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家岭村 | 隶属:里辛街道 |
行政代码:371203002204 | 身份证前6位:371203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明天顺年间,全县分为四乡,高家岭村属东乡所辖,沿至清末民初,民国初年,全县划为为十区,高家岭属颜庄第四区管辖;1941年四区属新甫县;1944年7月至9月划归新泰县,10月复归新甫县,1945年回归莱芜县;1958年3月撤区改乡,颜庄区划分为颜庄乡和郑王庄乡,高家岭隶属郑王庄乡;同年10月,郑王庄乡改为郑王庄人民公社;1959年2月郑王庄、颜庄两个公社并为颜庄人民公社;1985年9月建立里辛乡,高家岭隶属里辛乡管辖;1995年10月13日改乡为镇,归属里辛镇管辖至今。
高家岭村民自明洪武二年迁此聚居,繁衍生息,随着历史的沿革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发展道路。
勤劳勇敢的高家岭村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积极参战,踊跃支前。杨维屏、高儒继自1936年参加革命。抗战爆发,他们跟随部队转战南北,身经百战。1939年高儒继同志为国捐躯。解放后,杨维屏同志历任地委书记,省农科院院长,省建委代主任,齐鲁石化-、总经理,省政府咨询顾问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揭开了高家岭村发展史上新的篇章。自20世纪70年代,高家岭村民跟随时代潮流,掀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热潮,大搞农田基本建设。1974年冬至1975年春,在颜庄公社党委的直接指挥下,统筹安排,垒地堰、建“大寨田”,平坟种地、移河造地80多亩。1979年冬全体村民自力更生,在没有任何机械动力的情况下,硬是凭着100多号劳动力,发扬一辆小车一把镐的精神,奋战一年的时间,于1981修建了一座蓄水6000多立方的小型水库。解决了该村祖祖辈辈种地缺水的问题,从此有了自己的水浇田。
尝到了有水甜头的村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于1982年又人工兴修水利,先后修建大口井3眼,并配备了相应的电力抽水设施。真正解决了高家岭村吃水、用水难的问题,从此在村史上创下了人均达4.5亩水浇田的历史。
勤劳的高家岭村民,多年来在没有任何村办企业的情况下,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大搞家庭副业。该村生产的豆腐皮不仅销往本市,而且远销到沂源、泰安、新泰等地。他们加工的豆腐皮已有20多年的历史,技艺也日臻成熟。其豆腐皮以其细腻、爽口有韧性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个只有200来户的小山村,家家户户搞加工。每户人家一年能加工黄豆4000斤,收入达到4000元。再利用豆腐渣养肥猪,每户一年平均三、四头肥猪出栏,收入也不下2000元。
高家岭村人杰地灵,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解放前村里办有私塾;1951年与玥庄村联办小学,孩子们到明庄读书;1957年村民自力更生建起了高家岭第一所学校,分2个全日制班和一个半工半读的班。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和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1983年春,经支部、村委研究,在村南新建14间瓦房、2间伙房、3间厕所,并配备了全部课桌凳的学校一处。同年秋天,一至五年级五个班和一个学前班全部搬进新校舍。如此大的投入,在这个经济并不富裕的小山村是破天荒的惊人之举。1997年2月原高家岭小学合并到里辛中心小学。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村中第一个大学生是高六长,1983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至2002年,已有大中专生近30人。
高家岭虽是一个较小的山村,但自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就有一家行医户,是祖传的中医。在四外八乡医道有名,这给村民的看病吃药提供了方便。1969年村里建起了自己的卫生室,并专门配备了中医和西医。20世纪90年代,村卫生室由个人承包。
高家岭村注重改善村民生活。针对村民吃水难的问题,2001年,由里辛镇党委、政府和莱钢总厂扶持,投资60万元,打深井、建水池、架设电线、铺设管道,使全村村民吃上了自来水。为发展民营经济,村委为特钢奶牛厂划出近20亩地,使其扩大再生产。为村里安排剩余劳动十多人。目前,全村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已达到六家。高军的建筑安装公司、村北的加油站、废品收购站、旅馆、饭店,都是致富的好门路。私营企业的开发,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高家岭村正以新的观念、新的姿态、新的步伐,为建设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山村而努力奋斗。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高家岭村附近有汶源风光区、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