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
1、南宫村
  1、自然环境南宫村属平原地势,暖温带大陆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寒潮大风,陆地升温快,天气晴朗;夏季高温多雨,天气多变;秋季风和日丽,秋高气爽; 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年平均气温11.7℃,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8℃,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1.7℃。南宫村地下水资源尤其是地热资源丰富。浅层 地下水广泛存在,而且水位、水量稳定。全村林木覆盖率为63.2%,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人
2、草桥村
  草桥村北临北京南三环,西靠玉泉营立交桥,南到南四环马家楼立交桥,是京开高速公路的起点,总占地面积3.98平方公里。是以花卉、园林绿化、交易市场和房地产开发为主的集团性公司,有在职职工1600余人,2005年工商年检为A级企业。草桥自古就是京城的花乡,花乡种花养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元、明、清均有多卷史书记载。著名现代作家姚雪银的名著《李自成》一书中曾有“刚从草桥端来的挂着露水珠的牡丹”的
3、西局村
  西局村:位于玉璞路东侧。
4、新宫村
  新宫村:位于地铁新宫站西侧。
5、桃源村
  桃源村位于妙峰山镇北部,距109国道5.5公里,有担(礼)涧(沟)公里相通,东与陈家庄隔山相望,南与担礼村为邻,西与下苇甸村为邻,北与南庄村接壤。桃园村地处低山谷地,海拔高度262-682米。村域面积4.29平方公里,人口63户116人,其中农户39户88人。桃园村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以往由采石烧灰业占经济主导地位,通过封山育灌,养山护林,矿山修复等措施,恢复自然生态,使林果业成为了桃园村的
6、涧沟村
  涧沟村位于门头沟区东北部,东与海淀、北与昌平区交界,西临上苇甸村,南距樱桃沟村8.25公里。涧沟村地处妙峰山下沟口偏坡之上,地势北高南低,海拔700-1290.8米。现有人口299户507人,其中农户207户402人。全村地域面积12.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60亩,果树520亩,林地面积8000亩。经济上,涧沟村实行农林到副多种经营,现在正逐步由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化到二三产业。涧沟村充分发挥独
7、洪水口村
  洪水口村是北京市西部最偏远的深山村,位于灵山脚下,距离北京城区120多公里。村域面积22.3平方公里,耕地176亩,全村85户,258人,其中党员33名。经济发展: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领导、服务和保障作用,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全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底村集体总收入1310万元,农民人均股金分红3600多元,农民
8、下清水村
  一、区位下清水村为门头沟区清水镇所辖行政村,位于清水镇东部,距门头沟新城75公里,109国道边,村庄西邻上清水村,东接斋堂镇,南靠西达摩和达摩庄村。现在的上、下清水村在辽代同属清水村,在明代拆分为上、下清水两村。所在的清水镇是清水河的起源地。下清水村南北均为山地,中部为清水河,村庄沿清水河北侧分布清水村所在的清水镇有大量的旅游景点,其中最重要的有4个:灵山自然保护区、百花山自然保护区、龙门涧风景区
9、洪水峪村
  洪水峪村位于门头沟区清水镇,距109国道7.5公里达么沟内。洪水峪村全村人口总计600人,农业户数210户,农业人口480人,居民户数60户,居民人口约120人,青壮年劳动力260多人。村民经过规划现居住比较集中,现主要集中居住在大队部、杨家沟、苇子地。洪水峪村在2010年将村内煤矿关闭,现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主要以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以及民俗旅游业为导向,此外洪水峪村有丰富的果木资源,特产主要由
10、田庄村
  田庄村村落四面环山,呈东西狭长走势,平均海拔500米。土质黄褐色,也有部分黑土质,皆为碳酸盐褐土。山坡植被以荆蒿、野酸枣为主。村域面积19.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0亩,林地26538亩。现有人口393户,951人。地理位置地处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东北部,109国道芹峪口向北(右)9公里处,距离区政府所在地45公里,距雁翅镇政府所在地付家台村10公里,原田庄乡(已并入雁翅镇)政府驻地。东面紧邻高
11、西马各庄村
  西马各庄村位于王平镇东部,东南有九龙山,海拔858米,村北有永定河,村周围山体属土石结构。总人口112户251人,都是城镇居民。村辖区总面积2060亩,其中耕地面积71亩,其余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4.4%。以发展绿色果品种植为主。山上有多种名贵药材,如柴胡、何首乌等。耕地主要以种植枣树、花生、玉米为主。果园基地占地500亩,有养蜂1户,养羊1户。村民以饮地下水为主。灌溉用水取自落坡岭水库之色妙灌渠
12、法城村
  法城村距109国道70.9公里处2公里,东至区政府55.5公里,西北距镇政府10公里。现有人口40户80人。村域面积为6.98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200亩法城村主要以生态旅游为发展方向,养蜂业为主体,盛产蜂蜜、核桃、杏仁、柴鸡蛋、红果、玉米、谷子,其中最为突出的特产为优质无污染的荆条蜜,散养的柴鸡蛋。法城村四面环山,海拔450米,植被茂盛,均有上千种,村前长流水,前罩髽髻山村落成长方形,从外向
13、龙门口村
  龙门口村现在是于1983级1993年并入了拆迁小村大安村、石河村、刘家峪村,东大台村,由这些村共同组成新龙门口,位于斋堂镇北部19公里处。村域面积25.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714亩。主要物产为核桃和大枣,主要产业为大型养殖柴鸡基地。龙门口村四面环山,沟深而峡,最著名的是一线天。村落集中分布在山坡平台之上,略呈方形。村中有解放初期建造的民房也有近来建的新型住宅,村内一条水泥硬化路绕村而上,道
14、黄岭西村
  黄岭西村,曾是斋堂镇的重点产煤村之一,煤炭开采业是村中的主导产业。黄岭西幽静自然、物产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有诸多的文物古迹和传说故事,发展利用空间非常广阔,现已开发以回归记忆、体验民俗生活为内容的古山村旅游项目。黄岭西村具有500年的建村历史。黄岭西一村三涧,现有138户、370人,村落面积6万平方米,村域面积9.74平方公里,黄岭西村曾是斋堂镇的重点产
15、西杨坨村
  西杨坨村位于军庄镇中心地区,西距镇政府0.5公里,村域面积3.658平方公里。西杨坨村地处山间小盆地,气候温和。该村是军庄镇第三大行政村,截止到2010年末村民705户,共1337人。联系电话:60812675
16、黄山店村
  黄山店村明以前成村。原¬名桃叶口,因此地为狭长山口,故名。后因村东北有黄岩山而更今名。位于房山区中部,北邻长流水,南邻孤山口,西邻霞云岭,东邻拴马桩。辖黄山店、太和兴、恒顺场3个自然村。有352户,1004人,姓氏以张、付、王为主,有回族、汉族。村党支部建于1946年,先后有王才、陈士贵、付连、程坦、安金龙、王任贤、王守奎、付玉贤、安义、张晓冬、高文志、张宝云、张进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
17、车厂村
  车厂村金、元成村。因地属金代陵寝区,为金代皇室谒陵停存銮舆之处,故名车厂(场)。位于房山区北部,村处周口店河源头,辖车厂、龙门口2个自然村。有375户,825人,姓氏以刘、张、李为主,均为汉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邻燕山石化公司,西邻长沟峪煤矿,南邻西庄村,北邻佛子庄乡。土壤为褐土。村党支部建于1949年,先后有刘忏、刘守文、张书林、刘文彩、李春喜、刘文山、刘金贵、刘金河、张俊元、刘文俭、王洪坡、
18、太和庄村
  太和庄村:位于长沟镇政府北侧。
19、郑家磨村
  郑家磨村因明代有郑姓人家,在拒马河旁设立水磨、水碾加工粮食而得名。全村总人口363人,其中农业人口295人,劳动力292人,总户数179户,其中农户数123户,村域面积698.7亩,其中耕地面积415.6亩。
20、独树村
  独树村建于1500多年以前的北魏时期。北魏的郦道元著的《水经注》称独树水(即今南泉水河)。独树村名字见于云居寺内唐代石经题记中。该村是大石窝镇一个中等村,全村210户,678口人,有党员27名,村域面积1709亩,耕地684亩。
21、南河村
  南河村位于大石窝镇最南端,与河北省涿洲、涞水交界。全村共有农户420户,总人口1234人。全村总面积4784亩,其中耕地面积1595亩,林地面积120亩。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营业收入40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20元。2006年,该村被列为北京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目前该村半数以上农户都用上了清洁能源和新型太阳能,街道全部硬化并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全村面貌焕然一新。该村坚持以生活宽裕为载体
22、辛庄村
  辛庄村,原名石窝辛庄,相传最早村民是从石窝迁来的石匠。因地上物而得名。辛庄村历史上以盛产优质石材著称,有案可考始建于隋唐时期的佛教圣地云居寺的经板。辛庄村村域面积5973亩,耕地面积2181亩,820户,1876口人。
23、堂上村
  堂上民俗村位于2161米的百花山主峰白草畔山腰,相传“龙卧三堂上,凤扑两厅中”,是进京门户,隶属于北京霞云岭森林公园,是《没有0就没有新中国》词曲创作地,系大石河源头,距北京城区130公里,北邻圣莲山自然风景区,西与河北省野三坡风景区相连,南与十渡风景区隔山相望,东过石花洞景区。108国道穿境而过。平均海拔950米,总面积14.7平方公里,林木覆盖率72%,山峦重叠,气候凉爽,比市区低7-8度。春
24、东村村
  东村村位于蒲洼乡北部,西北与河北省接壤,108国道从村后穿过。村庄属山区地貌,由六个自然片组成,村域面积1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80亩,村庄占地和建设用地801亩。全村共416户、846人。 东村村是一个自元末明初基本上以原芦子水隗氏家族迁居、再由各地乞流户留居开荒而形成的自然村落。村内有自然煤炭资源和自然生长的杂木林,村内有元末修建的泰山娘娘庙遗址,古庙建筑在文革期间被拆除,现只保存部分石
25、漫水河村
  漫水河村位于青龙湖镇西部,东与辛开口村相邻,西与河北镇磁家务村相连,北与北车营村接壤。南临大石河。因大石河至此村平缓而得村名。村域总面积2.1平方千米,有村民197户,360人,其中农业人口232人,城镇人口128人。有0员26人,大专以上学历25人,占总人口的6.9%,有31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距镇政府3千米,有阎东路从村中穿过,有833路、13路、43路公交车线路通过本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
26、胡状镇
  胡状镇位于濮阳县城东南20公里处,辖55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全乡总人口48223人,耕地76344亩,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排灌便利,是高效农业的良好开发基地。2003年该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亿元,完成乡镇企业产值3.86亿元,入库税金115万元,财政收入43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胡状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境内106国道贯穿南北,有县级公路2条,实行了村村通油路,处京九、京广铁路
27、水峪村
  水峪村位于北京市西南80公里处的房山区南窖乡,距108国道8公里,距区政府所在地良乡52公里,距国家石花洞地止公园银孤洞原区10公里,现有村民436户,1031口人。其中:居民141户。人口295人;村支部由5人组成;村委会由3人组成;经联社有3人组成;三套班子交叉任职,平均年龄48岁。全村党员57人,平均年龄61岁。200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19万元,其中:集体收入29万元,自营收入1590万
28、皇木厂村
  作为有着200年历史的古村,皇木厂村到处都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气息。村内有着大量的历史古迹,由于皇木厂村南即是萧太后河的河口,因此在新村建设中,出土了大批元代缸胎鸡腿瓶、稀有金属冶炼小坩埚及龙泉印花瓷片等文物;由于明永乐年间建设北京,木材砖石所用浩繁,多由大运河自南方运至此处存储,因此村内还留有当时管理木厂的官吏所植的一株大树,村南部还出土了当时用于建设北京的巨大花斑石;由于古代皇木厂村还是有名的盐场
29、南三间房村
  南三间房村:位于小海字村以东3公里处。
30、仇庄村
  仇庄村:位于于家务乡东南9公里处。
31、满庄村
  满庄村:位于于家务乡东南2公里处。
32、前疃村
  前疃村:位于东前营村南侧。
33、南小庄村
  南小庄村:位于西集镇以南5公里处。
34、老槐庄村
  老槐庄村:位于陈辛庄村东南侧。
35、后地村
  后地村:位于漷县镇以南3公里处。
36、陈各庄村
  陈各庄村:位于姚辛庄村以西1公里处。
37、疃里村
  疃里村:位于宋庄镇西北3公里处。
38、外郎营村
  外郎营村:位于周坡庄村东侧。
39、北郎中村
  赵全营镇北郎中村位于顺义区西北部,隶属赵全营镇,是镇域规划中的重要节点和中心村,现有520户,1500人,村域总面积6500亩。在发展中,北郎中村逐步确立了“发展绿色经济、营造绿色环境、奉献绿色产品、共享绿色生活”的“四绿”发展理念和“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不断调整优化,已形成花卉、籽种农业,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业,生态观光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实现
40、忻州营村
  赵全营镇忻州营村位于顺义区赵全营镇东北部,现有农户210户,490口人,村域面积2100亩。富北路纵横东西,赵红路贯穿南北,交通方便。村集体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以种植为主。忻州营村规划产业发展主要是:生态设施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借鉴网内外,设施农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采取现代化的新型个人与集体合作模式发展设施农业。进行温室大棚的开发,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有利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