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5]
161、边村村
  边村村位于同山镇西面2公里处,辖3个自然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共有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78人,党员85人,耕地面积341.8亩,区位及交通优势明显。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946元。边村村物产丰富,品种繁多,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等,水果有:樱桃、枇杷、桃子、李子、提子等。边村村环境优美,交通发达,村内主要道路硬化,并在道路两旁安装路灯亮化,村内道路、公共场所每天由清洁员清扫。
162、西皇村
  西皇村是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五泄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681112224。
163、栗金村
  栗金村由栗树坪、金家山2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6.19平方公里,有人口1551人、532户,党员77名。耕地面积933.9亩,经济结构以山林承包、房屋出租等为主。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58.9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14元。先后获得诸暨市卫生村等荣誉。
164、上和村
  上和村,位于诸暨市西部山区一带,素有九厅十三堂之美誉。村子坐落在一个狭长的山谷里,四周群山环绕,山上常年郁郁葱葱,一条小溪从村子穿过,自然环境非常优美。上和村现有村民小组8组,村民总户数343户,总人口938人,其中非农40人,劳动力580人, 外出劳动力229人。现有耕地面积:水田636.8亩,旱地98亩,茶园面积350亩。林地面积7320亩,其中毛竹林523亩。农民人均年收入6825元。
165、石门村
  石门村位于马剑镇东北部,距马剑集镇有6公里左右路程,石门村依山傍水,村风朴实,石门总村包含3个自然村,分别为永新、上山头、石门。石门村共有488户农户,总人口有1408人,水田面积有406亩,旱地面积为71亩
166、寺坞坪村
  寺坞坪村由寺坞、坪顶2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约2.94平方公里,有人口745人、254户,党员38名。耕地面积774.5亩,经济结构以种植、务工为主。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3.35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77元。先后获得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绍兴市兴林富民示范村、绍兴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绍兴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绍兴市卫生村、诸暨市农村
168、榧王村
  榧王村位于赵家镇东南部。由原钟家岭、西坑2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6.01平方公里,有户数619户,人口2116人,党员58名。耕地面积494亩。经济结构以香榧、茶叶为主,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0.7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3元。曾获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村,绍兴市休闲旅游特色村;2012年诸暨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2014年绍兴市、诸暨市农家乐特色村等荣誉。2014年获绍兴市、诸暨市农家乐特色
169、宣家山村
  宣家山村位于赵家镇东南部。宣家山村由里宣、外宣、杜家坑、黄坑4个自然村组成,本域面积12.67平方公里。有户数661户,人口2292人,党员85名,耕地面积647亩,经济结构主要以香榧、茶叶等特色农业为主。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4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18元。曾获全国绿色小康村、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村、绍兴市兴林富民示范村、诸暨市文明村、诸暨市“五好”先进村、2013年浙江省旅游特色村等
170、东溪村
  赵家镇东溪村行政村是由2006年9月16日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皂溪、东张坞和丁家坞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经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村现有669户,总人口1996人,下分17个村民小组,党员97人,预备党员1人。东溪村地理位置优越,以农业种植为主要产业,区域面积10.447平方公里,山林面积占70%,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地方,耕地面积783亩,水田426亩,茶园917亩,樱桃530多亩,新发展香榧面积40
171、花明泉村
  花明泉村位于赵家镇西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距绍兴市区、诸暨市区均不到30分钟车程,到绍诸高速不到10分钟。由花明泉、夏湖、后京3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6.41平方公里,有户数1304户,人口3504人,党员138名。耕地面积3439亩。村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家庭轻纺为辅,今年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园区建设。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92元。
173、三坞村
  三坞村由汪家坞、朱坞、蒲里坞3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3.45平方公里。有人口1225人、461户,党员69名。耕地面积883.8亩,经济结构以农业种植、林业和外出务工为主。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5.74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27元。先后获得绍兴市生态村、绍兴市法治村、诸暨市“五好”党支部、诸暨市卫生村、诸暨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174、十里坪村
  十里坪村由卓溪、朱村2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6.3平方公里,有人口2562人、823户,党员68名。耕地面积883.8亩,经济结构以农业种植、林业、织布和外出务工为主。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4.2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7元。先后获得绍兴市全面小康示范村、诸暨市级新农村、诸暨市“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等荣誉。
176、彦坑村
  彦坑村:由原陈大坑、余家坑、董家彦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24户,870人口,总区域面积11.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陈大坑村
177、松明培村
  松明培村据传,约1000多年前,邢氏祖先从江西迁徙于此,村周竹木荫翳,故称松荫培。为象征光明,后改称松明培。松明培村在市区西29公里处,坐落在白玉尖峰东北面,村南榧树成林,村西通与诸暨市相邻的姆岭,村北临溪坑,有公路通嵊州市区。面积4.62平方公里。238户,738人。
178、奖山村
  奖山村,位于嵊州市里南乡,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我村由淡竹园村、石研湾村、和尚山村、蒋家湾村四个自然村组成,总区域面积7.47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蒋家湾村。我村水田共276亩,旱地215亩,茶园910亩,果园232亩,山林12601亩,是一个资源丰富的行政村。奖山村人均收入可达6826元。
179、屏岫村
  屏岫村位于浙江省嵊州市里南乡的南面,距乡政府有10多公里路程,与新昌县和东阳市相邻,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南山,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溪水清澈,茶香四溢。自从2007年,里南乡由原来的45个行政村调整为14个行政村,屏岫村即由原屏岫、上庄、龙皇寺、菖蒲屋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28户数,18组数,1120人口,总区域面积11.71平方千米,村委会现驻原屏岫村,全村现有52名党员,王柏永任党支部书记,王德忠
180、七八村
  目前七八村有原七八村、岩下村、黄岩下村三个村组成。现有农户980户,总人口2750人,党员84人,劳动力人口1523人,耕地总面积1742.1亩,其中水田1546亩,旱地196.1亩,园地827亩,林地181亩,渔业养殖面积27亩,村集体收入2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757元,集体资产300万元。于2005年度评为“嵊州市卫生村”;2006年度评为嵊州市级卫生村、嵊州市级文化村;2007年度被评为绍
181、上坞山村
  上坞山村由原上坞山、上里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95户,972人口,总区域面积4.5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上坞山村。
182、小昆村
  小昆村座落在海拨600多米的高山顶上,全村房屋呈错落有致的高低状态,全村455户农户,1140人口,有高山小上海之称,村里种植高山蔬菜,远销外地.
183、施家岙村
  甘霖镇施家岙村坐落于嵊州市西南面,靠山面水,风景秀丽,是女子越剧的发源地。现有人口1268多人,458户,村庄规划面积6.86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864亩。2009年,村民人均收入9696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4万元。村逐渐形成了以水稻、茶叶、果园为主的第一产业和旅游、丝织、商贸等为主的二三产业。获得浙江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浙江省卫生示范村、浙江省文化示范村、浙江省农村基层党
184、黄胜堂村
  黄胜堂村是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甘霖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683100202。
185、西坑村
  西坑村由西一、西二、西三及石宕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有816户,总人口2086人,党员61名,村民多为陈姓。西坑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迹众多,如古民居保存完好,近期吸引了不少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吹鼓亭这一民间文化艺术已被列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单。另外,还特产西坑青石。全村拥山水田788亩,旱地438亩,山林8374亩,其中石宕自然村的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茶叶与采石,其余自然村村民主要收入来
186、外婆坑村
  以前的外婆坑村是一个只有71户人家的小山村,九十年代初,人均收入还不到270元,当时都是靠番薯等食物当正餐吃,玉米、米几乎没有,80户人家就有40条光棍,村里流传着几句俗语,很形象的概括了外婆坑村当时的情况:新昌有个外婆坑,有囡不嫁这条坑,三餐吃的六谷羹,干活行路是牛耕,缺钱缺粮缺姑娘。由于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外婆坑村的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村民生活水平相当低下,是绍兴市15个贫困村之一。如今的外
187、班竹村
  班竹村位于天姥山主峰班竹山西山麓,104国道旁,距离县城15公里。班竹村,又堪称“天姥门户”,是古代天姥、天台和临海古驿道上的重要村落,是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村内古遗迹众多,古驿道、古街、古桥(落马桥)、古庙(司马悔庙)、古宅(章家祠堂)等标志性古建筑保存较好。历代众多诗人慕名而来,留下了诸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千古绝唱。班竹村共有219户、598人,党员29人,2012年农村人均收入为81
188、梅渚村
  梅渚村位于新昌西部,距县城8公里的澄潭江东岸,始建于宋代,是梅渚镇所在地。据民国《新昌县志》记载:“其地古时多梅,聚落连片,故名梅渚。全村毗连七都坂,西临澄潭江,桑榆竹柳成行,风景秀丽,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现有3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866户、2050人。曾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奔小康示范村、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省级荣誉3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绍兴市百强村、先进基层党组
189、南山村
  南山村2004年5月由南山、王渡溪2个行政村撤并建立。共有16个村民小组,581户,1782人,年人均收入8166元。距县行政中心21公里,地处天姥山南麓而得名,群峰围抱,拱城环北,村落在群山环抱中,隐若屏障,故又名“南屏”。村集体经济的来源主要是南山水电站发电所产生的收益,南山水电站2005年经过扩建改造装机容量达到400千瓦。村内现有保存完整的古台门古建筑9处、人文和自然景点8处。其中两座老祠
190、蠡山村
  蠡山村地处钟管镇西南,2001年村级区划调整由原刘桥村、洋湾村合并而成,东连古运河与茅山村相邻,南与乾元镇明星村交界,西与塍头村相连,北与葛山村接壤。村域面积5.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93亩,桑地面积730亩,鱼塘630亩,山林面积180亩,全村2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29户,总人口2788人,共有党员77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桐德公路东西贯穿全村,交通条件十分优越。我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相传
191、东衡村
  东衡村位于洛舍镇东南面(2001年村级区划调整过程中由原东衡、草塘二村合并而成),南与乾元镇交界,东北与钟管镇相邻,北面为镇工业区,村委驻地与镇政府所在地相距7公里。村地域面积10.4平方公里,拥有水田3764.1亩、桑地1004亩、鱼塘280亩、山林690亩。下设13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761户,总人口2827人(外来人口540人),其中劳动力1826名。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分工业支部
192、二都村
  二都村地处三合乡中部(2001年村级区划调整过程中由原二都村与水产村合并而成),东与沿河村相邻,南与四都村交界,西靠宝塔山村,北面为武康镇,村委驻地与乡政府所在地相距5公里。村地域面积4.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553亩、山林2300亩、鱼塘800亩;下设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99,其中劳动力1036名。
193、白彪村
  白彪村:地处杭嘉湖平原,东邻韶村,南接水北,西靠宋市,北交钟管,村委驻地与镇政府相距8.3公里。地域面积7.63平方公里,下设30个村民小组,人口3642人。
194、仰峰村
  仰峰村:位于煤山镇西北部,是三省交界的革命老区,曾是粟裕大将抗击日寇的根据地。村域面积约9.44平方公里。
195、双一村
  1、村综合服务中心。村投资300多万元建造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一栋三层的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楼三层店面房全部出租,这样为我村集体收入增加10多万元,壮大了集体收入。2、老年活动中心。为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老年人老有所乐,村投资50多万元新建利民新村老年活动中心,该房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修建中心村老年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设有图书馆、棋牌室、聊天室、谈心室、书画室、乒乓球室等。老年活动中心
196、鹤鹿溪村
  鹤鹿溪是古老的村落,早年就名扬海内外,人才辈出,它位于安吉县的中心地带,南依五峰山,西至西苕溪,这里距离孝丰2公里,东距离县城10公里,是县城通往南部景区龙王山自然保护区、黄浦江源头、大汉七十二峰和天赋度假村的必经之地。全村面积8.5平方公里,有着955户农户,3150人,12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的大村,水田面积3917亩,旱地319亩,内外山林5000余亩,由西北潺潺而下的西苕溪水沿村而过,
197、古城村
  古城村位于安吉县西北部,九龙山雄踞村西南,白石山盘踞村西,东北为开阔平原,北邻西苕溪直流浑泥港,04省道、安良公路经村而过。全村区域面积17.5平方公里,农户918户,总人口3035人,辖32个村民组,分为23个自然村。村党支部下辖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9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党员5名,女性2名,平均年龄42岁,文化程度大专1人,初中4人。村先后获得县级文明村、县级信用村、县级无毒村、先进
198、郎村村
  郎村村是一个名族特色浓重的小村落,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建筑物到处可见。畲族文化展示馆远远望去,气势雄伟。展示馆共分四个区块,介绍畲族发展历程、畲族生活习俗、历史文化、畲族服饰歌舞。村中兴建的畲族大广场占地十余亩,投资20多万元,其右边又建造了具有浓郁畲族气息的文化长廊。郎村村是体验畲族文化习俗的好去处。
199、龙王村
  龙王村地处浙北地区,位于安吉县上墅乡南部,是天目山脉东北部一个典型的山村,距县城25分钟车程,东接江南天池景区,徒步大岭古道半小时即可到达,南连董岭浙北大峡谷,倚天目山自然屏风,西镶报福镇,北融灵峰度假区,彰显画里龙王。是2007年由原龙王殿、东坞、西坞村合并组成,距离杭州80公里,距离上海230公里,区域位置优越,山地山林资源丰富,境内有罗董线和龙董线县道,交通较为便利,龙王村又地处龙王溪的源头
200、菰城村
  菰城村隶属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有15个自然村,678户,2375人,距湖州城南8公里,土地面积10.31平方公里,东临苕溪港河,南邻施家桥村,西北与道场浜村相邻,西南距104国道约4公里,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腹地,距沪、杭、苏、锡、常五大城市距离均在200公里以内,随着上海浦东的不断开发,杭宁、沪杭、申嘉湖高速公路的贯通、乍浦铁路的修建、湖嘉申航道的建设(通行1000级船舶),使得菰城村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