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关西坡村 | 隶属:和庄镇 |
行政代码:371202111203 | 代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关西坡村位于莱城东北29公里、和庄乡政府驻地3公里处。坐落于望鲁山脚下的山坡上。它北与青石关村近邻,南与官家村搭界,东有博莱高速路与之紧靠。全村总人口606人,耕地386.7亩。
据说,该村在明朝以前名为“井泉村”。盖因一马姓人家路经此地,路边一井泉之水清冽甘淳,遂在此安家落户,村名即以“井泉”而定。至明朝中叶,杨姓一大户携家小30余人口迁徙至此,在离马姓居处不远的西山坡上结草房数间,与马姓人家结伴而居。马姓杨姓两家交往甚密,马姓大人常呼小儿说:“走,上西坡老杨家玩耍去。”时日一久,“西坡”之名便愈叫愈响。加之,西坡位于青石关古道以西,后人便又在“西坡”之前添一“关”字,这样,便“井泉村”更名为“关西坡”村,并一直沿用至今。
村中除马、杨两多姓外,后又有刘、孙、梁等姓居民搬迁而来。至今日,全村共有五姓居民于此繁衍生息。
据明《嘉靖莱芜县志》、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关西坡村明天顺年间至清末属石马保所辖。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民国初期属石马区(第六区)。1941年莱芜划为三县,属博莱县;1945年恢复莱芜县原建制,属莱芜县常庄区。1951年称第十区.1955年称常庄区。1958年3月属常庄乡,同年10月属常庄人民公社.1984年属常庄办事处。1985年10月和庄乡建乡,属和庄乡至今。
历史上,由于关西坡村水源条件较差,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关西坡村虽然地亩不多,但土质却十分肥沃,一季庄稼只要有一场透地雨,便能够丰收。遇到风调雨顺的年景,家家户户打的粮可以吃上三年。故有“三年有一收,粮食无处盛”之说。
关西坡村民自古至今,性情纯朴,心地良善,多注重德行操守。一家有难,家家支援,或捐之以钱,或助之以物,古今多有体现。最有代表性的是,1986年,台胞杨志通回乡探亲时,向村中捐款2000元,资助乡亲,此亦可见游子故土难忘之情。古时,关西坡村人多喜好戏曲,晚上唱,白天也唱;闲暇时唱,农忙时也唱。每唱戏,家家必闭门锁户,前往观之。时人曾作评价曰:“关西坡人唱戏唱迷了,看戏看疯了,种地种荒了”。今日,此风已不复存矣。
抗战时期,日伪在青石关村设有据点时,对关西坡村多有骚扰。关西坡人积极投身抗战,与敌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39年,和庄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在5名0员中,关西坡村就占有2名(杨爱廉与田勤耕);1944年,土匪一部进犯关西坡村,将村里的青壮年抓起来,进行毒打。危急时刻,村中一青年妇女以卖豆腐为名,机智出村,搬来救兵,打溃了土匪,及时解救了众青壮年。同年,一八路军干部来村长杨金銮家了解情况,恰适此时,青石关据点汉0多人也来杨村长家办事,杨村长急中生智,果断将八路军干部藏在屋内天棚上,八路军干部安全脱险。另外,本村民兵队长0员杨进法,在被敌人抓去后,宁死不屈,直至英勇就义。
解放后,关西坡人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发生着变化:1958年,村民出工出力,在村南修建起中型水库一座,村中大部分农田得以灌溉。水库建成后,村民在坝顶立碑一块,以示纪念。1995年,村集体出资6万余元,让村民吃上了自来水。1997年,村里又硬化了进村路和村主街道,使村民彻底告别了过去的黄土路。近几年来,在现任村支部书记杨广山的带领下,民营企业、饮食服务业蓬勃发展。现在,关西坡村建有大型砖厂一座,金属制品厂两家,汽车修理厂两家,陶瓷印花厂一家,服装加工厂一家,旅馆、饭店32家。经济的发展,使关西坡村人奔上了小康生活。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对很多村民来说,已经变成现实。
关西坡村人口不多,但有多人是国家干部。田勤耕曾为山东省科学院副院长、党组书记;马廷远,从师级干部一直到河南省焦作市中州机械厂-;马学孔,曾任职广州市电信局局长;杨玉义,曾任莱芜市司法局局长……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关西坡村附近有左家峪观音堂、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