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杓山村 | 隶属:苗山镇 |
行政代码:371202105234 | 身份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之战即在杓山一带发生的。《辞海》注解:“长勺,古地名,春秋鲁地,因商遗民长勺氏居此而得名。故址在今山东省莱芜市东北。”
据村碑记载,明洪武年间庞氏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村南有山名杓山,以山名村,因址在杓山以东,故名东杓山。现在的东杓山村还包括下五里桥、小东庄、卖饭岭3个自然村。全村有陈、庞、李、刘、吕、乔、张、宋、田、赵、王、魏、苏、吴、孙、周、冯、闫、于、景20姓。
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勺山镇•东杓山。”据《莱芜市苗山镇、见马乡组织史资料》记载,1936年5月至1941年东杓山村属老六区抗日民主政府管辖;1941年5月莱芜分为莱北、莱东、新甫三县后,本村属莱东县杓山区;1942年8月莱东县与博山县合并为博莱县,遂隶属博莱县辖;1944年7月又改为莱东县;1945年10月恢复原建制,该村属莱芜县苗山区管辖;1951年1月莱芜县改地名区为数字区,东杓山属六区;1955年10月由数字区改为地名区,仍属苗山区管辖;1958年3月撤苗山区后,东杓山属于龙角乡;同年10月,又归属苗山公社;1984年4月东杓山属苗山办事处杓山乡管辖;1985年11月从苗山办事处中分出见马乡,东杓山归见马乡管辖;2001年见马乡又并到苗山镇后,东杓山村属苗山镇。
解放前,种植业是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仍填不饱肚子,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但民风淳朴,村民都能自觉地互帮互助。20世纪30年代初,天降暴雨,庄南边的十几户村民房屋被洪水冲垮,全村人出工出力为十几户村民建了新房,这就是现在的小东庄前身。
该村处于泰、莱、博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商旅不断,村中有著名的南店和北店,为过往商旅提供饮食和住宿。南店下边的石板路上,车辙印有5厘米深,10厘米宽,可以想象当年的繁华景象。现在这条小道已被平坦的新公路所取代。
该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6人牺牲。1941年的燕子山战斗,当时军队驻扎在东杓山、西杓山、兰子、陡峪等周围十几个村庄中。战斗前,村民为部队提供粮食、住处,为他们放哨,送情报;战斗打响后,村民自发组织小车队,担架队帮助部队运送0弹药和抢救伤员,对解放军成功阻击从博山赶来支援的-的部队,起了重要作用。抗美援朝中,该村闫友祥积极报名赴朝作战。
在20世纪6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热潮中,该村修水库、水池,改河造地,对山、水、林、田、路,村进行综合治理。先后在1968年至1970年修建了旱沟子、石门子、泉子沟、响水湾水池和东峪水库。1974年至1975年又修建了响水湾水库。1976年由当时杓山管区的11个村庄共-建了梨行水库。1974年村南改河造地100余亩。1973年在旱沟子、东山沟建两处果园。1975年建立了印刷厂、电焊厂,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3年该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部分村民又在坐马岭开采铁矿石。
进入20世纪90年代,农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生活转变。1990年修建了自来水管道把水引到村内,挑水不用出村。1997年又铺设管道,把水引到了村民家里。全村半数以上的村户安装了电话,缩短了与外面世界的距离,为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东杓山村人,正在为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富裕的新山村而努力着。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感谢网友"悬崖游子"分享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