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和庄村 | 隶属:和庄镇 |
行政代码:371202111200 | 身份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据村碑记载,和庄建村于宋代因址在淄河北岸,曾名河庄。后取人和之意,改称和庄,明代曾在此设铺。明《嘉靖莱芜县志》记载,“和庄铺:县东六十里,铺司一名,兵夫二名。”
赵姓由日照迁入建村,后有侯、任、马、孙、王、崔诸姓迁入。其中侯、任、马三姓不知何去,现在村中有20姓,其中赵姓占60%,张、孙、崔、王其次。村民世代和睦相处,勤劳勇敢、民风淳朴。
据明《嘉靖莱芜县志》、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和庄乡在明朝天顺年问至清末曾属石马、杓山保。民国初称六区,下划为和庄、普通、啬泉三镇。1939年4月划归博山县,同年9月又归莱芜县,仍属六区;1941年春莱芜划三县,和庄,普通二镇并入常庄区,啬泉划入石马区,归莱东县管辖;1945年与常庄合为常庄区;1956年撤区划乡,设和庄乡,同年10月建立和庄人民公社:1984年3月设和庄、啬泉二乡,归常庄办事处所辖;1985年11月撤处并乡,和庄、啬泉二乡合并为和庄乡。和庄村隶属和庄乡。
《续修莱芜县志》载:淄水发源有三,源出麻峪者为最大。和庄河属淄河水系,源于小英章、大英章,境内长12公里,流域面积102.35平方公里,该河为季节河。为防止夏季洪水泛滥,疏通河道,1971年修建的和庄桥,雄跨在淄河之上,下设九个桥洞,长65米。为加固河堰,防止水土流失,1979年修筑两个拦河大坝。该河是河南边土地的灌溉水源。
早在宋代,村内建起东、西、南、北四门,用来抵御“长毛”。后来村民见匪患渐绝,遂不再续修。四门在1940年被拆除,至今只留有几段残垣。民国时期,老街上尚有赵家酒店、旅店,名噪一时。
抗日战争中,和庄遭受数次“流血事件”,百姓对日军无比仇恨。1939年腊月23日,日军飞机从济南起飞,经和庄西北珍珠山侵入,先后两次投炸弹11枚,炸死村民7人。1943年正月初一,日军一个22人小分队、警备队,正式盘踞在此,踞点设在东门外。当时村内72名0员带领百姓积极抗日。党员张兆正一身正气,只身混入敌营探取情报,不慎暴露身份,遭受严刑拷打,誓死不屈服,从容就义。还有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赵刚(字焕章)凭借家产招兵聚将,抗日救民。后任独立营营长,智勇双全,威震四乡,后在费县、蒙阴等地,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党员孙延田积极带头参加抗日,英勇牺牲于淮海战役。这村共有23人为国捐躯。如今72个党员仅留4人,且均已年逾80。
建国以来,和庄的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1954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社员共68户,社长是赵美桂。1956年转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又成立和庄人民公社。1968年,和庄村开始“农业学大寨”,村民改河造地。以补耕地之不足,整理土地300多亩。和庄村水源条件较差。书记王吉茂带领村民于1966年修筑北水库,1968年修筑南水库,1970年打了大口井,修了蓄水池,筑水渠300多米。
和庄村一直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高粱、谷子,产量较低。1964年村中搞起了试验田,将田地分成大畦播和小畦播合理密植,一亩地产量达到千斤。如今村中部分耕地按人均分完后,剩余有灌溉条件的良田又实行承包制,有的农户承包五六亩。产量提高,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每年都顺利完成公粮上交的任务。
和庄村的养殖业发展较早,早在1955年,村中办起了蚕场,种植200棵桑树,并派人到寨里学习养蚕技术,后来效益较差,-停办。1956年,村中养羊二三百只,因条件不适应,最终将羊全部卖给南文子。直到近年来,在大力发展私营经济、抓第三产业、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影响下,和庄村老人张敬东于1999年3月专程到莱州种兔繁育基地参观学习,并买回10只珍珠兔,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养殖技术。为解决好饲料问题,又从烟台购买优质牧草种子,进行种植。形成了种植、养殖一体化的模式,养殖场初具规模,收入颇丰。
1978年村中进行了果树承包,到1990年村中果园面积达500多亩。近年来,村民赵新波从报上看到了大棚种植凯特杏的消息,大胆尝试。如今,他的大棚杏已发展到500棵,市场销售供不应求,在他的带动下,现在和庄乡有十几户发展大棚凯特杏。在果树发展的同时,和庄人依地理条件发展了蔬菜种植: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等,特别是旱地西红柿,耐旱晚熟,色泽鲜艳,肉质厚,富含多种维生素,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和庄交通便利,在l982年兴起了买卖热。当时仅有20多人,他们靠人推脚踩跑莱芜、下博山、小打小闹搞贩运,初步尝到了甜头。1987年,青年农民王文国夫妇率先购买一台8马力三轮车搞贩运,不到3个月收入4000多元。在他俩的影响下,村里31对年轻夫妻先后买上了三轮车,春夏运蔬菜、水果,秋后贩花生,一年四季不歇车,个体运输业渐趋红火。
和庄村的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如今,村中各种车辆日益增多,拥有大型汽车48辆,四轮农用车120辆,三轮车26辆,装载机一部,出租车15辆,轿车6辆,摩托车300辆。和庄村的运输集团,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运销机制,买卖做到全省20多个县市。成为名副其实的“运输专业村”。
1990年村领导组织建起和庄村服务楼,赵灿利看准形势,与村中签定承包合同,服务楼生意兴隆。一批思想活跃的有识之士,也先后在二0五国道东西两侧投资建楼,主要从事维修,饮食服务业等。靠近淄河的是一条新建商业街,店铺林立,服装加工,装饰材料批发零售,维修业等。这里已建楼房30多幢。商业街与二0五国道交叉相连,成为和庄村商贸中心。
和庄村的教育发展迅速。1986年村人筹资22万元建起了和庄乡第一座教学楼。1997年又投资5万余元,配备微机、打印机7台,该校发展情况,被山东电视台《正午时光》作了专和庄村新建商业街题报道。和庄村幼儿园创办于1958年,当时,该园仅占用3间民房。1977年改建为和庄乡中心幼儿园,,总面积2750平方米。1990年,幼儿园建设又提高一个档次。园舍新颖,设备齐全。设有活动室、休息室、游艺室、储藏室等,配置了大型组合滑梯、飞机转椅、电子琴、手风琴、收录机等,小型玩、教具干余件,设施配套达到了标准化。1995年评为市级示范幼儿园。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2001年,该村考人大中专院校的学生70名。
和庄村生活条件,也一年一个样。1974年村中人用上了电。1995年村民全部用上自来水。1998年村内普及有线电视。1999年村中8条主要街道硬化成水泥路。2001年成为电话村。
和庄村由解放前不足700人的小村,发展到现在近1800人的大村庄,村民收入也由生产队时人均210元,增长到2001年的3200元,村民生活殷实富足。物质、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朴实能干的和庄人将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再创和庄村的辉煌前景。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和庄村附近有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战役纪念馆、莱芜龙山、卧云铺景区、莱芜笔架山景区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