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管理社区 | 隶属:三里河街道 |
行政代码:370281004042 | 身份证前6位:370281 |
长途区号:0532 | 邮政编码:266000 |
车牌号码:鲁B | 行政级别:社区 |
管 理 村
政区人口
管理村位于新城区东南部,胶州市市级机关办公大楼东南一公里处。南与香港花园接壤,北与高家台子村为邻,西靠温州路,胶黄铁路以西北东南方向斜卧在村东。全村223户,831口人,居住在40000平方米,15幢住宅楼内。
村庄由来 据了解清康熙33年(1695),郭、刘两家逃荒到此,终日到县城讨饭为生。有人问起他们是哪里人氏,他们无言以对,后经思考,因他们居住之处离县城5里,后再有人问时,他们随口答到,我们是城南5里宿。随着时间的推移5里宿就成了村名。后来,因为他们所住的地方,经常发生一些百姓俗称的“妖”事,又因村前一公里处立有景“妖”(要)村,5里宿人为了管“妖”,就想了个办法,改一改村名,立一个“管”字,管住景“妖”,希望以后不再发生“妖”事。于清乾隆22年(1758)将5里宿更名为“管”,后来沿革为管理。
经济状况 解放前,管理村是一个佃户村,地处一片盐碱滩,收成甚微,人们过着贫穷的日子。建国后,管理村经济比较落后。2001年,胶州市新城区开始建设,给村庄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三年多来,村两委抓住机遇艰苦奋斗,千方百计发展经济,将一个一穷二白的村庄,发展成一个年固定收入近400万元,全村固定资产上亿元,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为了增加村民的家庭收入,2002年,先后成立了建筑工程施工公司,绿化工程施工公司,机械化施工公司和水泥构件厂,增加了村民的就业机会,使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每年增收5000余元。为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村集体为60岁以下,60岁至69岁,70岁至79岁,80岁以上每人每月分别发放160元、260元、280元和300元的生活补贴。全村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并自筹资金成立了公益基金会。
管理村历来以农业为主。2001年新城区开始建设,给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到2003年村有大型挖掘机两台,运输货车两部。投资860万元建设了深圳路小学,投资600万元建设了青岛新日进幕墙有限公司。投资60万元,搞了100亩绿化苗圃,投资50万元,建成了种植养殖基地。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00万元,集体年固定收入400万元,人均收入7800元。
社会事业 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村庄精神文明建设。2004年,村投资32万元,建设了新的幼儿园,入托率达100%。投资20万元,建成了村娱乐广场和健身一条街。投资2万元购置了服装、道具和套鼓,成立了60人的秧歌队和23人的东方鼓乐队。2005年,投资10万元建成了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塑胶门球场。为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确保村民人身财产安全,投资17万元,布置了法律一条街,安装了闭路监控系统和周界红外线报警系统。
新中国诞生后,管理村的教育事业才真正发展起来。1958年8月村里正式成立了民办管理小学。1975年7月成立了管理联办中学(初中),1976年7月成立了管理中学。全村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自1977年回复高考制度以来,全村共有中专生25名,大专生13名,本科生5名。
村居建设 管理村解放后,经过了三次搬迁。第一次搬迁,是因为村民经过了1964年洪水的恐吓,为避免共青团水库溢水的威协,防止因地势底洼潮湿给村民带来的多发病,经胶县人民政府批准,于1965年至1975年历时10年,将原东邻池子崖村,南靠共青团水库,西靠怡云岭,北于庄里头村接壤的老村从东边全部迁移到西边0.5公里处,建设的新村。第二次搬迁,是因旧村宅基地所限,又加上南外环路(现香港路)拓宽,为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全体村民签名通过,经胶州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建设厅行文批准,于1992年开始,计划利用15年时间,全部迁移到离香港路以北一公里处建设新村。2004年4月1日,胶州市新城区开始建设时,已搬迁103户。第三次搬迁,是根据胶州市人民政府的文件精神,为配合新城区建设,于2004年5月至2005年元月,将村庄整体搬迁到管理新村——澳门花园。总投资5000万元,仅用了8个多月的时间,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了村民住宅楼、网点房和公共用房55000平方米。同时村集体为每家每户进行了精装修,安装了厨具、空调、太阳能、天然气、有线电视和电话等。村庄绿化、硬化、亮化都达到了市级一流水平,村民们安居乐业,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联系电话:86-0532-82201112
2015年2月28日,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管理社区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管理社区附近有莒国都城遗址、少海风景区、三里河公园、胶州艾山风景区、高凤翰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有胶州大白菜、里岔黑猪、胶北西红柿、柳沟小米、和睦屯西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