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董村村 | 隶属:曹娥街道 |
行政代码:330682002 | 身份证前6位:330682 |
长途区号:0575 | 邮政编码:312000 |
车牌号码:浙D | 行政级别:村 |
向"一优二高"迈进的农业
董村自1956年组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来,一直是上虞农业生产先进单位。以种植水稻、麦类和油菜子为主,兼种棉、麻、茶等经济作物,同时发展渔业、畜牧业和山林生产。自1990年以来,粮食亩产连续3年超吨,1992年粮食亩产达1070公斤。其他种植业、养殖业全都获得丰收,1992年纯农业收入达122万元。
村为浙江省农业机械化试点村、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试点村、上虞市吨粮田工程建设指挥"方"。现已走上以工补农、以工建农发展农业的新路子。配备早稻工厂化育秧设备,有机动插秧机2台、稻麦联合收割机2台、开沟机2台;全村现有机耕路4890米,手扶拖拉机基本上能到每块田头;架设有138档农用电线,极大多数田块只要用一根电缆线打稻机就可使用;农田灌溉设备齐全,有固定抽水机20台,船装抽水机2台,大小潜水泵9只,4310米渠道多数采用水泥铺浇的渠道。平均每年投资近10万元用于农业,采取贴粮贴肥政策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5户种粮大户承包土地170亩。同时,选择农技基础比较好的10户农户为示范户、重点户,做到以点带"方",以"方"促面。为促进农业生产的更好发展,建立农业服务队,搞好产前、产中、产后"三供、五统一"的社会化服务,即实现统一供种、统一繁育、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服务。全村农业基本实现田块格子化,沟渠网状化,操作机械化,服务社会化。
1992年下半年开始,与上虞市外贸单位共同投资开发114亩蔬菜基地,现已建造10个蔬菜大棚,主要生产适时蔬菜和出口蔬菜,种植各种辣椒、番茄、黄瓜、西葫芦、黑大豆等,同时试养乌骨鸡、白鸽、野鸭、牛蛙、河蟹等,发展养殖业。"一优二高"农业正在形成。
以纺织印染为主的工业
董村的工业起步于1976年,当时村里用仅有的4000元集体资金,购买6台旧织机,在3间泥墙屋办起上虞县樟塘人民公社红光大队织带厂。1978年后,以织带厂为支柱,村工业得到迅速发展,至1992年初步形成纺织、印染、五金、塑料、建材等5大行业,其中纺织印染比较齐全。全村有集体工业企业8家,以上虞织造印染总公司为龙头,下辖上虞市布厂、上虞巾被织带厂、华达漂染有限公司、浙江虞兴织造有限公司、浙江佳鸿漂染有限公司、浙江虹达染整有限公司、预制品厂、五金塑料厂等,工业固定资产达4850万元。上虞织造印染总公司为浙江省轻工业厅归口企业,省级重点骨干企业,厂房面积达6.5万平方米,有职工近千名。董村立足科技兴厂、兴村,全村现有科技人员100名,其中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8名,采用重奖有功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同时聘请无锡、宁波等印染大企业科技人员,帮助提高企业素质和产品质量;企业已初步形成以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纺织、印染、检测、机械、电器、维修、安装等技术工人为基础的成梯次科技队伍,增强了先进设备、工艺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自1990年以来先后从德国、瑞士、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引进具有8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的电脑控制的全套和无梭织带设备,并从香港引进羊毛、兔毛、棉纱、麻纱等高档纱线的染色工艺,为开发高、精、尖新产品创造良好条件,使染出的纱线、织出的面料色泽鲜艳、手感滑润、牢固、耐磨、耐蚀,企业因而成为省外贸高档纱线染色基地。1988年,引进外资500多万元,创办上虞县第二家中外合资企业华达漂染有限公司。1989年,创办中外合资年产值达600多万元的虞兴织造有限公司。1991年,陆续引进外资1471万元
董村村附近有曹娥庙、陈溪风情小镇景区、上虞二都杨梅生态园、上虞覆卮山景区、上虞长塘桃花源等旅游景点,有二都杨梅、上虞黄瓜、越瓷、盖北葡萄、谢塘黄花梨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