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和布克赛尔县 | 隶属:塔城地区 |
行政代码:654226100 | 身份证前6位:654226 |
长途区号:0990 | 邮政编码:834000 |
车牌号码:新G | 行政级别:自治县 |
人口数量:约5.78万人 | 人口密度:2人/km2 |
辖区面积:28783平方公里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位于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边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的一个边境民族自治县。217国道的柏油公路快捷方便地边通着县城与自治区首府。县境东接福海县,南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与昌吉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沙湾县毗邻,西南接石油城克拉玛依市,西以白杨河为界与额敏县、托里县相连,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北隔赛尔山与吉木乃县接壤。
行政区划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辖2个镇、5个乡:和布克赛尔镇、和什托洛盖镇、夏孜盖乡、铁布肯乌散乡、查干库勒乡、巴音敖包乡、莫特格乡。县境内有:伊克乌图布拉格牧场、那仁和布克牧场、巴嘎乌图布拉格牧场、布斯屯格牧场、兵团一八四团、砂吉海矿区。县人民政府驻和布克赛尔镇。
历史沿革
县名因和布克河、赛尔山(萨吾尔山)而得名。“和布克”系蒙语,其为“梅花鹿”;“赛尔”系马背的意思,山形似马背。
在先秦时期是塞种人的游牧地。宋朝时属西辽汗国,称为霍勃(火孛),是历史文献上出现最早的该地地名。元末,该地属斡亦剌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的游牧地,称霍博克萨里。1757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该地属塔尔巴哈台大臣管辖。民国4年(1915)在和什托洛盖设县佐,属塔城道。民国18年(1929)将该县佐改为和什托洛盖设治局。民国31年改名为和丰设治局,民国33年(1944)升格为和丰县,并从和什托洛盖迁往和布克赛尔。隶属塔城专区。1954年9月10日成立了县级的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区;废除了“和丰”旧名,恢复“和布克赛尔”原名。1955年改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968年后隶属塔城地区。
1977年成立和布克赛尔镇。
2000年,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辖2个镇、5个乡:和布克赛尔镇、和什托洛盖镇、莫特格乡、查干库勒乡、铁布肯乌散乡、巴音敖包乡、夏孜盖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7775人,其中:和布克赛尔镇 10057人、和什托洛盖镇 12511人、夏孜盖乡 2574人、铁布肯乌散乡 3474人、查干库勒乡 4120人、巴音傲瓦乡 2251人、莫特格乡 3502人、砂吉海矿区虚拟镇 2396人、查斯托洛盖兵团农师煤矿虚拟镇 3511人、伊克乌图布拉格牧牧场虚拟乡 3363人、那仁和布克牧场虚拟乡 2576人、巴嘎乌图布拉格牧场虚拟乡 1125人、布斯屯格牧场虚拟乡 2369人、查干屯格184团虚拟乡 3946人。
草场和畜牧业资源
和布克赛尔县是以牧为主的县。全县天然草场院面积为142.5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41.87%。草场类型多样,有牧草植物600余种。
全县林地面积1.3万公顷,活立木总畜积量变4万立方米。北部赛尔山分布有西伯利亚落叶松林,面积1736公顷,蓄积量82756.2立方米。其中幼林474公顷,占27.3%,这部分森林是本县北部山地主要水源涵养林及用材林基地。
矿产资源
和布克赛尔县这片神奇的土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初步探明的有:煤、石盐、石膏、粘土、蛇纹岩、铬、金、铁、铜、铀、石油等20种矿产,矿产地共65处。上述矿产中正被开发利用的不煤、石盐、膨润土、石油、铬、铁等8种。
和布克赛尔县的优势矿产主要是煤、石盐、膨润土、石油。
煤炭资源是和布克赛尔县的主要能源矿产,分布于本县中部和什托洛盖盆地和南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夏孜盖以南中新生代陷下的盆地中。开发利用的煤炭资源分布于白杨河——和什托洛盖——库化铁布克一带。
和布克赛尔县盐矿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固态湖盐以上部盐壳及湖盐矿层赋存。液相矿床以表面卤水及晶间卤水赋存,伴生有钾、硼、镁等。
和布克赛尔县夏孜盖西南经新疆石油局1992年12月勘探发现,到1997年8月底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亿吨,属于整装亿吨级油气田。1995年3月进行了开民试验,1996年投入正式开民。到1997年8月底累计钻井113口,新井投产109口,日暗原油3000吨,年内原油生产能力达到110万吨。
除上述优势矿产外,和布克赛尔县境内还有芒硝、石英砂等潜在优势矿产。
民族
美丽富饶的和布克赛尔大地上生活着哈萨克族、汉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等民族。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指引下,各族人民在建设祖国边疆的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动人乐章。
名胜古迹
和布克赛尔县美丽富饶,山川秀丽,景色迷人。雄伟的噻尔山像座色彩斑斓的巨大屏围,和步克河、白杨河静静地流淌,阿吾斯奇夏牧场,群山环抱,郁郁葱葱,水草丰美,松树沟避暑胜地,高山流水,苍松翠柏,风光旖旎。县境内有阿尔格勒气泉、魔鬼城、戈壁绿坪、阿吾斯奇等名胜古迹。
1771年土尔扈恃人在首领渥巴锡及策伯克多尔古的率领下,历经千山万水,克服艰难限阻,辗转回归祖国,完成二十世纪人类历史最后一次长途迁徙。200多年来,回归的蒙古人民与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和布克赛尔县草原文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来 ,自治县依托资源、地缘优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优势资源战略,加快推进了现代农牧业发展,初步开成了以原盐 、煤炭、建材、化工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文化旅游及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已形成“北牧、中工、南农”的产业格局。2006年,全县完成县内生产总值6.27亿元,增长21.2%,其中,一产增加值1.64亿元、二产增加值2.64亿元,三产增加值1.99亿元,一、二、三产比重为26:42:3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7亿元;完成本级财政收入5.54亿元,同比增长79.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增加311元,达到3570元。今后一个时期自治县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立足矿业开发,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两大核心目标”,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现代农(牧)业的发展路子,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县域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打造工业强县、财政富县、文化名县,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的预期目标是:县生产总值达到7.56亿元,增长18.5%。其中,第一产业1.79亿元,增长7.15%;第二产业3.33亿元,增长24.14%;第三产业2.44亿元,增长20.61%。地方财政收入6.38亿元,增长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810元,增加240元以上。完成地方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增长3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亿元。
展望未来,和布克赛尔人将继续发扬“依托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团结求实拼搏,勇于争创第一”的和布克赛尔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和布克赛尔这颗准噶尔盆地上的明珠更加灿烂,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