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风炉村 | 隶属:大王庄镇 |
行政代码:371202107253 | 身份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明朝末年,周姓从周家洼(今寨里镇)迁来建村。据《周氏谱》记载,相传殷纣王时期,赵公明曾在黑脑山。建炉铸造兵器,并在该村位置上立风火炉烧炼仙丹。这个传说,流传多年,渐渐沿袭地名为“风炉”。有人立村后,就以地名为村名。明末又有人在村西立庄,遂分为东西风炉。村南有春秋时期冶炼遗址。东风炉村有周、焉、卢、张、李5姓,其中周、焉二姓户数较多。
民国初年,全县划分成10个区,区辖乡。东风炉村属水北区、公安乡;1941年,莱芜划分3县,东风炉村属莱北县12区;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建制,该村时属香山区;1951年3月,各区按地名称呼改为按数字称呼,该村属13区;1955年10月,各区复改用地名称呼,此时又归香山区管辖;1958年3月,莱芜县被划分为28个乡镇,东风炉村属大槐树乡;同年10月,大槐树乡改变为大槐树人民公社,下设管理区,东风炉村属大槐树管区;1959年2月,大槐树公社与大王庄公社合并后称为大王庄人民公社;1983年8月,莱芜撤县建市,东风炉村仍归大王庄公社大槐树管理区管辖;1984年4月,改人民公社为乡镇办事处,大槐树管区改为大槐树乡,东风炉村属大槐树乡管辖;2001年,大槐树乡与大王庄镇,合并后称为大王庄镇,东风炉村归大王庄镇大槐树管区管辖。
抗日战争时期,东风炉村人与敌人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1940年9月,日军在猪石槽建立据点。村民把粮食都藏到了大山上,夜间肩挑人抬送给了在山下的八路军。游击队也趁夜色利用地理优势频频偷袭敌人,使他们无法安身,-于1942年1月撤走。该村适龄青年积极报名参军,并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焉立功在解放埠村战斗中壮烈牺牲。该村焉中桂最早入党,1939年与周美亭、周美恒,建立该村历史上第一个党小组。
解放后,东风炉村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村民在党的领导下迅速掀起了大生产热潮:其中小麦产量1951年比1950年翻了一番,其它农作物的产量也都有大幅度提高。村民利用农闲时间,修垒堤坝、围堰、路桥,以最快的速度使农业生产走上了正规化道路。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也没向国家要过一粒粮,并无私支援其它贫困地区。这都是与村民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分不开的。1993年冬至1994年春,大槐树通往宅科的公路重新规划,按施工要求,需迁动近60户,137间房屋,其中一些房屋都是近年新建的。出人意料的是,村民们听说要为他们修公路,都舍小家,顾大家。仅3个月就完成了拆迁任务。他们主动上路参加劳动,平整路面,搬运土石,仅2个月就修完了村属的那段公路。道路的通畅,打通了南北要道,带动了一方经济,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
改革开放后,东风炉村更是走在了前面。1999年冬至2000年春,在市区两级有关单位的支援下,东风炉村为了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要在村东的山上修建一座容水20万立方的小水库。要修水库,先要修上山公路。村民们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锤打、炮炸、车拉,在石梁上开辟了一条“通天大道”。道路通了,水泥、沙子被运上了山顶水库的建设工地。为了在汛期来临前完成主体工程,村两委一班人和村民们吃住在山上,硬是在汛期前完成了一期工程。目前第二期工程也基本完工。“高峡出平湖”,细流润禾苗,从此,东风炉村的大部分土地,都能旱涝保收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东风炉村民国时期就办起了学校,是周围几个村的联合教育中心,招收邻村的学生。抗日战争时期-停课。解放后,恢复教育,东风炉小学仍收大槐树、东风炉、西风炉、道洼、姚家庄5村的学生。至此,东风炉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巩固率达到100%,中学巩固率达到99.96%。自恢复高考以来,该抟有54人考上大学,从村里出去的大学生中有4人获得博士学位,5人攻读硕士研究生。去年合班并校后,村民集资为村小学修缮了校舍,现在村里最漂亮、最豪华的房子就是校舍。
东风炉村的特产是板栗、柿子、核桃。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姜、蒜、桑园全面开花。全村生姜面积已达到575亩,大蒜面积达到l82亩,桑园面积达到127亩,有力地推动了该村的发展,填满了村民的钱袋子。前年,沉睡多年的石英矿也被开采出来,这又成为该村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在,东风炉村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人干,发家致富的道路,变得更宽广了。
现在你到东风炉村,会看到整洁的村落,秀丽的风光,怪异的奇石。,一片绿色的海洋。热情好客的村民还会讲给你许多古老的传说和新人新事,让人亲身体验到东风炉村的无限生机。
东风炉村附近有山东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莱芜战役纪念馆、莲花山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