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方松街道 | 隶属:松江区 |
行政代码:310117003 | 身份证前6位:310117 |
长途区号:021 | 邮政编码:201600 |
车牌号码:沪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33.81平方公里 |
方松街道是上海市市郊“一城九镇”建设中的“一城”——松江新城的组成部分。
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宜人;道路纵横,交通便捷;经济繁荣,文教发达;居住小区云集,人居环境优美;是松江这座国际花园城市的核心区域。
改革开放以来,在构筑上海近郊现代化城市圈进程中,方松人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奋发进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历史地理
方松街道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1°03′、东经120°12′;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古“冈身”以西,是上海地区平原成陆较早的部分;位于太湖流域洼形盆地,地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沈泾塘衔接辰山塘,在方松地区中部南北向穿过;张家浜在方松地区北部东西向横贯。东北距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约30公里,北面距虹桥国际机场不足25公里。东面隔通波塘,与中山街道相望;南面隔沪杭高速公路,与岳阳街道和永丰街道为邻;西面临油墩港,与松江出口加工区B区和佘山镇为邻;北面抵辰花公路,与佘山、洞泾两镇接壤。辖区图形呈梯形,东西最宽处约6.4公里,南北最长处约5.5公里,总面积33.81平方公里。
本区域属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四季分明。全年年平均气温15.6度;降水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166.1毫米;日照充足,常年平均日照1848.3小时;无霜期长,年均无霜期223天(数据为1971年~2000年间30年的平均值)。
方松之名,源于1997年5月动工的方松公路(青浦方家窑至沪杭高速公路松江收费站,后改名嘉松南路)。
方松地区历史悠久,约在5300年前,就有先民在广富林一带繁衍生息。1959年以后,广富林遗址出土了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崧泽文化(晚期)、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及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周朝、春秋战国、两汉、晋、宋、元等朝代的大量遗物;其介于良渚文化与马桥文化之间的考古文化, 2006年6月被命名为广富林文化,对研究长江流域的古文明和研究主体为移民城市的上海历史有突出的价值。
方松地区在唐代、宋代和元代属华亭县。明代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后,分属华亭、青浦两县。清代顺治十三年(1656年)后,分属娄县、华亭县和青浦县。民国元年(1912年),华亭、娄县合并为华亭县,民国3年(1914年)华亭县改称松江县:方松地区分属松江(华亭)、青浦两县。1954年,青浦县佘干区划归松江县,方松地区始由松江一县(区)管辖,沿袭至今。
方松地区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唐宋以降,陆润玉、曹时中、陈子龙等以文学名重松江,杨豫孙、周吉士、蔡鸿业等以清廉传世云间,陆娟、范志超等以不让须眉的作为留名青史,民族英雄陈子龙和烈士王治文、孙根明等及“平安英雄”汪洋以为民捐躯的美名为后人景仰。
1997年以前,方松地区没有独立的行政建置,分辖于茸北、洞泾、佘山、仓桥和天马等镇,是一个以“三农”为主要特征的江南水乡。农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也有三麦、油菜、棉花、杂粮和蔬菜、瓜果种植。50年代后,本地区农业逐步走上机械化和电气化。各大队(村)的粮食亩产从50年代的322公斤至350公斤之间提高到90年代的803.7公斤至860公斤之间。60年代前,出行尽是泥路,过河多为木桥;60年代起始有机耕路、简易公路和水泥钢筋桥。千百年来,饮水取自河浜,燃料来自稻禾柴草,照明依靠蜡烛油灯;60年代起农户始用电灯,90年代逐步用上自来水,部分家庭用上瓶装液化气和电话。70年代出现队办工业,90年代村办企业近170家,从业人员1645人,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1997年以前,方松地区教育分别由分辖的有关镇(公社)负责。区域内有小学10余所,中学分校2至3所。方松地区的小学教育经费1987年比1957年增长15.12倍,国家负担每名小学生费用从1957年的14.03元增至1987年的141.05元,增长9.05倍。1987年国家负担每名中学生254.3元。1988年教育分级管理后,实行乡镇教育经费包干,征收农村教育事业附加费,按照年收入1%开展教育集资,改善办学条件。90年代,分辖方松地区的几个乡镇分别建立教育奖励基金会。方松街道建立以后,加大了对方松地区各类教育事业扶持投入的力度,2003年~2005年累计投入教育事业经费26.13万元、助学帮困基金400万元。
1997年以前,方松地区的文化体育事业分别由分辖的有关镇(公社)负责。各大队(村)有文艺演出队、故事员队伍,镇(公社)将电影放映延伸到各大队(村),各大队(村)都有电话可通。1997年以前,方松地区卫生事业分别由分辖的有关镇(公社)负责。卫生和疾病防治落实到大队(村)负责。80年代,农村全面推行合作医疗,农民防病治病有了基本保障,小病可在大队卫生室就近就医,大病则到公社(镇)卫生院或县城医院治疗。
陈子龙墓为纪念明末抗清义士陈子龙所建,位于方松街道广富林社区管理站(原广富林村)。整个墓地占地两亩,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内建有陈子龙墓碑。石碑四块,上面刻着陈子龙生平事迹及其本人的雕刻……详情>>广富林古文化遗址(GuangfulinGuwenhuaYizhi)位于松江县佘山镇广富林村北。遗物分布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1959年发现,1961年、1979年两次发掘,采集与发掘到新石器时……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