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胡家庄村 | 隶属:雪野街道 |
行政代码:371202008236 | 身份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胡家庄村位于莱城西北36公里、镇政府驻地西12.5公里处。村东北是望米台村,西与章丘市搭界,东南为侯子沟村。现有可耕地815亩,236户,720口人。
据《齐氏谱》记载,明代中叶,刘姓从刘白杨村迂此建村,当时村北槲树成林。曾名槲家庄,后谐音为胡家庄。以刘、善两姓最名。
明天顺年间,胡家庄一带属北乡的雪野保和西乡的王石保,沿袭至清末;民国初年,属十一区、八区所辖;1941年,莱芜划为莱北、莱东、新甫三县,胡家庄属莱北,同年撤乡(镇),划大区为小区,以区辖村,胡家庄村属香山区。1945年10月,三县合并,复称莱芜县;1951年3月,莱芜县改地名区为数字区。胡家庄村隶属十三区;1955年10月,莱芜县又恢复地名区,胡家庄村隶属香山区;1958年3月,撤区划乡,胡家庄村属大王庄乡;同年10月,上游人民公社成立,胡家庄村归上游公社;1984年4月,上游公社改为上游办事处,胡家庄村隶属上游办事处安子湾乡;1985年11月,上游办事处分为上游、雪野、鹿野三个乡(镇),胡家庄村隶属鹿野乡;2001年,撤乡并镇,上游镇、雪野乡、鹿野乡合并为雪野镇,胡家庄村隶属雪野镇。
胡家庄由于地处山区,长年缺水,农作物靠天下雨灌溉。为了改变缺水的状况,确保农业丰收,村两委决心大兴水利建设。胡家庄水库始建于1970年,从红哨子村至胡家庄村呈狭长形,占地200余亩。几十年来,
因村庄地处水库下方,为保障安全,从1997年开始,实施村庄搬迁。至1998年搬迁完毕。此次搬迁腾出的空闲地仅沿河两岸500米狭长地带,就开发了75亩田地,种上了莱芜大姜,仅此一项即人均增收400余元。
胡家庄虽自明朝中叶建村,但其历史源渊,可追溯到唐代。据传,唐时,有人在村北造铜钱,有炉状遗址,现被水库所淹没,深深埋于库底。村西哑巴沟内有两个山洞遥遥相视,传说是古人采铜遗址,后人称为“憋虎洞”,起始年代不详。解放后,1959年铜矿开始开采,1960年停产。I998年,重新勘探后,村委引入资金,开采至今。
本村地处革命老区,人民的热血肥沃了这方热土。抗战时期,在泰安军分区地下党员陈棉夫、李新一领导下,游击队员及村民,与日本鬼子进行了勇敢机智的斗争。民兵队长苗茂龙,只身摸敌人岗哨,缴获枪械若干。两名赶集的村民杀死鬼子兵1名。与此同时,人民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0员李新一被捅死在老槐树下,身中八刀。有两个村民在反“扫荡”中被敌人打死。村民刘玉记为保护进村的八路军,被鬼子活活打死。鬼子的残暴行径,激起了人们不屈的斗争。他们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捐物献粮,拥军入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都有胡家庄人积极参与。胡家庄的儿女为革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有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霍爱全、张山祥、刘洪祥、苗茂才等。人们将永远怀念他们。
胡家庄村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解放前,以姜传讯、刘吉刚为代表的老剧团在十里八乡都很有名气,他们的剧团一直演到章丘埠村。前些年,村里组织了“文艺宣传队”、“莱芜梆子”、“京剧”等文娱团体,办得轰轰烈烈。
胡家庄人一向重视教育。1939年村中即设了第一所小学,房屋两间,紧临关帝庙,教师李新一,设国文、算术、写字课。1974年到1980年设小学和初中班。1982年重新建校,校舍已达标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本村考上大中专学生共计16人。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胡家庄人都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从1964年到1993年,雪野水库、东平湖的修建.0九公路的修筑、六七四电厂的建设,都洒下了胡家庄人的汗水。改革开放以来,村中公路改造,架设了3座桥梁,修建了几十公里的环山路,人们都付出了极大热情和辛劳。现在村中铜矿、石英粉厂、预制板厂,经营得红红火火。村中经济正在工农业并举的大路上迈步向前。
勤劳善良的胡家庄人坚信:明天会更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胡家庄村附近有官正九龙山景区、莱芜孔雀山、文昌岛景区、西抬头抗日烈士纪念碑、房干生态旅游区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