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连河村 | 隶属:鹏泉街道 |
行政代码:371202004206 | 身份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据《邹氏谱》记载:明崇祯年间,邹姓建村。邹姓茔地在北孝义村南,占地十大亩。后又有时、李、胡、刘、亓、吴姓(现已消失)迁此。据说有个姓连的员外,家中有一湾,常年满溢,河从湾出,南流,称连河。建村后以河名村。后来村庄多了,依方位冠以“南”字。南连河村各姓氏相处融洽,民风纯朴,世代相传。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东厢保•南连河。”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华家庄•东连河。”据《中国0莱芜市莱城区办事处组织史资料》记载:1939年9月至1941年因袭旧制,该村属莱芜县一区;1941年春改划入莱东县孝义区;1942年6月并入龙崮区;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原建制后,属汶阳区;1950年6月归入矿山区矿山乡;1951年矿山区改称第一区;1955年十月复称矿山区;1958年3月划入孝义乡;同年10月,改属孝义人民公社;1968年属孝义管理区;1982年1月改矿山公社为城关镇;1985年11月后属孝义乡;1993年1月莱芜升为地级市后,属莱城区孝义乡;2000年孝义乡归人风城街道办事处;2002年10月22日经济开发区设立鹏泉街道办事处,南连河村隶属鹏泉街道办事处至今。
民国三十二年,东连河空前饥荒,村民外出逃难,仅剩十几户。当时政府将村民召回南连河,但回来的很少。
战争年代,南连河人一边生产,一边积极地支援、参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战期间,党员胡步行、李贯臣、沙桂兰(17岁入党)都是抗日组织的骨干。他们白天下地劳动,晚上秘密开会,或破坏敌人前进的道路,或给抗日游击队送信送情报。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40多户人家,就有二十几名青年参加了抗日组织。
解放战争中,该村也为“支前”立下了汗马功劳。著名的莱芜战役就以此作为大后方。1947年我49军就驻扎在这里,得到了村民的鼎力援助。连河的河沙下面也无数次埋藏下了人民军队的口粮和武器。全村老老少少都跟人民军队一条心。解放战争中,村民积极支前。特别是1946年的“大动参”,有四名适龄青年踊跃应征入伍,为国捐躯。
土改时期,把地主的土地分到各户,农民自由耕种,经济有所发展,村民生活有所改善。
1953年,本村成立“互助组”,后进入“初级社”,由朴务头、南连河、北连河、杨家庄、毕家庄组成一个社,称“连崮社”。三年后,自负盈亏,东连河、南连河独立出来,合并成一个行政村。
大炼钢铁声势浩大,文化革命轰轰烈烈,村干部因“走资本主义道路”遭到批斗。生产停顿,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损失。
“农业学大寨”开始以后,本村深翻土地,兴修水利。到1991年为止,全村土地全部深翻一遍。水利方面。1980年初,一期工程打地头小机井32口。在施工期间,当时的莱芜县委曾在此召开“挖小井用水”现场会,并将此做法在全县推广。20世纪80年代末,又挖小井一批,加之后来个人挖井和1990年村里所挖三口大机井,全村共有水机井50余眼,彻底解决了全村的农田灌溉和人畜用水。
改革开放以来,本村经济快速发展,商业、建筑业、养殖业、经济作物种植业都兴盛起来。1990年至2000年,该村种姜、养蚕、养猪的户数逐年增加。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1998年至1999年,村里又在村西路旁挖斗形高深度蓄水池一个,保证了经济作物的浇灌。
1999年,村里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同年,该村在村西划出10亩土地建养殖小区一处,现已有五家养殖场落户其中。2000年,该村共种黄烟50亩,葡萄100亩。如今电厂运煤路南连河段已成为葡萄长廊。
建村至民国初年,南连河由于村小,本村的教育设施建设是一段空白。
民国三十二年左右,南北连河在北连河王其林的主持下建房五间,作为学校(旧址已建民房)。解放初期,曾建立“识字班”、“农民夜校”等。1980年,南连河村在村南建小学一处,为土房,后在“拆除土台子,黑屋子”的号召下,重建砖瓦房八间,大院一所,是该村最早的砖瓦建筑,当时的市教委予以很高评价。
在南连河这块肥水沃土的滋养下,在淳朴民风的熏陶下,南连河人培养出了一代代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
现在,南连河人均年收入3000元,各家房舍翻修一新,布局整齐,民富村强,其乐融融,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南连河村附近有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战役纪念馆、莱芜龙山、卧云铺景区、莱芜笔架山景区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