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3]
81、童夏家村
  童夏家村位于塘溪镇政府驻地西7.5千米。东与上周村相邻,南与裘村镇甲岙村毗邻,西与横溪镇梅溪村陈婆岙相接,北与横溪镇金山村接壤。村民委员会驻雁村自然村。童夏家村面积1.5平方千米,总户数412户,人口929人。下辖雁村、夏家、童夏家新村3个自然村。童夏家村现有耕田面积423亩,山林2993亩。主种水稻、茶叶、毛竹和蔬菜。工业主要项目有塑料制品、冲件、织带等。村内有宁波市鄞州科发塑料制品厂、宁波市鄞
82、大堰村
  大堰村是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30213107200。
84、白杜村
  白杜村是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213004210。
85、吴江村
  奉化市裘村镇吴江村始建于唐代,古名吴江泾,距今已有一千一百二十多年,历史悠久,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吴江村背山环溪,风景秀丽,以农立业,耕读传家。村共有农户489户,1188人,另有外来人口150于人,移民户4户13人。村民小组10个,村民代表30人,正式党员51人,预备党员1人,有耕地面积886.5亩。村现有二委会成员6人,分别为书记,村主任,会计,治解,妇女主任。
86、水碓坑村
  水碓坑村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泽雅纸山文化发源地,古村落保护完整,村内有明清建筑28座,古宫1座,水碓6所及其他造纸设施若干。有民俗博物馆一座,陈列古法造纸工具等展品,2006年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2009年入选中国景观村落,2012年列入重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水碓坑村位于温州市瓯海区西部泽雅镇境内,总面积756亩,村落于群山怀抱之中,依山伴水,竹林茂盛,村内耕田不多,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
87、黄坑村
  黄坑村(解放前叫黄川村)坐落在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离泽雅镇10公里,是浙江省级历史文化遗产古村落,我们的祖先大约在唐末元初黄巢-时,自福建漳州、泉洲逃难迁移到永嘉西溪居住,历史上我们的祖先还出了名人,如宋朝时的吴表臣(1084~1150),字正仲,晚号湛然居士,北宋大观三年(1190)进士及第,后累官至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元末明初时吴表臣的后裔部分支派迁移到黄坑村居住。在我小时候听祖辈们说:黄坑还
88、唐宅村
  泽雅镇唐宅村的《唐氏宗谱》,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陶唐得郡晋阳,历史悠久,世泽延长,代出名人。自明季(明末崇祯时期)唐寅亲支从乐清辗转于此500年,历50世。定居伊始,得名唐宅,遂为唐氏之发祥地也。”这便是唐宅村的历史和村名的由来。泽雅唐宅村,一个依山水而建的古村落,距温州市区约35公里,居住着唐、潘两大姓氏。和泽雅镇的其他村落一样,这里的村民,以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世世代代延续着手工造纸的手艺,
89、桂川村
  桂川村是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304108000。
90、北閤村
  北閤村:由原塘岸、白岩山、上北閤、下北閤等4村合并而来。
91、黄坦硐村
  黄坦硐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区北部山区,距市区21公里,村内面积21公顷,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现有人口1500多,全村人都是卢姓,据卢氏宗谱记载,卢姓始祖尧盛云是南宋高宗时的进士,曾任吏部侍郎,生性刚直,宋庭-的-,得罪当权0臣,皇帝听信謉言,后被贬任温州通判,因淡泊名利,遂生退隐之心。见乐清山川灵秀,随处游玩,至白石镇沿溪而上,一路至源头黄坦硐,见此地景拘如画,地势险要,具有得天
92、黄塘村
  黄塘村处淡溪镇东北方位,拥有耕地491亩,山林1338亩。
93、赤水垟村
  赤水垟村:由原岙上、赤水垟等2村合并而来。
94、东元村
  东元村座落在芳庄乡,共有6个村民小组,94个家庭户,323人。耕地面积170。特色文化遗产六连碓。
95、东源村
  东源村位于平阳坑镇南面,全村总人口1600,村里有著名的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一条长1.2公里的平坦水泥路直通平阳坑镇镇府所在地,村口新建公园的圆型大花坛里栽着高大的雪松,旁边是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健身场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平阳坑镇东源村经过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去年底荣获“温州市级村庄整治优胜奖”。去年,平阳坑镇大力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314万元,其中村民
96、上泽村
  上泽村地处寨寮溪风景区腹地,距县城40公里,全村共有270户,总人口1070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2007年农村总收入955万元,人均纯收入6650元。上泽村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团结一致,有设施较为完善的村党员活动室,设有电教设施。村级组织统一协调,村务管理民主规范,各项工作运转有序。目前,村两委共同为建设好、发展好新农村而努力工作。拟建的宋村落休闲区选址在高楼乡上泽村,地处寨寮溪风景名胜区范围
97、东寺前村
  东寺前村地处瑞安市西部山区,桐浦乡云峰山。全村共有169户,现有总人口625人,主要劳动力大部分外出谋生,党员10名,本行政村辖村民小组7个,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09亩。村集体收入11123元,人均收入4872元。
98、上石庄村
  上石庄行政村位于百丈漈西南,因地在石庄上段故名。自然村有陈岙,笋塔。村域面积有880平方米,有187户,662人口。
99、下石庄村
  下石庄村基本概况百丈漈镇下石庄村位于文成县城西十八公里处,是百丈漈镇政府所在地。是文成县的传统农业生产村,地处县城西北部,海拔638米的高山平台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署,全年无霜期252天,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2159.4毫米,是发展高山蔬菜的绝佳区域。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百丈飞瀑、天顶湖景区。村域面积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
100、培头民族村
  培头民族村是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黄坦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328104256。
101、下庄村
  下庄村距文成县城50公里,南临岩门大峡谷,西临铜铃山,东临苍降村,北临富垟村。建于明末清初的雅庄,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约三四十亩,主要为四合院式建筑。
102、武阳村
  武阳村处在海拔630米的高山平台上,位于南田镇西北面,北接青田,南接梅树村。主要以丘陵为主,四季气候宜人,冬暖夏凉。也是国家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刘基故里。
103、高村民族村
  高村民族村人口510人,总面积1.1平方公里,林地2600多亩,耕地面积550亩。整个村由高村和石坦头两个自然村组成,155户,现有劳动力352人,其中三分之二劳动力外出务工。高村地势平坦,是南田镇河水到百丈祭水库的出水口。地势平坦,适宜机械化种植。
104、大屯村
  大屯村隶属平阳县山门镇,位于山门镇北侧半山腰,群山环抱,绿树掩映,具有浓郁的浙南山村风光。康熙年间,始祖郑士椿从福建安溪经凤卧迁居于此,并构建村落,除郑姓家族之外,还有黄、陈、廖、吴等姓氏居民在此聚居距今约300年。全村拥有浙南闽北建筑风格古建筑16幢,集中于大屯坑内片,从东向西,呈现“弧形梯田式”布局。古建筑以自然生态和谐为特色,仍较好地保存着百年前的村落风貌,民居依山而建,古井深藏村中,古樟树
105、百福岩村
  雅阳镇百福岩村地处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雅阳镇西南边,东接新联村,南接雅阳坪村,西邻新联村,北靠新联村,距泰顺、福鼎城关不足50公里,离同三高速公路分水关入口处仅31公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百福岩古民居就在百福岩村所在地,村域面积3071.6亩,其中耕地面积685.6亩,森林面积2102亩,森林覆盖率58.23%,林木绿化率58.7%,茶园面积280亩,其中名优茶园面积100多亩。全村辖6个自然村,1
106、大丘坪村
  大丘坪村基本情况大安乡大丘坪村全村面积2.8平方公里,离乡政府2公里,全村有农户390户,1356人。共有8个自然村,自然村比较集中,各自然村距离村委会不到1公里。村民都以务农为主,山区地理条件限制了落后的耕作方式,经济收入低。低保户20户,年人均收入10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22户,57人。正式党员共有44人,预备党员1人。亮点:积极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开展“寻找大安民间艺人”、“探寻大安文化”
107、里光村
  里光村简介里光村是原里光乡政府驻地,位于司前畲族镇西北面,距镇中心5.5千米。全村现有森林5000多亩,农田500多亩,畲族人口占三分之一。上邻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下至珊溪飞云湖景区。市交通绿道五号线穿村而过。近年来在上级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村道基本路面硬化,并建成沿溪景观防洪堤1.25千米。先后成功创建市级森林村庄和市级整治合格村。里光村背靠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面临珊溪
108、黄桥村
  黄桥村基本概况黄桥村,黄桥村地域面积40.8平方公里,是泰顺区域面积最大的行政村,位于司前东北部,距离司前镇政府21公里,车程约25分钟,紧邻文成、景宁两县。2011年乡镇撤并时由原黄桥乡人民政府改称而来,下辖园桥、联盟、苍展、新增4个自然村;目前户籍人口800余户2500人,其中常住黄桥村人口为300余人,其他居住司前、罗阳两地,少部分居住在县外区域。黄桥村是革命老区村,有建国前老党员,老地下交
109、台边村
  台边村简介紫花潭边,古朴台边台边村因村居紫花潭边,古称潭边,后人以谐音简写为台边,1958年称台边大队,1984年改称台边村。台边村位于司前畲族镇西北面,距镇中心3公里,东临司前村,南界左溪村,西接里光村,北邻竹里乡。下辖台边、园州、赤岩亭、下弄、茶山湖6个自然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498户1380人,其中男性775人,女性605人,有畲族5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村两委共由6人组成,
110、峰门村
  峰门村概况峰门村位于峰门东北方向,东北毗邻文成县,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下辖12个自然村,现有户籍人口497户1372人,常住人口237户695人,党员82人,已搬迁到司前峰门下山脱贫小区120户380人。全村有林地面积25445亩,耕地面积469.5亩。村内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合动植物繁殖。竹子,杉树,茶叶,山草药等自然资源丰富。
111、徐宅村
  徐宅村概况徐宅村西靠司前畲族镇,南连百丈镇。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下辖11个自然村,现有户籍人口652户1763人,常住人口262户752人,党员74人,已搬迁到司前峰门下山脱贫小区168户407人,全村有林地26740亩,耕地685亩。年平均降雨量为2179毫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村内树大林茂,物种丰富,自然资源充沛。
112、郑家庄村
  郑家庄村是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龟湖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329121236。
113、上交垟村
  上交垟村基本概况罗阳镇上交垟村位于县城东郊,距县城2公里左右,地扼南院与罗阳镇交通要道,田垟交错,古称“交垟”。村居田垟上方,故名“上交垟村”。老“58”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共有居住人口1165人(户籍人口745人),227户。共有党员34人。全村总面积4456亩,其中耕地320亩,林地面积3300亩。村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土楼及古村落,市级特色土楼农家乐。村民收入主要来
114、村尾村
  村尾村隶属泰顺县罗阳镇岭北社区,位于泰顺县城西北部,辖陈家垟和关漈后二个自然村,面积10.3平方公里,人口1635人,境内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90%,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年均负氧离子超过一万个/立方厘米。主要农业产业为毛竹、高山蔬菜等有机农作产品,生态旅游是村尾村新的产业增长点,2012年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8150元,近三年人均纯收入增幅达30%。村公共设施完善,村垃圾收集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
115、黄淡际村
  黄淡际村,由后坑、山项、黄淡际3个自然村组成。海拔880米,二姑尖海拔1022米,为我乡最高峰。距乡政府所在地10km。耕地面积418亩,人均0.58亩,林地面积7780亩,人均11亩。全村193户712人,12个村民小组。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29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7500元。外出务工,茶产业、种养殖业和来料加工为主要经济来源。2009年人均纯收入4945元,是低收入农户集中村。
116、桥西村
  雪溪桥西村是仕阳镇的北大门,交通便利、资源充足,全村有人口1000多人。由于桥西人多地少,造成贫困农户多,改革开放以来村民贫富不均,在家务农者资金欠缺。申请互助会的事由是解决农户种植茭白、生姜、茶叶、药材等,为有效缓解贫困农民在生产中所需资金短缺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桥西在相关部门及领导的帮助下筹备成立泰顺县仕阳镇桥西村扶贫资金互助会。帮助困难农户解决小额生产经营,利于他们的发展,增加村民家庭收入
117、国岭村
  雅阳镇国岭村位居镇城区西北14km,北壤泗溪镇4km,是一个历史悠久,文风昌盛,明贤辈出的古村落,又是泰顺县二级革命老区村。村子四面青山环绕,好像四道天然屏障,整个村子俨然一座城堡。东南西北各有一个鞍门,是通向村外的四个隘口,四达皆岭,王氏先祖希望后裔认真读书,报效国家,故得名“国岭”。村民95%都是王姓,始祖王遑为避战乱,于北宋宣和年间从平阳象冈迁居国岭,躬耕细读,繁衍生息,而今王氏后人已有30
118、坑斗村
  坑斗村基本情况简述西旸镇坑斗村座落在西旸镇垟溪办事处东南,距离西旸镇政府11公里处,距离县城关43公里。下辖坑斗村,降洋仔,董坑等自然村。全村总户数272户,总人口822余人。党员42人,村民小组11个。低保户22户,35人。耕地面积313亩,林地面积6153亩。
119、东垟村
  东垟村是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筱村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329103207。
120、梨垟村
  梨垟村概况一、基本情况梨垟村位于筱村镇翁山社区西面,东临文外垟村,西接泗溪镇凤阳社区,距离翁山社区服务中心约3km,是翁山最西面的行政村。全村共辖5个自然村(梨垟、底坪、下宅、水郡头、肆丘),285户,1030人;耕地面积208亩,园地71亩,林地9053亩,竹木资源丰富。村民的主要收入已传统耕种和外出务工为主,2013年底人均收入为7400余元,系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四委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