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县城乡镇[16]
601、大峪镇
  大峪镇位于济源市西南部,黄河北岸小浪底水利工程腹地,全镇辖30个行政村364个居民组共计2.9万人。陆域面积26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48平方公里。2000年9月撤乡建镇,新镇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镇区与小浪底大坝及附属建筑群相映衬,形成黄河明珠之壮观。  新镇区域以黄河风景为主线,共有旅游景点10余处。小浪底大坝的雄、明珠岛的秀、大峪湾的幽、龙潭沟的奇都蕴藏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产业优势。 
602、恼里镇
  恼里镇位于长垣县东南部,东依黄河,与东明、兰考隔河相望,全镇总面积99.6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5.2万口人,6.1万亩耕地。该镇曾先后被上级授予“全国投资环境300佳乡镇”、“河南省百强乡镇”、“省六好先进党委”、“中州名镇”、和“小城镇建设市级重点镇”等称号。2005年,全镇GDP达到4.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800万元大关,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260元。恼里古称匡城。相传,春秋时孔子曾携弟子
603、演集街道
  永城市辖镇。1975年建演集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10公里。面积59.8平方公里,人口4.4万。311国道从镇中穿过。辖贺寨、李集、韩寨、胡楼、谢楼、李林、班庄、大敦楼、黄庄、谷楼、谢庄、胡阁、梁油坊、朱小庄、刘庄、李土楼、东时庄、陆楼、代王楼、邢楼、胡牌坊、李集、关庄、演集、武庄、丰庄、南丁楼、天齐、刘楼2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大豆,特产枣干。乡镇企
604、太丘镇
  太丘乡地处永城市西北部,与夏邑县北镇乡毗邻。全乡辖20个行政村,195个村民组,32600人,40539亩耕地。近年来,该乡依托本乡优势,瞄准市场需求,改变以往种植模式,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把发展塑料大棚西瓜、酥梨、大葱作为全乡经济支柱。.
605、兰考县
  邮编:475300代码:410225区号:0378拼音:Lankao Xian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开封市东侧。总面积1116平方千米。总人口79万人(2008年)。兰考风情一、悠久历史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兰考县紧靠黄河,很久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相传黄帝蚩尤曾途经县境,黄帝的儿子青阳氏(郭沫若认为是少昊氏一酋长)死后埋葬在青陵岗,即今本县红庙镇青龙岗村。再根据县境及其附近的伯牛岗(杞
606、固始县
  固始县是河南省直管县(2011年6月1日起正式试点),是河南省五个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鄂豫皖三省交界区域),享有与省辖市完全相同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0县委和县人民政府负责同志行政级别为副地厅级。 固始县境在河南省东南隅,幅员2946平方公里,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干流,北、东、南三面为安徽省辖域所环抱,西南地近湖北省,属华东与中原交融、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2010年年底全县户籍人口172
607、黎集镇
  固始县辖镇。1949年建黎集区,1956年改乡,1958年建解放公社,1959年更名黎集公社,1983年改乡,1986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27公里。面积149.3平方公里,人口6.9万。312国道过境。辖汪庙、水连洞、小方集、西峰庙、袁围、卧龙、南园、北园、半个店、洪塘、毕店、插花、泗湖、长兴、马塘、茶棚、李畈、黄集、东岳、长湖、大路、文店、桃花、黎集老街、中心街2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
608、陈淋子镇
  固始县辖镇。1950年建陈淋区,1956年改乡,1958年改陈淋子管理营,1959年建陈淋公社,1983年改陈淋子乡,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47公里。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5万。通公路。辖陈淋子、汪岭、后冲、土门岭、红花、垣墙岗、孙滩、大竹园、徐家楼、白龙岗、大营、快活岭、童楼、熨斗山、赵营、南古城、草田、中滩、凉亭、联合、圣塔寺、前庄、义渡、街道2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石场、
609、段集镇
  段集镇位于固始县南部山区中部,南与安徽省金县交界,西与商城县苏仙石乡为邻,位于两省三县的结合部,沪陕(西安-合肥)高速公路、宁西(南京-西安)铁路、339省道(固始县陈淋子-浉河区东双河)横穿东西,204省道(固始县三河尖-固始县马达河)和赵苏公路(赵岗-苏仙石)纵贯南北。东邻武庙集乡,西邻方集镇,北与赵岗乡毗邻。东距武庙集6公里,距祖师庙13公里,距陈淋子镇22公里,西距方集镇7公里,北距赵岗乡
610、武庙集镇
  固始县辖镇。1951年设武庙区,1955年改乡,1961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45公里。面积116平方公里,人口2.7万。通公路。辖太平、汪小庄、邓岭、张新店、徐小庙、钱老楼、余楼、迎水寺、中楼、汪楼、李瓦房、锁口、长江河、平阳、黄岭、皮冲16个村委会。工业有油脂厂等。农业主产水稻,特产板栗、茶叶、桐油等。.
611、新蔡县
  新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皖两省四市六县结合部,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耕地148万亩,辖20个乡镇、3个街道,36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13万,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河南省直管县。新蔡是一个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千年古县。上古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2200多年的建县史,是吕姓、蔡姓的发源地,干姓、梅姓的郡望地。夏朝初年,华夏凿井术的发明人伯夷因
612、蔡榨街道
  黄陂县辖镇。1949年属六指店和长堰两区治辖,1960年分属上游、八一公社,1969年成立蔡家榨公社,1984年设区,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东部。面积82平方公里,人口4.6万。蔡榨公路连接汉(口)麻(城)公路。辖大屋畈、樟树湾、蔡家榨、丁王湾、上蔡湾、王家岗角、桃园店、何湾、大树湾、长岗、官家河、团山、芝麻岭、红岗山、桥头寺、铁淋、茶场、永福寺、梅前楼、四勿岗、会龙山、艾馆、博士湾、四吕雷湾、
613、谷城县
    谷城,今湖北省襄樊市所辖的一个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居襄樊市西北边缘,武当山东南麓,汉水中游的西南岸。  历史沿革   据《九域志》载,“谷城,因神农氏在此尝植五谷得名”。自西周为谷国。秦朝始建筑阳县。东晋、战国、汉朝、北周等时期,县制几经更改,境内先后设置扶凤郡、义成郡、宜禾县、泛阳县、万年县、义成县、安养县等。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更名为谷城县。隋、唐、宋、元、明、清及辛亥革命先后隶属
614、兴山县
  兴山县是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始建于公元260年。县辖2乡6镇、89个村2个居委会5个社区,国土面积2327平方公里,总人口181151人。基本县情为: 大山区县。 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北侧、大巴山余脉与巫山余脉交汇处。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共有大小山头 3580座、溪河156条,海拔高差2317.4米,人口密度80人/平方公里。全县地貌结构为“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面、道路和家园”,
615、秭归县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    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面积2427平方千米,人口42.3万,汉族为主。西汉置秭归县。北魏改置长宁县。隋复秭归县。唐置归州。后几经变动,1914年复置秭归县。矿藏资源有煤、铁、铜、磷、硅石、重晶石等,尤以煤炭质好。  县人民政府驻茅坪镇。邮编:443600。代码:420527。区号:0717。拼音:Zigui Xian。  地理位置  秭归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8-1
616、归州镇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   素有“三峡咽喉、西峡明珠”之称的屈原故里归州镇,位于三峡大坝上游33公里的西陵峡北岸,地处湖北省秭归县腹地中心,国土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203亩,辖归州、向家湾、彭家坡、屈原庙、周家湾、香溪、向家店、万石寺、宫庄坪、盐关、贾家店、白果园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1个村(居)民小组,29990人。其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历为长江中上游的交通要镇,鄂西山区的商贸重镇和闻名遐迩
617、太平溪镇
  太平溪镇地处长江西陵峡北岸,位居三峡工程坝头库首。全镇国土面积152平方公里。辖20个村,3个居委会,131个组,2.8万人。2002年实现财政收入729.08万元,农民人平收入3008元。该镇依托颇具辐射力的港口优势(正在复建中的太平溪港为国家级深水港),注重经济转型,提出了建设“特色多经大镇、港口流通重镇、旅游服务新镇”的目标。柑橘和茶叶为全镇两大主导产业,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到1.5万亩,柑橘已
618、陈贵镇
  大冶市辖镇。1975年建矿山公社,1984年建陈贵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区16公里。面积106.8平方公里,人口5.6万。武(汉)大(冶)铁路灵支线经过境内,大金省道横穿镇区。辖高垄、上罗、黄松墩、金家庄、陈潮、太山、杨庚、石滩桥、袁伏二、李河、石头塘、陈贵、刘新监、港南、港北、方冲、堰畈桥、洪滨桥、宋家垴、杨董、九眼桥、石岭、金洪、黄志、山下吴、张礼洪、王祠、杨塘、三根祠、翁家山、雷山、陈良碧、
619、木鱼镇
木鱼镇   木鱼镇位于神农架林区南部,是神农架林区对外开放的窗口,镇0驻红花坪。总面积43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分别是:青天村、木鱼村、小当阳村、青峰村、红花坪村、茅胡村、三堆河村、九冲村;2个居委会,分别是木鱼坪居委会、红花坪居委会;23个村民小组,5108户,总人口11331人,其中:农户1747户,农业人口5723人,国土面积437平方公里。。 2001年6月省0批准建立木鱼省级旅游度假区,是湖北“
620、郧西县
   郧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上游北岸。北邻陕西省商南、山阳、镇安3县,西南邻陕西省旬阳、白河2县。面积3502.6平方千米/3509平方千米(简册)。2004年末总人口444008人。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442600。代码:420322。区号:0719。拼音:Yunxi Xian  处鄂西北山地,属秦岭东段。除东部天河沿岸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盆地外,大部分海拔在700~1200
621、嘉鱼县
  【位置面积】 嘉鱼县位于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面积1018.4平方千米/1017平方千米/977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2004年底,人口363581人。  【地形气候】 嘉鱼地属长江冲积平原,地面高程都在18-26米之间。东南部有鱼岳、大岩、牛头、蜀山等残丘39座,最高的大岩山为海拔243米。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河湖密布,较大湖泊有大岩湖、蜜泉湖、白湖、蜀湖、西梁湖、斧头湖等。  【驻地邮编
622、索河街道
  武汉市蔡甸区辖镇。1958年为红旗公社,1961年改索河公社,1984年建乡,同年改为镇。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区府18公里。面积57.1平方公里,人口3.1万。辖彭新集、新庄、松岭、石山堡、龙霓山、辜湾、梅池、石港、虎圻、横岭、金龙、官桥、群益、李家集、和平、严变、丁湾、群生、六神山、刘家咀、石马、索河、长河、龙潭、嵩阳、延山26个村委会和索河居委会。农业以稻、麦为主,兼有油料、林果等。抗日战争期间
623、王英镇
  王英镇地处幕阜山北麓,位于庐山与九寄存山旅游黄金线中心,处在鄂东“百湖之县”的阳新西南。版图面积27平方公里,山场面积35万亩,水域面积4.8万亩。岛上有万亩桔橙基地,两岸有万亩楠竹基地,库面上有万亩养殖基地。全镇现辖18个行政村,156个村民小组,9221户,4.7万人。王英物宝天华、人杰地灵,革命战争年代英雄辈出。曾诞生了王平、伍修权、贺俊桢、彭方复等将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模涌现,造就了全国
624、房县
  房县位于鄂西北,古称“房陵”,因“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有如房室”而得名。县域居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和中西部结合部,东扼荆襄,西望长安,南依神农架林区,北交车城十堰和道教圣地武当山,自古就有“秦陕咽喉,荆襄屏障”之称。大巴山脉和武当山脉在此交汇,形成了著名的青峰断裂带和西高东低、南陡北缓的地形地貌,中为河谷平坝;最高海拔2485.6米,最低海拔180米,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年均降雨量91
625、竹溪县
   竹溪县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十堰市西南部,鄂西北的边陲。地处东经109°29-110 °8,北纬31° 32-32° 22。东与本省竹山县相连,西与陕西省旬阳、平利、镇坪县接壤,南毗邻重庆市巫溪县,是湖北入渝、通陕之门户.县境南北长104公里,东西宽51公里,总面积3296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全县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占总面积的64%。最高海拔点葱坪主峰2740米,最低海拔马家河乡烂泥
626、安家乡
  安家乡地处郧西县东北部,距离11公里。版图面积234.05平方公里,耕地13018亩,森林107505公顷。平均海拔580米。东邻郧县大柳乡,西与城关相连,北与陕西省商南、山阳两县唇齿相依,南与河夹镇接壤。全乡辖13个村,68个组,3975户,13279人。境内以喀斯特地形地貌为主,山高林密,险峻苍翠,多泉水清。五里河、五龙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年均流量2000万方,水能丰富。属北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湿
627、新洲镇
  新洲镇位于竹溪县东南部,距县城48公里,是进入南部山区的门户。东邻竹山县溢水镇、麻家渡镇,西接竹山县上庸镇。全镇版图面积196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79个村民小组,现有5149户21255人。素有“楠木故里、五水归一”之美誉。新洲资源丰富,现存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野生金丝楠木林,树龄最长达500余年,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境内有竹溪河、汇湾河、泉河及其流域支流贯穿其间,潘口库区碧波千顷,青山秀水,
628、向坝乡
  美丽如画的向坝乡位于十堰市竹溪县东南部,地处鄂、渝、陕交界之处,是入渝进陕的自然门户,是省级生态示范乡、省级民歌乡、省级平安乡,也是南水北调涵养地堵河源头之一,更是武当山—神农架—十八里长峡—长江三峡旅游循环线的必经驿站,在构建十堰鄂渝陕豫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中处承东启西的重要区位。全乡版图面积11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9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04.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80 %。辖
629、野人谷镇
  野人谷镇地处房县南部,东与保康县房县五台山林业总场毗邻,南与神农架接壤,西北与红塔镇、门古镇相连,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1公里,是房县南大门。全镇总面积358平方公里,辖20个村,71个村民小组,5347户,14291人。1984年以前野人谷镇属人民公社建制,1984年设区建乡(一区七乡),1987年“撤区并乡”划分为安阳乡和桥上乡,2001年5月撤销原安阳乡建制合并为桥上乡,2010年1月18日经
630、上庸镇
  上庸镇原为田家坝镇,曾是上庸古国都城所在地,2010年2月5日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上庸镇。上庸镇位于堵河中上游,距竹山县城12公里,版土面积200平方公里,辖10个村(居),总人口2万人。上庸是千年古镇,距今有3600年历史。人文荟萃,涌现出剪纸大师佘曼白、商业巨贾王三盛等著名人物;文物璀璨,三盛大院、黄州会馆等历史建筑巍然屹立;剪纸、泥塑、根艺、龙灯、龙舟等民间传统文化薪火相传、长盛不衰。上庸是移民
631、公安县
   公安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长江南岸,东联汉沪,西接巴蜀,南控湘粤,北通陕豫,有“七省孔道”之称,与洞庭湖平原一衣带水,与荆州古城一桥相连。全县辖16个乡镇、326个行政村,国土面积2258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人。  (一)  历史文化。公安置县始于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时名孱陵县。汉建安14年(公元209年),刘备领荆州牧,立营油江口,取左公刘备安营扎寨之意,改孱陵为公安,公安县由
632、远安县
   远安是嫘祖故里,古称“临沮”、“高安”,公元559 年更名为“远安”,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县史,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远安地处湖北省西北部,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的低山丘陵地带,东邻荆门,南联荆州,西襟宜昌,北望襄樊,素有“西蜀门户、荆襄要冲”之称,是三峡移民重点安置区之一,为全省唯一整体不对外开放县。 全县国土面积1752平方公里,辖6镇1乡、111个村、9个居委会,人口20万。
633、乐天溪镇
  乐天溪镇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北岸--三峡工程坝区,因当年“乐天居士”白居易停船游历此而得乐天溪之名,有“三峡坝区门户镇”之称,区域面积254.09平方公里。现有14个村,1个居委会86个组,8607户,26897人。该镇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建成非公有制经济园区、私营及个体经营户2400家,从业人员8000多人。农业则以板栗、茶叶为主导产业,兼顾桑蚕、药材、柑橘。2002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8
634、龙泉镇
   龙泉镇地处鄂西南,北倚长江三峡,东襟荆楚大地,离宜昌市城中心20公里,是一个“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丘陵镇。镇域面积210.5766平方公里,总人口15956户48419人,其中乡村人口12390户41889人。龙泉镇以“稻花香”牌系列白酒和绿色食品“金银岗”牌柑桔而享负盛名,是名酒之乡、柑桔之乡。【镇域经济实力雄厚】龙泉镇连续多年跻身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行列。2006年,全镇实
635、潘家湾土家族乡
  潘家湾土家族乡位于素有“三峡门城”之称的宜都市西部山区,东临聂家河镇,南与王家畈乡隔河相望,西北与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交界,省道鸦来复线贯穿全境。全乡版图面积14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754亩,其中水田326亩,旱田17428亩,山林面积14.5万亩。辖9个村,62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4739户,总人口16451人,其中农业人口15770人。土家族6380人,占全乡人口38%。20
636、五眼泉镇
  五眼泉乡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清江南岸,渔洋河畔,是一个环境优美、山青水秀的山区乡镇,距市区13公里。全乡版图面积105.57平方公里,山林86796亩,耕地25525亩,其中水田 11953亩.旱地13572亩,水面4372.5亩。下辖11个村,66个村民小组,6199户,21502人。兼有平原、丘陵、山区三种地势特征。 五眼泉乡土肥水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盛产柑桔、茶叶、桑蚕和清江鱼等名优特
637、聂家河镇
  聂家河镇位于清江下游最大支流的渔洋河畔,距宜都市政府所在地13公里,辖9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总人口1.77万人,镇域面积114.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645亩,山林面积106530亩。聂家河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7度,年平均降雨量1260毫米,全年无霜期232天,年日照时数1738.9小时。平均海拔427米,最高点782米,最低处72米。聂家河镇地理位置优越。
638、保康县
   保康始建于1498年,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建县前,春秋战国时期属楚,楚先民熊绎曾辟业于荆山保康;秦汉时期.,县域南部属临沮县辖,东北部为荆州南郡房陵县辖; 三国魏置示(祁)乡县;西晋置沮阳县;北魏置潼阳县,西魏先后置大洪县和重阳县;北周改大洪县为永清县;唐朝相继设受阳、 荆山、土门、归义县;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废县入房陵。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鉴于房县辖境辽阔,难以施治,始
639、东巩镇
  南漳县辖镇,鄂西北煤炭基地和国家计划用材伐木重镇。1952年建东巩区,1956年属肖堰区,1975年设东巩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与荆门市、宜昌市接壤。面积252平方公里,人口2.1万。南(漳)远(安)公路过境。漳河流贯西南境,茅坪河纵贯境中,水源密布境内。辖汪家畈、双河、杜溪沟、杨店、雨淋台、西沟、魏家湾、上泉坪、大道、叶家坪、郭家棚、东浴沟、祝家湾、张家垭、六里垭、苍坪、龙王滩、桂
640、后港镇
  沙洋县后港镇位于美丽富饶的汉江平原中部,地处长湖之滨 ,被誉为“江汉明珠”、“渔米之乡”,是一个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镇。全镇国土面积249.9平方公里,辖50个村、6个居委会,17949户,总人口81384人。2002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2807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6238万元。实现财政收入24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986元。系省级工业示范小区、湖北省第一轮、第二轮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