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镇[28]
1081、源潭镇
  源潭镇位于国家级风景秀丽的天柱山东麓,背倚大别山,面向长江,毗邻桐、怀两县。其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开卷有益灵顾,高低悬殊,境内淡水资源丰富,有大沙河、鲁坦河、范庄河等三大河流,即将拟建的下浒山水库就在大沙河上游,并拥有红旗、黄鹤塘、跃进等大中型水库。209省道贯穿镇区,距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均为18公里,辖36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6.6万人,国土面积162平方公里,城镇规划区面积3.4
1082、黄铺镇
  黄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与梅城镇接壤,西与太湖县小池镇相连,南靠黄泥镇,北与水吼交界。距县城10公里。总面积1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50公顷。全镇辖26个村,492个村民组,12307户,总人口49811人。2004年,全镇人均纯收入1860元。黄铺镇属丘陵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大别山的前岗地区为主。本地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6.7℃,无霜期246天。本地蕴藏大量粘盘黄棕壤土
1083、徐桥镇
  素有“小上海”之称的徐桥镇始建于清咸丰初年,位于太湖县城南省211线22公里处,是大别山皖西南物资贸易集散地,是太湖、宿松、望江、怀宁四县货物流通渠道和仔猪生产交易基地,2000年被列入安徽省中心镇,2003年被批准为全省重点中心镇,2004年被建设部等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心镇。全镇总面积97平方公里,耕地3.7万亩,林地2.8万亩,水域0.86万亩,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94个村民小组,总
1084、复兴镇
  复兴镇地处皖、鄂、赣三省结合部,是皖西南的大门户;全镇总面积110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99年以来复兴镇获准为“安庆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以及“安徽省中心建制镇”。随着改革大潮的涌动,复兴镇的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9500万元,财政收入800万元,社会商品存货总额为6500多万元,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呈现着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区位优势:复兴镇水陆交通便利,省级重点风景
1085、汇口镇
  汇口镇位于皖、鄂、赣三省结合部的安徽省西南边陲,因长江主流、支流和鄱阳湖三水汇合之口而得名“汇口”,素有“皖江上游第一镇”之称,明朝万历年间建立,全镇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4.9万人辖11个行政村。汇口镇是农业大镇,全镇耕地面积7.5万亩,可养水面1万余亩,土质肥沃,属亚热带湿涧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250天年平均温度16.6。C。适宜农作生长,盛产棉花、油菜、芝麻、大豆、玉米、花生等
1086、鸦滩镇
  鸦滩镇位于安徽省望江县西北部,由原鸦滩镇、麦元乡、古炉乡合并而成,现有人口7.56万人,总控制面积158平方公里,耕地63154亩,山场3.8万亩,水面6000亩。辖15个行政村。鸦滩镇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市场繁荣、民心团结、百业俱兴,是望江县西北重镇,素有“望江北大门”的美誉。交通便捷,区位优越。鸦滩镇系望江、怀宁、太湖三县结合部,正在建设中的济广高速(济南——广州)从境内穿行10多公
1087、长岭镇
  长岭镇属安徽省中心建制镇,位于望江县西北部,是两省(湖北、安徽)三县(太湖、宿松、望江)交界处,滨临泊湖、武昌湖。辖17个行政村,总面积140平方公里(镇区3.5平方公里)人口7.8万(镇区1.7万人),境内基础设施齐全,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一、 基础设施1、交通便利长岭镇地处太华、月北两条省道交汇处,距“沪蓉”高速公路仅有17公里,素有望江“北大门”之称。县内华阳港为长江上最大的支农港口之一,可
1088、店前镇
  店前镇地处皖鄂两省岳西、太湖、英山三县交界,是著名中华佛教禅宗第一山、国家A-风景旅游名胜区——司空山所在地。店前镇是安庆市综合体制改革试点乡镇,也是安徽省63个重点镇和全省新农村建设“百镇千村”示范镇之一。全镇辖11个行政村,35个镇直单位和8个中心单位,总面积为183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20万亩,耕地面积851公顷。2005年底全镇总人口为24391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辖11个行政
1089、黄尾镇
  冶溪镇位处皖鄂两省,太湖、岳西、英山三县的结合部,为岳西县西南边陲的农业大镇,距县城86km,S211省道穿境而过,全镇11个行政村,240个村民组,5912户,2005年总人口24147人,总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941.4亩,山场面积7.5万亩,四面环山,中间一马平川,大片山地阡陌相连,气候温和,人口集中,景色迷人,有“大别山中小江南”之称。著名的中国佛教禅宗第一山——司空山三分之二座
1090、新渡镇
  新渡镇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因古时官设渡口于此,故名新渡。全镇国土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5.1万人,现辖13个村,2个居委会。新渡镇区位优势明显,沪蓉高速公路、合九铁路纵贯全境,穿镇而过的206国道犹如一条金带,南连古城安庆,北接省会合肥,西距国家AAA-风景名胜区天柱山仅30分钟车程。新渡镇文化底蕴丰厚,曾统领清代文坛二百余年的文学流派“桐城派”文风惠泽乡里,现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也在此留下历
1091、孔城镇
  孔城镇位于桐城市东部,与庐江县、枞阳县接壤,属省级中心镇。全镇区域面积87.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镇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辖13个村,2个居委会,人口5.2万人。是桐城市的东部重镇、经济强镇。孔城,镇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宋《元丰九域志》载:“淮南路舒州九镇,孔城即九镇之一”。明清古迹比比皆是,“桐城八景”中“孔城暮雪”、“获浦归帆”、“桐梓晴岚”三景出自孔城;有“江北小九华”之称
1092、屯光镇
  屯光镇位于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东大门,辖17个村委会,现有人口1.8万人,方圆42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大楼、市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均坐落于镇内,205国道、皖赣铁路及秀丽的新安江穿镇而过。雄踞镇内的黄山市最大的现代休闲广场——世纪广场、最先进的体育设施——市体育馆和现代化的广播电视设施——市广电中心,与股份大道形成了近年来黄山市城市建设的壮美图景。屯光镇自古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篁墩村程朱阙里记载着“
1093、汤口镇
  汤口镇,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黄山的大门,是国际旅游名镇。汤口镇,位于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南麓和东麓,隶属黄山市黄山区,东与徽州区富溪乡交界,西与黄山风景区相邻,南与休宁黟县毗连,北与黄山谭家桥镇接壤,东西宽18.3公里,南北长13公里,总面积为129.35平方公里,中心位置(汤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2’,北纬30°07’。全镇有6个行政村,74个居民组,分布在30个自然村中
1094、呈坎镇
  呈坎位于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黄山风景区的南麓(东经59°55′,北纬118°15′;在徽州区通往黄山的公路佛子岭段折向东北五公里处),北距黄山40公里,南距徽州区政府驻地--岩寺镇15公里。  呈坎历属歙县,1987年地级黄山市设立,呈坎划归黄山市徽州区,于二00二年撤乡设镇。呈坎镇东与历史文化名城--歙县许村镇毗邻,南与潜口镇接壤,西与西溪南镇、洽舍乡相连,北与富溪乡相依,属徽州区的畈、山结合
1095、深渡镇
  深渡镇座落于新安江畔,是黄山市最大的内陆码头,又是国际黄金旅游线黄山——千岛湖的交通枢纽,距黄山市52公里、黄山风景区80公里,水路距浙江淳安县千岛湖镇65公里。全镇总面积99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4.5平方公里),辖29个村、2个居委会,现有人口2.7万。1996年因集“山区、库区、旅游区”三特色于一体,被国家计委、建设部等11部委列为全国57个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2003年被列为全省63个重点
1096、王村镇
  王村镇地处歙县南部、新安江畔,距黄山市中心城区10公里,与“花山谜窟”隔江相望,徽杭高速公路横贯境内。东北与屯溪区、徽州区、休宁县接壤,西南与我县的雄村乡、森村乡、绍濂乡、石门乡相邻。全镇土地总面积87.3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16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100余人,其中镇区人口5000余人。王村镇农业以粮为主,是歙县四大重点产粮区之一,也是歙县南部重要的交通门户和物资集散地。全镇耕地总面积1
1097、溪口镇
  溪口镇位于休宁县西南部,地处率水河上游,面积220.72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157个村民组,人口2.42万人。是休宁县工业重镇,也是休宁县人口最多,幅员最广阔的山区大镇和物资集聚的商贸强镇。1999年被黄山市列为市级中心镇和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溪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风昌盛,是全国农科教发源地,境内气候怡人、山川秀丽、古迹众多,拥有文物价值珍贵的清朝名臣汪由敦古墓和建于清光绪17年的黄山市
1098、宏村镇
  宏村镇位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南大门仅29公里,离黄山机场6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现辖21个村,142个村民组,面积187.1平方公里,全镇常住人口2万余人,流动人口5000人。境内山峦叠嶂,茂林修竹,清溪回流,风光宜人。有森林面积14318公顷,覆盖率达77%,现为黄山市环境优美乡镇、黄山市生态文明乡镇、安徽省环境教育基地。 境内散落着众多拥有千年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徽派民居古村落。特别是宏村古村
1099、金字牌镇
  金字牌镇是祁门县城东重镇,距县城9.1公里,素称祁门“东大门”,总面积127平方公里,总人口11808人,辖9个村,66个村民组,1个社区,现有耕地7234亩,茶园7140亩,山场面积17.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0.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4%。  农、林、茶、瓷为金字牌镇支柱产业,年产粮食3100吨,油料330吨,林木2500立方米、茶叶200吨,水果60吨,蚕茧5吨,水产品45吨,农村经济总
1100、沙河镇
  沙河镇地理位置北纬32°18′,东经118°18′,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北部、国家级皖江城市带、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位居长三角产业辐射的主轴线上,承东启西、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全镇土地面积132平方公里,人口26000人,山林面积16.67平方公里,水面面积45.87平方公里,镇域有库容1.2亿立方米的沙河集水库,是安徽省十大水库之一。沙河镇是安徽省副县级建制镇,是安徽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之一,列入
1101、半塔镇
  在安徽省的东部地区,有一块状如葫芦形的土地伸入江苏省境内。葫芦头是安徽省天长市,葫芦颈便是我们来安县半塔镇。半塔镇以其悠久而光荣的革命历史,及较强的综合镇力,而成为来安县两个副县级重点建制镇之一(另一个为城关镇)。我镇座落在来安县城北30公里处,她东临天长,西依明光,南邻六合,北接盱眙。距南京市90公里,距205国道仅17公里,“盱宁”、“滁扬”两条公路干线在集镇中心纵横贯穿。皖苏两省五县交界的区
1102、汊河镇
  汊河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商贾云集,贸易活跃。位于来安县城以南37公里的皖苏交界处,一河之隔,毗邻南京市的永宁镇,104线国道贯穿境内,沿国道8公里可到达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京沪铁路浦口中转站,15公里可到达南京市区中心,48公里可到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滁河、来河、清流河作为省、市、县界在此交汇。汊河镇的独特地理位置,便利的水陆交通,成就了历史上的“鱼米之乡”,九十年代初即被省政府确定为省五大边
1103、古河镇
  古河镇位于安徽省全椒县西南,南临滁河,有年吞吐量25万吨的码头,北接312高速公路和建设中的宁西铁路,直通全国各地,背靠木葱郁盛产大理石和矿泉水储量丰富的独山。地势依山傍水,自然风光旖旎,民风淳朴,在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是游览、休闲和外商投资的好地方。该镇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副县级建制镇,1999年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心建制镇和综合改革试点镇,2002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光
1104、炉桥镇
  炉桥镇位于定远县西部,与合肥市、淮南市、凤阳县交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淮南铁路线纵贯南北,淮南至合徐高速公路连接线(一级公路)穿镇而过,西距淮南市区15公里,东20公里连接合徐高速公路,距合肥市、蚌埠市仅需1小时车程。1999年,炉桥镇被确定为省级中心镇,镇区面积60.9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80个镇直及县驻炉单位,总人中4.9万,耕地面积4.1万亩,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
1105、藕塘镇
  藕塘镇位于定远县东南30公里处,与滁州市南谯区接壤。藕塘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山青水秀,经济繁荣,有千年古镇之风韵,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荟萃,素有“小莫斯科”之誉称。1939年,-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因此藕塘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民主革0据地之一。镇内的烈士陵园,是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省政府、省军区国防教育基地。藕塘是安徽省195个中心集镇之一,2005年
1106、临淮关镇
   临淮关镇,属凤阳县标准建制镇,地处淮河中游,蚌埠市东部。该镇总面积33.5平方公里,辖5个居委会,6个行政村,人口约5万,农业人口近2万,非农业人口3万余人,集镇居住人口达31500人,耕地面积2万余亩。2010年以来,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村庄集镇化”四大目标,全年共引进项目33个,引资总额9.65亿元,并利用项目资金新建了3000平方米的返乡农民工
1107、板桥镇
    板桥镇地处凤阳县城东北约14公里处,辖15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委员会,全镇总人口6.5万人,其中建成区人口1.9万人。镇域面积146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万亩。辖区内共有中学3所,小学18所,幼儿园14所;板桥镇中心卫生院属于一级甲等乡镇中心卫生院,下设板桥车站、二铺两座分院和18所村级卫生室。  板桥镇东临花园湖,南靠总铺与合蚌公路相接,西达濠河与千年古镇临淮关毗
1108、铜城镇
  铜城镇系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和中心建制镇。该镇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曾因西汉刘邦之侄吴王刘濞在此冶铜铸钱币而得名。抗战期间曾为铜城市。1961年复为铜城镇。全镇总面积88.7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辖5个街道居委会、21个村委会。 铜城自古以来,商贾云集,经济繁荣。1994年起,连年被评为“安徽省百强乡镇”之前列,1989至今一直位列“滁州市十强乡镇”之首。工业发达,品种齐全。有
1109、秦栏镇
  秦栏镇位于安徽省最东端,濒临高邮湖,伸入江苏腹地。处在天长市东南隅,东与江苏省高邮市、扬州市、仪征市毗邻,西与界牌镇、仁和、金集、渝兴接壤。紧靠宁镇扬,邻近苏锡常,位置独特,窗口作用显著,素有“安徽东大门”之称。  秦栏镇不仅地理位置独物,而且交通便捷。陆路有312省道滁扬公路穿境而过。向东距扬州约半小时车程,向西1小时可达滁州,2小时可达合肥,向南1小时可面南京,3小时可达上海。水路由秦栏河经高
1110、女山湖镇
  女山湖镇位于明光市东北部,距明光城三十四公里,女山湖镇东临淮河,南托七里湖,西、北依女山湖,与江苏隔湖相望。是明光市唯一辖管水域的水上镇,也是皖东闻名遐迩的水乡古镇。女山湖镇所辖水陆总面积186.7平方公里(28万亩),其中陆地13.3 平方公里(2万亩),占总面积的7%;水面17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3%,占明光40万亩水面的65%,是明光市唯一的水上集镇,也是皖东地区重要水网地带。全镇八
1111、潘村镇
  潘村镇位于明光市东北部,东、北距淮河均为6千米,距蚌宁高速公路入口35公里,为明光市北部重镇,集镇贸易辐射两省(苏皖)三县,同时集镇也是国营潘村湖农场场部所在地。潘村镇下辖15个行政村,镇域面积47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建成区2.5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1.1万,城镇化水平35.7%。.
1112、程集镇
  颍州区程集镇位于阜阳城区以西九公里处,北靠泉河,西邻颍州西湖,属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102省道穿境而过,国土面积48.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575亩,集镇面积2.1平方公里。全镇共辖18个村(居)委会,177个自然村,351个村民组,总人口40221人。几年来,程集镇党政一班人团结拼搏,凝心聚力,紧紧把握加快发展、富民强镇的主题,围绕“稳定、增收、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
1113、插花镇
  插花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原名叫吕家铺子。后来为何改叫插花庙,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东汉的创建者刘秀,当年在一次战斗中失利,被敌军追赶路过此地,人困马乏,口渴难忍,遂向井边汲水的一位头插鲜花的姑娘讨水喝,请求避难,这位姑娘就让刘秀进屋藏了起来,刘秀才躲过敌军的追捕。这件事不知如何被村里人传了出去,大家在姑娘背后风言风语,认为她未出嫁就与陌生男人来往,败坏了风气。在当时的封建礼教下,姑娘不
1114、宁老庄镇
  宁老庄镇位于阜阳城区北端15公里处,是阜阳市北部重镇,105国道、宁苏路、宁行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全镇辖22个村,26个镇直单位,112个自然村,249个村民组,人口4.3万,耕地面积4.2万亩,辖区面积49.5平方公里,境内盛产西瓜、甘蔗、萝卜、木材(枹桐、速生杨)等农林作物。宁老庄镇是我区乃至我市城镇功能最完善的乡镇之一,镇内基础设施完备,目前,已实现村村通公路、电话、自来水,全镇开通4
1115、杨桥镇
  杨桥镇位于临泉县东部,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49100亩,辖28个行政村,132个自然村,总人口60500人。杨桥是一个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商贸繁荣、享有副县级建设制的千年古镇。102、328省道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是沟通临泉、阜阳,连接阜南、界首的枢纽,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镇,全省重点建设中心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大型商品粮基地和黄淮海开发区。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
1116、李兴镇
  太和县李兴镇位于县城西北部,处于两省三县市(安徽省、河南省,太和县、界首市、郸城县)交界处,是省政府确定的中心镇。全镇人口6,7万人,耕地6.9万亩,桔梗种植面积6万亩,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桔梗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桔梗系列产品远销韩国、 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该镇中药材种植除桔梗外,还有白木、白芍、白芷、紫丹参等。李兴镇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市场+生产基地+ 农户”的产品化
1117、三堂镇
  三堂镇地处太和县东北部、308省道和京九路交汇处,建有县级火车站三堂集站,199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中心镇建设示范镇。辖28个村委会,121个自然村,4.37万人,耕地6.3万亩。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红薯、玉米为主,为全县粉丝、生猪屠宰、良种繁育等基地。.
1118、黄岗镇
  黄岗镇位于安徽省阜南县的东部,淮河蒙洼分洪道北侧的沿岗区城,面积六十三平方千米,人口50168人。S328省道贯穿全境9.9 千米,距105国道、京九铁路、阜阳机场分别为25千米、 30千米、33千米,水陆交通便捷。 黄岗因盛产柳编而闻名,当地出产的杞柳皮薄、柔韧、实心、洁白,着色力强,用黄岗杞柳编织的工艺品倍受国内外客商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杞柳之乡”;2003年
1119、迪沟镇
  迪沟镇位于颍上县东北部,北靠西淝河,南监济河,与淮南市凤台、亳州市利辛两县接壤。224省道颍利路纵贯全境。总面积58.8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和1个迪沟经济开发区。3.4万人,4.1万亩耕地。迪沟镇的前身是汤店乡,1999年12月改乡为镇。 迪沟,土肥水甘,物产丰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盛产小麦、水稻、大豆、红芋、棉花、西瓜等。水资源充裕,境内有谢展河、光明沟、截岗沟、庙黄沟等
1120、光武镇
  界首市光武镇位于皖西北豫皖两省三县交界处,距界首市区16公里,辖2个集镇,16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面积46.4平方公里,人口5.6万。其中建成区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2.3万。因汉光武帝刘秀与王莽长期争战于此而得名,是全国唯一用皇帝年号命名的城镇,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的驿站和重镇,19世纪初至四十年代,商业繁荣,主要经营棉花、布匹、药材等,是当时中原地区重要的集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