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16]
601、莲花村
  莲花村委位于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西北部,是革命老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山区村。全村有土地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0多亩。有5个自然村,150户人家,总人口近1000人。距离县城有12公里。5个自然村都通水泥路、通电、通邮、同自来水。去年年人均收入5千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主要经济来源:①农业、种茶叶、种果业②旅游业③服务行业④运输业⑤其他副业,引进了一家企业,矿泉水厂可就业300人。近年
602、双河村
  双河村委位于黄羌镇的西南端,全村面积4.2平方公里,有288户1641人,辖下6个自然村,X126线经过村委会距离镇政府约5公里,地缘优势较弱。近年来,双河村委致力于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起到促进作用。群众主要种植水稻及经济作物。经济来源困难的村委会。
603、赤山村
  赤山村委会西面接龙赤排洪沟中心,北面是原赤山部队驻地,和与安东耕地接壤,南面至横河,东面至黄江河。面积约4平方公里,辖区有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4000多人。赤山村委会耕地面积约2000亩,山林约500多亩,果木150多亩,淡水养殖场5处,企业3家。赤山村是红色根椐,有赤山人民礼堂革命旧址。内有明代赤山塔、古井、清代地藏庙等文物古迹。
604、北平村
  北平村委会,南与陶河镇陶北村相望,西与城东镇新江村接壤,北与城东镇汀州村相连。占地约4.5平方公里,辖区有12个自然村,总人口约3620多人,是一个比较偏远的行政村北平村委会,地处黄江下游,面环河,东与可塘镇黄厝港相近,北平村距离县城约10公里。北平土地肥沃,水源丰富,但地势较为低洼,在农业学大寨时期,便兴修水利,改造道路,平整土地,完成了三沟四路五渠道的水利设施,及农业机械化道路。现北平交通方便
605、联平村
  联平村委会位于梅陇镇区南部约4公里处,广汕公路东侧,总面积约2.9平方公里,下辖有后占、上墩陈、上墩许、上墩美林、上墩美叶、桥雅头、布围、黄厝寨、外寮等9个自然村,2010年总人口约3939人,是梅陇镇的蔬菜主要生产地区之一,广汕公路依村而过,交通方便,土地肥沃,村民以种植业为主,盛产水稻、番薯、莲藕、茨菇等。
606、塔岭村
  塔岭村位于汕遮公路东北侧约200米,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大楼的左前边约200米,属行政中心范围,面积约3.5平方公里,下辖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07人。塔岭村委会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个体经济,特别是个体户生产米粉、藩薯粉等农产品加工品远近闻名,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经过多年发展探索,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农业发展也成规模,山坡上种荔枝、水田种水稻、花生、蔬菜等作物,还有养猪场等发展模式。
607、石新村
  石新村位于田墘街道西面,与城区东涌,捷胜两镇接址,是进入-开发区的门户,共辖七个自然村,总人口为7200人,1405户,其中贫困户541户,2525人,总耕地是2921亩,其中水田824亩,经济结构单一,单纯依靠农业收入,但又缺乏农业用水资源的落后村委会。近段时间来经我们探索和论证,拟制定出一套以种植蔬菜,腌制,营销和土地资源开发,养殖等作为村委会集体经济收入的方案。
608、红湖村
  红湖村全村3185人600户,下辖吉厂、浮山、格碑、田心、新乡、山岗6个自然村,有耕地1913亩,其中水田1313亩,园地600亩。红湖村地处偏僻,经济结构单一,是一个靠纯农收入的村委,也是重点的扶贫村。近期,在各级的扶持帮助下,红湖村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大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609、东三村
  东三村委会位于汕尾市汕遮公路(X141)路边,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下辖有南门、石古两个自然村,共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6000多人,是东洲街道较大的行政村。东三村村委会距离-区3公里,距离街道0.5公里,相邻四个村委会,人口集中。地处沿海丘陵地带,东三村委会利用本地人缘地理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经过多年探索发展,逐步形成商品及渔农产品集市贸易中心、海上捕捞、农业生产花生、水果种植,以经商、海上
610、龙光村
  龙光村委会位于陆丰市行政中心区域内,濒临乌坎港,面积约2平方公里,下辖二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00多人,村内交通四通八达,环境优美。主要种植水稻及其它经济作物,农闲时节发展竹器手工业,增加农民收入。
611、点石村
  点石村委会位于博美镇西侧约3公里处,下辖5个村民小组、2009年总人口5180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蔬菜(萝卜比较出名、经销围范及国外)以及水果(荔枝龙眼)等。
612、鳌峰村
  鳌峰村委会位于广汕公路及八万公路交汇处,交通方便,流动人员较多,是博美镇政府所在地。辖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总人口4249人,其中外出人员2438人,青壮年较多,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惠州等地从事经商、打工等工作。在村人员1791人中老年人、儿童占多,主要从事种粮,种菜、养猎,养牛等农业种养,经济来源依靠在外经商打工及农业种养收入。
613、图美村
  图美村位于博美镇东侧0.5公里处,由六个自然村组成,(下村、上村、过山高村、下豪仔村、吴厝村、马山村)总面积0.5平方公里;总人口8233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品种有水稻、蔬菜、还有富余劳力、生产农副产品“图美腐竹”。
614、博美社区
  博美社区位于陆丰市城区东部约15公里广汕公路两侧,下辖九个居民小组,全社区总人口18760人,是博美镇区。居民主要从事商业,服务业及建筑等,农民从事种粮,种菜、种果,社区商业繁荣,是陆丰东片主要商品集散地,蔬菜专业市场远近闻名,产品销售全省各地。
615、高美村
  高美村是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城东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1581003202。
616、大安村
  大安村位于陆丰市大安镇陆伍公路边,面积约平方公里,下辖4个东面南北社,总人口60002人,是大安镇大安坷村委会,在镇内只有一条往反公路。地缘普通,地处丘陵山岗地带,大安村委会利用本地的特点发展集体经济,无有其它发展收入,大部分群众向外发展经商,在村家民种植水稻、花生等农作物发展经济。
617、安北村
  安北村委会位于陆丰市东北方、大安镇北面,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00多人。距离市区32公里,离大安镇镇区3公里,属较偏远地区,地缘优势较弱,地处丘陵地带安北村委会利用本地区的地域特点,大力发展村业、农业、养殖业。经过多年业产发展探索逐步形成林业、农业、养殖业一体化发展的发展模式。
618、梅林村
  梅林村位于大安镇东部,面积约3.5平方公里,下辖5个自然村,总人口1400多人,距离镇区约6公里,属较偏远地区。地处丘陵岗地,村民以外出打工,经商为主,在村村民以种殖业和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619、坣贝村
  坣贝村位于陆伍公路西边,面积12平方公里,下辖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00人,是大安镇较偏远的村委会,坣贝村委会距陆丰市区26公里,离大安镇府12公里,只有一条过境公路,地缘优势较弱,地处丘陵山坡地,水利资源较充足,村委会指导村民在山坡地种速生按,种果,水田种水稻、豆类、鱼塘养鱼养鸭,大部份劳力外出务工、经商,村民大部份依济靠劳务收入。村委会集体经济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是零收入。
620、前边村
  前边村委会位于甲东半岛东北方,惠来交界外,面积10平方公里,下辖两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10人,距离陆丰市70公里,离甲东镇政府3公里,地处沿海,利用本地特点、发展村集体经济,种植水稻、萝卜、准山、花生等作物,村集体经济及村民比较贫困,属纯农乡村。
621、可湖村
  可湖村委会位于甲东半岛东南部,面积约17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617人,是甲东镇最大行政村,村委会距陆丰市区约69公里,离甲东镇府3公里,地处沿海丘陵地带,利用本地特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入投资了海边晒盐场,各种养殖场等来增加村收入,逐步形成了种植水田、花生、瓜和其它作物,鱼塘养虾、蟹、鱼等发展模式。
622、樟田村
  樟田村是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湖东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1581103207。
623、南田村
  南田村是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湖东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1581103202。
624、大陂村
  大陂村委会,面积约4平方公里,下辖7个自然村,总人口8000多人,是镇最偏僻远的村委会,村委会距离市区30公里,地处平洋地带,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田、瓜类的农村。
625、滴水村
  滴水村委会位于碣石镇东南方,与湖东镇交界,南面大海,全村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下辖5个自然村,全村总户数878户,总人口5876人,离碣石镇府7公里,是一个边远偏僻的落后贫困村。
626、新酉村
  新酉村委会位于碣石镇城郊地带,下辖4个自然村,总人口10646人,总户数1813户,总面积为2.71平方公里。
627、洋口村
  洋口村委会位于陆丰市陂洋镇西北部的一个山区农村,属于革命老区,下辖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00多人,距离市区35公里,距离陂洋镇1.5公里,由于山多地少,地缘优势较弱。因地处山区,村委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村民们经过多年探索,逐步形成以种植荔枝、菠萝为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628、龙潭村
  龙潭村委会位于陆丰市陂洋镇东部,龙潭、巷口两水库下游,面积约8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115人,是陂洋镇最远最偏僻的村委会,离陂洋镇有12公里远,只有一条通过拦水坝的公路,每逢雨水季节,水淹坝面,堵截交通。龙潭村委会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村民们只靠种粮、果树和其它杂物维持生活。
629、后径村
  南塘镇后径村是革命老区,位于南塘镇南部距离陆丰市区40公里,辖五个村民小组,总户约1271,人口8139人,总耕地面积2762亩,其中水田:1462亩、旱园1300亩,山林地面积4528亩。劳动力3012人,其中外出经商打工人数1490人,贫困户数:625户,贫困人口3510人,五保户:14户,低保户人数140人,地势属丘陵地带,历年旱情威协严重,三日无雨火烧埔,造成连年农业失收,经济收入以农为主
630、赤围村
  赤围村是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潭西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1581111214。
631、洋岭村
  上护镇洋岭村,下辖4个村民组:洋一、洋二、下岭头、上岭头。总人口有2510人,村委干部5人,是地处比较偏远的村委。全村山地面积1500亩,耕地面积12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3000/年。全村主要以水稻生产为主导产业,以生产优质大米而出名,此优质大米,米质柔软,味香独特。
632、富溪村
  上护镇富溪村,下辖8个村民组,总人口有2186人,村委干部5人,是上护镇最偏远的村委。全村山地面积3万亩,耕地面积2000亩。全村7个村民小组:高坪、高方、共星、罗各、万江、麻溪、横下。全村大部分村民搬迁到河田,村主导产业以大米、蕃薯为主,群众主要经济来源途径务工。
633、丰田村
  丰田村位于东坑镇北面,是东坑镇最偏远的村委会,由3个村民小组组成,总户数184户,总人口1040人,,0党员22名。村域面积4.6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2.9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9.6公顷,青梅等水果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2009年全村国民收入达61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4199元。
634、大新村
  大新村位于东坑镇以北,距镇政府8公里处,是东坑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生态文明创建村、“广东省技术创新(青梅)专业镇”东坑镇的青梅主产地。辖6个村民小组,495户2726人,0党员37名,其中女党员4名。版图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7公顷,其中水田43.8公顷,全村青梅等水果种植面积达2500亩。每年村民外出打工、经商600多人,年收入500多万元,是远近闻名的“商场村”。2009年全村农民收入
635、共光村
  共光村位于东坑镇东面,距镇政府所在地6.7公里。辖区面积约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9公顷,下设4个村民小组,现居住人口277户1513人,0党员32名。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34万元,人均收入4079元,近年来,共光村人积极响应镇委、镇政府的号召,充分利用本地山源优势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青梅种植业,目前,全村共种植青梅5500多亩,人均拥有青梅近5亩。2009年共光村青梅产量达2
636、万全村
  万全村位于镇政府机关所在地,地处万全河中游,平均海拔386米,区域面积6.2平方公里,总人口2010人,下辖5个村民小组。万全村有全国最大的天然红椎采种基地1个,核心区面积2000亩,林间有人称“活化石”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群落分布,该区域被建设成红椎林生态公园。近年来,万全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较大成效,被省环保厅评为省级“生态示范村”。
637、万西村
  万西村地处南万镇西部山区,与紫金县南岭镇接壤,区域面积5.3平方公里,总人口470人,下辖3个村民小组。万西村山地广阔,种植有苗竹等集体经济林,有锌、铅等矿产资源。村委会与万东村委会合作,引入资金共同开发电站,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638、参城村
  参城村委会基本情况参城村位于新田镇的西北端,下辖5个自然村,3800多人,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耕作,全村耕地面积1768亩,是个山多地少的村。村民经济收入主靠种植水稻、蕃薯和种植经济林木速生桉为主。参城村是新田镇创建生态文明村示范点之一。近几年来参城村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努力,全村已逐步营造一个舒适、文明、卫生、优美的生活环境,村中的“脏、乱、差”的现象彻底改变,自然村之
639、联新村
  联新村位于新田镇南部山区,现有380户2285人,下辖4个自然村,全村有耕地面积1300多亩,山地面积1.4万亩,是个山多地少的村委。近年来,联新村委根据联新村的实际,积极引导广大村民种植造纸速生桉,至目前为止,全村已种植造纸速生桉5000多亩,大大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640、横陇村
  横陇村委位于陆河县新田镇南端,下辖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00多人,全村有耕地面积2000亩,山地面积9000多亩,是个山多地少村委。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业收入为主。近年来,横陇村针对自身优势,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种养业,引进了广东省生宝种养有限公司,并且以该公司为基地,引导和鼓励了群众大力发展优质荔枝、龙眼、台湾木瓜等特色农业,大大解决村民就业问题,也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