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2]
21、黄田村
  黄田村位于榔桥镇东部,东起黄子山,西至榔桥集镇,与双河、涌溪、河西等村接壤。全村总面积25.7平方公里,水田面积3570亩,茶园650亩。现辖6个社区,25个互助组,农户922户,人口3185人。村设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其中6个社区党支部),有党员90人。 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完好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群,这里有全国十大名茶——涌溪火青。这里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这里是安徽省新农村建设
22、灵山村
  灵山村位于呈坎东南,依山傍水而建,后唐时建村,元代隶属徽州府歙县22都1图,明代隶属徽州府歙县滚秀乡灵山大社仁风里,今属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灵山行政村,辖17个村民组,人口1700余人。灵山,以其灵秀之气和人们眼中的佛祖禅佛圣地而为世人尊崇。村庄居于灵金山、丰山之间的山谷内,一条长长的灵金河从村中缓缓流过,将村庄分为南北两部分,河西边依林靠壁,筑房造屋。灵金河左边房子坐北向南,右边房子坐南向北,遥遥
23、潜口村
  潜口村,辖42个村民组, 5268人,党员168名。205国道、呈歙旅游公路、合铜黄高速徽州区下口在此交汇,境内拥有全国“4A”级景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潜口民宅和“中国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2006年以来,该村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安徽省生态村”、“市级五个好村级党组织”。2010年7月9日,安徽省委张宝顺书记视察潜口,对潜口党建及新农村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24、柿林村
  【村情风貌】柿林村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东南部,它依山而建、西高东低、错落有致、布局紧凑合理,村中道路弯弯曲曲、小巷悠悠,是一座文化结构十分完整的古村落。由于地处平均海拔为550米的高山台地,境内阳光充沛、雨量丰富、四季分明。风光优美、空气纯净清新,地方特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国家4A级景区即“丹山赤水”景区。因景致宜人,风物独特,这儿还曾被选为电影《曙光》、《山花》和电视片《百家姓》(沈姓)以及
25、中村村
  中村村位于余姚市鹿亭乡东南部,为宁波进入鹿亭乡的东大门,地处四明山山脉东麓,与鄞州区章水镇童皎村接壤,距余姚城区、宁波城区均约40公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全村730户,总人口1965人,党员64人,村民代表35人,村干部6人,全村有耕地930亩,茶山145亩,毛竹山4460亩,薪炭林和用材林4168亩,到2008年底有水煮笋厂一家,个体茶厂3家,茶场2个,入股电站一座,我村以有香炭土、沙质土,适
26、新光村
  虞宅乡新光村,人口550,位于浦江北部,沿村20省道公路直通杭州,是浦江县第一个有机茶生产基地(马良牌乌龙翠峰)。已完成甘泉工程和进村路建设,是县文化特色村和市文保示范村,已编制保护开发规划。村内灵岩古庄园,巷弄呈八卦,文房有四宝,路灯很古老,文化极丰厚,既是一个充满浙商三百传奇和故事的江南大院,又是一座汇聚杭派和徽派艺术精品的建筑博物馆,更是一处蕴藏无数天地人和谐秘密的古庄园。
27、大济村
  大济村是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庆元县城边上的一颗明珠,距城区两公里,有394户,1530人,2002年,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采取政府引导,集体补助,群众投工投料,整村推进的方法,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着力改善村容村貌,经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各方面得到迅速发展,是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2005年被授予“市级文化示范村”,“县级卫生村
28、厚丰村
  厚丰村位于西滨镇西北部,与南平市延平区接壤,距西滨镇所在地10公里,全村332户1323人,分布为厚泽、仁洋两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党员60人。村民代表37人。土地总面积24690亩,林地面积20051亩,耕地面积1659亩,2007年集体林地期货均山分组到户10587亩。全村劳动力744人,已转移劳动力548人,老年人177人,占人口总数的13.4%。全村为郑、纪、陈、万等10个姓氏。计生情
29、许民村
  许民村现有农户588户,人口1597人,村庄最主要的特色就是石屋和有着5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石屋建造独特,弯弯曲曲的卵石路串成整个村庄,具有浓厚的山村气息,风景十分宜人,是茶院乡唯一的旅游村。许家山村属于茶院乡许民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其他还有民户田、许家、亦长坪、小庵4个自然村),位于宁海县东部、茶院乡西南山区,距县城13.5公里,距茶院乡政府3.1公里,平均海拔约200米。全村有277户,总人
30、官埔垟村
  兰巨乡官埔洋村坐落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阳山景区必经之处,距市区27公里,离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耕地面积655亩,山林面积2116亩,毛竹林1700亩。全村共有210户,760人,村支部书记:杨水源;委员:杨炳松、季堂华;村委主任:-;委员:杨金星、叶土荣、张岩生、张爱香。2007年人均收入4260元,村集体收入1万余元,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毛竹、山林、食用菌生产等。有低收入户87户267人,其
32、梓誉村
  磐安县、双溪乡梓誉村地处东阳江上游,东阳磐安交界处,东与天秀村、横塘村接址,西与山店陈宅,后靠等村相接,北连新城,东山脚,南与接潘庄村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阁2公里,占地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很少,全村的旱地277亩,水田291亩,其中有许多耕地还参加在下潘田畈后山坞,横塘坑、高坞等地。梓誉村全村三百余户,千余人口。居住在沿山岙夹长地带,村四周青山环抱,碧绿的襟溪之水,自西向东重重曲曲,穿
33、金冠村
  金冠村位于梨洲街道南部,距余姚城区约7公里,梁辉水库上游2公里,33省道从村口穿过。该村于2001年3月由原金岙、冠佩(里冠佩、外冠佩)两村合并,2007年户籍人口1658人,608户,其中96户下山移民安置在阳光公寓,共有山林6345亩,耕地338亩,茶山200亩。该村为市级经济薄弱村,2007年村级集体经济1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008元。共有党员68名,下设农业、老龄、流动三个支部,村民小组
34、芙蓉村
  芙蓉村位于岩头镇以南永仙公路西侧。相传村西南有座高山,三峰突起,色白透红,状若含苞待放之芙蓉,故取名为芙蓉峰,村中一大水池,每天傍晚芙蓉峰便倒映水中,村以此而得名。 据明弘治十年(1497)《陈氏宗谱》开载:“唐末,为避乱世,有陈氏夫妇,从永嘉县城北徙,沿楠溪江就深山坳里,至芙蓉峰旁,只见此地前横腰带水,后枕纱帽岩,三龙抢珠,四水归塘,于是筑屋定居。”至南宋末年,元兵南下,陈虞之率族众拒敌勤王,困
35、屿北村
  屿北村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的上游,隶属永嘉县岩坦镇,素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美誉。全村占地面积2.8平方公里,距县城60多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溪,自然环境十分清幽。屿北原名菰田,因村南有一座菰屿小山,宋朝时汪氏祖先从后棠湾移居菰屿小山之北,故更名“屿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屿北曾是0瓯北中心县委驻地。屿北村历史悠久,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古即有“溪山小邹鲁”之美誉。汪氏一族先后出状
36、东门渔村
  东门渔村位于石浦镇东门岛上,与石浦镇城区隔港相望,拥有大马力钢质渔船240艘,渔业经济发达,被誉为“浙江渔业第一村”。现有住户1210户,人口3806人,果园面积274亩,山林面积1799亩,海水养殖面积200亩,全村80%以上青壮年从事海洋捕捞业。东门渔村山海兼备,风光旖旎,海防历史悠久,岛上古迹、古貌、人文景观众多,海洋文化历史遗存丰富,渔家风情浓厚,是一个“活炭”的渔文化博物馆,以“渔家乐”
37、云山村
  云山村位于西秀区城中心以东14公里,七眼桥镇政府以南4公里、滇黔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清黄高速公路、贵昆铁路和蔡七公路、古驿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历史悠久,屯堡文化丰富;村寨落于云鹫山半腰,四面环山,山间古树林立、郁郁葱葱。好似晋代陶渊明所说的世外桃园,远近闻名,全村现有村民171户,801人,以屯堡人为主,苗、汉族杂居,规划整治面积耕地300亩,荒山林地300亩。人均纯收入逾2632余元。云山村
38、三家店村
  三家店村,位于龙泉镇东部,永定河出山口。西连太行山,东望北京湾平原,是北京城连接京西山区,远达河北、山西的交通枢纽。村域面积4524亩。聚落分为东店、中店、西店三部分,面积80万平方米。共有人口6788户,人口15759人
39、岔道村
  岔道村位于县城东南11.8 公里,东依八达岭长城,西邻西拨子村,南接东沟村,北毗程家窑村,村域面积11.36 平方公里,海拔约582米。村名由来岔道地处三岔路口,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因地势险要,成为历代重要交通要塞,军事要冲。元代大都至上都驿站从此通过。往西通至榆林、怀来、宣化,往北通至延庆、永宁四海,往东南通至北京,故名“岔道”,曾名三岔口,又名永安甸。岔道古城明代嘉靖三十年(1551 年
40、水峪村
  水峪村位于北京市西南80公里处的房山区南窖乡,距108国道8公里,距区政府所在地良乡52公里,距国家石花洞地止公园银孤洞原区10公里,现有村民436户,1031口人。其中:居民141户。人口295人;村支部由5人组成;村委会由3人组成;经联社有3人组成;三套班子交叉任职,平均年龄48岁。全村党员57人,平均年龄61岁。200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19万元,其中:集体收入29万元,自营收入159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