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第一批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2]
41、联河村
  坝镇联河村位于坝镇的东南端,是原毛公行政村、花大门行政村的合并村,耕地面积达6300余亩,人口5800余人,下辖33个村庄,分40个村民组,村内有两个中心村,一个工业园区,一个牧业畜场。有山有圩,三面环水,一面环山,与邻村隔河相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主要种植水稻、茶叶、棉花等农作物。 联河村是坝镇新农村建设首批示范村,目前新农村建设已建好17个村庄,两条中心路把村庄连接起来,交通便捷,是坝镇经济
42、莲塘村
  莲塘村委会地处巢湖市居巢区散兵镇北部,由原桥湾村委会和莲塘村委会合并而成。湖岸线长3.5公里,巢庐路穿境而过, 过境线长4.5公里。北与天河街道办事处接壤,南与散兵居委会毗邻,东与项山村交界,西偎巢湖;属丘陵间有山地带,亚热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雨量1200毫米,全村国土面积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60.25亩,山场面积5694亩。莲塘村下辖28个村民小组,21个自然村,126
43、合群村
  合群行政村位于黄麓镇西北,北于肥东县长临镇接壤,西于中庙办事处毗邻。总人口3120人,辖20个自然村1087户,总面积近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00多亩,水面面积2000多亩,山场面积近4000亩,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村民勤劳淳朴。合群村有“村村通”主干道2条近6公里,临师路跨距其中,交通便捷,内有张岗水库400多亩水面,系休闲、垂钓的好场所。辖区内5个养殖大户,十几户种植大户,1000多名
44、小联圩村
  小联圩村位于中垾镇西南部,东与滨湖村委会相连,南瀕巢湖,西与烔炀镇毗邻,北与广严、庙集两村接壤。淮南铁路、合马公路、兴建的旅湖滨游快速通道沿村而过,10路、8路公交车通达湖滨大道、合马路沿线各自然村。境内巢湖沿岸湿地资源独特,系国家级生态湿地资源风景区。我村辖9个自然村,30个村民组,8个党小组,72名党员,人口3184人,耕地3240亩。大宗农产品以种植粮、棉、油为主;经济作物以大棚蔬菜为主,总
45、赵集社区
  赵集居委会地处栏杆集镇西南角,东与北陈村委会相连,北与洪桥村委会毗邻,南与柳集居委会接壤,西与肥东县相邻。境内有苏赵路、赵文路、赵梁路、赵梅路、合宁铁路东西向横穿而过,各自然村均通砂石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下辖26个自然村,48个居民组,农业人口7641人,非农人口63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耕地面积9484亩,以生产油菜、水稻等大宗性农业产品为主,生产
46、龙泉村
  龙泉村是由一口龙眼泉水而得名。1997年10月原张梁、下陈两村与之合并,2006年又将原柯里、潘张两村合并,现在的龙泉村是由5个村委会合在一起的,全村有1734户、6983人、27个自然村、54个村民组,耕地面积7211亩,山场面积2843亩,水面面积1800亩。龙泉村地处夏阁镇的东北部,东与含山仙踪山相连,夏司路、开发大道两条主干道十字型贯穿全村,南北两端有尉桥、西峰两集镇,村内落户企业有宾雄医
47、芦沟村
  芦沟村地处濉溪县双堆集镇最西部,东临刘濉路,305省道穿村而过。村域面积10平方公里,下辖23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庄,总人口4329人,其中劳动力2108人。全村可耕地面积14581亩,人均3亩以上。村“两委”班子成员8人,后备干部3名,挂职干部一名,并配有1名大学生村官。现有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各一所,村级卫生室3所。2011年芦沟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56元,远远超过了全县平均水平。
48、庙前村
  庙前村位于五沟镇中部,五沟煤矿就座落在该村,下辖22个村民组,人口5235人,有97名党员,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拥有耕地面积9057亩,该村交通发达,物产丰富,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
49、任集村
  任集村简介 南坪镇任集村地处濉溪县南部,南与蒙城县接壤,任楼矿工人村座落在任集村境内,村域面积20平方公里,下辖31个自然庄,4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00人,外来人口约20000人,计32000人,全村可耕地面积25710亩。任集村抓住村庄搬迁及空心村治理的机遇,在南从青芦铁路向北到任楼矿工人村南围墙,西从孙任路向东到任楼矿风井的位置,规划一块居民集中区,整合占地500亩,总投资约4亿元人民币
50、火神庙村
  火神庙村基本情况 刘桥镇火神庙村位于刘桥镇东南距镇政府6公里,县道011南侧,东靠濉溪县经济开发区,南邻濉溪县铁佛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下设7个自然庄,11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5700亩,总人口3267人,流动人口1403人,流出人口297人。以基本农业发展为主,人均年收入3200元,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旱作玉米和马铃薯,主要经济作物为温室蔬菜,畜牧业以养猪、养羊为主。依靠区域资源优势形
51、徐集村
  徐集村位于淮北市西8公里,101省道南侧0.5公里,西面和北面与钟楼村相邻,东面与油坊村交界,钟楼至刘桥一矿宽阔的马路从村中穿过,地理位置优越。目前徐集村有1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其中正式党员91名,所辖3个自然庄,13个村民小组,共计966户,总人口3864人,总面积7868亩,可耕种面积4859余亩,可灌溉面积达65%以上。
52、张楼村
  张楼村概况张楼村位于淮北市西郊,约15公里。全村共有9个自然庄,16个村民小组,1061户,人口3531人,土地面积5292亩,全村设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83名。 共有党员71名,设一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全村主要生产小麦、大豆、玉米为主,特色经济为优质高产小麦种植
53、南山村
  南山村隶属于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办事处,位于矿山集街道办事处最东部,共有11个村民小组,人口4032人,土地面积4100亩,全村有62名0党员,1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主要以生产小麦、大豆、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特色经济有大棚蔬菜,千亩核桃园,专业养殖羊、鸡等。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048人,出务工人员每年的总收入可达1千万元。南山村蕴藏着较丰富的观光旅游资源,村头的大槐树据说是“唐槐”,树龄已有1
54、和村社区
  和村共有13个村民组,人口3558人,土地面积5270亩,1个党支部,党员102名,主要以生产苹果经济作物为主,特色经济有苹果、梨、杏等。和村村部坐落于果园内,拥有多样化得健身器材、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广场和公开宣传栏。 一、基本概况 和村位于国安电力有限公司东南部,宋疃镇政府北侧,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1010户,3300人,其中村民代表64名,党支部下设8个党小组,99名党员,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
55、赵集社区
  古饶镇赵集社区坐落在十里长山脚下,位于烈山区东南部,为原赵集乡政府所在地。赵集社区有7个自然庄分别是赵集街、集北、集东、桂庄、倪庄、单圩、吕庄,共有人口4808人,其中非农人口2560人,占比53.2%,村民小组24个,党员123人。村民代表85人。村内有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有卫生院、养老院等社会服务机构,有远创农业、粮库、采石场等厂矿企业。赵集过去是个乡政府,那时是一穷二白,群众生活散漫,聚众闹
56、三里赵村
  三里赵是楚店的南大门,位于S201线西侧,耕地面积6100亩,辖8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096人,三里赵村有党员74名,成立一个党总支两个党支部五个党小组。几年来,三里赵村本着:“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精神之髓,将科普工作摆在议事日程,村里仅09年就投入二十万元兴建了农民科技书屋、五老理事会活动屋、无线广播、远程教育、投影仪等科普设备。科技书屋现有图书:家庭、卫生、种植、养
57、单集村
  单集村是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炉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41621108200。
58、冯圩村
  冯圩村是典型的农业村,以种植、养殖为主,外出务工人员较为多,为家乡带来资金与技术。该村共有人口3427人,土地6985亩,村民组17个。村两委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59、大袁村
  大袁村是典型的农业村,以种植、养殖为主,外出务工人员较为多,为家乡带来资金与技术。该村共有人口3427人,土地6985亩,村民组17个。村两委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60、郭寨社区
  西阳镇郭寨居委会村室,位于S307线北,涡高路东侧,距县城20华里。全居委会共有人口3385人,耕地面积5127亩。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农村党支部两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一个,共有党小组6个,党员78名,是0安徽省委组织部表彰的“五个好”党组织标兵村(居),连续八年被0涡阳县委评为“五个好”党组织标兵村(居)、亳州市表彰的计划生育合格村。郭寨居委会村室主体结构三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1045
61、白果村
  白果村,交通便利,人口:4353,土地面积:7730亩,党员人数:106,辖六个自然村,分别为:白果,狼咀庄,大李,郑各,高庄,相庄,经济和社会发展持续发展,下设两个党支部分别为:生产党支部,老龄党支部,亳州市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
62、燕大村
  燕大村:位于牌坊镇西3公里处,人口4252人。
63、高庄村
  牌坊镇高庄行政村,位于牌坊镇北部,人口4530人,耕地面积560亩,党员93人。村“两委”班子6人,书记燕夫英。
64、寺后村
  寺后村位于新兴集的南边,是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该村村容整洁、交通发达。该村现有总人口 3720人,耕地面积5310亩;农业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农业局生产做到旱能浇涝能排;该村设一个党总支部,辖两个支部,共有党员69名,该村党总支部连续多年被涡阳县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村两委班子结构合理,务实团结,具有较强的为民服务意识。该村是国家农业部小麦基地。
65、于张村
  于张村辖7个自然村,耕地386公顷,人口4650人,人业人员2412人,二三产业人业人员1476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员4500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40人,全年村集体收入3万元。
66、温庄村
  温庄村辖5个自然村,耕地5890亩,人口4150人,人业人员2100人,二三产业人业人员185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员3800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80人,全年村集体收入4万元。
67、杨王社区
  杨王村位于城东街道东南1公里处,在S307北侧,交通十分便利,辖13个自然村、20个村民组,962户,人口3900人,耕地4160亩。该村以传统的农业。运输业为主导产业,是全县粮食产业主导区之一,盛产小麦、大豆产品。近年来新修公路3.1公里。杨王村是选派和选聘村,各项工作正在逐渐走向整个街道的前列。
68、郭湾村
  郭湾村:2006年由原龙庙、张湾、郭湾三村合并成,东至王湾村,西至涡河,南至涡河大坝,北至王集乡,位于双涧镇政府西北5公里处。辖6个自然庄,分别为皮营庄、桂井庄、张湾庄、郭湾庄、龙庙庄、马郭庄。郭湾村人口约3250人,面积约为7.5平方千米。
69、灵山村
  小涧镇灵山村2006年由原灵山村、三里邓村合并而成,下辖11个自然庄:三里井、二里牛、前王、三里邓、后王、王庄、潘庄、于庄、刘庄、梁庄、张庄全村共有村民小组18个,人口5031人。
70、庞沟村
  我村位于蒙城县东部,离蒙城县7公里近涡河北岸,村中心横穿蒙怀的公路北边和大韦农场小麦种子基地,权村现有14个村民小组,共有420户,人口2693人,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0员74人,其中女党员10人,耕地3029亩,村干部5人,是多年先进村。 庞沟村主要是以小麦玉米为主,有200余亩竹子,平远建材有限公司,固定资产1000万元,2座大型轮窑厂,日产20万红砖,并有全县金针菇生产基地,能生产金针菇3
71、三义社区
  三义社区是三义镇政府所在地,本社区下辖12个自然庄,20个村民组,全社区常住人口0有1089户,人口总数为5821人,可供使用的耕地面积为6180亩。下辖的12个自然分别是陈元、前李、武庄、郭庄、前张、后张、三义集、邵魏、西刘、高庄、高西、周楼。其中三义集人口数量最多,但是同时也是人口流动性过大,计生难于管理,社会治安不容易控制。镇党委政府对于三义社区的情况比较重视,为了抓好三义社区的工作,特别委
72、黄元村
  黄元村:位于楚村镇西北6公里处,沿县道陈三路分布。辖15个自然庄,18个村民组,总人口4870人,耕地面积7000亩。
73、鹤庵村
  鹤庵村位于马集镇的南部,东南部紧邻岳坊镇,西南部与利辛县接壤,西北部紧靠马集村,东北部与韩楼相连。2007年马集镇实施村庄合并,由原来的鹤庵村和老寨村二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6380人,1597户,党员人数,131人。村域面积12.2平方公里。村内有二所小学,鹤庵小学,6个年级8个班,有学生310人。葛沟岔小学,6个年级7个班,有学生240人。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小麦和黄豆,还有一个窑场和养猪厂。
74、丁堂村
  乐土镇丁堂村位于乐土街西侧,辖11个自然庄,15个村民组,总人口3650人,耕地面积5886亩。党总支辖2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4名。近几年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总支一班人能够坚持“-”重要思想,深入开展党的“三级联创”工作,积极争创“五好”支部,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经济,走致富共富之路,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经过村全体党员和村两委
75、土桥村
  土桥村概况 土桥村位于许疃镇的南大门,与板桥镇李楼村相连,东靠陶庙村张庄,北靠陶庙村赵桥庄,西靠闫集村,交通方便,总人口3080人,耕地面积5970亩,辖10个自然庄,20个村民小组,该党总支共设2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党员总数62个,其中45岁以下党员19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53人,女党员4人。李 平 支部书记主持村全面工作 联系点:南李、中李、张庄、闫庄张化金 村主任 主持村委会工作 联
76、陶庙社区
  陶庙村位于许疃镇南部1公里处,由原纪庄村、陶庙村合并而成,许疃煤矿和许疃工人村座落在社区内,总人口5557人,耕地面积8848亩,辖15个自然庄,29个村民小组,该党总支共设2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党员总数91人,其中45岁以下党员20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17人,女党员10人。煤矿运煤专线从社区北部穿过,许板路由北向南贯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目前陶庙社区已经完成了第六期搬迁,共3个自然庄16
77、韩寨村
  韩寨村位于范集工业园区东南部,辖4个自然庄,9个村民组,现有580户,总人口2866人,耕地4200亩。2010年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0年韩寨村被评为“亳州市文明创建先进村”,2011年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财政厅结对帮扶共建村。2012年2月在全县综合考评乡镇工作中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行政村。2012年评为蒙城县平安农机示范村。2013年3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蒙城县维稳综治工
78、宋圩村
  宋圩村是由原宋圩和陈庙两村合并而成。现有2713人,土地面积5340亩。党员63名。16个自然庄。18个村民小组。
79、双龙社区
  蒙城县乐土镇双龙社区新农村建设简介双龙村位于乐土镇东2公里,现有11个自然庄19个村民组,720户3260人,耕地5515亩,2010年被确立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双龙村村作为新农村示范村,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努力发展新产业、改造新村庄、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使全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全县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初步探索了一条村“两委”班
80、法堂社区
  法堂村地处永兴镇中部,马王路从全村境内通过,交通便利。全村共17个村民组,4248人,下设法堂党支部和四李党支部,党员96名。近年来村支两委一班人在李奎书记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村级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使该村成为经济繁荣、事业兴旺、安乐祥和的先进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