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29]
421、轧内村
  轧内村位于镇境南部,因村庄处在从开阔地转入小山山谷下的方地而得名(“轧”字是方言音形象字)。村境东隔太高山(海拔33米)濒临海滨沙滩,西与后许村(林场)毗邻,南是松仔岭余脉延伸地带,隔岩山、莲花山与赤湖半石村交界,北与后许村接壤。村境与后许村交界处有一淡水湖。自古以水清如镜称为鉴湖,俗称大坑。原轧内与后许统称大坑。村境位于东经117°53.5’至117°55’之间,北纬24°8.5’至24°10.
422、长福村
  龙海市九湖镇长福村,又名百花村,坐落于龙海西北部,漳州市南部郊区。村区域面积5625亩,其中耕地面积1300亩、全村有1319户、5063人、人均耕地0.256亩,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村。花卉产业是百花村的主产业,全村种植花卉面积2万亩,其中依靠村集体土地种植面积1300亩、对外承包土地种植面积1.87万亩、人均种植花卉面积3.94亩。目前,百花村花卉年产值5亿元,出口创汇7000多万元。 百花村
423、荆美村
  荆美村位于九龙江支流上游,在金山镇西南部,属丘陵地带与河谷冲积平原,东至九龙江岸东建村,西至马公村楼脚厝,南至金山村旧圩市连接,北至九龙江支流。村落面积有一平方公里,现在全村有1600人,总户数430多户,设有8个村民小组。[历史人文]荆美旧属南靖县管辖,旧称福建南靖金山山尾社,简称“荆美”中心有座古庙称显应庙,庙中一尊神叫“显化将军”。据历史传说显化将军就是赵将军,赵将军是唐朝康熙7年,跟随陈圣
424、新告村
  新告村位于洛江区河市镇北部,东邻惠安兰田村,西靠马甲仙公山,北连厝斗村,是河市东溪的源头,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面积18平方公里,下辖17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88户,总人口3074人(其中畲族4个小组近500人,水磨据点村438人),是老区据点村和畲汉集居村。先后多次荣获镇级先进单位、洛江区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泉州市先进妇女之家示范村、泉州市文明村、福建省生态村等荣誉称号。新告村以完
425、永安村
  [地名含义]:永安村委会,以永远安定的意思取地名,故名为永安村。 [历史沿革]:解放前这里属永安保,解放初属梅山乡,后为杏山乡,1958年建队时命名永安大队,1983年改为永安村委会,以永远安定意思取地名。村委会驻地在尾埔。 [人口、土地面积]:全村现有总人口2600多人,586户,辖13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约3平方公里。[概况]: 1、行政辖域:永安村在马甲镇驻地西北方向1公里处,北至杏川园庄廊
426、白凤村
  [地名含义]:据传:唐朝彭姓移来居住,山林繁茂,百鸟飞翔,以白凤居多,山家又称此地凤穴,时有祥云盖地,因此彭姓即在山口建彭姓祠堂,堂宇雄伟,称白凤祠堂,因而地名叫:“白凤”。[历史沿革]: 解放前叫白凤村,解放后成立白凤乡,为罗溪区管辖,1953年一1957年,建初级社及高级社,1958年成立白凤大队,为罗溪人民公社委员会管辖,1984年改为白凤村,归罗溪乡管辖,1987年归虹山乡管辖。有十二个自
427、松园村
  松园村委会位于涂岭镇的中部,西与小坝村交界,东与路打村,南与前欧村,北与涂岭村。松园村处于涂岭镇的所在地,这里交通便利,空气清新,环境怡人,呈出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福厦公路、福厦高速公路,福厦高速铁路均穿村而过。全村共九个自然村,十二个村民小组,820多户人家,总人口:3200多人,耕地面积1000多亩,山地面积3000多亩,村两委干部7名,党员82名。教育设施比较完善,村辖区内有两所学校:泉港六
428、凤阳村
  凤阳村位于泉港区前黄镇东部、坝头溪中游东畔。现有户数762户,人口2668人,党员80人,村两委干部7人,村民代表51人。2012年度工农业总产值7886多万元,生产总值816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0903元,村财收入连续7年达60万元以上。凤阳村2006年为泉州市首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7年、2008年为省、市、区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从2006年起,连续三届获“福建省文明村”称号、2
429、白潼村
  白潼村地处涂岭镇北大门,位于泉港区西北部,324国道横穿2.14公里,福厦高速公路贯穿2.98公里,北与界山镇相邻,南与下炉村接壤。全村总户数280户,总人口为1150人,现有党员51人,下设3个党小组,有耕地面积420亩,山地面积1350亩,总占地面积为1.98平方公里。常年农作物以水稻、地瓜为主,兼作花生、大豆、芋头、蔬菜等其他经济作物。有闻名东南亚独特果树——龙眼树近500亩,还有闻名省内外
430、东店村
  位于锦尚镇海滨最前沿的渔村东店,北邻伍堡,南连厝上,西交杨厝,东临海。东店地处东南沿海,据说古时有“东京大道”通过村庄,设有店铺,为行人停息之所,而后店铺周围遂成村落,故称“东店”,雅称“东殿”。  最早开基者为陈氏,距今大约有800多年,村中曾挖掘出“陈界”石碑。500年前,有唐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傅实之后裔傅思和自祥芝移居于此乡,传衍后裔;再有侯氏、李氏等族人传入此村。今村民总姓氏有16
431、郭坑村
  位于永宁镇区东北2.2公里,为永宁唯一的少数民族村。东与沙堤接壤,北与下宅交界。郭姓建屋于山下坑地,故称“郭坑”。闽南方言“国卿”与“郭坑”谐音,雅称“国卿”。  据传,早先该地为颜氏所居。大约于明朝中期,郭氏自惠安白奇迁徙来石湖居住。传至孙辈,有兄弟2人。其兄迁至石狮前坑,弟则迁来此地安居。  村西面山仔尚有三世祖坟,俗称“月亮墓”。墓碑顶部圆形如满月,碑正面刻有莲花瓣云月花纹图案。该陵墓之规模
432、子英村
  原名“岑兜”,雅称“银江”。据传,李氏开基始祖李振仲乐善好施、恩泽广被,曾获上天赐银而得名。另有一说,谓乃因其先辈曾在此地经营银店之故。20世纪60年代,改名“子英”,缘自于纪念烈士李子芳。  清宣统二年(1910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李子芳出生在岑兜的一个华侨家庭,父母早逝。14岁时只身随乡亲前往菲律宾谋生。1927年初,在国内大革命热潮中毅然回国,参加革命。1933年4月,加入中国0。1934
433、石农村
  原属石湖,又称日湖,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9公里之金钗山西侧。三面临海,东南与锦里、大厦交界,村舍呈长块状聚落分布。早期回族郭氏先祖辟居此地,但见泉州湾似天然的大湖泊,四周尽是花岗岩的山丘,“开门见山、举头见石”,故称此地为“石湖”。《闽书》记载:“日湖,日出之地也。因以地名湖,在湾畔望旭日初升如从湖中升起,故又得名:日湖。”是以石湖塔(六胜塔)亦称“日湖塔”。宋属安仁乡永宁里;元明清属晋江县二十
434、灵峰村
  原属容卿,以“二房”和“山下”合并而成,位于灵秀山麓而得名。  二房 东与强房相邻,南与山下连接,西依灵秀山,北与西坑相连。因其开基始祖居兄弟之次而得名。  山下 东与水坑相望,南与彭田连接,西临灵秀山北麓,北与二房为邻。因建居在灵秀山下而得名。(张德伟)
435、塔前村
  亦称“雁塔”。其东边与五星庵前、龙华交界,西边与华山相望,南边与古宅连接,北边与茂厦、港塘为邻。  塔前王氏始祖王均畴随王审知入闽,自明朝洪武年间开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相传600多年前,一个姓王的货郎到塔前做买卖,由于生意不错,货郎就在塔前定居下来。那时,居住在塔前的是张氏族人。据传,塔前的一侧是海湾,王氏族人在原来的一座古石塔(古航标)前面海湾冲积平原上建居而得名。货郎到了塔前以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