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第一批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9]
321、周闸村
  周闸村由原永圩村、杨湾村、周闸村三村合并而成,所辖17个自然村,1180户,人口3966人,耕地面积4400亩,水面1220亩。本村以棉花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者占全村总人口近40%。
322、桃园村
  湾址镇桃园村位于芜湖县城关东北侧,距县工业园3公里左右,由原松元村与桃元村于2000年合并为宋兴村,又2012年与长岗村合并并更名为桃园村,全村辖7个圩口,24个自然村,现有农户1548户,户籍人数6047人,区域面积17.2平方公里,岗丘面积约占1/2,可耕作面积24140亩,其中水田面积8256亩,绿化覆盖率约58%,经济作物种植7020亩,山青水秀,景色怡人。依托芜湖县区域优势,结合近年来芜
323、津元村
  一、基本情况:鲁村行政村与邻近蒲塘行政村于2013年4月28日合并为津元行政村。津元村位于芜湖县湾沚镇东南部,芜屯公路旁,总面积2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500亩,辖区共32个村民组,1989户,总人口6352人,属丘岗区。现有村两委干部13名,党员213人,下设四个党支部。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及务工为主,尤其烟草种植是我村支柱产业。全村各类专业协会3个(苗木、养鸡、养鸽)、专
324、北陶村
  北陶村辖30个村民组,1150户,现有人口4126人,耕地面积2963亩,芜屯快速通道、芜屯公路穿境而过,村庄规划整齐,渠相通,路相连,村民楼房入住率达80%,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程控电话安装率达98%。
325、咸保村
  芜湖县六郎镇咸保村,为原紫园村和蜈蚣村合并村,办公地点(暂)在原紫园村村部。地处六郎镇东部,典型的水网地带,辖区内交通便利,建成水泥路面15.3公里,已通达到所有村民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土地面积4.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40亩,可养水面近1000亩,农业人口5248人,农民经济收入来源以种植、水产养殖、外出务工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以水面发包、集体田亩租赁、农业项目、土地项目带来的增加值为主。
326、双桥村
  双桥村辖内设两个片,分别为马桥片和石桥片,自然村28个,34个村民组,总人口3802人,占地面积为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05亩,外滩面积140余亩,养殖水面为580亩。双桥村属合并村,现已重新改选结束,在职干部10人,其中大学生村官一名,现有两个党支部,党员人数90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104省道、皖赣铁路复线贯穿,区域内到达临近的大众城市的时间均在3小时左右;芜湖旅游十景之一“陶辛水韵”
327、万村村
  万村村地处红杨镇的东北部,南面与本镇新桥村交界;西面是红杨镇新区;北面与本镇沿江村交界;东面与湾沚镇鲁村、杨村接壤;东南面毗邻宣城市古泉镇桃岱崔村。村部办公楼坐落在红杨镇新区,建筑面积480平方米(3层)。全村总人口3386人,总户数886户;劳动力人口1276人;流动人口:836人;地域面积12.7平方公里,辖23个自然村;耕地面积7800余亩(其中:水田面积3400亩,旱地面积:4400亩);
328、珩琅山村
  珩琅山村:珩琅山村是2017年5月由原珩琅村、罗公村、岗山村整合而成,下辖57个村民组,人口6770余人,区域面积23.23平方公里,办公地点在罗公村。位于红杨镇最南端,芜湖县最高峰珩琅山脚下。四至范围:东和宣城市寒亭镇以山为邻,西沿青弋江河畔与南陵县弋江镇、西河古镇隔江相望,南与宣城市文昌镇相接壤,北与兴塘村、三胜村、汤泊河桥相衔接。铜南宣高速、湾西路与寒西路穿境而过,铜南宣高速珩琅出口在珩琅山
329、九十殿村
  九十殿村位于花桥镇中部,全村东部与宣城水阳镇隔河相望,西与湾沚镇宋兴村相邻,全村813户,21个村民组,3200人。现有耕地面积2980亩,造林面积1700亩,全村水域面积2000亩,属于丘陵地区,全村共有党员80人。该村交通便捷。县级公路杨黄公路南北向穿村而过,村村通水泥路2.4公里贯穿8个自然村。全村现有砂石路7条,分别是东风路、梅垾路、葛村路、月牙路、丁冲路、大墩路、小墩路。改水改厕率100
330、童坝村
  童坝村位于峨山镇南部,距繁昌县城2公里。面积11.7平方公里,总户数1105户,人口3402人,辖22个村民组,共有党员129名,设2个支部。全村有林地8000亩,集体林场2个,农田1105亩,县级小一型水库1座(广寺冲水库)小二型水库1座(白果冲水库),占地面积21160平方米的恒杰工业学校与村部相邻。境内竹木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芜大高速和216省道交叉贯穿境内,高速繁昌出口处与村部
331、东岛村
  东岛村地处峨山镇中东部,南高北低,山冲带状,沿江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南北长7.5公里,有一条长达6.5公里的村级水泥公路贯通全村,交通十分便利,村内水库、林网、道路、沟渠、农田、楼舍构成了自然风貌,空气清新,绿树成行,环境整洁,民风纯朴,农民富裕——是我村的基本特征。我村共有12个自然村,32个村民组,680余户,2400余人,男女劳力1400人,全村共有耕地1300亩,林地8000亩,水面230亩
332、梅冲村
  梅冲村位于孙村镇南部,面积8.5平方公里,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全村有14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总人口3088人,耕地面积1400余亩,山林面积9000余亩,水面260余亩。村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5个党小组,党员67人。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村两委一班人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改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改善工作方法,积极围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富民强村的目标,维
333、排湾村
  排湾村位于弋江镇北面,距离镇政府3公里左右,南与弋丰村相连,东与芜湖县隔河相望,全村总人口3950人,总户数950户,下辖1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383亩。 排湾村地处平原地带,镇区李竟路穿境而过,土地、水塘资源丰富,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手工业主要有竹制品加工特别是竹席、竹篮的加工,在我村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我村的优势来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已列入我村两委议事日程。由于我村交
334、黄墓村
  黄墓村位于许镇镇西端5公里处,三获公路穿插而过,有著名的黄墓渡码头,传说三国时期黄盖的墓地在此,因而得名。村辖15个村民组,现有人口3322人,耕地面积3600亩,水面1800亩,村庄规划整齐,渠相通,路相连,自来水安装率达6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程控电话安装率达98%。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近年来,食用茵和水产养殖发展较快,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我村引进烟叶种植项目,试种推广,取得良好效果。
335、桃园村
  桃园村位于工山镇西部,西与何湾镇毗邻,南与春福村相接,东与乔村接壤,北与铜陵交界,南丫路穿境而过。全村耕地面积为3147亩,总人口为2412人,共688户,下辖15个村民组,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党员62人。该村属丘陵地区,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以石灰石远近闻名。在上级领导的领导下,村“两委”团结协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芜湖同辉石料有限公司在该村境内创办了路面集料生产线
336、联三村
  联三村位于南陵县县城西北部边缘,处于家发镇西北部,距家发镇政府10公里,南与麻桥村接壤,西与繁昌县繁阳镇、峨山镇相邻,全村耕地面积1805亩,人口2946人,总户数899户,下辖24个村民小组。该村有较好林业资源,9000多亩山场,森林覆盖率85%,主要竹木有毛竹、株树、杉木、松树等,工业以铜材加工为特色,有销售3000万元的安徽省南陵县联三铜丝厂、芜湖市东方铜业有限公司、南陵县金鑫铜材有限公司等
337、海井村
  海井村位于烟墩镇丁北部,北与何湾镇相连,西与青阳县接壤,全村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三公里县级公路何烟路越境而过,村级水泥路全境贯通。面积11.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2796亩,人口2196人622户,下辖21个村民组,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党员55人,流动党员12人。该村已有数年的工业和商业基础,目前中心村有居民72余户,人口312人,便民超市二家,有木材、粮食加工业、食用油厂等,饮水工程在全
338、万兴村
  万兴村位于南陵县西方,距318国道3.8公里,西与河湾镇交界,北与三里镇交界。全村耕地面积为3761亩,总人口为2496人,共有750户,下辖22个村民组。该村设党总支部1个,党支部2个,党员80名。万兴村有着较早的农业基础,拥有野生葛种植基地,木材加工厂、千头养猪场、百亩龙虾养殖,村办大米加工厂生产的大米远销上海、浙江等地。在新农村建设上,17个村民组通了水泥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结合新农村综合
339、八角村
  八角村位于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西部,东临螺百社区,南与四连,双坝相接,西临牛屯河并与马鞍山市铜闸镇隔河相望,北临十里长河并与双河村相望。境内交通便捷,八新路,八陶路,黄八路纵横交错,连接各自然村,并有巢二路及合芜高速穿境而过。我村土地面积15平方公里,辖34个村民小组,1030户总人口4068人。其中:0党员82人,从事劳动力1893人,流动人口1200人。耕地面积4269.23亩。我村是农业生产基
340、螺百社区
  螺百社区位于沈巷镇北部,南接合芜高速沈巷出入口,社区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4260亩,6580人。社区居民委员会辖16个自然村,37个村民组。社区党总支设三个支部11个党小组,共有168名党员。近几年来,社区紧紧围绕“五个好”党组织的创建目标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在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上下功夫,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2010
341、农场社区
  农场社区位于芜湖市鸠江区二坝镇西北部,西隔裕溪河,与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相望,区位优势明显,相对交通便捷是社区最大优势。合巢芜高速、芜湖长江大桥、无为通江大道在社区汇合,社区内土地平整,基础设施齐备,投资环境优美,是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企业的理想之地。农场社区全境面积8.08平方公里,有坝头、新圩、后楼、汪庄、河赵、村西、村东、南埂、河口、小万、大肖、武桥、小张、小农场,共有14个居民小组,1182户
342、三元村
  三元村是原陈埂村,同心村,三元村合并而成的新村,地处通江大道以北,人口4018人,占地面积9.5平方公里,人文条件好,劳力资源丰富,村内横穿省级通江大道3km,县级水泥路7.3km乡村道路28km,交通便捷,水网密布,东接芜湖市[约12km]西连无为县城20km,村已种养殖业为主,年产值为3500万元在社会高速发展及政府招商引资丰厚条件下,我村引进外资四家,产值约为3000万元,中心村建设已初建规
343、套北村
  套北村位于白茆镇西北,东至小江,南临莲花套,北靠无为大堤,塔江路穿村而过。全村总人口4200人,30个村民组,两委班子成员7人,党员115人,耕地面积3500亩,主要种植棉花、油菜、玉米、太仓大蒜、蔬菜、葡萄等农产品。
344、方家村
  方家村位于方村街道西南部,南与南陵许镇镇隔河相望,东临斗村村,西与芜湖市火龙岗镇毗邻。全村共22个村民组、967户,人口3623人,耕地面积2066亩,可养水面800余亩。 该村以传统的粮、油种植及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盛产大米、油菜、大豆、食用菌等农产品和鱼、虾、蟹等水产品,其中食用菌生产已初具规模,逐渐成为特色产业。2011年村集体收入9.6万元,人均纯收入7270元。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不
345、湖滨村
  湖滨村概况:湖滨村位于飞里乡西南面,紧邻南漪湖,“福寿岛”旅游景区位于其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渔舟唱晚,水天一色,有通湖公路直达,水路可通宣城,面积约4平方公里,总人口2640人,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青虾、银鱼、河蟹、河蚬、淡水鱼类等。 湖滨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7名,下辖6个党小组。
346、红旗村
  红旗村:地处姚村集镇西北部,西北与宣州区洪林镇、北与十字镇毗邻,有17个自然村,20个村民组,总人口3034人。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农田面积约2800余亩,山林面积约22000亩。
347、黄岗村
  黄岗村位于宁墩镇东南部,全村15.1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 4160亩,山场面积22620余亩,全村盛产山核桃、板栗、元竹等农林土特产品。辖28个村民组,2498人,村党总支下设花卉、种植、养殖三个支部,0党员105人,预备党员2名、建党对象1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村内有企业4家,其中养殖企业2家:分别为明亮养猪场和佰福养鸡场;生态旅游企业一家,为宁国市半边山乡村度假有限公司;工业企业一家,为宁国格
348、霞乡村
  霞乡村位于宁国市西南部,港口湾水库上游,与板桥自然保护区毗邻,同旌德县相接。全村辖20个村民组,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2300人,共有党员69名,党员中心户5个,无职党员设岗定责37名,林业用地面积5.7万亩,其中毛竹1.2万亩,森林覆盖率90%,有二处万亩以上天然林。霞乡村2007年被市政府评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一等奖。境内有奥陶纪笔石化石地质遗迹保护小区霞乡组,分为霞乡岩页,属于省重点地质遗迹保
349、西村村
  西村村现有面积8744亩,其中山场面积7894亩,总户数330户,总人口1193人。长期以来,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农林业和在外劳务。2010年西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300元。西村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6人。西村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早在1952年,就组建了西村皖南花鼓戏剧院,剧团早在1984年就被省文化厅表彰为“优秀剧团”。如今,该村除剧团外,还有狮子队、铜管乐队等民间团体5个,全村文艺队伍人员230多
350、甲路村
  甲路村位于甲路集镇中心,东临本镇庄村村,西、南面与胡乐镇接壤,北临青龙湾水库,皖赣铁路、215省道、宁绩高速公路贯穿全村,青龙湾水库填补了水上交通空白,交通十分便利。境内物产丰富,盛产山核桃、毛、元竹、木材和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畜禽养殖、盆景苗木种植已初具规模,蓬勃发展。村内植被茂盛,河流交织,村民依山傍水而居,是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山区型村庄。全村下辖35个村民组4325人,农民人均收入100
351、青龙村
  青龙乡青龙村是一个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的山区村、全村共有34个村民小组,1500户农户,总人口4800人,2012年人均收入11000元。全村总面积35.5平方公里,其中毛竹林9000亩,茶叶8000亩,农田2200亩,是一个以林、茶为主的山区村。青龙村村干部、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村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重要载体,努力建设社会主
352、上坦村
  方塘乡上坦村位于宁国市西部,美丽的港口湾水库上游,南与胡乐镇毗邻,西与旌德县云乐乡接壤。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全村辖20个村民组,513户,1820人,有后靠移民60余户,200余人,半移民30余户,130余人。山场面积近7万亩,水田面积1563亩。全村70名党员,村民代表35名,村两委干部5名。三黄鸡养殖22户,食用菌种植81户,灵芝种植10户。近年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带领下
353、云梯村
  云梯村是云梯畲族乡政府所在地,距市区56公里。全村总面积12.8平方公里,下属17个村民组,人口2380人,由畲、汉、苗、回四个民族组成。云梯村山场面积9000亩,山场资源极为丰富,主要经济作物为早竹、毛竹、山核桃。全村另有中型养殖场5处,年产值逾百万。近年来,该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广大群众,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立足山区特点,打好特色品牌,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富裕农民、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大力发展“
354、黄村村
  黄村村地处泾县西南部山区,距县城13公里,地理环境优美,全村总面积9.05平方公里,是黄村镇政府所在地。全村辖18个村民组,785户,现有人口2521人。全村山场面积3880余亩,耕地面积2509亩,水面300多亩及大量滩涂,规模养殖户、种植户10户。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领导下,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之下,在我村两委干部的不懈努力下,我村经济发展必将迎来一次巨大的飞跃。 本村有党员65名(其中女党
355、月亮湾村
  蔡村镇月亮湾村位于蔡村镇东南方,距县城22公里处。全村总人口2066人。辖六个社区。支部现有6个党小组,党员53人,女党员9人,总面积19.83平方公里,有山林地27468亩,其中24122亩被列为国家公益林保护区。汀溪河贯穿全境,水源丰富,两岸山高林密,竹海如画,是月亮湾的风景区所在地,也是电影《月亮湾的笑声》拍摄外景地,被上海文广集团列为影视基地。2006年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7
356、琴溪村
  琴溪村位于泾县东北部,是镇政府驻地村。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东临著名的琴溪河,南与乐琴村以丘陵低山相接,西与县经济开发区唇齿相依,北与赤滩古镇相邻。村部距泾县县城7.5公里,322省道穿村而过4.5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全村总面积6.8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组、511户、1711人;耕地面积1522亩,园地210亩,林地7396亩,水面322亩。主产水稻,经济作物有茶叶、林木等,特色产业有琴鱼、锅巴、豆
357、后山村
  后山村位于丁家桥镇西部,三面被青弋江环抱,南面相邻官庄村。全村辖40个村民组,1074户,共3578人,耕地面积3776亩,山场面积8900亩,全村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后山村党总支共有党员101名,其中女党员12名,下设3个党支部,党总支支委3名,书记张木进。 村支委:书记——张木进委员——万汝彬、朱彩虹村委会:主任——万汝彬委员——张生卢、张联珍监委会:主任——张生南委员——丁龙宝、张军凯
358、下五都村
  下五都村由原仙川、水川、村前、杨滩、新川合并而成,是绩溪的北大门,东与板桥头乡接壤,北与旌德县交界,全村有10个村民组,16个自然村,861户,3455人,其中劳动力2250。省道217线和徽水河穿村而过,沿途有4个自然村坐落在公路和徽水河两侧,村庄依山傍水、林木掩映,风景秀丽,仙人自然村曾是电影《月亮湾的笑声》的外景拍摄地。下五都村是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村,全村有山场15224亩,水
359、余川村
  余川村简介余川村位于绩溪县上庄镇西1公里处,与上庄村毗邻,是一个有着骄人历史和丰富文化沉绽的古村落,是现代著名诗人汪静之、茶叶巨商汪裕泰的故乡,也是全县著名的革命老区。余川村村委会下辖余川、金山两自然村,473户,1643人,月田地932亩,山场14432亩,近年来,村两委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农民种茶栽桑,开发经济作物,闻名县内外的“金山时雨”品牌茶年产达450担,有效地推进了农民奔小康
360、丛山村
  丛山村位于扬溪镇北端,与金沙镇相邻,距离县城18公里,距镇4公里,全村共有八个村民组,1337人,其中党员39名,女党员4名。现有水田628亩,旱地116亩,山场7406亩,盛产木材、毛竹。集体资产有林场、水库。现有企业有柯氏木门加工厂。215省道、建设中的绩宁高速及皖赣铁路纵贯南北,是三路过境的最高点。在历届村干部的努力下,各村民组的道路硬化及生活饮用水工程均已完工,用电、通讯方便快捷。我村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