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首批重点康养特色村
1、洞头村
  洞头村村情介绍钟家庄办事处洞头村位于市区东南半山区,距市区6公里,历史上因山中有洞,藏在深闺,冠以村名,是一个土地宽、林地多、森林覆盖率高欠发达的山区小村。全村48户人家、182口人,党员6名,现有耕地156亩,林地3200亩,辖区面积3.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8%。是钟家庄办事处人少村小、林地和地域最大的村。因为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村落幽静,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是避暑消夏的好地方。洞头村历史
2、翟河底村
  翟河底村坐落在南村镇北部,距镇仅2公里,距晋城市仅8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全村总户数373户,其中农业户数340户,非农业户数33户;总人口1349人,其中农业人口1312人,非农业人口37人;全村总劳力648人,其中男劳力338人,女劳力310人,全村耕地1428亩,共分四个村民小组。翟河底村现有小学、达标卫生所各一所,标准化主干道一条,100%村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村内现有沙厂三个,煤矿一座,
3、大张村
  我村位于晋城市区北3公里处,全村506户,1700口人,1500亩耕地。近年来,我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坚持“强党性、系民心、兴四业、铸四新、创伟业、富百姓”的总体工作思路,使我村在全区率先跨入晋城市宽裕型小康村,获得“省级文明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的殊荣。一是兴四业。先后调整了种植业:开辟了容有40栋蔬菜大棚,100亩黄金梨,300亩苹果园, 100亩中药材
4、小张村
  小张村简介 我村位于白马寺山脚下,泽州北路东侧,属城区北石店镇管辖,距市区三公里。我村现有人口1414人,404户,总耕地1240亩。2011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7618元。2011年被评为“晋城市文明和谐村”。 我村党支部换届工作从2011年11月15日开始到2011年11月23日圆满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从2011年11月24日开始,到2011年12月23日圆满完成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
5、东庄村
  东庄村位于阳城县东冶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7.5公里,162户,386口人,共10名党员,现有耕地976亩,2010年经济总收入311万元,人均收入4974元,东庄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养殖、种植业及外出打工,是一个纯农业村。2009年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实施了“四议两公开”:即党支部会议
6、南寨村
  南寨村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柳树口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525112226。
7、土岭村
  【土岭】Tǔlǐng位于李寨乡南部,距乡政府驻地21公里,总面积4.4平方公里。有耕地611亩,70户,186口人,1个村民小组,党员12名。因该村建于一条土岭之下而得名。建有渔业合作社一个,村办小学1所,卫生所1个,为村民委员会驻地。2006年村内道路全部硬化,2009年接通自来水。1940年1月4日发生著名的“土岭事变”,造成了牺盟会特派员丁文法、分会组织部长常居易、通讯员小许等的壮烈牺牲。为
8、贺坡村
  贺坡村简介贺坡村,古称贺跋村,传闻取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妃子贺金蝉在儿子死后跋山涉水回乡之意。贺坡村位于晋城市泽州县西部大东沟镇北部丘陵山区,长河中游,东距晋城市区15公里,南距东沟政府1.5公里,陵沁线东大线沿村而过,交通区位便捷。全村现有342户,1072口人,其中党员31人,群众代表27人,是山西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2011年底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后,党支部由书记1人,副书记2人,委
9、苏庄村
  高平市河西镇苏庄村西靠牛山东临丹河,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富甲一方,村内民居星罗棋布,古街老巷旧貌犹存,其中仅清中前期的院落就有近百处,这些民居从建筑工艺到数量均为高平之最。自古就有“苏庄民居冠全县”的美誉。苏姓何时建村已不可考,相传初有苏姓建庄,故取名为苏庄。后分成南北二庄。南苏庄在发展中逐渐没落,而北苏庄到明清时,有贾、杨两姓迁入。随着贾、杨两大家族的繁荣兴盛,村中人口剧增,村庄扩大,形成今天的
10、良户村
   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自然环境优美,依山傍水。当代著名古村落保护专家、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认为,良户村是我国现存明清两代最杰出的太行古村落之一,堪称我国古村落的活化石。 良户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村庄。相传唐代中叶,郭、田两姓家族在此建村,故古称“两户”。从宋代初年开始,陆续又有王、李、秦、赵、张、高、邵、宋、宁、苏、窦等外姓人家迁居此处,人口不断增加,村落逐渐扩大,至元明时已很具规模,村名也由“两户
11、南河村
  南河村简介 南河村位于中村镇政府所在地南2.5公里处,有800余口人,119户,分布在大南庄、上西庄、苏家沟、前马邑沟、后马邑沟、聂家庄、南沟、坡半岭、西庄、东庄10个村民组;全村有耕地1700余亩,林地10294亩,其中集体林地1699亩。南河村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矿等资料,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煤、铁矿开采、运输,但由于近年来资源整合,村民生活难以维持生计,多数村民靠外出务
12、果则沟村
  果则沟村基本情况东城办事处果则沟村,是晋城市“最美乡村”之一,位于高平市区东3公里处,全村170户,680口人,2个村民小组,支村两委干部8人、党员20人,村民代表21人。该村三面环山、风景秀丽、交通便捷、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生态、文化资源优势。近年来,果则沟村在东城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干部群众,上下同心,争先发展,确定了以农旅一体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创建
13、沟北村
  沟北村基本情况沟北村位于高平市区东北部,全村130余户,420余口人,其中农户119户,389人,非农户11户,31人.支村两委6人,大学生村官1人,党员27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村民代表15人,耕地181.07亩,是高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晋城市级生态园林达标村。近年来,在东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沟北村党支部、村委会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开拓,勇于创新,
14、秦庄村
  秦庄村基本情况秦庄村为高平市东城办事处所辖的一个行政村,地处市域中部,东城办事处中部,七佛山脚下。它北与沟北村为邻,东与东山村相接,西与小北庄毗邻,南与赵庄接壤。秦庄村位于泽州盆地中南部,太行山西南边缘。全村地势总体趋势为东高西低、南低北高,地形起伏较大,秦庄村距高平市区较近,207国道、长晋高速及运煤铁路专线从村庄西部纵向穿过,距离村庄比较近,2003年高平市政府修建的长平街延伸路横穿秦庄新旧两
15、中庄村
  中庄地处山区,位于市区东北15公里处。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162户,645人。有耕地680亩,人居耕地1.05亩。年产粮食总产量188吨,平均亩产302公斤。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营工商企业。该村在外经商人员众多,打钉、织土绸、是传统的手工艺,所织手帕、头巾远销省内外。盛产黄梨,且品质好,闻名远近。农村经济总收入304万元,人均纯收入3101元。村里有两家农户住宅系元代建筑。
16、李圪塔村
  李圪塔村简介该村位于阳城县西南50公里处,全村共有4个自然庄, 208户424口人,现有耕地730余亩,林地1950余亩,无企业,无矿山,是一个纯农业村。全村共有240只羊,养蜂109箱,养猪50头,经济比较落后,主要靠农业和外出打工为主,2010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46吨,平均亩产200公斤,经济收入26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17元,是全县低收入村。
17、横河村
  横河村位于阳城县西南,距县城约49公里,是横河镇政府所在地,横邵穿村而过,交通便利,依山傍水,总面积约6.77平方公里。东邻水头,南连劝头,西依十八罗汉山,北接受益。辖横河、南坪、南岭后、东炉坡、西炉坡、庙边、王二沟、乌头、外郎庄等九个自然庄,8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农户379户,人口786人。横河村下设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6名。辖区内耕地面积1155亩,林地面积1600亩。横河村自然资源丰富,盛
18、押水村
  押水村简介押水村紧邻蟒河自然生态旅游区,全村共有263户,630口人,20名党员,664亩土地。境内山大坡广,林木茂盛,农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谷子为主,没有集体企业。
19、丈河村
  丈河村(zhàng hé cūn)位于北纬35º33´—38´,东经113 º08´—17´,在县境西南部34公里处。东南连东西掌村,西北接附城镇新庄村,包括1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有居民623人,222户,耕地1068.54亩,非农户30户。1958年建社时,属附城公社范围,1961年划出单独立社,为丈河公社,公社驻地丈河。20
20、浙水村
  六泉乡浙水村地处陵川县城东北处,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471户、1230口人、耕地面积2070 余亩。村党支部设5 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7名,其中女党员5名,高中文化程度11名,初中文化程度的36名。共有支村委干部7名,其中支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