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西王村 | 隶属:南市镇 |
行政代码:610481104214 | 身份证前6位:610481 |
长途区号:0910 | 邮政编码:712000 |
车牌号码:陕D | 行政级别:村 |
西王村在清乾隆年间叫辛王村,民国时期叫兴旺村,1950年后谐音西王村,至于为何叫兴旺村,村中老者概不清楚,更无从考证。
村民姓氏以杨、刘、张姓为主,其余少许为程、鲁、等姓氏,均为该村老住户。
西王村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归阡丰乡公所管辖, 1950年该村实行土地改革归第四区北市乡管辖,1952年开展查田定产归第四区管辖,1954年归南市区管辖,1956年归三韩乡管辖,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归跃进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归三韩人民公社南市生产管区管辖,1961至1967年归南市人民公社管辖,1968年至1979年归南市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管辖,1980年至1983年归南市人民公社生产管理委员会管辖。1984年政社分设,成立西王村村民委员会,归南市乡人民政府管辖。1996年撤乡建镇,归南市镇人民政府管辖至今。
西王村自1950年以来历任党支部书记、大队长、村主任:
党支部书记:刘质、刘辉、鲁江华、刘新安、杨建玺、杨志峰、刘建武、杨志学(2013年至今)。
大队长、村主任:刘晓社、刘岗、刘东风、程耀、刘启胜、刘生德、程军、刘德厚、刘保晋、张景贵、刘小松(2013年至今)。
西王村现存古庙一座,供奉三国时期的神医华佗,1949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立古会,纪念神医华佗。2002年,村民自筹资金将华佗庙重修。三间大殿坐南向北一色青砖灰瓦,甚为肃穆庄严。院中有一古老的大槐树,据传说,这棵古槐为神医华佗亲手所植,原植古槐已枯死,现存的槐树是从原来的古槐根系生长出来的“子槐”,树粗1米,高15米,巨大的树荫将整个院落遮盖得严严实实。相传神医华佗路经西王村时,在此歇息,为一方百姓治病,后人为此建庙纪念。解放前,村西还有菩萨庙、马王庙,村南有侍郎庙,村中间有老爷庙。民间传说,古代有一位神仙下凡救世,普度众生,后神仙升天,人们为了感其恩德在村中修庙祭祀,这座庙就是现存的菩萨庙。村庄周围有城墙,城墙有东、西、南三个城门。另外,村西、村北各有古槐一棵,两棵古槐现在仍然根深叶茂,树冠遮荫蔽日,巍然屹立。另外,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村中还有一古会。村中还有大汉冢两个,小汉冢一个,据传是汉武帝官员陪葬墓,无法考证。
西王村名人:
刘智才(——1958年),革命烈士。兰州军区骑兵团战士, 1958年 9月在平叛中牺牲于青海省久治县。
刘工会,1962年生,中共党员。曾任兴平市商业银行行长、彬县商业银行行长、咸阳市商业银行副行长。
刘西荣,1964年生, 曾任兴平市宗教事务局局长。
民国十七年 (1928年),兴平自春到秋,滴雨未下,井泉涸竭,渭水断流,车马可由河道通行,多年老树大半枯萎,夏收不到二成,秋季颗粒未收,赤野千里。省会麦价每300斤增至30银元以上。村民无钱买粮,树皮、草根采掘已尽。村中树木多赤身枯槁,遍野苍凉,残不忍睹。
民国十八年 (1929年),关中灾荒,小麦无收,秋收不及二三成。8~9月间,天仍亢旱不雨,种麦又复失时,人心惶惶,村民外出逃荒者不计其数。1930年(民国十九年),陕西从十七年起,至十九年冬,三年不雨,六料未收。全省灾情以兴平、武功、扶风、乾县、礼泉、咸阳……等及渭河北各县尤为严重,加之兵匪交织,实乃十室九空,饿殍遍野,为祸之惨,空前少有。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7月,霍乱(俗称虎列拉)蔓延县境,沿村逐户暴恶惊人,死亡无数。据村中老人追忆“村人当时死亡达1/3以上,棺木售尽,全用草席卷掩埋。”当时关中西部有这样一句歌谣:“早死有人埋,迟死被狗吞”。这5年过后,全村仅剩不足百户,700多人。1934年,村民自愿捐款建造华佗庙,想借神医之威驱除温病,以保子孙后代永世安康。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西王村人的安康生活终于到来了。首先是政府加强了农田基础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于1958年5月至11月,建成渭惠渠北高干渠。主要渠道除北高干渠外,还有兴一、二、三、四、五支渠。其中兴三支:由南留村抽水站输水,向北经礼道村、周便村东、西王村西,拐向东经南市、北市村北、申都村南、大南村南、入秦都区。全长24.10公里,设计流量1.58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78.802亩。1965年,随着“一平三端“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的全面实施,打井形成高潮,以公社为单位,配备打井技术员1名,井架一副,组成打井专业队。1974年,打井再次形成高潮,由土原下的浅水井(30~40米)向土原上深水井(200米)发展,从此西王村的土地得到了全部灌溉,旱涝保收,粮食产量比解放前翻了5倍。
近年来,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新农合工作稳步、健康、持续发展,新农合覆盖率100%,进一步提高了参合农民的受益面,受益面达80.8%。
改革开放后,西王村以杂果栽植、粮食生产为主导产业。2000年,养殖业异军突起,南市镇在西王建立了“绿色猪”示范小区基地,村中百头以上养殖户12户,年出栏达5000余头,成为南市镇养殖大村。
近几年,由于果品价格低迷,致使部分村民有了发展新产业的想法,为此,西王村17户果农将苹果园进行处理。目前,全村核桃栽植面积已达一千亩,2009年,建成南市镇优质核桃示范基地。
西王小学于20世纪七十年代建校,目前教师10名,学生120名。新建的村委会办公室5间,面积158平方米,还有21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场地,并配有健身器材。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室及办公设备齐全。2012年建立农家书屋,订阅报刊20多种,书籍3000余册。村内成立了锣鼓队、秧歌队。村内配有卫生所1个,医生2人。目前,电脑、有线电话、有线电视、互联网使用的户数为260户、80户、270户、100户,入户率为56%、30%、57%、21%。
2008年首先修通从“兴礼”路和连接村庄的三条通村路,接着,又将村内8条街道全部硬化,道路总里程8.9公里,街道全部实现水泥硬化、柿子树绿化。全村占地2637亩,居民主要为砖混二层楼房;道路两旁都装有路灯,安全饮水均到户,并配有垃圾清运车与4名清洁人员,保证垃圾天天清运,村内美观整洁。全村使用沼气改厕200余户,广场、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良好。2008年10月,建成了占地1500余平方米的兴平首家农民门球活动场所,引得各级领导前来观摩视察。
2006年荣获兴平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村”。2008年 西王村也被评为兴平市“文明生态村”,2011年,荣获南市镇“环境卫生整治先进村”。
西王村附近有丁兰墓、汉武帝茂陵、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杨贵妃墓、兴平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有兴平辣椒、兴平关中黑猪、兴平大蒜、荞麦面鱼子、兴平醪糟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