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8]
281、苦竹塘村
  苦竹塘村是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上溪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782104271。
282、同裕村
  同裕村村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总农户数471户,总人口1144人,耕地面积580亩,村级水泥道路四通八达,外来人口集中,近几年由于党和政府对建设新农村政策的开放和支持,农村建起了篮球场、农民健身体育场.....
283、陇头朱村
  陇头朱村自始祖珍华公迁至此,已有八百多年历史,陇头朱人勤于耕耘,艰苦创业,历来人才辈出,在清朝曾出过造福一方被誉为河神“朱大王”朱之锡,成为后人称颂的楷模。1985年6月,陇头朱村划分为陇头朱一村、二村、三村、四村、田塘五个行政村。陇头朱一村包括山头下、湖南二个自然村,共有农户386户,人口977人,耕地面积866亩,有14个村民小组。交通方便,东黄线穿村而过。水资源丰富,天湖村前而过流入义乌江。
284、何店村
  何店村概况义亭镇何店村位于义乌市南面,距义乌城区13公里,于五洲大道边上,佛低线公路从村中穿过。村后有义乌江半月湾人工湖,洞溪水系由北向南流经本村的郑塘,水堆塘,中心塘经枧畴湖到义乌江。本村有水面积400多亩,耕地面积2012亩。本村现有在册人口2750人,共有户口1150户,外来暂住人员人口300人左右。本村离退休干部、职工有150余人,常年在住人口3000余人。共有18个村民小组,党员94人,
285、红峰村
  红峰村是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大陈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782106233。
286、大陈村
  大陈村位于风景秀丽的历山脚下,由大陈及后陇两个自然村组成,现有341户,967人,耕地1060亩,山林5000余亩。去年以来,大陈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总体要求,以致力打造“山水大陈、美丽乡村”为目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村容村貌的整治工作,新建了综合广场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农家书屋1个,对陈氏宗祠、“荆川桥”、
287、芝英一村
  芝英一村是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芝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30784115001。
288、舟一村
  舟一村是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舟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784107201。
289、桥头村
  桥头村全村共有48户,616人,其中党员24个。村内有耕地面积349亩,山林面积10825亩,省级生态林封山面积5462亩,水果面积180亩,村民年人均收入达4200元。村内农业主要以黄豆、水稻为主,另又有多个农户养殖羊、牛。村内山清水秀、树林茂密。村内曾多次被评为县级生态村以及文明村,欢迎大家光临游玩
290、水头村
  大溪口水头村有204户,591个村民,其中有30个党员,人均收入为3968元。全村有耕地面积388亩,山林面积14229亩。毛竹,茶油,茶叶,板栗是水头村的特产,全村有毛竹663亩,茶油384,茶叶252亩,板栗200亩。这些都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收入。
291、云溪村
  云溪村座落在柳城镇城区北部,原云华乡政府所在地。云溪村由溪口、月蚕、塘源坑、后潘、后塘底、黄塘岗、新田畈等7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地在溪口村,现有居住农业人口1856人,劳动力1125人,农户687户, 20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1360亩,山林3880亩。2008年人均收入4850元,村以蚕桑、猕猴桃、茶叶为主导产业。
292、坛头村
  坛头村位于履坦镇镇政府所在地以北约1公里处,东临武义江,南为地势较低的溪滩沙场,村北为田野和山坡,地势南低北高。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夏多雨,年降雨1450毫米,年均气温17摄氏度,无霜期240天左右。生态环境良好。坛头村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因地理环境和水资源便利的特色,祖上以烧制陶瓷为主,自古经济基础较好,村中至今保存有台门、西里间、奶婆厅等精湛的古建筑,老村格局和
293、上坦村
  上坦村是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坦洪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30723203200。
294、上周村
  坦洪乡上周村地处海拔600余米高山区,县道梁上线村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206户,570余人,其中壮丁400余人.耕地面积1050亩其中小田500余亩,经济作物:板栗基地350余亩,茶叶120亩,高山蔬菜于1999年发展到300余亩2000年被县政府授予高山蔬菜专业村称号,至2008年高山蔬菜基地有350余亩.2007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县级计划生育示范村。
295、东垄村
  东垄村位于桃溪镇西北方向的一个山坳里,全村268户,700多人口。至今延续着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迎大蜡烛。据宗谱和有关资料记载,大蜡烛庙会活动于明万历四年,距今已有430多年,并被列入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庙会结束后,一年当中十六个头要要代表村民求“八个福”,让全村民农业丰收,家家乐业。东垄村通过全年的活动,确实起到了凝聚人心.和谐相处的作用,是桃溪镇一个典型的和谐村。东垄村每年加工粽
296、里九畈村
  2017年公布的浙江省首批传统村落武义桃溪镇里九畈村,距离县城36公里,上松线进入陶渊明故里陶村右转穿行原桃花源漂流溪坑,就坐落在桃溪中学斜对面的一个山弄里。据传统村落调查登记,里九畈的建村历史并不长,大多房子在清中后叶至民国时期才形成,60多户农家不到200人口,田地187亩,山林2520亩。1949年前建有金氏祠堂一座,还有两座禹王庙,香火堂和庙宇至今香火旺盛。传说里九畈人原为陶村陶渊明后裔的
297、上陈村
  上陈村地处武义县,位于桃溪南部山区,海拔八百多米的山上,全村森林面积5000多亩,竹林一千来亩,土房四十来幢,是一个天然氧吧,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298、墨林村
  墨林村概况 墨林村辖1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87户,人口1187人,去年人均收入7204元。全村山林面积13512亩,耕地面积786.8亩。该村现有党员34人,村两委干部9人。离县城12公里,东仙线与磐新线沿村而过交通便捷穿村而过,农户依山傍水而居,树木葱翠,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在2011年列入县秀美山村建设村之一。全村有古榧树200多棵。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如螺岩景区。墨林景观如画,前贤有《墨林八景
299、三水潭村
  三水潭简介在以前,三条溪流在村0汇,形成一个深潭,故取名三水潭。村委会驻地三水潭,因而得名。1950年属九和乡三村,1956年分属先锋社、胜利社,1958年为三水潭生产队,1961年三水潭大队1983年改称三水潭村民委员会。属山区,村T字型,东至袁村,南至尚湖,西至南坑,北至坞塘、毛竹溪。
300、陈安村
  陈安村由枧陈村和安里村合并而成。枧陈村曾名渔湖村。明代洪武年间,始祖陈坚公颖川派第四十八世,东鲁派第十二世约于永乐年间离乡别祖,初居于乌鸡山下乌家蓬,后因寻家养母猪,见其母猪和一群仔猪在一塘边嬉逐打闹,奇感惊奇,细看这块地方恰似一莲叶,认定是块风水宝地,于在塘西边搭建一屋(现大门尚存)定居下来。更令人惊奇的是每当月光皎洁,夜深入静时,池塘中便现出金莲朵朵,于日光下栩栩生辉,香气袭人,于是此塘就称作
301、将军叶村
  将军叶村地处衢常交界,座落在长岗山下常山港畔,相传七百多年前,此地原名临江双牌鱼湖村,居南宋衢州府信安县。光宗绍熙年间,秀才叶岳赴京赶考,不第而归,回乡途中顺常山港而下观光美景,长岗山下,景色优美,山水间隐显三,四户人家,便定居渔湖村娶汪氏为妻,生育一子叶光烈,叶光烈自幼有大志,习武精文,时值宋景炎间(1276—1278)元兵犯境。宋端闲闻太守表奏即钦取用,光烈名登天府,职授御前翊尉将军,领兵出征
302、墩头村
  墩头村,位于集镇区西面、320国道以北700米处;该村距镇政府3公里,距市区约13公里,地势总体由南、北向中部倾斜,北部偏高;东与彭村村接壤,南与枧陈村隔320国道望,西面为安里村和殿前村,北邻常山江。因该村北面是常山江,南面是横向大面积的湖,村庄成为集中在两水域中间的土墩,从而得名墩头村。村内现有近400年的大宗祠一座,目前正在申报市级文物。本村现有耕地总面积900亩,大部分都种植柑橘,粮食产量
303、子坑村
  子坑村是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桃溪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30723106000。
304、下村村
  下村村隶属于柯城区石梁镇,位于衢城西北部,距市区15公里,距石梁集镇3公里,北临派溪头村,南接黄茶村。原是下村乡政府所在地,1992年合并入石梁镇。属千年古村落,村内现存古水沟、古水渠纵横交错、古名居众多,并有市级文保单位,郑氏民居古砖雕门一处。村庄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总人口1520人,498户,由下村、雨伞岭、前山坪、染店、紫檀底5个自然村组成。下村,古名夏村,郑姓为主,族谱载:荥阳郡为郑氏故里
305、城西村
  城西村地处石梁镇东南部,距集镇5公里,西至梅村村,紧邻衢州市西区,是进入石梁的门户。城西由柘川、蒋家两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1625人。这是一座城乡接壤的村庄,古风与现代感相互辉映,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民风纯朴。沿城西村漫步,可观石梁溪溪水质透明,水面宽阔,林木葱郁,倒映水中,微风拂过,随碧波摇曳。经过石梁溪综合整治,蒋家新堰和沿石梁溪生态绿道将城西风景点缀地更加迷人,不久之后,人们便可在茶余饭后漫
306、坎底村
  柯城区石梁镇坎底村,地处衢城西北面15公里处,距石梁集镇5公里,是一个有1228人口的山区小村。境内群山环抱,清澈见底的小溪从村旁流过,水中石蛙、石斑鱼、山螃蟹随处可见,既有小溪、瀑布、水塘等一批自然景观,又有省级桔海森林公园、景观亭等一批人文景观,自然人文条件得天独厚。主要农产品为椪柑、笋干等。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029元。近年来,坎底村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307、双溪村
  双溪村位于柯城区石梁镇,紧邻常山县、七里乡,距离城区15公里。由张西,寺桥,大源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双溪村坐落在衢州北高峰“白菊花尖”的山脚下,地处4A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森林负氧离子含量高达3万每立方厘米,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清新空气标准的5-8倍。而且石梁溪、张西支流汇集穿村而过,大自然的调节让这里冬暖夏凉,成了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所以游客常说“步入双溪村,犹如
308、妙源村
  妙源村是九华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村,位于庙源溪流域上游,是庙源溪的源头。妙源村由原外陈村与寺坞村合并而成,总人口358户,912人。2014年1月份开始,妙源村里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和生态家园建设工作,从源头抓起,抓好环境卫生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门前三包。全村还实行垃圾分类,将村庄共分为四个片区,每个片区配备1名保洁员,设垃圾分类投放点12个,每天垃圾定点定时投入,投放
309、新宅村
  新宅村现有农户303户,人口828人,10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911亩,毛竹面积1000亩,农民主要收入是柑桔、毛竹种植,畜禽养殖及外出务工。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2009年农民增收计划如下:1、种植业:新增毛竹种植面积10亩,预计增收0.5万元;小水果15亩,预计增收1.5万元;新增阔叶林630亩,预计增收6.3万元;新增食用菌种植10万袋,预计增收10万元。2、养殖业:保持上年水平3、新增外出务
310、坞口村
  坞口村,现有农户262户,人口655人,17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07亩,毛竹面积4000亩,农民主要收入是毛竹种植、畜禽养殖及外出务工。
311、源口村
  源口村位于妙源、大候两溪汇合处,清清流水穿村而过。村民以郑氏为主,于宋代定居于此,现全村有200多户,600多人口。村庄内有郑氏宗祠、古城楼、古牌坊等文物古迹。抗战期间,为躲避日军细菌弹的袭击,县里中学就迁址到源口郑氏宗祠,创办了简易师范学校,培养了大批的人才。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源口村村民团结一致,在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庙源溪整治政策处理20多亩,新堰、八角堰渠道修缮90多米、竹
312、七里三村
  七里三村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802209219。
313、大头村
  上村村处于全乡15个村的中心段,与乡政府所在地大头村毗邻,距离城区33公里,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8亩,林地4230亩,毛竹2300亩,蔬菜种植300亩。分为上村、高山、早田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 175户、500人,现有党员19名,其中女党员2名。村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高山蔬菜、竹业占全民收入的80%,其余收入产业为养殖业和农家乐经营,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900元,
314、桃源村
  桃源村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802209218。
315、少岭坞村
  少岭坞村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802209215。
316、下蒋村
  柯城区万田乡下蒋村所辖自然村1个,辖区总面积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2亩,水域面积50亩。目前户籍数298户,总人口732人,常住人口732人,年人均纯收入8700元,主要经济来源:种植业和打工。集中居住户有298户。
317、余东村
  余东村地处丘陵,位于衢州市以西沟溪乡境内,依山傍水,山村秀美,离市区约18公里,全村共有796人,2.18平方公里,36名党员,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6895元,余东村以农民画闻名遐迩,沟溪乡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累计创作余东农民画作品1900多幅,举办不同规模的余东农民画展23场次,2009年出席阿曼马斯喀特文化艺术节展演、展示活动,受到国外友人一致好评,该村先后被
318、五十都村
  五十都村距离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西部10公里,与常山县东案村毗邻。全村耕地面积898亩,山地面积1200余亩;全村村民小组8个,农户461户,人口1400余人。近年来,五十都村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流转了900余亩山地,开始产业化种植猕猴桃,五十都村的人均收入从原来不到4000元增长到了8400多元,实现了农民增收。 五十都村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促进“一村一品”的纵深发展,推动了产业富村、
319、沟溪村
  沟溪村位于位于衢州市正西部,是沟溪乡乡政府所在地,地处常山港与大源溪汇合之三角地带,整个村庄三面环溪,千年古樟耸立在江边,古樟下是清末民初繁荣的码头,是钱江上游通往外地的交通必经之地,现今县道航五公路横贯村中,杭金衢高速公路经村庄而过,交通便捷。是沟溪乡的东大门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原有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98户,1276个人口,756个劳动力,其中年劳务输出人数有372人,常年外出务工
320、园林村
  园林村位于柯城区、江山市、常山县交界的乌石山下,江山港环村区而过,紧靠衢(州)江(山)公路及浙赣铁路后溪火车站。隶属于柯城区华墅乡。有8个村民小组,680户、2000余人。其中,朱姓1600余人。水田1360亩,山地3500余亩。园林村人,历史上长期以儒学为规范、文明建村庄而闻名四邻。民多义举。清初园林村民助常山招贤渡良田40亩,使园林朱氏子孙免费过渡;康熙年间衢州灾荒严重,外出逃荒者数以万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