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安徽省千年古村落
1、柳孜村
  柳孜村简介 柳子村辖三个自然庄,其中柳子集、姚乡、高皇庙有村民组15 个,村民4600余人,土地6000 余亩。有党员96名,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柳子村历史由来已久,是隋唐大运河码头遗址所在地。柳子集无柳氏家族,传说是由柳斩雄把守运河码头柳江口而得名。相传柳子集有72座庙宇,72眼井,宋代建七级宝塔一座。运河码头被列入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姚乡自然庄以姚氏家族而得名,姚氏在本庄占人口的百
2、五柳村
  五柳村位于夹沟镇西部四公里,南于符离交界,西于淮北市接壤,五柳村的金盆山素有“鸡鸣响三县”之称,距206国道4.5公里,是省级旅游胜地所在地,原来的皇帝恭米“夹沟香稻米”产于此村。  该村土地5600亩,山场2.5平方公里,五柳水库是五柳风景区的新亮点,现有劳力3997名,社会人口4649人,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花生、芝麻等,水产类有甲鱼、鲤鱼、鲢鱼,水塘还植有莲藕,可谓是人口众多,
3、吴庙村
  李庄镇李园新村吴庙村位于砀山县城东,南靠310国道,西临济祁高速入口,吴庙古村因有一座纪念南宋名将吴玠的古庙而得名,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近年来,李庄镇发挥传统村落的文化底蕴优势和全村种植银杏树的生态优势,融资多渠道,总投资30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吴庙美丽乡村,以现代农业展示基地、古朴风情民居为定位,将村庄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多规合一,植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理念,解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4、隍庙社区
  隍庙社区基本情况 隍庙社区是2006年9月在原来的隍庙居委会的基础上与云路居委会合并成立的。 该社区位于灵城镇东部,东与东环城河、南与南环城河、西与建设路、北与北环城河相邻。该社区有家得利小区、隍庙小区、明城小区、云路小区等8个小区。 社区委会办公室位于明城小区。 系该社区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事。该社区有卫生室2个,小学校 1个,该社区主要交通道路有建设路、解放东路、教育东路等 3条,
5、湘山庙村
  祖楼镇湘山庙村地处祖楼镇中部,311国道两侧,人口5060人,耕地4827.5亩,9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村党总支辖三个党支部,党员133人。村级组织健全,村“两委”五人,李新平同志为村总支书记,谢文龙同志为村委会主任。党总支书记李新平,委员谢文龙、赵依民。该村实行了村民自治制度,基层组织不断加强,党务、村务、财务按时公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强,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
6、永兴集村
  在沙颍河流经颍上县新集镇与颍东区杨楼孜镇交界处,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元宝形河湾,当地人称为“千仓湾”。千百年来,这里孕育了富庶的永兴古集。永兴集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历史上这里商贸水运发达,是沙颍河重要的商埠码头,颍上四大历史古集之一。建安十三年(公元238年),曹操平定北方后准备赤壁之战,大将张辽运粮到沙颍河的洄水窝子,停船向岸上堆放粮食,千仓湾由此而来。为确保军粮的安全,张辽命令士兵从腰楼到姚
7、徐郢村
  徐郢村位于半岗镇淮北大堤两侧,共有6个自然庄,全村2513人,1350户,耕地2706亩,半湖半岗,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认真学习,找准路子,调整结构,发展经济,尽快带领全村人民建设小康生活,是该村的工作重点。充分认识到要想致富的基础上发展好经济,充分发挥全村广大群众利用农村的优势,提倡科学兴农,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加强农
8、东殿村
  太和县宫集镇东殿村前不久被列入第五批省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在这个古村落里,有一处文化遗址——殿顶子城址。据当地考古人员介绍,位于东殿村的殿顶子城址建造年代或可早至春秋中晚期,使用时代从春秋中晚期建城开始一直延续到两汉,东汉之后渐被废弃。殿顶子城址既是一段凝固而厚重的历史,也是楚考烈王时代的浓缩。殿顶子城址是安徽省第八批申报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址下面埋藏多少文物仍是个谜团,近年来,通过考古
9、七门堰村
  舒城县干汊河镇七门堰村境内林木茂盛,全村绿地植树面积达4000多亩,其中板栗林地面积3000亩,森林覆盖率85%,还有汉代古水利工程七门堰遗址。近年来,七门堰村两委因地制宜,实施“生态兴村,有机富民”兴村规划,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活动,曾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安徽省百佳生态示范村”、安徽省生态村。该村两委为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成立了13人组成的创建生态村工作领导组,为生态村建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