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平凉路街道 | 隶属:杨浦区 |
行政代码:310110006 | 身份证前6位:310110 |
长途区号:021 | 邮政编码:200082 |
车牌号码:沪 | 行政级别:街道 |
人口数量:约10.45万人 | 人口密度:29603人/km2 |
辖区面积:3.53平方公里 |
平凉路街道位于杨浦区西南部,东以杨树浦港为界与大桥街道相邻;南与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隔江相望;西以大连路为界与虹口区接壤;北以长阳路为界与江浦街道相毗,是本区的行政中心,区委区政府的所在地,也是杨浦区的门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大连路隧道、地铁4号线和12号线相继开通,使平凉从过去较为边陲的区域转变为联络浦西及浦东的枢纽位置。
辖区面积3.5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数近10.45万人,居民户数3.5万户,来沪人员1.04万人。街道下辖23个居委会。
根据区委要求,原平凉路社区(街道)党工委正式更名为平凉路街道党工委。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街道党工委将紧紧抓住杨浦建设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机遇,继续发扬“四敢精神”,不断提高“五种能力”,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和公共管理上来,全力以赴抓落实、抓推进,努力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街道先后荣获全国敬老模范单位、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上海市平安社区、上海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上海市创建学习型社区达标单位、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优秀社区、上海市无燃煤街道等国家、市、区级各级荣誉称号数百项。
上海开埠前,地境属上海高昌乡。清同治二年(1863年)划入美租界。同治八年(1869年)9月为英美租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英美租界合并称公共租界。民国34年(1945年)抗战胜利,隶榆林区。1960年属杨浦区。
地境原系黄浦江边荒僻农村。清代嘉庆至同治年间,先后形成杨家宅、浜湾斗、左家宅等自然村。
同治八年辟筑杨树浦路。至民国19年共筑有巴特维亚路(今平凉路)、华盛路(今许昌路)、韬朋路(今通北路)等11条道路。
地境水陆交通便利,中外客商纷至沓来,开设工厂。光绪十七年(1891年)官商创办华新纺织新局和伦章造纸局。光绪二十一年,英商开设怡和纱厂。光绪二十六年开办瑞瑢船厂。道路、工厂的兴建,人口激增,推动住宅建设。光绪三十四年天主教会在韬朋路建造房屋八埭以及光明里。至民国22年。房地产商在境内共建61条旧式里弄。其中包括公大、苏伦、裕华、恒丰等工房,面积27万余平方米。之后,苏、皖等地农民来沪谋生,大量搭建棚户简屋,形成大片棚户区。
宣统二年(1910年)境内商店集中在太和街。之后,八埭头成为公共租界东区商业中心。光绪三十三年,韬朋路东建有三星牛奶场。宣统二年,杨树浦路建有菜场。民国9年,开设福康典当。民国10年在巴特维亚路、汾州路口开设菜场,提供摊位。民国13年后,当铺、南货、百货、绸布、鞋帽等商店林立。著名的有同保康药店,沪东状元楼菜馆。民国17年建成平凉菜场(今沪东购物中心)。民国26年前,开设了老大同南货店、丰泰百货店、三泰米店、天然浴室等9家,并开设如意楼茶馆。1949年前,布店有协泰祥、大荣祥等11家,钟表店有天福祥、久康等7家,百货业有同新、九云等8家。尚有茶馆、戏院、书场等文化设施。八埭头一带,入夜,灯火通明,热闹异常。附近有耶苏堂、天主堂、私人家庵和世恩义务小学。日伪时期,房屋遭破坏,耶苏堂迁出,小学停办。市场一度冷落。抗战胜利,始逐步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