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7]
241、岩太村
  岩太村,地处高原山区,海拔1000余米,西傍永定第一名山——东华山,东临金丰第一高山——奇石山。村内群山巍峨起伏,紫气缭绕,高山环抱,遍野青翠,山间多磐石,村民背石而居,客家话古称岩背,或又有人形容是最具人间仙境景色之山村。由岩太和革命基点村大岐两个自然村组成。据村内镇龙塔古铸钟载述,村里原有十八姓氏,解放后统归于林姓,与另一林姓村庄——土楼王子振成楼所在的湖杭镇洪坑村系血脉兄弟村,至今两村仍沿袭
242、大德村
  大德村位于集镇附近、古竹中心小学所在地,是古竹乡第二大行政村,总面积有4.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300多人,596户,党员63人,辖4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特色农副产品以红柿为主,2011年实现人均民农民纯收入5986元。
243、新泉村
  新泉村是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新泉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50825105212。
244、太平寮村
  太平寮村是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莒溪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825104219。
245、四桥村
  四桥村是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四堡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825108207。
246、官田村
  稔田镇官田村位于黄潭河畔,距集镇中心不到1公里,是稔田镇最大的行政村,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大宗祠所在地,是县级文明村、信用村。全村辖29个村民小组,921户,3564人。村两委班子9人,党员86人,其中52%的党员有自己的经济实体。全村耕地面积2900亩,山林面积8873亩。目前村里已种植红肉蜜柚1650亩,是县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建立了900亩烤烟种植基地,是优质烤烟种植示范村;建有茶叶加
247、南坑村
  南坑村位于南阳集镇东侧,属南阳镇六大村之一,全村共有855户、3800人,共5个自然村,2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950亩,林地20900亩。全村党员106人,分设7个党小组。
248、罗溪村
  罗溪村现有9个村民小组,258户,1039人,党员41人,耕地858亩,山林2113亩。当地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雨水充足,土地肥沃,村民除搞好粮食生产外,积极发展烤烟,近年来更有村民新建养猪场,建沼气池,种果树发展循环经济。村内有2家企业(方菱机砖厂、纸制品加工厂),吸收剩余劳动力就业80余人。08年重点实施村部建设工程。村内古建筑方土楼有存耕堂、三立堂、慎修堂、天德堂(百二间)、皇竹堂等民居,特
249、田背村
  田背村东接由安村,南与罗溪村、蛟腾村交界,西与武平县象洞乡泰山村相连,北连陈和村。距集镇一公里,村落面积1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1767人,459户,15个村民小组。田背村是共和国少将刘振球的故乡,刘振球将军(1909——1997),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0,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
250、回龙村
  回龙村地处官庄畲族乡的北端,汀杭公路穿而过,闽赣公路经武平长汀到此交汇,成立汀、杭、武的交通要地,新建的回龙电站截流汀江,用于灌溉和发电,户户通电话、通有线电视,2万多平方米小学现代化的校园面貌日新月异,回龙大桥横跨汀江,大桥两边一千多米长的兴隆街道高楼林立、鳞次栉比、树木葱郁。全村辖34个村民小组拥有常住人口4573人,是全县第三大的行政村,土地面积14520亩,其中耕地面积2280亩,林地面积
251、丘辉村
  丘辉村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太拔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50823113205。
252、汤屋村
  汤屋村简介 长汀县四都镇汤屋村地处四都镇西南部,距集镇18公里,全村共有4各自然村155户,总人口642人,党员25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530亩,林地面积13692亩,其中竹林面积200亩。汤屋村是长汀县著名的红色革命基点村,主要盛产毛竹,村民以种养殖、种植为主,村域范围内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竹海连绵、风景优美,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汤屋村始终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习总书记关于水土
253、彭坊村
  彭坊村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1550人。有正式党员49名(男39名、女10名),预备党员2名,支委3名,村委5名。耕地面积1439亩(已种烤烟1368亩),山林面积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8%。村庄坐落于童坊镇北部,由南向北一字走向,闽江源流把村庄分割成东西两岸,南馆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种养殖业的天然宝地,更是建设生态旅游的美丽乡村之一
254、水头村
  水头村位于长汀县濯田镇北面,全村土地总面积36860亩,林地28470亩,耕地1631亩,海拔382米,总人口1500多。水头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名人荟萃,历史悠久,集人文与自然景观于一体。村口有俗称为“狮象把水口”的两座山峦穿插环抱,清澈见底的溪流穿村而过。远眺整个村庄云雾盘绕、古树林立,令人陶醉留连。沿溪两岸杨柳婆娑,绿树环绕,钟灵毓秀。穿行在弯弯曲曲的村道上,数十幢明清古民居分布两边,连成
255、丁黄村
  丁黄村基本情况丁黄村地处古城全镇最为边远的一个行政村,与四都、策武毗邻,距集镇25公里,县城24公里。全村6个村民小组,288户,1048人,分布于6个自然村即:丁屋岭、岭背、石工寨、大黄田、芒斜。现有耕地918亩,林地2.5万亩,其中竹林面积六千多亩、油茶面积两百多亩。丁黄村有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26人,劳务输出268人。全村养殖业主要有:生猪养殖10户、河田鸡养殖3户、小规模养牛2户。种植业主
256、红东村
  红东村地处平川河之滨,属武平县平川镇中部,是武平县政府属在地。309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地理优越,是武平老县城所长地。红东村总人口3700多人,全村19各村民小组,全村土地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51.3亩,全村劳动力2800多人。农村产业:第一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等。第二产业主要是针织、石材、建筑业等。第三产业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二0一一年全村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乡村道路改造
257、赤溪村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村委会属镇辖区驻地,距城区56公里,南屏峰北侧。辖赤溪、尖山、橄榄丘、后门楼等4个自然村,4 0个村民小组,1067户,4162人(其中畲族20户,68人),常驻人口5600多人,出过大学学历人口206人,其中博士2人,外来人口2000多人,耕地2510亩,农业以稻谷、茶叶、蘑菇、果蔗为主,林地8665亩,有林地5724亩,林业以松、杉、杂木为主 。兼营运
258、夏村村
  夏村传古时夏日把田园晒得龟裂,故名。1958年成立大队,1 9 8 4年改为村委会。在镇西南2.7公里,雁乐溪东侧,海拔90米。单一行政村,19个村民小组,573户,2354人,常驻人口1760人,外来人口110人,现有及出过大学文化43人,以何姓为主, 村落呈梯形,房屋537幢(其中新建房屋230幢),医疗站3家,村委楼、完小各1所,耕地面积1 623亩,林地4726亩,以农为主,主要产品有水稻
259、官岭村
  曾出“五代同堂”,皇上赐旨,凡文武百官必须下轿下马,故名。1958年成立大队,1 9 8 4年改为村委会。在镇东北5.6公里,盖平顶山西北侧。辖官岭、社洋坪两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286户,1095人,常驻600多人。有村民在上海经营钢材、广东开南杂店。出过大学学历人口14人,其中吴美仙为留美博士耕地1126亩,主产稻谷、茶叶,林地6649亩,有林地4260亩,毛竹1600亩。林木以松、杉、杂
260、猴盾村
  村是墩,因山形似猴,村里有九只猴子,“九”与“猴”方言音同,后方言衍为今名。又传村后山有九座墩,“墩”与“盾”音近,后衍为今名。1957年曾建立畲族乡,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八都镇东北方向13公里,辖堂下、盾头、营岗、猪头垄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64户714人,畲族村,常驻714人,外来人口110人,出过大学学历 17人。耕地745亩,林地4420亩,以农为主,主产茶叶
261、闽坑村
  山涧流-白色,原名“银坑”,后音衍为今名。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镇区西北4.1公里,104国道西南侧。 辖炉洋村、炭窑头村、炉下村、林厝村、炉洋村、横山村、山后村、北溪村、三坪村9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29户,1066人,常驻人口500人,外来人口54人,出过大学学历人口13人。耕地920亩,林地15300亩,以农为主,主要产品有粮食、茶叶、水果产品有枇杷,林业产品有毛竹
262、洋头村
  村在田洋之首,故名。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八都西北方4.3公里,仙人湾东南侧。辖洋中厝、冻坑、上坂洋、洋头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58户687人,常驻500人。出过大学学历人口10人。耕地485亩,林地8620亩。以农为主,主产毛竹、杉木、杂木,水果产品有茶叶、水果。日用商店2间,年销售值2万元。 医疗站1所,小学校舍1幢。
263、霍童村
  因霍童山而得名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驻地在市西北部,距市驻地47公里,天下第一山西北侧。海拔30米。原有霍童 、坂头、坑里、黄土岭、祖师堂、落头山等10个自然村,现辖1个村,四个片区,41个村民小组,1778户8856人。耕地面积3784.6亩,林地12368亩。农业以种植茶叶、水稻为主,果品以柑桔为主。除从事农业外,主要从事经商、手艺、外出打工等较多和普遍。公共设施有中学
264、石桥村
  石桥村是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902105200。
265、外表村
  村在溪边,政和周宁两溪在此汇合,溪水浩渺,故名外渺。后改为外表。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镇区西北6.5公里,霍童溪东北面。是宁德和周宁县分界区域,政和、周宁、咸村溪流在此汇合。辖外表、加厚、渡头、加厚坪4个自然村,设13个村民小组,575户2235人,现有大学文化15人。耕地1257亩,林地6759亩。农业主产水稻、茶叶,果品有枇杷、龙眼、油、柑橘、美国黑李和桃。日用商店14
266、兴贤村
  因村委山多青岩,原名青岩,方言衍为兴贤。意盼村庄出文明有知识的贤者。1956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镇区西北3.5公里,霍童溪西南岸。海拔33米。聚落集中,宁屏路依村而过。耕地1449亩,林地5000亩。全村12个村民小组,620户、2886人。大学文化6人。农业以茶叶为主,有茶园2300亩,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年产量150吨。粮食主产水稻,生产资料及日用商店32间,年销售值约380
267、梅鹤村
  梅鹤村位于虎贝乡西北部,离城区60公里,离乡政府8公里。429户,1752人。村所在地海拔600米。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一 马平川。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山清水秀,在山区中算是一块宝地。梅鹤村历史悠久,又称“石堂林厝”。村民大部分姓林, 清末村民纪念宋诗人林和靖的梅妻鹤子诗句,将村名改为梅鹤。梅鹤村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宋末元年地理学家陈普(石堂先生)就出生于此。明永乐年间,进士谢霖也生于此。抗日战争时
268、黄家村
  黄家村是虎贝乡最大的行政村,地处宁德市蕉城区的西北部,与古田、屏南县交界,距乡所在地38公里,平均海拨810米,气候温和,常年雨量充沛,山清水秀。全村现有3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421户,人口2500多人,耕地面积3216亩,林地23509亩。当地群众主要发展黄家蒸笼加工制作和黄家酿造等传统产业,生产蒸笼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相传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由石洋村人黄一府发明始创。清乾隆年间
269、洋中村
  洋中村是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柏洋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921203209。
270、东山村
  东山村概况 东山村座落于周宁县南部,六浦洋东面,村落面积约8平方公里,距县城不足15公里,全村420户,总人口2160人,辖四个自然村。这里依山傍水,森林覆盖面占70%,毛竹面积700多亩,仅竹、林全村年可创收80多万元,茶叶是东山村的传统产业,它是周宁县最早的茶叶产地之一。这里水资源丰富,养殖、各村也成了近几年的第二大产业。多元化,一体化改变了过去的单一化生产,人民生活逐步迈向小康。东山村有着良
271、上金贝村
  因村西北有金邶寺,故名。钟姓,畲族村,于明末建村。1961年成立大队,1984年10月改为村委会。村在宁德城区东南部,距离7公里,企岗山西北,海拔390米。辖上金贝自然村,设3个村民小组,76户,268人,耕地325亩,林地3185亩。以农为主,经济作物茶叶、蜜柚。
272、后溪村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乡政府驻地西南10公里,山通天山南麓。辖后溪、上东洋2个自然村。设14个村民小组,391户,1445人,耕地1563亩,林地9201亩。以农为主,产稻谷、白薯、香菇、茶叶。
273、松岐村
  原海埕松木甚多,又传村东旧有九棵水松,故名。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蕉城区境东南部,位于三都岛西南部,离市区14公里。是三都镇政府驻地。辖罗厝里、孙厝里、堤埕、里澳4个自然村。其中罗厝里、孙厝里、堤埕统称为外澳,四村现已连为一片居住区。设6个村民小组,431户,1433人。有村委楼、宣传文化中心一幢;有初建于1901年的石块浆砌突堤民用码头,建于1987年的农贸市场各一处;中学
274、芹后村
  芹后村距乡驻地西南1.4公里,宁古公路南侧。辖芹后、大坪等2个自然村,设村民小组5个。193户,987人,常住人口760人,其中大学文化以上50人。耕地623亩,林地1778亩。经济作物:稻谷、甘薯、茶叶,稻谷年产量298.8吨,年产值达到50.2万元;甘薯年产量63.3吨,年产值达到7.6万元,茶叶年产量37.5吨,年收入30万元。兼营商贸运输采矿业,拥有20部机动车从事运输业、日用商店5间,平
275、翠郊村
  翠郊村地处白琳镇西北部,距集镇约10公里,全村辖有12个自然村,总人口1875人,现有村干部6人,党员37人,村民代表16人。拥有耕地面积1850亩,茶园面积2380亩。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艳丽多彩的兰里瀑布和“天然氧吧”——翠郊脐橙生态园吸引不少周末游子踏足、嬉戏,富有江南古建筑之隗宝的翠郊古民居更是让远方游客流连忘返,且交通便捷,柘太旅游线穿境而过,距福宁高速八尺门互通口车程只30分钟,距福鼎火
276、柏柳村
  柏柳村在福鼎西南部,距点头集镇10公里。属山区村,下辖19个自然村,共452户,1852人。土地总面积14459亩,林业用地面积8917亩。柏柳村是国家茶树良种大白茶原产地。2009年通过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专家组的考察论证,柏柳村具有深厚独特的茶文化历史内涵,被确定为“中国白茶第一村”。茶叶生产是柏柳村支柱产业,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近4000亩,每年茶苗培育近400亩。全村茶厂有6家,其中2家具备Q
277、果阳村
  果阳原名果洋,以系山区,改“洋”为“阳”,乃沛国郡朱姓望族聚居之地。昔隶福鼎县点头区管辖,民国初年,金溪乡与果阳乡合并,该属金阳乡,今为点头镇行政村之一。明末,我十二世祖礼三公,携子智二公,自金溪迁到果阳定居。三百多年来,子孙繁衍,现有二千余人。负分居茗洋、山头顶、王孙、柘洋、点头、桐城、白琳及省外等地。“果阳”群山拱秀,风景清幽。有果阳里、蕉坑、旺家坪、后门垅、赤岭洋、下美洋、蛇溪、大坪头、垅头
278、棠溪村
  棠溪村地处潭头镇中心部位,距福安城区18公里,是福安市上半区独村人口最多且村落最大无自然村的行政村。全村667户2803人。棠溪村目前有四张名片:2012年12月被评为“福建省生态文化村”;2014年3月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村”;2014年3月被评为“福建省绿色村庄”,2014年10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6680元。棠溪村从2010年被列入社会主义新
279、康源村
  康源村是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潭头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981103200。
280、龙井坑村
  龙井坑村隶属于宁德市福安市潭头镇汾洋村,离福安市区大约25公里左右的距离。处于交溪支流的源头,是当地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村庄之一。被列入第一批福建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入选“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预备名单。村中大树荫蔽遮天,溪涧溪流碧波盈盈,风景如画。来到龙井坑,沿路绿树成荫,溪流从山涧中奔流而下,在村里形成一道道瀑布,耳中听到就是潺潺的溪流声,飞瀑流泉的景色宛若一幅山水画,又好似走进了世外桃源。龙井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