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三里河社区 | 隶属:三里河街道 |
行政代码:370281004023 | 身份证前6位:370281 |
长途区号:0532 | 邮政编码:266000 |
车牌号码:鲁B | 行政级别:社区 |
南 三 里 河 村
政区人口
南三里河村位于南关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5公里处,东与管理村相邻,北隔河与北三里河和东店子相望,西与花园村,南与九龙镇盛家庄接壤。全村1978年有耕地1250亩,现有耕地560亩,村东紧靠204国道,西有广州路,北有上海路,南邻香港路,交通十分方便。
村庄由来 据传宋代赵氏迁入立村叫赵家庄,也有人说赵家楼。《高氏族谱》载:元末利津人高伯通迁徙来胶州,落户于今胶州市胶西镇大行村。明初大行高氏二世二支高复明迁居南三里河村。刘氏于清乾隆年间(约1755年)迁入。胶城东关潘氏于乾隆晚期(约1795年)迁入。由于各姓的不断迁入,赵姓人已不占村内人口的多数,遂改村名为南三里河。现村中有高、赵、薛、张、韩、徐、刘、王、江、潘等10多姓,共405户,1376口人。其中高姓人口最多,有136户,48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6%。
经济状况 南三里河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庄,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经济作物是大白菜。南三里河(包括北三里河)是“胶白”主要发祥地和栽培种植基地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生产队和村民个人都大面积种植。每到11月份,供销社、蔬菜公司设桩收购,包装好用火车运往北京、天津、上海、青岛等城市。集体和个人都有相当可观的收入。每到春天,村民家家户户培植白菜种,夏季供销社收购,发往全国各地。有的村民背上菜种到外地推销。南三里河大白菜至今倍受人们青睐。2004年11月,“中国胶州大白菜生产基地”种植的无公害“胶白”出园时,以每斤3元(市场批发价每元7斤)的价格3天内抢购一空。
2003年,追回历届支部外欠资金30多万元,找回试验初中征地时漏掉的32亩土地,争回了胶州一中的务业权等。并注册了“三里河大白菜”,2004年“胶白”生产基地生产的无公害大白菜就创纯利80多万元。南三里河村处于新城区教育较集中的位置,一中、试验初中、中国海洋大学分院等,占用了大量土地,现全村仅剩560亩耕地。党支部和村委会针对这一现实,积极发展工副业和第三产业。村里集体办了制钉厂,注册了“三里河大白菜”、“三里河文化”商标,引进外资5家,鼓励村民办第三产业50多家,全村工副业总产值8000多万元,集体收入200多万元,2004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
社会事业 南三里河村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文明村庄,据传,明清时期学馆从未间断过,民国时期到现在教育更有长足的发展。南三里河文士高湘南出资办教育的事迹很值得一提。高湘南,张宗昌督鲁时任烟潍公路交通局长,卸印后,去青岛投主股创办双浮面粉厂,发财不忘乡邻,不久便回村投资办起私塾学校,招收南北三里河和东店子的高姓子女。民国时期,他根据形势的变化,将私塾改办成胶县私立槐阴小学,人们都称洋学堂,学国民政府统编教材。本村各姓子女均可自由上学,外村只收高姓的子女。学校校舍、课桌、凳等设施,办公经费,教师工资等全由他一人承担,学生不收学费。这所学校为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解放后,1949年春复学,小学一至四年级学生到北三里河初级小学学习。1967年村里投资创办了南三里河民办小学,1994年响应上级“合班并校”的号召,与北三里河、东店子、花园集资修建了现在的北三里河小学。1980年起,村办幼儿园从没间断过。目前全村幼儿入园率100%,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现在集体富裕了,除留足发展再生的资金外,还可拿出一定财力补助村民生活,如:每人每月20斤面,30元钱,春节和八月十五每人发鱼20斤,油10斤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再增加补助30到80元;幼儿每年补助杂费300元;考学的研究生补助3000元,本科生补助2000元,专科生1000元;村民丧事补助300元。
联系电话:86-0532-82210012
2019年12月12日,南三里河社区被授予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村荣誉称号。
南三里河社区附近有莒国都城遗址、少海风景区、三里河公园、胶州艾山风景区、高凤翰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有胶州大白菜、里岔黑猪、胶北西红柿、柳沟小米、和睦屯西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