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1、海淀区
  以境内有海淀镇而得名。海淀镇因古代是诸水汇聚之处而得名。水所聚曰淀,其西北地势低洼,积水成浅湖,称海淀。
2、万寿路街道
  因街道设在万寿路,故命万寿路街道。
3、永定路街道
  永定路街道位于北京海淀区境西南部,距区政府9.3千米。2006年末,面积1.45平方千米,人口3.92万人。辖16个社区。办事处驻永定路85号464楼。成立于1979年6月。受海淀区政府和航天部二院双重领导,属于大院式街道。1996年,面积1.7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辖一街坊、二街坊东、二街坊西、三街坊东、三街坊中、三街坊西、四街坊东、四街坊西、五街坊、六街坊东、六街坊西、七街坊、八街坊东、八
4、羊坊店街道
  金代女真族拥有中都,每日都要消费大量的羊,因此在城北墙外形成交易羊的场所,到了清朝,仍建有一座赶羊赴市夜宿的客店,人称羊坊店,一直沿用至今。
5、甘家口街道
  甘家口街道位于海淀区东南部,东至三里河,与西城区相邻;西至西三环,与八里庄和羊坊店街道相邻;南至八一湖,与羊坊店街道相邻;北至西直门外大街,与北下关、紫竹院、八里庄街道相邻。1957年4月成立马神庙街道,1963年4月重新设立甘家口街道。目前,街道现辖21个社区,行政区域总面积6.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0万人,流动人口26431人,2009年街道财政支出7653.8万元。世界500强之一的中国
6、八里庄街道
  八里庄村因距朝阳门约8里而得名。八里庄街道因驻于此地而称之。
7、紫竹院街道
  紫竹院之称是由竹名取名。紫竹院过去是个古庙,由于庙里遍栽紫竹(紫竹亦称“黑竹”,竿高3〜5米,成长后渐变为紫黑色)。 所以,人们将此庙称之为“紫竹院”,紫竹院之称即由此而来。
8、北下关街道
  因地处西直门(原称和义门)西关厢的北关外而得名。
9、北太平庄街道
  据传,明景泰元年,瓦剌入侵北京,难民逃至该地免遭战祸,于是取名太平庄。
10、学院路街道
  随着八大学院的兴建,在学院区从南到北修建了一条主干路命名为“学院路”,于1954年底建成通车,这便是学院路的由来。
11、中关村街道
  明代起为太监坟场,因明清时期称太监为“中官”,所以这里被叫做“中官坟”。也有一说认为从明朝开始,太监多在此建庙宇和养老的庄园,也因当时人称太监为“中官”,故称此地为“中官屯”。中关村正式得名是在解放后。解放后选择这里建中国科学院,觉得“中官”二字不好,才在北师大校长陈垣先生的提议下改名为“中关村”。
12、海淀街道
  因古代是诸水汇聚之处而得名。水所聚曰淀,其西北地势低洼,积水成浅湖,称海淀。
13、青龙桥街道
  桥以传说中的祥瑞之物“青龙”命名,所以叫“青龙桥”。相传此地原本就有一眼泉水,名为青龙泉。
14、清华园街道
  因境内有清华园(即清华大学校园)而得名。清华园的前身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的皇家行宫熙春园;道光年间(1821~1851年),熙春园被分成东西两个园子,西边的园子名为“近春园”,东边的园子仍名“熙春园”;咸丰皇帝登基以后,将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其园林范围正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15、燕园街道
  原是燕京大学校园的名称。1952年院系调整时,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