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夏门村 | 隶属:夏门镇 |
行政代码:140729103 | 身份证前6位:140729 |
长途区号:0354 | 邮政编码:030600 |
车牌号码:晋K | 行政级别:村 |
在山西省晋中市境内,与长治、吕梁、临汾三市的接壤地带,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夏门村。地处太原盆地南端的夏门村,居住人口1400余人,用地面积约63公顷,是灵石县夏门镇政府驻地。在国家大力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工作的时代背景下,夏门村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及特色,正焕发出勃勃的发展生机。
夏门村主要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年间,居住于此的梁氏家族是当时灵石县的四大望族之一,官宦学士众多,工商财力雄厚,因而古村落选址、布局及营建极为讲究。目前古村落中半数以上的建筑群为明清时期的山西传统建筑风貌,古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现有保存完好的院落6组共60余幢,窑洞、传统民居千余间。窑上建窑、院中修院、窑窑相通、院院相连,是夏门古村落建筑环境的一大特色。加之诸多造型雄浑、雕饰精湛的庙宇、祠堂、牌坊、店铺等,共同构成一个城堡式的古建筑群。
夏门村的百尺楼(清朝御史府)、关帝庙(清朝知府院)、对碑滩摩崖石碑三处历史文化遗产于1974年被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村落内还有韩信墓、秦王岭、老生寨、雀鼠谷以及大夫第、深秀宅、惇叙祠堂、祭祖堂、家庙、关驿、文昌宫、竹林书院、“志矢柏舟”牌坊等多处独具特色且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
灵石县夏门村已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夏门村主要建筑始建于明朝,在此居住的梁氏家族是当时灵石的四大旺族之一,族内官宦学士众多,工商财力雄厚。村里现有的古村落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的院落共60余幢,其中半数以上的建筑群为明清时期的山西传统建筑。民居内窑窑相通、院院相连,街、巷连通且有暗道相连,除方便交通和藏匿外,还具排水功能。此外,村内还有多处文物与历史遗迹。目前,该村正按照已编制完成的古村落保护原则进行修缮和保护措施。
灵石县夏门镇夏门村是一个依山傍水城堡式古村落。汾河在这里曲折而行,汾水自东向西绕村而去。汾河转弯处是龙头岗。夏门古堡就建在高高的龙头岗上。这里风景秀丽,堡内建筑雄伟壮丽,在清代嘉庆年间撰修的灵石县志中,将“夏门春晓”定为“灵石八景”之一。
“夏门”的来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山西有一句著名的民谚叫“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说的是相传夏禹治水时凿开“灵石口”(即今夏门村所在地)导引汾河水流入黄河。清代诗人李先达《夏门道中》云“峭削夏门道,疏排禹力神”,就是引用此典故。后人为了表达对夏禹治水功绩的纪念和感激之情,特将此处命名为“夏门”,“夏门村”由此得名。
夏门村的兴盛,与史称“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梁氏家族的发迹有着密切关系。夏门梁氏的始祖梁福山于明代嘉靖年间由陕西渭南迁入夏门村居住。梁家初以佃耕为生,渐渐自耕兼商,后靠办粮店发家,家境渐趋殷实。梁氏家族崇尚诗书,仕宦传家,明清两朝族中先后有185人在朝为官,其中五品以上-66人,三品以上-18人,成为当地历史上显赫的名门望族。
夏门古堡虽经历了400余年的风霜雨雪,有部分人为的拆毁、自然的侵蚀,但始终没有改变原有的格局,仍然完整保存了原有的街巷、院落、堡墙、堡门等。
修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百尺楼是夏门标志性建筑,曾是当年梁氏家族赏景和会客之处,众多文人雅士都留下赞美诗词。
不少来过夏门古堡的专家学者都发出赞叹:这是一座神奇的古堡!
2006年11月,夏门村上榜第二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008年10月14日,夏门村入选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2年12月17日,夏门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夏门古堡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晋中市西南端、灵石县境、夏门镇域,始建于明朝万历中期,终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历时三百余年。累积建成以城堡式建筑群为核心区的民居建筑。夏门古堡建在秦王岭的龙头岗上。自汾……详情>>
夏门村附近有夏门古堡、红崖大峡谷、石膏山、灵石王家大院、翠峰公园等旅游景点,有灵石荆条蜂蜜、灵石油糕、灵石骨累、和和饭、黄条条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