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4]
121、河东村
  河东村是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树掌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427104201。
122、树掌村
  树掌村位于壶关县城东南部45公里处,全村共714户,1861口人;版图面积9.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17.7亩,共设7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87名,村民代表35名。
123、大会村
  大会村概况大会村位于树掌镇西部,全村共有206户,人口712人,耕地610余亩,是一人多地少的村,大会村按区域划分为4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37多名0员,支村两委班子成员5个,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会村努力拼搏,谋生存,求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目前为至,有一个中型预制厂,有一中型养殖厂。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好评。
124、王家峪村
  王家峪位于武乡县东部,距县城40公里处,全村155户,554口人,耕地面积1500亩,党员33名。这里是全国著名的八路军总部旧址所在地,是伟大的太行精神发源地之一。抗战时期,-、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长期在这里战斗生活。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视察,给老区人民带来了亲切的关怀和巨大的鼓舞。近年来,村党支部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弘扬伟大的太行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125、唐村村
  唐村位于沁县西南部,距离县城11公里,距离乡政府驻地仅1公里。全村面积4340.2亩,其中,耕地面积2100亩,全村3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636人,正式党员28名。全村有主要村道2条,段宜线横穿而过,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全村以玉米种植产业为主导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经济林核桃种植为主。经济林核桃的种植大大促进了全村人民的增收,2012年度全村人均收入达3412余元。
126、下兴居村
  下兴居村位于我镇东北边,有西峪一个自然村,辖5个村民小组,234户,841人,劳动力340人,现有耕地968亩,林地4284亩,经济总收入809.5万元,人均纯收入9078元。近年来,下兴居村以地理环境为依托大力种植核桃树,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产业。
127、大栅村
  大栅村位于王和镇西北部,距王和镇7.5公里,交通条件不太发达。土地概况及人口现状:大栅村总面积13.4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1589.7亩,农户数207户,人口为637人,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妇女和老人在家务农,其中有部分在乡镇企业打零工。村经济发展状况:大栅村人均纯收入约3000元。主要来自务农和外出务工。村里仅有一座煤矿。种植业方面全村主要种植玉米和土豆,小块土地种植大豆和谷子,并无其
128、寨上村
  寨上村位于潞城市最南端,紧邻长邯公路207国道,距潞城9公里,距镇政府2公里,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全村527人,劳力200.耕地1276亩,党员25人,其中女党员3人。寨上村主导产业为农业种植和出外务工.一、以创先争优为契机,争创文明和谐今年经上级批准新的村级活动场所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为寨上村村民的文化活动提供了文化活动场所,并且安装健身器材,周围种植名贵树木,进行景点布置,为群众休闲娱乐创造一
129、蒲泓村
  蒲泓村概况蒲泓村属于中村镇领导,是蒲泓村委会所在地,位于中村镇东南部,距中村7公里,东邻石务,西邻北华,南至土沃洞沟,北邻冶内,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约1公里,总面积为3平方公里,全村人口327人,耕地892亩,森林资源1500多亩,下辖3个村民小组,4个党小组,0员18名,是历山脚下土地肥沃,交通方便,人口集中的自然村。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蒲泓村在新农村建设、党风廉政建设
130、张马村
  张马村概况 沁水县中村镇张马村位于沁水西南临界临汾地区,沁东、沁翼公路惯通运输、旅游、文化之交流,代表着沁水人民文明和谐之形象,从精神气质上表示出它的富有。全村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有五个自然村庄,六百五十户,2050口人,11个村民小组,党员69人,耕种着3400亩土地;2009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是个典型的纯农业自然村。小学校一所,1-6年级就读生300余人、幼儿园一所、村保健站一所。近年
131、坪上村
  沁水县端氏镇坪上村位于沁水县城东部地区,磕山脚下,沁河西岸,侯月铁路端氏火车站座落村中央地带,距端氏镇人民政府1公里处。富沁大桥的架设开通,改变了我村的经济状况,是城东部古建筑群村庄之一,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本村现有6个自然庄,284户,900余口人,共有耕地1216亩,党员39人,村级组织健全,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运输业为主(现有大小运输车辆70余台
132、交口村
  交口村简介交口村是距历山风景区不远的一个小山村,全村100户,286口人,两个自然庄,位于涧河、蒲泓河两河交汇处;这里属典型的客斯特地貌,环目四周,群山起伏,树木郁葱,风景优美。全村原耕地面积817亩,现有开发土地200余亩,粮食以小麦、玉米、谷子为主产;经济林以核桃、花椒、柿子为特产;在村有近四千亩森林中以白皮松、侧松、油松为主林种。据县志记载,交口境内有铬尖晶石、辰砂、铅矿。我村有明、清文化古
133、南阳村
  南阳村简介南阳村位于沁水县西南部历山脚下,距县城35公里,全村辖三个自然庄,总面积20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1000亩,耕地1688亩。230户630口人,常住人口200人,低保户74人,五保户 15人,人均收入4400元。曾经是沁南抗日县政府、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晋豫中学(晋城一中)驻地。素有沁水“西柏坡”之称。古代有梁兴抗金,近代有军民抗日,既是爱国教育基地,又是一处令人向往的旅游圣地。但
134、大桥村
  大桥村简介 大桥村位于北留镇北3公里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全村312户、823口人,劳动力514人。2009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3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4641元。我们大桥村在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重视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先后多方筹资60余万元,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本村的组织活动场所,从而为强化党员管理教育和开
135、章训村
  章训村基本情况介绍 章训村位于北留镇东南面,距镇区6公里,周边与崇上、高凹、安岭、周村镇的石宗头接壤。区域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1296人,459户,8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1653亩,人均耕地面积约1.28亩。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和种养殖。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687元明清时代,章训为阳城县第一大都村,曾有“阳城出东门,章训第一村”的美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现仍保留有汤帝
136、石苑村
  石苑村简介 石苑村位于北留镇南约5公里处,辖10个村民小组,现有826户,2100多口人,耕地面积3277亩,村党支部下设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9名。2009年,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按照镇党委、政府要求,村两委以“八有”为标准扎实开展阵地建设,做到有办公、会议桌椅,有规范的党旗,有村两委牌子,有档案资料柜,有村务、党务公开栏和科普宣传栏,有各类规章制度,有电教设备,有学习资料。修缮之后的
137、史山村
  史山村以驻地村命名。地处泽州、阳城、沁水三县交界的华阳山下,东距晋城市20公里,西距阳城县城区17公里,南行2公里到达晋城-阳城高速公路的北留入口。土改后属西封村;合作时为国华初级社,后转入高级社;1961年后为史山大队;1984年改为史山村民委员会。属北留镇,为史山村民委员会驻地。2010年末,全村581户,1841口人,950亩耕地,共6个村民小组,党员52人,支村两委干部10人。总面积8平方
138、北音村
  北音村位于润城镇正东,距镇府所在地2.5里处,沁河支流润城河南侧,东面和沟西村,南面和北留镇柳家河村,北面和下庄村相接,北面有东河顺流而下,金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四通八达,交通便利。2010年末,全村共有363户,904口人,党员28名。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1049亩,农村经济总收入2401万元,人均纯收入6673元。北音村地势南高北低,村内无有工业,历年来以发展农业发展为主,在转型跨越发
139、王村村
  王村村位于沁河西岸,全村2315口人,版图面积3.7平方公里。物华天宝、地杰人灵、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新村风景如画,功能齐备。农民活动广场、健身路径、篮球场、门球场、下沉式舞台一应俱全;综合楼集办公、宾馆、餐饮为一体,450户居民楼和独立联排住宅让住户其乐融融;中学、小学、幼儿园,3500米长的环村道路,30米宽的林荫大道,路两旁别致的路灯,多彩灯箱广告、新颖的造型小品让人仿佛
140、下庄村
  下庄村位于润城东北,自古来文风鼎盛,人杰地灵,素以“文墨之乡”著称,明清两代,就出了十位进士,两位亚魁,数位举人,代表人物有明独资捐款修海会宝塔的李思孝、开阳城父子同中进士先河的李豸、李可久;民国年间著名学者杨念先、杨兰阶;抗日战争时有大义凛然的李尔俭和视死如归的刘小奂;“中庄秧歌”创始人张泽生、李益洲等。在阳城县有影响的百位历史人物中,仅下庄就有十二位。古建筑有村南岭之“南神庙”是白巷里之文化神
141、中寺村
  横河镇中寺村位于我县西南大山之中,在横河镇西南四五公里处,距离县城45公里,包括前寺、中寺、后寺三个自然庄,全村现有214户,462口人,204个劳力,耕种着1270亩土地。中寺村具有光辉的历史,是晋城市革命老区重点村落之一。早在1938年,0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组织部长朱瑞以及唐天际、聂真等八路军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联络处领导人,率领机关干部、华北干部学校学员连同阳城县牺盟抗日政府、阳城县人民武装
142、受益村
  受益村基本情况山西省阳城县横河镇受益村位于阳城县西南48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一公里,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大沟深是最显著的特点,支部共五个党小组,54名党员,全村五个自然庄,242户,568口人,现有耕地920余亩,是2010年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两委依靠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全体党员干部的创造力,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经济,最大限度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党支部曾多次受到了县委和镇党委的表彰奖励。
143、下交村
  下交村位于阳城县城南13公里处,土地总面积1800亩,其中耕地面积1400亩、良田面积1400亩。全村共有594户,1320口人,其中劳动力800人,有党员50人,支村两委班子8人,设村民小组10个。2012年人均收入达到6691元。
144、月院村
  月院村位于阳城县东冶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距阳济公路5公里。全村共140户,332口人,耕地635亩。村民的主要收入靠种植、养殖、外出务工获得,是一个纯农业村。党支部有党员16人(其中60岁以上4人),下设两个党小组、党员服务点、纪检小组、领导班子、支部书记1人。村委会组成人员2人:委员2人。下设2个村民组、民主理财组、监督组、民调、共青团、妇会、老龄、社会工作站。村民代表8人。村级组
145、西冶村
  西冶村简介一、村内基本情况我们西冶村位于东冶镇西南部,距镇政府7公里,毗邻蟒河自然保护区。全村965户,在册人口2095人,耕种土地2720亩,总面积12平方公里。分14个村民组,辖21个自然庄,现仍有人居住的自然庄12个,其中以西冶主村人口居住最为集中,约2000余人。支部共有党员86名,分14个党小组,支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交叉任职2人。四周群山环绕,村内地势平坦,村前一条大河,四季流水不断,
146、通义村
  通义村概况一、地理位置通义村位于阳城县城南部,白桑乡的最西边缘。距阳城县城七公里,白桑乡政府四公里。北与白桑淇内村凤城镇南底村和牛抵虎庄搭界、南与蟒河镇为邻,西抵河北镇南梁村和北梁村、东至白桑乡吕河村。二、历史沿革通义村历史上叫旃(zhe)村。古时候,我村南岭山大坡广,草木茂盛,十分利于放牧牛羊,家家户户以种地牧养为业。加工羊毛的擀毡房,遍布全村,生产的羊毛毡又非常好,故被称为“旃”村。旃村地下煤
147、洪上村
  洪上村位于县城东南8公里,面积6.67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阳济公路从村边通过,县建瓷工业园区与村隔路相望。洪上村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村内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范家十三院,还有较考究的古民居30多院,民风纯朴,民俗丰富多彩。全村有农户850户,2148口人,耕地2715亩。2010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2823万元,人均纯收入5050元。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共7人,其中有1人交叉任职。村
148、府底村
  府底村位于县城西10公里处,全村总面积2.91平方公里。共有360户,1100口人,有党支部1个,支村两委8人,其中交叉任职两人,下设3个党小组。党员53人。6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1人。耕种着2044亩土地,有科技种植蔬菜大棚示范户12户,规模养猪户5户,养鸡厂一座,民营砂锅厂一个,是全省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之一。这里人杰地灵,交通便利,山川秀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阳云路”穿村而过,果菜煤并驾齐
149、泽城村
  泽城村位于阳城县城西12公里、固隆乡东2公里处,阳云线穿村而过。历史上为获泽县治所在地。村坐北朝南,山明水秀、土地肥沃、矿产丰富、人杰地灵。现有6个村民组,360户,1200口人(其中党员52名),有劳力450个。全村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耕地面积1850亩。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9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00元。
150、固隆村
  固隆村是固隆乡政府所在地。种植小麦、玉米、谷子为主,是一个纯农业村。今年发展核桃树百余亩。全村1350口人,人均纯收入4530元。固隆村辖固隆和圪料沟(无人居住)2个自然庄。固隆文化历史悠久,旧为阳城八小镇之一。08年投资290万元修建新型能源秸杆气站一座。
151、西瑶泉村
  西瑶泉村(xi yao quancun)在附城镇丈河片南4公里处。因村西山沟中有多股泉水,多个石窑,故名得西瑶泉。因“窑”同“瑶”谐音,后演变为西瑶泉。包括两个自然村,即:西瑶泉、后河。大队驻西瑶泉。全村居住总面积大约0.6平方公里,总户数90户,总人口300人,耕种着600余亩土地。西瑶泉村属土石山沟地带,东西环山,南前土崖,北后是后河河流,居住集中,土地肥沃,阳光充足,属于大陆季风气候。年无霜
152、张仰村
  张仰村概况 张仰村位于陵川县西南,地处晋、高、陵三县市之交界,交通要道四通八达。全村467户,1670口人,耕地面积3694亩,其中粮田面积3330亩,2013年底人均纯收入4898元,是西河底镇以农业种植为主的行政大村。张仰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陵川出南门八十三庄,数了南马数张仰”之美誉,大定八年,村北建庙,“张仰井、积善塔、峰峰(河南)修了个没角阁”,在中原大地,晋商文化之中皆有美丽的“
153、现岭村
  现岭村基本概况 现岭村位于陵川县西河底镇东南3.5公里,距陵川县城25公里,距晋城市30公里。由于历史文化底蕴厚重,2009年被山西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全村共有205户,622口人,耕地面积1797亩,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4839元。支部共有党员21名,其中女党员4名,支村两委5名,团、妇、武、治保、民调等组织健全,全村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2014年,党支部、村委会将在镇党委、政府的正
154、上村村
  上村村概况上村村位于泽州县北部,长河上游,丹峰山脚下。距东大公路1华里,与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毗连,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居民618户,近2000口人,现拥有耕地约1320多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的行政村。上村村近几年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2011年村集体总收入从200000元增到1000000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286元增加到9040元,粮食总产528000公斤增加到858000公
155、峪南村
  峪南村简介 峪南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西部,背倚可寒,面临长河。全村1950人,1140余亩耕地,年人均收入5763元,是市宽裕型小康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立足点,率先进行煤矿改制,使煤矿由原来的九万吨跃升为十五万吨。同时,狠抓产业结构
156、贾泉村
  贾泉村坐落于泽州县西北部,北靠关山,南接贺坡村,西面东大公路村,东与关庄村相连,全村有653户,总人口2593人,耕地面积3763亩。距市区23公里,离镇政府4公里。 一、村机构为: 村、支两委共9人. 二、村集体收入情况: 村集体经济薄弱,主要经济渠道,以筹集资金为主,争取国家资金,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村民收入情况:(1)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2)外出务工。 四、今
157、辛壁村
  辛壁村简介山西省泽州县大东沟镇辛壁村,位于晋城市区西北 19 公里,大东沟镇南 1.5 公里处,为丘陵区。因村形像凤凰,初名凤凰村,唐玄宗时改为今名村,辖辛壁、寺庄 2 个自然村,共有 694 户,2747人,耕地 3153 亩。1991 年建成小康村。 1998 年,粮食总产 60.8 公斤,各业总收入 8280 万元,人均纯收入 5279.7 元。村办企业有:辛壁煤矿、冶炼小区。从业人员 65
158、黑泉沟村
  黑泉沟村基本情况大东沟镇黑泉沟村位于镇政府的东南方向,距镇中心约十几公里,四周被山包围,有黑泉沟和南庄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439口人,149户,全村共有耕地598亩,退耕还林面积约311亩,全村共有党员14人,村民代表21人,两委成员共6人,支部3人,村委3人.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黑泉沟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极大的改善,今年全村实现了街巷硬化,新建垃圾池2个.今年县
159、西洼村
  西洼村基本情况 泽州县大东沟镇西洼村,由东洼、西洼、阎山、白庄、东岭头等五个自然村组成,位居海拔千米之处,晋韩公路边沿,大东沟镇东山片,镇政府最东地段与城区交界之境,毗邻西上庄、巴公、下村等镇,距离市区12公里,离镇政府驻地5.5公里。全村面积1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约9平方公里,总耕地2989亩,人均耕地1.35亩,现有农户567户,共2214口人,党员51人,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两委班子成员共
160、杨山村
  杨山村概况 杨山村位于周村镇最东部,距镇中心10 公里。全村由杨山、庄上、后山三个自然村组成,总面积6km2,现有居民213人,105户,耕地712亩。全村有三个村民小组,一个党小组,14名0员。2012年,全村总收入3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000元。 杨山村,气候特点为春旱多风,夏秋多雨,冬寒干燥,属典型的大陆气候,四季分明,主要耕作为二年三熟制,适宜生产各种五谷杂粮等经济作物,主要粮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