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首批省级森林小镇[2]
21、龙苍沟镇
  石滓乡更名为龙苍沟乡。荥经县辖乡。1951年置石滓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269平方公里,人口0.6万。自然资源丰富,有煤、铁、铜、水晶石、花岗岩矿和大面积森林。县城至泡草湾代伐木场公路过境。辖经河、快乐、发展、万年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制茶、木器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特产“荥经笋干”、天麻、茶叶、竹、木、蜂糖。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荥经
22、九襄镇
  汉源县辖镇。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汉初为沈黎郡、牦牛县治地。清嘉庆初置汉源乡,1950年建九襄镇,1958年改公社,1992年复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82.5平方公里,人口3.9万。国道108线纵贯镇境。辖满堰、大木、周家、刘家、民主、清泉、河西、梨坪、堰坪、枣林、百挑、后山、凉山、红光、三强、幸福、梨花、大-庄、堰沟、上堰20个村委会和新民、共和、建国街3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发电、
23、瓦屋山镇
  瓦屋山镇地处洪雅县城西南部,距离县城63公里,幅员面积731.4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142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4449户,16656人。镇政府内设镇办公室、旅游发展办公室、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社会建设和管理办公室、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等6个办公室,对外联系电话为:028—37536036。全镇有初级中心小学1所,文化站1个,卫生院1所。以旅游发展为主导,速生
24、南城镇
  青神县辖乡。1929年建南附乡,1958年改南城公社,1984年置南城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1.9万。青(神)乐(乐)公路过境。辖红桥、岷江、兰沟、香花、百花、鸿涛、石佛、花桥、、沙河、顺江、中兴、大桥、白塔、大林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机械、轻工、食品、酿造、竹编制品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境内有集竹编工艺科研、博览等为一体的“中国竹艺城”。.
25、龙台镇
  位于县城东部27.5公里处,毗邻乡(镇)有白水乡、云峰乡、岳新乡、偏岩乡、林凤镇。幅员面积48.15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214个村民小组,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户数16441,城镇常住总人口38498人、农村人口为14862人,有耕地1942.2公顷,其中田1204.47公顷,土737.73公顷。【自然资源】地处浅丘,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春少雨,全年无霜期300天,
26、沙石多镇
  黑水县辖乡。1952年置沙石多乡,1967年改工农公社,1973年更名沙石多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15公里。面积709平方公里,人口0.2万。黑(水)壤(口)公路过境。辖杨柳秋、马河坝、银真、干市坝、0沟、羊茸、昌德、甲足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木材加工厂、砖瓦厂。农业主产小麦、青稞、蚕豆。兼产油菜子、大蒜。畜牧业有牦牛、绵羊。。
27、杵坭乡
  泸定县辖乡。1940年建杵坭乡,1958年与冷碛乡合并建立二郎山公社。1962年析建杵坭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7.5公里。面积49.5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松林、联合、杵坭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水稻,高山盛产山竹,有编织业。.
28、革什扎镇
  丹巴县辖乡。旧时称革布什扎,1951年置革什扎乡,1960年改公社,1966年更名红岩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7公里。面积372.4平方公里,人口0.5万。通公路。辖巴郎、柯尔金、卓斯龙、各尔、吉牛、俄洛、安古、大桑、累累、三道桥、互足、妥皮、瓦各、前进、吉如、瓦坝1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牧业以养殖牛、猪为重。盛产花椒、核桃。.
29、永郎镇
  德昌县辖镇。1952年合并永定营乡和可郎乡建永郎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47公里。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0.8万。成昆铁路和108国道过境。辖永春、永红、永进、永跃、虫园5个村委会和永郎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早熟蔬菜、甘蔗、烤烟,特产香蕉、草菸。畜牧业以猪、牛、羊为主。有镇办瓷土矿1处。省属峨眉铁合金厂永郎矽石矿在镇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