”与西北方的宝秀镇相望。明朝初年,有位随入滇明军驻扎蒙自的浙江金华府浦江县人郑太武,后来在蒙自落籍。几十年后,郑太武的儿子郑从顺从蒙自迁移到石屏,见赤瑞湖南岸的普胜村依山傍水,既得湖水之利,又不会受湖水之害,且土壤肥沃,便举家定居普胜村。不久人丁兴旺的郑从顺将普胜村改名为“郑营”。
34、东莲花村
  东莲花村是典型的回族村落,坐落于云南省巍山县永建镇,红河支流米汤河畔,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民风民俗浓郁,民族文化多姿多彩,30余处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较完整地反映了当地的传统文化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  纯回族居住的东莲花村由于古村落风貌保存完好、古风犹存,伊斯兰民族文化风情浓郁,于2008年底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批准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该村至
36、阿勒屯村
  阿勒屯村位于新疆省哈密市回城乡西郊,维吾尔族称之为“阿勒同勒克”,意思是黄金之地。这里保留着哈密九代回王的墓地、回王府等,建筑风格既体现了维吾尔族风格,又吸收了中原汉文化的雕梁画栋,是不可多得的古代民族文化遗产。哈密王陵位于新疆哈密市回城乡阿勒屯村,是清朝哈密王及其王室成员的墓葬建筑群。维吾尔族人将此地称为“阿勒屯勒克”,意为“黄金之陵”。1990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