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庙村 | 隶属:里辛街道 |
行政代码:371203002232 | 身份证前6位:371203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据《王氏谱》记载,明代王姓由河北枣强迁此建村。当时村内有一座舜皇庙,遂称舜皇庙村。后在村北又分出一小村,称小舜皇庙,本村称大舜皇庙,后简称大庙。
据《莱芜市志》记载,大庙村清末属莱芜县棋山保;1939年至1941年,莱芜划为莱北、莱东和新甫三县,大庙村属新甫县;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制,大庙村属莱芜县颜庄区;1951年改为第七区,当时七区有十五个乡,大庙村属学玉乡;1956年,大庙村属棋山乡;1958年3月,属郑王庄乡;同年10月建立人民公社,隶属郑王庄人民公社;1959年4月又将颜庄人民公社和郑王庄人民公社合并为颜庄人民公社,大庙村属颜庄人民公社棋山管理区;1984年改为颜庄办事处,大庙村属棋山乡;1985年11月并入里辛乡;后乡改镇,大庙村属里辛镇。
大庙村中以王、郑两姓居多,占总人口的95%以上。另有李、张、候三姓,居民多为洪武初年由河北枣强冀州迁来。大庙村人诚实忠厚,安守本分。男孝女贤、尊老爱幼是大庙村人的传统美德。
大庙村的房屋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民国初年郑学靖、郑学颂所盖二座二层小楼,这是村中仅存古宅,其中一座已改为磨面房,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一类为低矮的土坯草房,这些房屋多为解放前所建,里面已无人居住;还有一类为砖瓦结构,此类房屋前后出厦,内部装饰美观,大多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所建。大庙村房屋的变化印证着历史的变迁和村民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
大庙村人一向勤俭持家,艰苦创业。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村里以生产队为单位,先后办起了粉房、挂面房、火烧房、面粉加工房等。特别是村中粉房生产的粉条、粉皮,闻名四里八乡。这些副业的开展,壮大了集体的经济力量,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大庙村多出能工巧匠,如石匠、术匠、瓦匠等。特别是瓦匠远近闻名,在当时的颜庄建筑队中以大庙人居多。现在村民仍有很多瓦匠活跃在莱钢等建筑工地。
大庙村属丘陵地区,缺水一直制约着该村经济的发展。大庙村人祖祖辈辈为改善水源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通过村民义务劳动,修建了众多的水库塘坝。20世纪70年代初,挖了两口大水井,基本解决了耕地灌溉问题。
为解决村民吃水问题。1993年镇政府拨款2万余元,村里投资1万余元,打出100余米的深水井一口,基本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2000年,莱芜市国土资源局又无偿支援10吨水泥,1吨钢筋,为村里修建了3个饮水池,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的饮水条件。
大庙村人一贯重视教育。1984年秋,大庙村建高标准小学一处。学校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60平方米。全校5个教学班,l间仪器室,1间体育器材室,3间图书阅览室,2间实验室,内部配套达二类标准。学校始终把加强学校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德育为主,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实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为总目标,努力培养合格人才。自恢复高考以来,仅有500余人的小村庄,就有30余人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郑宪友正攻读博士学位。
为改变家乡面貌,大庙村人与自然作了坚决的斗争。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就成立了林业队,在双泉山上植树造林。山上栽有松、柏、槐,还有苹果、枣、桃等经济林木。不但绿化了荒山,而且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2年,村里又在南岭挖穴,种植了优质苹果树。现在从双泉山俯视全村,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风景如画。
1995年,为发展经济,引导村民发家致富,村里统一规划出一片养殖小区,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现已有四户村民人驻该小区,主要饲养鸡、猪,已形成较大规模,每户收入均在万元以上。
现在,在各级政府的关心领导下,大庙村正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林果业、养殖业。大庙村人正以其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明天。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大庙村附近有汶源风光区、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