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薄板台村 | 隶属:高庄街道 |
行政代码:371202003241 | 身份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薄板台村位于莱城西南13公里处,莲花山北麓。地处山区,北至马头崖,西至野店村,东邻蔺家庄,西南面与赵家岭村隔河相望,村南为田家林。耕地面积322亩,有118户人家,378口人。
据《张氏谱》记载,明朝末年张氏由杨家峪迁此建村。原名张家庄,因村旁多薄板石,民国初年改称为薄板台村。村中有张、刘、亓、赵、孙、李6姓。
据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新山乡,薄板台”。1941年,薄板台隶属新甫县野店区;1944年隶属新甫县汶南区;1945年10月隶属莱芜县汶南区;1958年隶属高庄人民公社;1960年至1964年隶属牛泉人民公社;1964年4月隶属高庄人民公社;1984年属高庄办事处;1985年属高庄镇;2001年属高庄街道办事处。
薄板台村历史悠久,人们世世代代在这块贫脊的土地上辛勤耕作,繁衍生息,和睦共处,过着充实、祥和的生活。这里历来以农业为主,主要出产玉米、谷子、高粱、地瓜。
薄板台村自莱芜有了0组织后,就成了党组织活动的地方。这里的人心齐,觉悟高,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该村曾是莱南县委所在地。王醒同志、孙参议、亓聘如参议,时常在村里与老百姓聊天,讲述革命形势,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现在谈起来,有些老人还记忆犹新。战争年代,村中有些仁人志士,抛头颅,洒鲜血,为革命为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亓振标参军4年多,后来在一次战斗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刘宪明参军后屡建奇功,曾任过航天部“七.一”部-,现已故。亓云玉参军后,为了躲避敌人,更名换姓为蔺子明,后任郑州和徐昌重工业局局长。解放战争时期,身为军属的王秀英,曾多次夜晚去田家林村,给当时驻扎在该村的解放军送饭,并送去了自己亲手做的鞋袜,都称她为“拥军嫂”。
薄板台村村民有着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光荣传统,解放前就有好多富户,在十里八村是有名的。旧社会穷富不均,贫穷人家占多数,要饭讨食、流离失所、饿死在路旁的都有。
解放后薄板台村在0的领导下,发扬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心治水,发展经济,生活越来越好。1974年与鲁家管区广大村民建起了野店水库,蓄水331万方,灌溉上千亩地,造福于一方人民。为了建水库,村民们舍小家顾大家,当时淹没土地120亩,经济树木万余株,搬迁20余户。因为村庄居水库上游,村民们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在上游建起3个小塘坝,能蓄水800多立方,扩大水浇面积200多亩。如今人们在水上建了大网箱,养上了鲤鱼、鲢鱼、大虾等。春天一到,鱼儿在水里活蹦乱跳,成群的鹅、鸭在水里游来游去,岸边的倒垂柳和山间的鲜花都倒映在水中,伴随着小羊儿的“咩咩”叫声,好一幅美丽的田园图画。水库四周建有苹果园、葡萄园、山楂园、千亩板栗园。成熟季节到处瓜果喷香,最多最好的还算花椒了,地头堰边,一排排,一行行,遍地都有花椒树。每当夏末秋初,人们都在忙忙碌碌地摘花椒。仅花椒一项,全村每年总收入都在十几万元,人均500元以上。
薄板台村如今是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上至山顶,几乎每块地都能进拖拉机。电话、拖拉机、摩托车几乎家家都有。条件好的买上了大汽车,吃水靠自来水,基本上是自流灌溉。最近两年,小流域治理和土地开发,又扩大了耕地面积上百亩。
薄板台村已成为文明之村,礼仪之村,文化之村,小康之村。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薄板台村附近有皇龙冠山水乐园、五福茶旅园、小三线纪念园、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乐饥斋楼、杨之梁烈士碑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