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7]
241、姚河乡
  姚河乡地处岳西县东北边陲,素有岳西北大门之称,是省委办公厅扶贫联系点。东北与舒城县查湾乡、晓天镇、平田乡交界,西南与本县的主簿镇、头陀镇接壤。全乡总面积77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8.3万亩,耕地面积6632亩,2005年全乡辖6个行政村,122个村民组,2064户,8561人。乡政府座落姚河村大桥组,南距县城59公里,北距合肥138公里。105国道横穿境内姚河、龙岩、香炉、龙王四村,青姚路经过管山
242、主簿镇
  主簿镇位于岳西县东北部,辖6个行政村117个村民组,2005年全镇总户数2002户,人口8031人,镇总面积99平方公里,山场面积9.88万亩,平均海拔800米,年平均气温13.1℃,全年日照时数在2010小时左右。这里远离工业污染,空气清新,气候怡人,环境优美。镇区距县城30公里,距合肥160公里,105国道横穿而过,距318国道仅30公里,交通极为便利。近几年,按照“主攻经果建支柱,围绕资源办
243、谭家桥镇
  谭家桥镇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黄山东麓,总面积11817公顷,辖6个村、49个村民组,总人口0.8万。交通便捷,资源丰富,205国道、103省道与即将建成的合铜黄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又称黄山东大门。境内松翠、石奇、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人文、自然景观众多。有四季飘香的石门峡,有玩味无穷的普仁滩,有古胜名迹的黄帝源。盛产木竹、粮油、茶叶、中药材等,是中国十大名茶——黄山牌“黄山毛峰”的原产地。200
244、焦村镇
   焦村镇地处黄山西麓,东邻黄山,南靠黟县,西接乌石,北依甘棠,是黄山风景区的西大门,史称“太平西乡”,又称“龙源”,已有千余年的历史。2006年区划调整后,随着原贤村乡、郭村乡的并入,焦村镇成为黄山区国土面积最大(259平方公里)、农业人口最多(1.58万)的建制镇。现辖14个村,1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137人。地理气候  焦村镇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全镇共有林业用地20862公顷,耕地面积1
245、小路口镇
  小路口镇位于祁门县中部、县城以西,慈张线穿境而过,境内皆低山,溪流遍布,全镇总面积94.38平方公里,辖7个村,47个村民小组,98年人口6795人,1911户。  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  98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664.1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774.72万元,工业收入213.05万元。  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该镇加快两个文明建设步伐,在着重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城西公路拓宽,集镇建设、环境、卫生、文
246、万安镇
  万安古镇位于休宁县城东,地处横江之滨,是著名风景旅游胜地黄山的南大门,距黄山风景区仅40多公里。与市府所在地屯溪相连,紧邻黄山机场,皖赣铁路和屯黄公路横贯全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古镇万安历史悠久,人才辈出。镇内资源丰富,古迹众多,有闻名遐迩的古罗盘;“绿色金子”之称的松萝茶;历史悠久的知名学府——休宁中学;气势雄伟的万安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安老街静卧在风光绮丽的横江畔,宛如一幅活动的“
247、五城镇
  五城镇位于黄山市府—屯溪的南部,隶属休宁县管辖。是皖浙赣三省交汇处的重要集镇,是黄山市通往江西婺源的要塞之地。五城集镇是五城地区(原一区一镇七乡)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同时也是皖南山区农贸特产的集散地,人气足,商铺旺,市场繁荣,经济活跃,境内外商贾游客络绎不绝。“五城豆干”和“五城米酒”是历史文化遗留下的五城特产。“一镇三状元”、“一桥两石坊”折射出五城有着悠久历史,有宋代罗愿所著《新安志》中记
248、燕子河镇
  燕子河镇位于金寨县东南部,总面积205.4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262个村民组,总人口25300人。工农业总产值达2.1亿元,人均纯收入1600余元。燕子河镇处于两省三县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209省道纵贯南北,燕天公路穿境而过,是进入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堂寨必经之地,也是通往上海、南京、武汉的交通要道。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镇党委、政府确立了“推进农业产业化兴镇,大
249、烟墩镇
  烟墩镇古称烟墩铺,设烟墩(烽火台),位于南陵县的南部边缘,地处泾、青、南三县交界处,北距南陵县城30公里,芜湖77公里,西南距九华山57公里。318国道穿境而过。人口20507人,辖八个村委会,一个街道居委会。属丘陵山区,海拔45-563米。面积107.89平方公里,其中农田2.66万亩,山场面积9.6万亩。境内交通便利,日车流量3000车次,有省道自烟墩通泾县;县道何烟路自烟墩通何湾。距新四军军
250、白地镇
  白地镇位于皖东南宣城市旌德县西南,距黄山风景区37公里,是通往黄山的东大门。全镇总面积95.8平方公 里,辖6个村委会,总人口1.5万人,农业耕地1.7万亩,山场8.2万亩,森林覆盖率56%,全镇物产丰富,农产 品有优质粮油、苎麻、蚕茧、木竹、中国肉牛一号等,矿产品有铁、锌、石灰石、石煤等。境内村村通公路,20 5国道贯穿全镇,交通十分方便,每天直发沪、杭等7个大小城市班车10多部。工业门类有汽车
251、俞村镇
  俞村乡位于皖旌德县东部,东邻宁国市胡乐镇,南濒绩溪县板桥头乡.西接旌阳镇,北依云乐乡距皖赣线仅2 公里,省道323线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乡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1 62个村民组 ,总户数3930户,人口1, 46万人;耕地面积工8996亩,其甲水田16703亩,有林山场面积88907亩;小( 二)型水库5座,万方大塘20口,蓄水总容量达228万立方米。本名地貌东西呈长方
252、毕桥镇
  郎溪县毕桥镇位于皖南边陲,全镇总面积53平方公里,辖5个村,1个居委会,人口近2万;是一个典型的半山半圩的鱼米之乡。  该镇水、电、路、学校、医院、幼儿园和集贸市场等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整,功能齐全。318国道贯穿全镇,可直达南京、合肥、杭州、上海等地;水路由南漪湖经水阳江直达长江,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该镇生态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农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全镇茶园8000亩,盛产水稻、油菜、
253、南山街道
  南山街道位于安徽宣城市宁国市。下辖:341881002001 111 南河居委会 341881002002 111 城南居委会 341881002003 111 白云社区 341881002004 111 创业社区 341881002200 111 津南村委会 341881002201 112 杨山村委会 341881002202 112 双龙村委会 341881002203 112 独山村委会
254、汪溪街道
  宁国市辖乡。1952年设汪溪乡,1961年成立公社,1983年复改乡。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7公里。面积55.8平方公里,人口1万。慈(湖)张(王庙)公路穿境。辖石林、佛岭、渡口、汪溪、殷白、梅山、郭村7个村委会。农产以水稻为主。陶土和煤炭资源丰富。乡办企业有陶瓷、竹木加工、表芯纸等厂。.
255、河沥溪街道
  河沥溪街道地处安徽省宁国市东郊,面积98.6平方公里,人口3.2万余人,下辖4个村,2个社区。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交通便捷,素有“大大河沥溪”的美誉。 近年来,在宁国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沥溪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打造“工业新高地、城郊新农村、现代新城区、交通新枢纽、和谐新社区”的发展思路,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团结和带领全办广大干群共同
256、竹峰街道
  竹峰街道位于宁国市区南郊,东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山园区,西邻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皖赣铁路和S215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街道有三分之二面积位于青龙湾水库腹心地带,是宁国市西南部的绿色生态屏障,宜林面积广,水和旅游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区位独特。“十一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城郊结合部的实际,科学分析自身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准确把握街道的功能定位,积极探索生态环
257、西津街道
  西津街道办事处地处宁国市中心,于2001年5月宁国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正式挂牌成立,东与河沥街道办事处交界,南与南山街道办事处相连,西与青龙乡毗邻,北与港口镇、汪溪街道办事处接壤,总面积55平方公里,辖城东、城西、城中、城北、北园五个社区居委会和津北、凤形、罗溪、双溪、大村、潘村六个村,总人口51730人,共81个村民组,60个居民小组,是宁国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西津街道区位优势明显。西
258、航城街道
  航城街道位于长乐城市中心区西北部,闽江口东岸,是长乐“三城三群”城市发展格局中“河港城”的中心区。2003年10月由镇改设为街道,属街道设置、乡镇体制,区域面积57平方公里,辖有17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3.9万人,1万多户。街道依山傍水,地理区位优越,西南及沿江地带地势平坦,基础设施完善,沿闽江分布着“全国文明村”—洋屿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福建最美的乡村”—琴江满族村和“闽江第一
259、吴航街道
   ●名称来历   “吴航”,简称“航”。据史书记载:春秋和三国时,吴王夫差、东吴孙皓曾在此吞并造船、开辟航运,故此得名。   ●地理位置   地处闽江南岸,东与鹤上镇相连接,西南北三面与航城街道接壤,是市委、市政府驻地,街道办事处驻东鹤路1号,电话区号0591,邮政编码350299,距省会福州33千米。   ●政区沿革  “吴航”即是长乐的别称,唐武德六年(623),都督王义童从闽县中分立置县时,
260、阳下街道
  阳下街道是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著名侨乡,又是国家级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重要组成部分——洪宽工业村及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园区所在地。 北与闽候、长乐两市县为界,东与南岭镇接壤,西隔可洛溪与音西街道对峙,南与融城市区毗邻。境内三面群山屏立,南口接音西平原,口小腹大,呈畚箕形。北有青炎山脉,西有虎尾山脉,东部有十排山脉,北高南低,呈梯阶式逐渐向南倾斜。省道福长公路、市道清荣大道及洪宽大道、已动建的福厦铁路以及即将
261、日溪乡
  日溪乡地处福州市晋安区最北端,地域面积130.6平方公里,东邻连江小沧乡,西连闽侯县大湖乡,北接罗源县霍口乡,南经寿山乡至新店镇。交通便捷,新开通的福州至闽东一带柏油路穿过日溪腹地。全乡12个行政村,居住人口6600多人,主要为农业人口,其中畲族人有1700多人,这里既有革命老区,又有近三分之一的少数民族村落----畲族聚居地。2004年,日溪乡实现社会总产值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22万元
262、凤城镇
  位于连江县城关,古称温麻屯,是连江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辖七街四村,城区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2303亩,人口4.79万。距省会福州48公里,10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和筹建中的福温铁路贯穿境内。已形成以商贸业、房地产业、食品加工、工艺品等为主的支柱产业。“三纵四横”主干道路网基本形成,新开辟了百凤、丹凤、江滨等高档住宅新区,实施“亮、洁、绿”工程,县城综合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2003年,完
263、透堡镇
  位于连江的东北沿海,北靠庐峰山脉,面临罗源湾,怀抱平坦肥沃的马透平原。全镇土地面积2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133亩,沿海滩涂面积4995亩,森林面积5000亩。全镇茶花果面积1.2万亩,户均面积2.5亩,居全县首位。辖8个行政村,人口2.06万人,是著名革命老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2003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20亿元,比增21.7%,其中工业产值1.22亿元,农业产值9779万元,财政
264、凤山镇
  凤山镇地处罗源县城关,总面积32.2平方公里,辖4个居委会,9个农业村,总人口6万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区位、信息、人才、市场等优势,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两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1995年基本实现小康。先后被省、市评为“福建省明星镇”、“福建省百强乡镇”、“福建省科技示范乡镇”、“福建省发展外向型经济先进乡镇”、“福建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福州市最佳乡镇”、“福州市文明村镇”。200
265、罗星街道
   面积31.2平方千米 ,人口4.19万人(2004年,其中流动人口14281人), 代码350105001,  位于马尾的中心城区。辖6个社区、4个行政村:~001_沿山社区、~002_马限社区、~003_罗星社区、~004_新港社区、~005_培英社区、~006_罗建社区、~201_上岐村、~202_青洲村、~203_君竹村、~204_双峰村。  罗星街道地处闽江下游北岸,位于福州经济技术开发
266、亭江镇
  福州市马尾区辖镇。著名侨乡。1958年置亭江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改镇。位于闽江口北岸,距市区28公里。面积106.7平方公里,人口3.4万。辖长安、东岐、英屿、香炉、长柄、东街、象洋、鳌溪、笏山、盛美、亭头、西边、洪塘、闽安、东盛、康坂、前洋、白眉、牛项19个村委会和亭头、闽安2个居委会。名胜古迹有亭头北岸炮台和闽安回龙桥,闽安巡检司,栾头怡山院和东岐摩崖题刻等省市文物保护单位和辛亥革
267、甘蔗街道
  福建省闽侯县甘蔗街道  面积46.8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  地处福州西郊,是闽侯县城所在地,距省会福州市中心仅20千米。面积46.8平方千米,人口3.8万。辖1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  2005年,撤销甘蔗镇,设立甘蔗街道,原甘蔗镇的行政区域为甘蔗街道的行政区域,办事处驻原甘蔗镇0所在地五福村。  附:原甘蔗镇 面积46.8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2004年)。代码350121100。辖
268、上莲乡
  闽清县辖乡。1961年置上莲公社,1964年并入池园公社,1980年复分置上莲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面积63.7平方公里,人口0.8万。境内群山耸立,古嵩公路穿过。辖上莲、溪坪、新村、莲埔、上寨、田溪、石漏、上丰、下丰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水果、毛竹。.
269、雄江镇
  闽清县辖镇。1958年设雄江乡,同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1公里。面积111.2平方公里,人口0.7万。316国道穿过镇境。辖梅雄、凤山、西山、汤下、安岭、尚坑、桥头、马池、梅山、梅洋、芹洋、梅台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稻谷、花生、水果,盛产竹木。.
270、红星乡
  位于永泰县西北部,距县城23公里,东与白云乡接壤,西邻盘谷乡,南与清凉镇毗邻,北与闽清县塔庄镇相连,202省道贯穿全境。总面积5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60840亩,耕地面积9357亩,森林覆盖率达69.3%。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9700。2004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852万元,财政收入34.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70元。2004年,创建安产值达1亿元,带动了全乡近三分之一的富余劳动力
271、岭路乡
  位于永泰县城南部,是永泰、福清、莆田三县市的结合部,属省定老区乡。国家级双品牌旅游区青云山就位于该乡境内。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53个自然村,总人口8320人。耕地总面积7238亩,林地11.97万亩。2004年,全乡工业总产值99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9373万元,财税收入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15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04年,投资86万元铺设天门窗电站水泥路,投资9
272、盘谷乡
  位于永泰县西北部,东与红星乡相连,西南与大洋镇交接,北与闽清县塔庄镇为邻,平均海拔760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境内旅游景点丰富,方壶岩历史悠久,海拔1126米,有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寺院楼阁等11部分,方壶岩天池上保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区。耕地面积7962亩(其中水田面积7432亩),林地面积27320亩。辖有6个行政村,总人口10301。2004年,全乡工业总产值1520万元,乡镇企业
273、清凉镇
  位于永泰县城北郊,西接大洋镇,北邻白云乡,西北交红星乡,东临葛岭镇,南接樟城镇。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5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42个村民小组,有3476户12294人。该镇有耕地面积11969亩(其中水田11113亩、旱地856亩),人均耕地面积近1亩。有山地12.1万多亩,有林地10.6亩,森林覆盖率达74%。水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10130千瓦(已开发电站10座装机容量2
274、白沙镇
  一、基本情况白沙镇位于龙岩市的东北部,镇政府驻地白沙村,距龙岩市区48公里,东与漳平的南洋乡交界,西与万安镇接壤,西南是雁石镇,东南是苏坂乡,北邻连城县和永安市,平均海拔205米。全境面积425.88公里,约占新罗区版图的1/6。全镇有31个行政村,1个居民小组,122个自然村,1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265人。二、经济概况:200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3.0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824万元,
275、赤水镇
  漳平市辖镇。1951年属第一区,1955年析设第四区。1956年属双洋区。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析设赤水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37.5公里。面积187平方公里,人口0.8万。通公路。辖赤水、田马、岭兜、香寮、安坑、大坑、罗坑、黄山、石寮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石灰石矿、铁矿、煤矿、活性碳厂、竹木器厂、小水电站。农业主产水稻。林业资源丰富,是市木材主要产
276、下洋镇
  下洋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金丰溪下游。东与大溪乡毗邻,东南与湖山乡、平和县芦溪乡相连,西南与广东省大埔县茶阳镇、西河镇相靠,北与岐岭乡接壤,素有“闽西南大门”之称,面积178.9平方公里,镇政府设于下洋村,距县城36公里。2000年,有20个村委会,306个村民小组,9097户36068人。省道福三线贯穿该镇,与广东梅县、潮州、汕头“金三角”相连,村村通公路。  下洋镇地处金丰溪流域,水力资源丰富,水
277、富岭镇
  浦城县辖镇。1949年设富岭乡,1958年改富岭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1公里,东界浙江省龙泉市。面积395平方公里,人口3.7万。有公路接205国道。辖富岭、员盘、上桥、店亭、圳边、双田、前洋、余塘、高坊、双同、东元、大水口、小密、山路、瑞安、里源、殿下、长滩、大-庄、富官、合际、靖坑、岩下、莲塘坂、泽潭、双坑、马家庄、浮流28个村委会。矿藏有煤、瓷土、大理石。乡镇企业有饮料
278、管厝乡
  浦城县辖乡。1965年属仙阳公社,1972年析改管厝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6公里,东界浙江省龙泉市。面积229平方公里,人口2万。有公路接205国道。辖管厝、高源、官田、小坪、流源、上村、口窑、溪南、岩步、叶坞、庆元、楮林、登俊、党溪、河源、榆双、流村、珠墩、里林19个村委会。蕴藏硫铁、铜、磷等矿。乡镇企业有制鞋、铸锅、竹木加工等厂。兔毛、松香、厚朴为外贸产品。农业主产水稻
279、常太镇
  浦田县辖镇。1958年建常太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面积201平方公里,人口4万。通公路。辖常太、松峰、照车、利车、东太、东青、山门、汀洋、候山、坑洋、霞山、渡里、金川、马院、党城、顶坑、内东坪、外东坪、过溪、下莒、埔头、溪南、溪北、山坑、南川、洋边、长基、岭下2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水果、食用菌,为莆田最大的枇杷生产基地。乡镇工业有水电、食品加工。.
280、华亭镇
  华亭镇历史悠久,古称花亭,现位于城厢区西南部,东邻新度镇,西毗仙游县,南接灵川镇,北靠常太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万亩,山地面积11.5万亩,森林覆盖率71%。下辖3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0.4万人,是城厢区人口最多的镇。另有海外侨胞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是莆田市重点侨乡之一。  境内物产资源丰裕富饶。盛产龙眼、枇杷、橄榄等名特优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