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马杓湾村 | 隶属:和庄镇 |
行政代码:371202111225 | 身份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马杓湾村位于莱芜东北27公里,乡驻地东南5公里处。村东与淄博市石马镇田庄村接界,西与东平州村交界,南邻啬泉村,北与车辐南峪村相接。全村756口人,土地面积823亩。
据《袁氏谱》记载,袁姓于明朝中叶迁至此地建村,因见山谷中多是桃树、杏树,故名“桃杏村”。后有高、王、魏等姓陆续迁此。至清朝初年,以村西南马杓状湾改名为马杓湾村,现村中有15姓,袁姓居多。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常庄保•马杓湾。”又据《史志》记载:抗日战争时期隶属博莱县石马区;建国时1958年后隶属常庄公社;1984年隶属常庄办事处;1985年至今隶属和庄乡。
村中有一古建筑,名袁家门楼。大门楼东侧有三围粗古槐一棵,树身年久枯干,根部长成的新树,现已有10余米高。进大门楼向西是二门楼,二门楼内是一古朴典雅的四合院,房屋青砖小瓦。屋内四梁八柱,间墙木制,雕刻别致。
村中有一宽阔的场地,名为高家场。场内坐西向东筑就一高台。每逢春节、元宵节,全村男女老幼集结于此擂鼓敲锣、唱戏、舞龙、耍狮、踩高跷、划旱船,尽享其乐,至今方兴不衰。
该村小学始建于民国二十年。袁心照、袁心平兄弟二人为当时村中的有识之士,尤擅长书法,曾在此置办村塾。村塾坐落在马杓湾的边沿,燕子来湾边衔泥,鱼儿在水中游嬉,村塾倒映水中,美景令人陶醉。袁心照触景生情,挥笔于村塾后墙书“燕飞鱼跃”四字,字道劲有力。马杓湾水源自村西山顶文口崖。汛期来自文口崖的洪水,经过山洞从马杓湾喷涌而出;平时,细水溢出,从村中小河向东流去,汇人淄河。潺潺流水,四季不断,这条小河把村庄分为河北、河南两部分。
该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袁心忠、袁寿桃、高云普、毛友田、袁寿明等,为抗击日寇、解放全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建国后,利用集体的力量,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植树造林,全村绿化面积达80%以上,给后人留下了一片青山碧水。1975年,全村用上了电。1976年在县水利局的支援下,打机井1眼,水量50m³/小时。
1985年村两委投资5万余元,在村东重建新校,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2002年该校合并到平州小学。自恢复高考以来,村里考上了20多名大中专学生,有的大学毕业后成为医学院的教授,并且发明创造了胎儿监护仪,获国家专利;有的担任军事学院后勤部长;有的从事国家高科技研究工作;有的从事行政工作;有的从事企业管理,有的从事教育工作。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马杓湾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走上了小康之路。1988年用上了自来水,2000年安装了电视信号插转台,2001年有100余户安装了电话。2002年招商引资,深圳老板梁传金投资50余万元在村东建成一座美术琉璃厂。
马杓湾村,古风犹存,又有艰苦创业精神,将来一定能成为莱芜山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2019年6月6日,马杓湾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马杓湾村榜上有名。
马杓湾村附近有左家峪观音堂、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莱芜战役纪念馆、莱芜笔架山景区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