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港村 | 隶属:石湖荡镇 |
行政代码:310117116 | 身份证前6位:310117 |
长途区号:021 | 邮政编码:201600 |
车牌号码:沪 | 行政级别:村 |
1949年5月13日,松江解放后,废除民国时保甲制。建立村政权组织。五段自然村建五段村,新浜自然村建新浜村,北前自然村建北前村,俞家田与西庙浜自然村建俞庙村,唐梓浜单独建唐梓村,隶城西区长浜乡(1949年10月,五段、新浜、唐梓、俞庙村从金山县划入)。
1953年5月,各自然村先后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各互助组相继合并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初级社),五段村互助组合并建红星初级社。1955年,新浜和唐梓浜村建成长乐、长兴、南星、新业等4个初级社,北前村建新前初级社。1956年,红星、长乐、长兴、南星、新业等5个初级社合并建红星高级社,新前初级社转为新前高级社。1957年12月,松江县撤区并乡,红星和新前2个高级社隶城西乡。1958年9月,城西乡建红旗人民公社,当时采用军队编制,公社设团,以下设片为营,红星和新前2个高级社为第五营,设6个连。1959年撤消军队编制,以原高级社改为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下设生产队。红星大队下设五段、小红星、储家、南星、南中、新浜、张家、北浜、里浜、唐梓、中心、油车、外浜、张家浜等14个生产队;新前大队下设东前、北前、北前街、东村角、南村、李塔汇、金祥、梅家埭、洋泾浜、秦洋浜等10个生产队。文革期间,大队行政机构改称为革命委员会,各生产队设政治、生产和贫下中农协会三套班子。1970年1月,复原一套行政机构。
1978年3月,松江县划分公社,原红星和新前大队划归塔汇公社。同时,红星从长胜大队划入俞家田2个生产队后分为东港、新汇2个大队。新汇大队辖里浜、油车、外浜、桥南、施家桥、胡家宅、长北、长江等共8个生产队,东港大队辖五段、东港、储家、高宅、南星、南中、新浜、张家、北浜、新生等共10个生产队;新前大队划出4个生产队建公社种籽场后,下辖李塔汇、南村、北前街、东一队、西一队、东村角等6个生产队。1984年4月,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各生产队为村民小组。1998年7月,撤新前、新汇、东港村建东港村。
东港村传统农业以种植粮食为主,三麦、油菜和其它经济作物,根据各户需要种植,一般很少出售。1956年,试种双季稻。1959年大面积扩种稻麦和油菜3熟制。1963年,大面积试种棉花,原3个大队共种植350亩,单产皮棉80公斤左右(1994年停种)。1978年,原新前大队种植香料“熏依草”(1982年停种)。1983年,农业生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9年分田到户承包。1999年,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个人与村签订协议一式4份,个人、村、镇、区各执1份查存。
1965~1996年,东港村原3个大队先后创办3个大队机电厂和钣金、冲压件加工、胶木电器、机床附件、医疗仪表、纺织机械、喷烘漆、球网及东港联营厂等13个企业。1978年,共完成产值85万元,税利9.25万元。1988年,完成产值1000多万元,税利114.75万元。1997年改制时,先后有6个企业停产和歇业,7个转制为民营企业。
东港村副业生产始于1953年,首先发展家庭副业——草织品,全村有300多台套草包织机,年产草包20多万张。1958年生产大队办集体养猪场。1962年后,各生产队相继办集体养猪场。1970年,部分生产队饲养蛋鸭。1975年,生产大队和部分生产队办肉鸡饲养场。1978年,发展集体和家庭养殖长毛兔及棒针编织,为集体和个人增加了经济收入。
1978年,部分农民开始翻建楼房,到1994年,全村民宅全部改建为2~3层楼房。据不完全统计,人均住房面积达30多平方米。
1985年,乡村道路改造为砂石路,到1993年,全村完成改建水泥路25条,总长3.75公里。
1980年,原东港、新汇和水产大队合建自来水厂,是塔汇公社农村居民率先饮用自来水的单位,1993年,与镇水厂并管,村小水厂停办。
1991年,部分农民装接家庭电话,到2001年基本普及。
1999年,有线电视进入农家,2004年,全村农民基本普及收看有线电视。
2006年,村、组集体经营收入219.7万元,家庭经营总收入1708.5万元,可分配净收入总额1360.5万元(其中农民务工收入623万元),人均分配8837元,劳均14109元。年内享受农保退休156人,征地养老508人,小城镇保险退休41人。
1992年,原东港、新汇村被评为“区文明单位”,1994年,原东港村评为“市农口系统文明单位”。2000~2006年,先后被评为市“文明村”、“整洁村”和“安置三峡移民工作先进集体”、“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东港村附近有上海欢乐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上海方塔园、上海影视乐园(上海车墩影视基地)、上海月湖雕塑公园等旅游景点,有松江大米、顾绣、仓桥水晶梨、农家土糕、叶榭卤蛋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