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前郭庄村 | 隶属:杨庄镇 |
行政代码:371202109215 | 身份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张里保•前郭庄”。据陈氏碑记载,明朝万历年间陈姓由河北省迁此,郭姓早居,以姓名村为郭家庄。因重名,冠以前字,改称前郭庄。
据《莱芜市志》记载,1937年前,前郭庄隶属寨里大下保,后来改为张里保;民国初,取消保建制,改为区,前郭庄村隶属水北区管辖;1953年村里成立互助组,1954年有32户加入初级社,1957年成立高级社,这时与后郭庄村合为一村;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隶属张里管区管辖;1961年又分为两村。隶属杨庄镇至今。
前郭庄村人在抗日战争年代,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前仆后继,敢于牺牲,有4名青年战死沙场。身经百战的老革命朱伯恒同志,于1946年参军,参加过十几次战斗,多次受伤,荣立战功;参加过淮海战役,负重伤后,离开部队,荣获二等甲级残废,后来评残定为三等甲级;新中国成立以后转本县工作,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了几十年,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伤情在身,生活难以自给,但不向国家伸手。
本村也有不畏-,仗义执言的人。解放后,“李云事件”,就是其中一例。现今,村民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各项工作都位于乡镇前列。2002年缴纳公粮17.3万公斤;费改税后,农民更加倍努力,为国家多做贡献。
前郭庄村人素以“忠厚老实”著称。他们与人交际,诚实守信,受到了邻村村民的一致好评。前郭庄村几十年前就盛产大马,畅销全国各地。随着农副产品的增收,大蒜面积达1200亩,生姜300亩,其它经济作物300亩。本村也办起了不少农副产品加工厂,其中最出名的当数年轻有为的陈文田的“文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和韩兴杰创办的姜蒜出口收藏加工厂。他们不仅自己富了,也带动了全村人走上了富裕路。
刘金泉是个有名的“大富户”,种着50多亩地,还开办了个木材加工厂,每年收入4万多元。1993年,盖起了前后出厦、宽敞明亮的房屋。刘金泉虽然富了,但他不失劳动人民的本色,克勤克俭,仍然亲自经营着50多亩岭地,天天在地里忙活。刘金泉家有个特殊的成员——朱清伦。1994年,孤独老人朱清伦无人照管,刘金泉把他接到家,管吃管住,每年还给他零花钱。人们问他:你地里活这么多,妻子又长年有病,你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刘金泉诚恳地说:“俺家有这个传统,我父母就曾经赡养过范镇的一位孤身老人,并为他送了终。再说,我年轻时在青岛警备区服役5年,退役后当过6年小学教师,受党的教育和培养这么多年,这样的事俺应该办。”村人称赞,其精神的富有远远胜过物质的富有,非寻常人可比。
前郭庄人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崇尚礼仪。相传,本村曾有一位7岁中举的神童,当然这无可考证。1928年时,前郭庄就有一所古老的小学,位于村西大街以北,校门是石狮子把门的门楼,进门是一座关帝庙,作为教师的办公室。办公室门前悬挂着一个古钟(据说是德国人制造的),庙前墙东侧有一棵笔直茂盛的刺柏树,树东是长40米、宽25米的校园。校园四周筑有3米高的围子墙。这所古老的旧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不少的优秀人才。
旧学校早巳拆除,1983年,前郭庄村委集资8万元建起了一座标准化学校。学校坐落在村西头沥青路北面,占地4600平方米,有5个教学班,在校生191人。学校随着向素质教育转轨,改善了校园环境,教师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学校投资兴建了比较完备的仪器实验室、音体美器材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学校本着向国家输送高质量的优秀人才的目标,在抓好硬件设施的同时,下大力气抓软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多次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自高考恢复以来,年年有高才生考入各大专院校。
前郭庄村人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无论是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丰富的活动项目。1950年至1966年间,村里爱好文艺的20来人组成剧团,春节前一个月,以团长朱清吉、朱清信为首的一伙人集合到学校教室排练节目,自愿参加,不要报酬。从正月初四至正月初八,每天演两场戏,上午一场,晚上一场。有一年从正月初四一直演到正月十五。最受欢迎的戏剧有《大辕门》、《权忠孝》、《全家福》和《天仙配》等。剧团还被邀请到外村演出,丰富了群众的生活,加深了乡亲们的感情。
前郭庄村,将来一定更加繁荣昌盛。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前郭庄村附近有张里街遗址、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莱芜战役纪念馆、莲花山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