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
61、彭坊村
  彭坊村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1550人。有正式党员49名(男39名、女10名),预备党员2名,支委3名,村委5名。耕地面积1439亩(已种烤烟1368亩),山林面积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8%。村庄坐落于童坊镇北部,由南向北一字走向,闽江源流把村庄分割成东西两岸,南馆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种养殖业的天然宝地,更是建设生态旅游的美丽乡村之一
62、汤屋村
  汤屋村简介 长汀县四都镇汤屋村地处四都镇西南部,距集镇18公里,全村共有4各自然村155户,总人口642人,党员25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530亩,林地面积13692亩,其中竹林面积200亩。汤屋村是长汀县著名的红色革命基点村,主要盛产毛竹,村民以种养殖、种植为主,村域范围内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竹海连绵、风景优美,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汤屋村始终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习总书记关于水土
63、石桥村
  石桥村是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902105200。
64、黄家村
  黄家村是虎贝乡最大的行政村,地处宁德市蕉城区的西北部,与古田、屏南县交界,距乡所在地38公里,平均海拨810米,气候温和,常年雨量充沛,山清水秀。全村现有3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421户,人口2500多人,耕地面积3216亩,林地23509亩。当地群众主要发展黄家蒸笼加工制作和黄家酿造等传统产业,生产蒸笼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相传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由石洋村人黄一府发明始创。清乾隆年间
65、佳浆村
  佳浆村是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上白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981102212。
66、泰康村
  泰康村是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赛岐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981100208。
67、棠溪村
  棠溪村地处潭头镇中心部位,距福安城区18公里,是福安市上半区独村人口最多且村落最大无自然村的行政村。全村667户2803人。棠溪村目前有四张名片:2012年12月被评为“福建省生态文化村”;2014年3月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村”;2014年3月被评为“福建省绿色村庄”,2014年10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6680元。棠溪村从2010年被列入社会主义新
68、下党村
  下党村是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50924209201。
69、西浦村
  西浦村是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犀溪镇下辖的一个村。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东北部,地处闽浙交界,省道双湖二级公路途经西浦村,东靠渡家洋村,南接仙峰翁坑,西与大安镇泮洋村为邻,北与犀溪村接壤,距寿宁县24公里,离镇所在地0.5公里,是一个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旧名下犀溪。全村土地面积12.0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9亩。现有539户2161人,下辖彭太洋自然村,共16个村民小组。西浦村地灵人杰,
70、桃溪村
  桃溪村是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城东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922001213。
71、岭里村
  岭里村位于杉洋镇下半区,系杉洋镇第二行政大村,与福州罗源县霍口乡接界,距镇所在地16公里,是杉洋镇下半区13个行政村的经济、交通、文化中心,系我镇便民服务示范点。该村辖区面积8平方公里,辖四个自然村(坝头、后山、廷坪洋、柯地乾),通过造福工程,后山、廷坪洋、柯地乾等三个自然村迁入岭里村,全村861户,2823人,是古田县重点侨村与老区基点村之一,先后被授予名贵树种村及省级生态村称号。岭里村共有村两
72、长洋村
  长洋村,原名长杨村,始祖徐志亮,宋朝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官授通判。明永乐二年(1404)徐剪住先祖迁居到此。清朝时,以开钱庄闻名全县,位于古田县北部边境。东面塔洋,西面韦端,南至北墩,北至屏南王林、甘棠村相邻。均住徐氏。民国时期,长洋属北长乡。解放后,长洋是大队所在地,辖前洋坂、塔洋、前山村。现长洋做为一个行政村属吉巷乡所辖。距城关约40多公里,距乡政府16公里,交通便利,是福建省省级历史丈化名
73、白溪村
  白溪村,位于古田、宁德、屏南三县(区)交界处,海拔1036米,距镇区所在地12公里。全村面积20650亩,有林地7000亩,耕地830亩,毛竹林250亩,天然草场面积1.2万亩,现全村人口132户,424人,下辖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党支部现有党员27人,两委成员6人。该村除上级财政支付转移外,还积极拓宽村财收入渠道,通过出让山地给华祥苑种植茶叶,不但解决部分村民就地就业问题,每年还可获得村财
74、前洋村
  前洋村,位于闽东北戴云山余脉,地域面积6393亩,其中耕地面积1025亩,全村257户,在家1120人,前洋村,北倚雄嶂,南瞩金牌,西临山峡,东指海天。二水汇聚东南,迂延注鳌江,公路从南而出,衔接宁古干线,村落青山秀水之间,村居有置,如群山花盆之美,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民风纯朴,是个文明进步的大东山村。[经济状况]前洋村民主要以农业为主,食用菌和水果生产为辅,食用菌生产主要种植花菇、白木耳等十多类
75、川中村
  川中村为革命老区村,1962年成立大队,1984年为村委会,现辖有川中、坑门里、高路三个自然村。计有23个村民小组,1163户人家,常住人口4480人,主要姓氏为汤姓,通用闽东方言北支咸村霍童地方平话。川中村建于唐朝中后期,距今已历1100多年。村位于咸村镇所在地东南方2.5公里处,海拔85米,面积约9.6平方公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村耕地面积2110亩,林地面积6122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
76、王宿村
  王宿村为革命老区村,1958年为大队,1985年改为村委会,现辖王宿(王宿外村)、吾东溪、里王宿3个自然村,设6个村民小组,202户,村民788人。王宿主村海拔680米,距离咸村镇17公里,居民主要为李姓,通用闽东方言北支礼门地方平话(略带咸村口音)。相传古代一王侯逃难经此夜宿,后人便称此地“王宿地”,解放后更名王宿。王宿村耕地面积440亩,林地面积3600亩。经济收入主要靠农林业,主要农产品水稻
77、上黄柏村
  上黄柏村位于黄柏乡西南部,距乡所在地1公里,海拔660米,下辖1个自然村,共2个村民小组,78户337人,其中常住人口210人,流动人口128人(长期外出78人,季节性外出50人)。全村共有土地面积5329亩,耕地面积272亩,其中水田203亩,旱地69亩;林地面积3400亩,其中竹林20亩。群众主要姓氏有游,农民主要收入来源茶叶、太子参。福建历史名人游朴就出生于上黄柏,村内游氏祠堂为柘荣县游氏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