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县城乡镇[25]
961、青德镇
  乡城县辖乡。1958年置青德乡,1973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85平方公里,人口0.2万。辖布机、嗄乃卡、热公、下坝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大麦、玉米、青稞、荞麦、豌豆。盛产苹果、桃、梨、李、杏、核桃等水果。.
962、磨西镇
  泸定县辖镇。1951年置磨西乡,1956年共和乡、蔡阳乡并入,1958年新兴乡并入后改公社,1962年新兴乡析出,1984年复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52公里。面积310.8平方公里,人口0.6万。辖杉树、咱地、共和、蔡阳4个村委会和磨西街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经济林木有生漆、核桃、板栗。贡嗄山东坡的海螺沟以其“幽、秀、险、雄、奇”的自然风光于1988年定为国家级冰
963、马道街道
  2019年,撤销小庙乡和马道镇,设立马道街道,将原马道镇和原小庙乡袁家山村、鲁溪村以及长安街道迎宾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马道街道管辖,马道街道办事处驻马道北路18号。
964、荔波县
  荔波地处贵州高原南部,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南丹县毗邻,总面积2431.8平方公里,辖5镇2乡1街道(其中1个水族乡、1个瑶族乡),总人口18万人,主要为布依族、水族、汉族、苗族、瑶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2%以上。荔波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植被保护完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被誉为“地球绿宝石”,素有“地球之花、山水天堂”之美誉,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
965、习水县
    习水位于贵州北部,地处川黔渝结合部的枢纽地带,东连贵州桐梓县、重庆綦江县,西接贵州赤水市,南近贵州仁怀市、四川古蔺县,属大娄山系和长江流域,总面积3128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区),现有人口67万。  县人民政府驻东皇镇,邮编:564600。代码:520330。区号:0852。拼音:Xishui Xian。行政区划  习水县辖14个镇、9个乡。  镇:东皇镇、土城镇、同民镇、醒民镇、隆兴镇、
966、开阳县
   开阳县地处黔中腹地,距贵阳市城区中心86公里,总面积2026平方公里,海拔在506.5-1702米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0.6至15.40C之间,四季分明;辖6镇10乡,共113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总人口42万,其中农业人口36万,占总人口数的86%。  全县资源丰富,富集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于一体。其中,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磷、煤、铝、重晶石等30多
967、息烽县
   位于中国贵州省中部,乌江南岸。息烽县总面积1036.57平方千米。2011年末,总人口26.3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35万人,非农业人口2.84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是苗族。  县人民政府驻永靖镇,邮编:551100。行政区划代码:520122。区号:0851。拼音:Xifeng Xian。地名由来  息烽县人类活动历史悠久,秦朝时属新象郡且兰县,隋时属牂牁郡牂牁县。因地处黔中要塞,历来为兵
968、修文县
  修文地处黔中,山川秀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县城古名龙场,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谪居于此悟道讲学,创立阳明心学体系,世称“王学圣地”。 县境西南面以猫跳河与清镇市为界,西北与黔西、金沙两县隔六广河相望,北面与息烽县接壤,东及东北与开阳县睦邻,东南与乌当区毗邻,南与白云区相连。  地跨东经106°21′至106°53′,北纬26°45′至27°12′。东西长51.8公里,南北宽48.5公里,总面积107
969、百花湖镇
  在清镇市东部。面积109平方公里。人口1.6万,其中苗、布依等民族占9.4%。辖16村委会。1949年为五里乡。1953年析设五里、麦格、三屯3乡。1958年撤乡建五里改公社。1961年析建百花、云归2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1年合并置百花湖乡。有硅石、铝等矿藏。有中小学18所。百花湖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云归山为清镇八景之一。镇人民政府驻地百花湖,在红枫湖镇东北15公里,百花湖畔。人口530,
970、朱昌镇
  朱昌镇位于观山湖区西北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百花湖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位于东经106°21′22″--106°35′26″,北纬26°37′36″--26°45′20″,距市级行政中心7公里,东、南面分别与金麦社区、金华镇连接,西面与百花湖乡接壤,北抵修文县和白云区。全镇行政区域面积56.5平方公里,南北长13.5千米,东西宽7千米。自然地理:朱昌镇境内地势平缓,海拔在1140米--135
971、永乐乡
   永乐乡地处贵阳市东郊, 全乡总面积57.9平方公里,辖罗吏、柏杨、水塘、干井、永乐、羊角、石塘7个行政村,47个村民组,居住着汉、苗、布依等民族3756户,13035人。乡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22公里,离贵阳机场9公里,东、北与龙里县接壤,南与贵阳机场相连,西与情人谷、阿栗杨梅园风景区毗邻。永乐乡区位优势明显,人文历史厚重,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贵阳市副食品生产基地,1992年被命名为贵阳
972、青岩镇
  青岩镇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至今已有640年的历史。全镇总面积92.3平方公里,总人口35086人,共辖1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06个自然村寨,共有汉、苗、布依、侗、壮等11个民族。2017年2月25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宣布青岩古镇景区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市首个、全省第5个5A级景区。2014年8月,贵州省第九届旅游发展大会在青岩召开。先后获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
973、牛场乡
  在大方县南部,六冲河中游北岸。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2.89万,其中苗、彝等民族占25.9%。辖18村委会。1953年置牛场、中坝、果宝乡。1956年撤销果宝乡。1958年改建牛场、中坝公社,旋即并入马场公社。1962年析建牛场、中坝、果宝公社。1984年改置牛场、果宝乡和中坝苗族彝族乡。1991年合并置牛场苗族彝族乡。乡境多为山地,六冲河沿岸坡陡谷深,喀斯特地貌发育。产辣椒、花生。有小学29所
974、龙岗镇
  一、基本情况现有城镇建设规模2.5平方公里,集镇住户有3940户,人口1.2万人,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有日产2千吨的自来水厂和3.5KV的变电站,开通了互联网、加密电视、程控电话,建有移动联通机站5座,商贸繁荣,全镇从事商贸经营户292户,其中:百货经营92户,修理加工行业111户,副食品49户,餐饮业13户,种子化肥、饲料经营27户,文化服务业23户,车配件销售11户;据不完全统计,全镇拥有机
975、扎佐街道
  扎佐镇位于贵阳城市北郊,修文县域东部,距省城贵阳38公里,金阳新区25公里,到龙洞堡国际机场大约50分钟车程。离拟建的贵阳西铁客车站25公里;与贵阳环城高速北段(白云区沙子哨)直线距离15公里;距历史文化名城遵义122公里,扎南高等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完工后,乘车80分钟即可到达遵义市区。 川黔铁路、210国道贯穿南北,西南出海大通道贵毕、贵遵高等级公路在此交汇,境内有两个铁路客货运站。全镇共辖25个
976、六广镇
   六广镇位于黔中修文县西北部,距县城38公里。地跨北纬26°45′至27°12′,东经106°21′至106°34′之间,东西长约22.4公里,南北宽约7.5公里,全镇面积94.1平方公里。镇境北与修文县大石乡接壤、东北与息烽县石洞乡比邻、东南与小箐乡相接、南与洒坪乡相连、西南与清镇市暗流乡隔猫跳河对峙,西与黔西县素朴镇隔六广河相望。镇境属黔中湿润温和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步,湿度较大。累
977、小寨坝镇
  小寨坝镇位于省城贵阳与历史名城遵义之间,距省城贵阳82公里,息烽县城12公里,历史名城遵义85公里,素有贵阳市“北大门”之称。全镇总面积136.0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87个村民组,总人口37220人,其中农业人口28078人。居住着汉、苗、布依、仡佬等民族。镇内交通便利,渝黔高等级公路、川黔铁路、210国道纵贯全境,有高等级公路进出口1个,火车货运站2个;建有移动和联通基站,
978、红枫湖镇
  清镇市辖镇。市人民政府驻地。在市境东南部,红枫湖畔。面积216平方公里。人口10.7万,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17.2%。辖4居委会、40村委会。为贵阳通往黔西、黔西北重要门户。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设威清站。二十三年置威清卫。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后历为清镇县治。1938年置县城镇。1953年更名城关镇。1958年撤镇建公社。1962年析建城关、大星、东门桥、中八、簸箩公社。1
979、犁倭镇
  在清镇市西部。面积144平方公里。人口3.2万,其中苗、布依等民族占21.3%。辖27村委会。1949年为犁倭乡。1953年析设犁倭、新民2乡。1958年撤乡并入流长公社。1961年析建犁倭、打鼓2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1年合并置犁倭乡,划原蔡水乡部分地入辖。有铝、铁、煤、大理石等矿藏。有小学2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犁倭,在红枫湖镇北18公里,云雾山西麓。人口980。海拔 1 310 米。“
980、湄潭县
   湄潭历史悠久,据《康熙湄潭县志》载:“明万历二十八年,播平建县,以关外四牌地置湄潭县,卜治于苦竹坝而城之”,“东有江水流转至县之主脉玉屏山北,环绕县城,转西至南,有湄水桥之水颠倒流合,汇为深渊,弯环如眉,故曰湄潭。”  湄潭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在名城遵义东南侧。东与凤冈县毗邻,西与遵义县隔江相望,南与余庆、瓮安县接壤,北与正安、绥阳临界。  全县辖9镇、6乡,18个行政村
981、道真县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最北部,西北、东北与重庆直辖市之南川市、武隆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毗邻;西南、东南分别与本省正安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接壤。总面积2156平方公里,辖10镇4乡(含1民族乡),98个村 (居)。  全县总人口337176人,其中农业人口29.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60957人,其中仡佬族151929人,苗族84080人,土家族24843人,县城所在地距遵义市红花岗
982、余庆县
  地 理:  余庆地处黔北南陲,系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四地州(市)的结合部。北与湄潭,东与石阡、凤冈,南与黄平、施秉西与瓮安接壤。全县幅员面积1623.7平方公里,有汉、苗等21个民族共28万人口,北部、中部为乌江河谷阶地,县城所在的白泥盆地,是贵州省著名的万亩大坝之一。县内最低海拔400米,最高海拔1386.5米,多数地区海拔600—1000米之间。  气 候:   余庆县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
983、绥阳县
  绥阳县位于贵州省北部。总面积2566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51.01万人。县人民政府驻洋川镇,邮编:563300。代码:520323。区号:0852。拼音:Suiyang Xian。  绥阳位于贵州黔北腹地大娄山脉中段,平均海拔866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年降雨量1160毫米,全年无霜期283天,年日照时数1114.2小时  绥阳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中段,
984、桐梓县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属革命老区遵义市市辖县,与重庆市接壤,素称“黔北门户”、“川黔锁钥”。地理坐标北纬27°57′-28°54′,东经106°26′-107°17′,全县南北最长处81公里,东西最宽处52公里。全县国土总面积3202平方公里,川黔铁路、210国道和渝湛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县城至贵阳、重庆行车时间2小时左右,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桐梓06年以来走出低谷发展迅速,08年GDP超过40亿,财
985、金鼎山镇
  金鼎山镇位于大娄山脉东部中段,金鼎山镇人民0位于遵义市西郊13公里处,东邻海龙镇、巷口镇,北邻遵义县毛石镇、汇川区高坪镇,西邻遵义县松林镇,南邻遵义县乐山镇。 全镇下辖8个村,1个居民社区,114个村民组,7812户农户,总人口3.5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34498人,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05元。全镇总面积14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119.69亩。镇内交通、通讯发达,资源丰富。 镇内旅
986、海龙镇
  海龙镇位于红花岗区西北郊,距遵崇公路出口2公里,距中心城区6公里,东与董公寺镇相接,西与金鼎山镇为邻,南连巷口镇,北同高坪镇交界,全镇东西长约7.5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总面积为43.5平方公里。辖4个村、84个村民组,总户数4139户,总人口15577人,其中农业人口14189人,居民人口1388人,耕地面积8346亩,其中田6230亩,土2116亩。 镇辖区内有遵义乳业和遵义师院两个较大单位。
987、三渡镇
  在遵义县东部。面积103平方公里。人口1.89万。辖1居委会、17村委会。1932年置三渡镇。1936年废。1949年为三渡乡。1953年析设仁厚、新农、三渡3乡。1958年撤乡建三渡公社。1962年析建三渡、新农公社。1980年又增置仁厚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2年3乡合并置三渡镇。有中小学13所。镇人民政府驻地三渡关,在南白镇东北50公里,牛冲河西岸山鞍部。人口800。海拔820米。村东
988、板桥镇
  一、基本情况板桥镇位子遵义市汇JlI区北部,紧偎娄山山脉主峰,仁江河、亮石河、汇塘河纵横交错,北接桐梓,西邻遵义县沙湾镇,南离贵阳200公里,镇境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1公里,国土面积132.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46872亩,森林资源98105亩。 全镇下辖7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124个村民组,总人口25045人,有汉、苗两个民族。平均海拔900米,最高海拔1780米。黔渝铁路.210国道
989、枫香镇
  在遵义县西部。面积148平方公里。人口3.35万,有汉、苗、彝、仡佬等民族。辖1居委会、20村委会。1949年为枫香乡。1958年改建公社。1962年析建置枫香、纸房、花茂、青坑公社。1984年改置枫香镇及纸房、花茂乡。1992年1镇、2乡合并置枫香镇。产生漆、红陶器、茶叶等。有中小学19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枫香坝,曾名丰盛场,在南白镇西30公里,东南屏山。人口 3 000。海拔 1 050 米。村
990、乐山镇
  在遵义县中部偏西。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2.3万,有汉、苗等民族。辖1居委会、21村委会。1949年为乐山乡。1953年析设乐山、金竹、新土3乡。1958年并入鸭溪公社。1962年析置乐山、新土、金竹3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2年3乡合并置乐山镇。浒洋水库是县内重要水利工程,可灌溉良田 2 000 公顷。有中小学17所。镇人民政府驻地乐山坝,在南白镇西北20公里,乐山河畔。人口500。海
991、乌江镇
  在遵义县南部,跨乌江两岸。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2.2万,有汉、苗等民族。辖3居委会、10村委会。1949年为养龙司乡,属息烽县。江北属遵义县刀靶镇。1970年建乌江特区,改隶遵义县。旋撤销特区,置乌江公社。1981年析置乌江镇、乌江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2年镇、乡合并置乌江镇。有中小学9所。镇人民政府驻地乌江,在南白镇南25公里,乌江畔。人口 6 500。海拔640米。为新兴电力工业城
992、花秋镇
  花秋镇位于桐梓县西南部,距县城48公里,东经106º36´,北纬28º07´,东临高桥镇,西接风水乡、容光乡,南与遵义县山盆镇、仁怀市高大坪镇毗邻,北与九坝镇、习水县桃林乡接壤,是桐(梓)、仁(怀)、遵(义)、习(水)四县市七乡镇周边区域经济中心和商贸重镇。全镇幅员面积1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620亩,其中:田15983亩,辖23个行政村,129个村
993、九坝镇
  九坝镇位于桐梓县城西北,辖7个村、65个村民组、7269户、29392人,有耕地26882亩。辖区北与习水县、夜郎镇为伴,南与娄山关镇、燎原镇为邻,西与高桥镇、花秋镇接壤,东与楚米镇相连。桐赤、桐花公路贯穿全境。乡村公路纵横交错,交通较为便利。地势北高南低,海拔落差大,最高海拔1780米,最低海拔600余米,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是典型的立体农业镇。九坝镇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九坝人杨龙喜在清末发动农
994、官仓镇
  官仓镇位于大娄山、仙人山两山脉生态圈,距县城以南26公里,面积138.2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113个村民组,9374户,36418人,耕地面积33830亩,与遵义县山盆镇,本县高桥镇、燎原镇接壤,电力充足,通讯设施完善,信息传递快捷,交通十分便利。坝区优势明显,有官仓坝、响水田两大“万亩坝区”,在黔北素有“官家粮仓”、“鱼米之乡”之称,是桐梓县农业大镇之首。官仓镇幅员辽阔,资
995、瑞溪镇
  瑞溪镇人民政府驻地设在水车坝。距贵州正安县城约19公里,303省道从其全境通过。东面南面连凤仪,西接扶焉、小雅,北邻安场、碧丰。瑞溪镇辖瑞溪、尖峰、石阡、柏坝、木盆寺、团结、燕子坝、三把车、蚂蝗井9个村,91个组,7860余户,3.26万人(295.09人/平方公里)。总面积110多平方公里,耕地2.62万亩,其中田1.41万亩,是正安的主要产粮区之一,平均海拔737.5米。风景  瑞溪原麻江河畔
996、格林镇
  格林镇位于正安县城东部约13公里处,303省道和芙蓉江横贯全境。周边分别与班竹乡、俭平乡、凤仪镇、安场镇以及道真县接壤。总面积129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6万亩,其中田1.43万亩,土8250余亩,总人口3.57万人。辖10个村,114个村民小组。平均海拔800米,森林覆盖率32%,境内多山,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 格林镇是“建镇撤区并乡”前的老格林区所在地。近年来,经过全镇各级各部门干部群众
997、大坪镇
  大坪镇位于都匀市东部,总面积140多平方公里,距市区约18公里,辖18个村,3个居(家)委会,全镇共6020余户总人中2.33万人,(其中:农村4990余户,2.17万人),行政区域内聚居着布依、苗、水等少数民族,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完成27454万元,同比增长36.6%;财政收入完成1044.45万元,同比增长27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07元招商引资250万元,劳务输出1546人,汇
998、柏村镇
  柏村镇位于自治县东北面,距县城30公里,海拔400——1000米,年平均气温15.5℃,年均日照894——1039小时/年,无霜期245——300天。地域面积96.67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63个村民组,总人口1.53万人。耕地面积12683亩,其中田5527亩,土7156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薯类,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油菜、花生等。矿产资源有萤石矿、重晶石等。
999、兴隆镇
  兴隆镇位于湄潭县城东南部,距县城约11公里,S204省道穿镇而过,具有湄潭县城后花园之称。东靠余庆、凤冈两县,南与抄乐接壤,西与黄家坝毗邻,北与湄江、天城两乡镇相依。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12亩。辖8村70个村民组,8050余户,3.47万人。  全镇总面积146.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9%,其中,耕地为59.1平方米园地为1.08平方米,林地为57.07平方米,牧草地11.14平方米,
1000、马山镇
  马山镇位于湄潭县县城北部,距县城40公里。东与复兴镇接壤,南与洗马乡毗邻,西与绥阳县小关镇交界,北与西河乡、凤冈县永安镇相连,是湄(潭)正(安)公路的必经之地。全镇总面积8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850亩,其中:田18184亩,土7666亩。现有人口27420人,下辖八村一居。经济发展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以烤烟产业为支柱,茶叶和畜牧业为重点,特色产业---红阳“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