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8]
141、南屏村
  南屏简介南屏曾名叶村,因村西南背倚南屏山而得名。自元朝末年叶姓从祁门白马山迁来后,村庄迅速扩展,明代已形成叶、程、李三大宗族齐聚分治的格局。特别是清代中叶以后,由于三大姓之间的相互攀比,竞争进取,促使南屏村步入鼎盛时期。全村一千多人丁,却有36眼井,72条巷,300多幢明清古民居。且村中至今仍保存有相当规模的宗祠、支祠和家祠,被游客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位于南屏村心的叶氏宗祠“叙秩堂”,
142、查济村
  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查济村一个具有明清风格的古村落,位于泾县县城西南的泾县、太平、青阳三县交界处,这里的“查”念“zha”,而不是“cha”。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姓查。在黄山山脉北部的群山之中,在太平湖北岸,深藏着一个令人称奇的古村落——查济。它的规模之大,在皖南堪称第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它破败颓废的沧桑之美,能让人看见中国乡村时代辉煌的历史。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坐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
143、呈坎村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因村落按《易经》“阴阳八卦”理论选址布局,阳为呈,阴为坎,唐末易名“呈坎”。这座有1800多年历史的村落,曾经是朱熹笔下的“江南第一村”,也是目前徽派古建筑遗存最多的村落之一。这里的“罗东舒祠”和“呈坎村古建筑群”先后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唐末江西南昌府秋隐、文昌罗氏二兄弟举家迁此“择地筑是而居”易名呈坎以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
144、三门源村
  三门源村位于浙江省龙游县北部石佛乡境内,距县城28公里。北倚千里岗山脉余脉,南接金衢盆地,村内住户基本为翁姓和叶姓,自北宋末年至南宋咸淳六年始迁居于此。三门源村三面环山,山涧溪流自北向南穿村而过,环境恬静秀美。建筑沿溪两岸依山势而筑,卵石巷道,粉墙黛瓦,高低的马头墙错落有致,溪水淙淙,拱桥倒映,一幅恬静山村景色。该村基本完好地保存了原有布局和结构,除村口新建房屋及溪东沿街改拆建部分古建外,村中 8
145、英谈村
  英谈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县路罗镇。三面环山,东面临河,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静谧宜人。英谈村靠山而居,依形营造,错落有序,层层叠叠看古寨,山寨如同在画中,所以有人说这里是世外桃源。 抗日战争时,百户人家的英谈村参军村民竟达三四十人之多,其中有六名在战场上光荣牺牲,成为了革命烈士。在解放战争中,这里是八路军129师被服厂、造纸厂、印刷厂所在地,-元帅曾在汝霖堂住过,在石板路南侧有一个四合院式建筑,这是中和
146、白鹭村
  白鹭村位于江西省赣县白鹭乡北部,距赣州市63公里。白鹭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形成人居村落,此后日渐繁荣。白鹭村现有近六百户人家,2500人。村呈半月形,面积为0.2平方公里,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中,百年以上的客家民居就有140多栋,古色古香的青砖黑瓦建筑群落,多为明、清两代所建。白鹭名由,很有些诗意。1986年6月版的《江西省赣县地名志》载:宋绍兴六年,钟兴由兴国竹坝迁此建村。据谱载,钟兴夜梦白鹭,飞此栖
147、东庄村
  东庄村概况石城镇东庄村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北依卧牛山,南瞰浊漳河,离平顺县城60公里。324省道依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战备渠居高临下,横贯全境,土地皆可灌溉。全村现有居民352户,1108口人,国土总面积8680亩,海拨528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雨量500-600毫米,平均气温13°,无霜期约220天左右。一年两作,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大豆、油菜、棉花、芝麻等作物,无矿产资源和工厂
148、廖家屯村
  廖家屯村位于聚凤乡东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2.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3亩,总人口1136人,农业人口1129人,非农人口7人,辖5个村民组,村委会设在廖家屯村二组,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主要产业以烤烟、茶叶油茶为主,养殖为辅,全年国民生产总值963.5万元,辖区类有县级完1座,乡级旅游景点有大塘坳油茶、绿茶示范园风景。
149、云舍村
  云舍村座落在锦江之源太平河流域中段的河坎谷地,是贵州省政府批准建设的五个少数民族村寨之一,也是全省党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距江口县城5公里,梵净山黑湾河风景区19公里。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5亩,辖10个村民组,451户,1771人。2010年人均占有粮食540公斤,人均纯收入3960元。村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土家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保存丰浓郁的民族风俗习惯,被誉为“中国
150、茶园山村
  茶园山村隶属于漾头政府,距城区17公里,是铜仁市贫困级行政村,是一个欠开发的行政村,也是一个积聚发展潜力的行政村。区内各种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锰、磷、汞、硅、矾等矿产资源。其中锰矿、磷矿蓄量较大,具有开发潜力。旅游资源,竹木点缀,风景宜人,沿岸有徐福后代居住地察院山庄及“万亩竹海”,郁郁葱葱,山间流水环绕,颇具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园山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漾头政府结合茶园
151、店头村
  店头村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店头村群山环抱,古槐参天,一座座窑洞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山坡上,从东向西绵延约两公里。气势宏伟,景色壮观。店头村北面的蒙山寨,海拔高1325米,这里不仅是北汉帝刘薛王(刘继元)的一处避暑行宫,解放战争时期,阎锡山的军队在此还修了很多碉堡。站在蒙山寨,向下俯视,太原市区尽收眼底,晋阳湖鱼塘般大小,湖面波光粼粼。店头村承载展现了古晋阳的历史文化、军事科学、农耕文化价
152、新平堡村
  新平堡村位于县城北30公里,是新平堡镇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999户3013口人。耕地面积1500亩,全部为水浇地。主要以种植业为主。2009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全村共有党员47名,其中女党员10名,50岁以上47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名。
153、觉山村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红石塄乡下辖村觉山村位于灵丘县东南山区,距县城15公里,省道201线、唐河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著名的灵丘九景这一觉山寺景区就坐落于此,文化底蕴深厚,是旅游观光的绝佳去处。觉山村地处干石山区,全村人口41户91人,低保户11户18人,五保户2户2人,退耕还林3亩,耕地面积338亩,粮食面积157.3亩。距县城15公里,省道201线、唐河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著名的
154、福德湾社区
  福德湾村,是一座历史上因采矾、炼矾而生、而盛的村落,整个村落沿鸡笼山自然山体而建,坐南朝北。福德湾村所在的鸡笼山是浙江省10处大型矿床之一,村南散落大量炼矾遗址。宋末,矾山发现明矾矿,始有住人。至元朝,有零星住户居住于此。明朝洪武年间至清末,明矾业大幅发展,吸引了众多逃难者和以明矾产业为生的工人散居于现福德湾村境内。福德湾村几百年采炼发展历程,不但在村内遗留下了矾山矾矿遗址这一较完整的上世纪50年
155、西岭村
  西岭村位于长治县东北边,贾掌镇北边的一个小山村,耕地面积543亩,全村158户,人口436人,29名党员,分三个党小组,支村两委干部5名,支村两委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广大党员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党性增强,支部村委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民办实事,形成共识,为建成小康新西岭而奋斗。
156、西古堡村
  西古堡村位于暖泉镇西部2.5公里处,全村758户,1895人。耕地面积4134亩,退耕还林地424亩,水浇地3510亩,拥有丰富历史底蕴,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450年前的明嘉靖年间,地处雁北地区的河北蔚县西古堡夯土垒筑起了坚固高耸的防御性堡墙,将村子环环围拢,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展开长期的拉锯战争;450年后的今天,这个仍包裹在高大古堡里的村庄,在外来世界飞速发展的冲击波中,依然固执地保留着它初始时
157、王化沟村
  宁武县涔山乡王化沟村是一个令人惊奇而独特的村庄,它隐在管涔山的崇山峻岭和茫茫林海中。它的出名既不是有深宅大院,也不是有望族名人,而是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富有特色的建筑。村庄从远处眺望好像悬在空中的楼阁,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它为“悬空村”。据传说,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四皇子的随从因躲避战乱来到这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在半山腰上建起了家园,不断开枝散叶,繁衍生息至今。但也有学者认为悬空村村民系伐木工人的后代,
158、平型关村
  山西省繁峙县城向东北行65千米有一个村庄,它就是闻名遐迩的,因平型关大捷而闻名的村庄——横涧乡平型关村。平型关是我国明代长城的关口,北连浑源,南接河北阜平,西有雁门之险,东有紫荆之固,是古代进出晋、冀北部的重要交通孔道。平型关,原称瓶形寨,因其地形似瓶,故名。关城附近,山势险要,关口狭窄,道路崎岖,溪涧纵横,向为戍守重镇。今存关城为明正德六年(1511年)所建,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万历九年
159、东杖房村
  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旅游局等部门联合评选为“中国传统村落”的松山区老府镇东杖房村位于一条绵延十几公里的山沟里,全村8个自然村286户1186口人。其中,南王谚沟村是东杖房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的核心村,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羊年春节前夕,记者走进了这个远离现代喧嚣的小山村,零距离感受了这里浓浓的年味和涌动的勃勃生机。南王谚沟村位于一个宁静的山坳里,坐西朝东建于山坡上,房舍错落有致。全村24户人家
160、下塘村
  元末明初,格局成曲尺形构成。民居店铺,皆临江枕流。由西向东,沿泗泾塘北岸形成沿河街道。又沿张泾两岸筑居设摊,民居店铺沿张泾聚集,形成两岸南北街道,以傍东田禅院市面尤为繁荣。随着居民商店延伸发展,形成石驳岸河埠。枕河人家、挨户都筑水桥,自备船只泊驳岸下、水桥边。现今集中在泗泾塘的下塘街及中市桥南岸一带,基本保存了传统水乡市集的河街格局和部分传统建筑。下塘村地处水乡,河网密布,住宅多按前街后河布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