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寨科乡 | 隶属:原州区 |
行政代码:640402205 | 身份证前6位:640402 |
长途区号:0954 | 邮政编码:756000 |
车牌号码:宁D | 行政级别:乡 |
乡情概况
该乡过去教育事来,必须学文化;少数民族不但要在政治上业发展缓慢,部分群众对子女上学不重视,翻身,而且也要在经济文化上翻身。同时,尤其是回民于女上学更困难,造成适龄儿童结合本乡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奖入学率低,据统计,1983年适龄儿童入学率罚分明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建立了乡、只有56%,居全县倒数第一。面对这种情村两级教育-小组。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况,乡党委、乡0组织各村党支部、村委乡适龄儿童入学率上升到83%。
寨科乡地处原州区东部山区干旱地带,农民收入来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退耕还林补助,农民补贴,农牧业收入,劳务收入,其中退耕还林补助和农民补贴款占总收入的35%,农牧业收入占15%左右,劳务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50%左右。2007年上半年持续的干旱造成夏粮绝产,秋季作物也由于失去最佳种植季节,减产过半。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寨科乡党委、0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全力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6元,比上年增加了12.6个百分点,确保了农民在大旱之年减产不减收。
抓好“两个确保”。一是确保信息畅通。农民最需要的是信息,特别是务工信息,这是做好劳务输出的基本保证。乡劳务站及时收集和整理劳务信息,通过乡村干部把信息送到千家万户,让他们自主选择。二是确保服务到位。
第一做好输前宣传服务.乡0制定具体措施,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如2007年3月份组织输出中,乡村干部从-到一般干部冒着风雪严寒,走村串户,及时向农户发放务工信息,从宣传劳务信息入手,及时了解务工人员存在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外出务工。第二做好输前培训服务.通过对务工人员进行务工常识、法律以及艾兹病防治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法律知识,增强务工人员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做好输送服务。每次组织输出,派专人护送,严格安全措施,提高组织输出的影响力,从而扩大组织输出,增强组织输出人员的稳固性。第四做好维权服务和输后服务。乡劳务站制作务工人员联系卡,务工人员在务工单位有什么疑难问题时,及时与乡劳务站取得联系,劳务站接到务工人员电话后,耐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增进了0与每个务工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动向,进行跟踪服务。一方面深入务工企业了解掌握务工人员食宿、工资待遇、劳动状况等关系务工人员的切身利益问题,为务工人员家中反馈务工人员基本情况,让其家人放心。例如:乡长戴培义同志利用在福建挂职学习的有利时机多次到福建艺阳、润泰等数家企业,与寨科乡务工人员谈心交流,反馈家庭信息,增强了务工人员的稳定性和务工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扩大了对福建、北京等地的组织输出;另一方面寨科乡初步建立务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007年与固原人寿保险、平安保险等保险公司建立业务联系,对务工人员进行人身保险常识的宣传教育,通过0引导务工人员自愿参保达816人,参保人数占总输出人数的20%以上,增强了务工人员的保险系数。
做好五个“结合”。即区内与区外输出相结合,长期务工与短期务工相结合,自发与组织输出相结合,0引导输出与经纪人带队、中介组织输出相结合,体力型与技能型输出相结合的输出原则。乡党委、0立足于本乡实际,根据务工人员的实际要求,提供与务工人员相适应的各种务工信息,经纪人充分利用他们灵活、便捷的组织输出形式,适时带领务工人员外出务工;同时利用中介组织,依靠稳固的输入基地和完善的用工机制组织输出。2007年寨科乡通过0组织输出1169人,中介组织输出1487人,经纪人和能人带队输出924人,初步形成了乡党委、0组织,乡劳动服务站牵头,乡村组干部协作,能人带队,中介组织参与的新输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