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5]
81、桐屿街道
    桐屿街道位于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是台州市“绿心”规划中心区,2002年4月由建制镇改为街道,是台州中心城市“三区五镇”之一,它东倚路桥城区,南邻螺洋,西连黄岩城关,北接椒江东山,境内道路纵横,河道错综,交通十分便捷。50米宽的104国道穿境而过,全街道现辖2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人口32790,总面积33.01平方公里。办事处驻羊山居民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甬台温铁路桐屿段、台州市恩泽医
82、括苍镇
  括苍镇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处括苍山北麓,永安溪畔,历史悠久,文化发达,风光秀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临海市西部一座文化沉淀深厚的名镇。全镇现有总面积156平方公里,人口4.32 万,现辖47个行政村。巍巍的括苍山,绵延起伏,丰厚博大。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6米,系浙江东南第一高峰,是二十一世纪曙光的首照地和最佳观测地。山上有米筛浪、跑马坪、道场基、仙人基、九台沟、钻天岩,以及华东唯一的高山风力
83、城南镇
  城南镇位于市境南部,镇政府驻地文学路,距市政府驻地太平街道6公里。西北接坞根镇,北连太平街道,东北界石桥头镇,南与玉环县接壤,东南濒海。由原大闾镇、岙环镇、横山乡合并而成,镇域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7.58万,辖76个行政村。城南紧临温岭市区,交通顺畅便捷。 城南物产丰富且颇具特色,是“中华名果”温岭高橙的主产区,被誉为“中国高橙之乡”,锯缘青蟹、玫瑰露桃等一批特色农产品久负盛名,行销各地。现已
84、大麦屿街道
    大麦屿街道位于玉环县西南部,濒临国家二类口岸——大麦屿天然深水良港。全区陆域面积70.93平方公里,人口5.37万,下辖6个社区、48个行政村。开发区建于1992年6月,1993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建区以来,开发区人在“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思路的指引下,锐意开拓,奋发进取,实现了港口开发、招商引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近年来大麦屿
85、龙溪乡
  天台县龙溪乡位于天台县西南部,总面积70.8平方公里,属七山半水分半田,工业基础薄弱,人均收入只有二千多元,村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和外出打工为主,收入增长缓慢。   为利用龙溪乡水资源丰富,水源优良,气候适于特种水产养殖业的优势,作好山水文章,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是摆在乡政府面前的一项课题。   2002年该乡以优惠的政策进行招商引资,引进温岭王彦淮来龙溪乡创办龙溪淡水
86、南屏乡
  南屏乡地处我县南部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全县五个相对贫困乡之一。全乡现有人口1.76万人。其中外出人口占三分之二以上。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经济有了明显的起色。截止2001年底,工农业总产值5000万元,税收入库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0元。建成了1500亩下辽村杨梅现代示范园区,面积已发展到5000亩,1500杨梅基地已成林,年总收入达200万元。按
87、田市镇
  仙居县辖镇。1950年建田市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0年改镇,1992年李宅乡并入。位于县境中部,永安溪南岸,距县城13.4公里。面积92.8平方公里,人口2.6万。临(海)石(柱)公路过境。辖岩塔头、新屋、田垟湖、水各、上溪、后湖、田头项、后项、田市上街、田市下街、吴桥上、溪头、东周、官岭坑、大溪陈、上新屋、吴桥下、东园、下加庄、下新屋、前溪、垟岙、水口山
88、沙柳街道
  2013年,撤销海游镇、沙柳镇建制,设立海游街道、海润街道和沙柳街道;继续保留蛇蟠、亭旁、花桥、横渡4个乡镇沙柳街道办事处设在原沙柳镇政府办公楼,管辖范围为原沙柳镇所辖的34个村。沙柳街道所辖范围为沙柳镇行政区划,面积48.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76万。三门县辖镇。1949年建旗门乡,1950年改沙柳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3年由宁海县划归三门县改沙柳乡,1985年改镇。
89、碧湖镇
  碧湖镇史称“西乡”,是浙西南地区一个交通便利,城镇设施比较完善的千年古镇。整个镇区依瓯江北岸而立,省道龙丽线和丽浦线在碧湖交汇,南通福建,北上衢州。全镇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东与青田县章村乡交界,南与大港头镇 毗邻,西与高溪乡、松阳县联溪乡相连,北与水阁街道交界。距城区20公里。 碧湖镇是莲都区的第一大镇 ,1998年被 列入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被确定为浙江省136个省级中
90、仙渡乡
  仙渡乡地处莲都区东北部,与缙云县接壤,西面与双溪接壤,距城区24公里,330复线穿乡境而过,目前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全乡总面积6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826.5亩,山林面积70285亩,辖15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130个村民小组,4225户,总人口12293人,2001年人均收入2417元。.
91、八都镇
  龙泉市八都镇地处浙闽边界,距龙泉市区23.6公里,全镇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人口2.5万,辖29个行政村,118个自然村,是龙泉市第一大镇。该镇交通便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川秀丽,人才辈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龙泉市重要的产粮区,青瓷的重要产地,萤石矿储量占全国1/4,有毛竹林7.3万亩,是龙泉西南部商品流通的重要集散地。近年来,八都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大镇、工业强镇
92、方山乡
  方山乡地处浙江省青田县东南面——瓯江之滨,背靠温州,接壤瓯海与瑞安,交通通讯十分便捷,离青田县城只有20分钟、温州50分钟的路程。辖11个行政村,总面积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717亩,林地26055亩,草地15096亩。是著名的“华侨之乡”、“田鲤之乡”、“小康之乡”、“全求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省级生态示范乡;省、市级教育强乡;省级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方山四面环山
93、祯旺乡
  青田县辖乡。1949年建祯旺乡,1955年吴畲乡并入,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位于县城西北部,祯旺港过境。面积84.6平方公里,人口0.6万。有祯(旺)祯(埠)公路。辖吴宅、山寮、祯旺、上垟、吴畲、陈须、三十岭、谷甫、应章9个村委会。企业以杂木加工、林业综合加工、折椅、锯板、铸造等厂为主。农业以水稻、小麦、番薯为主,特产油茶。1939年曾绍文等在吴畲一带建立0党支部
94、安溪畲族乡
  云和县辖乡。1958年建立温溪畲族乡,1959年分置温溪管理区,1961年改为公社,1989年复为乡称安溪畲族乡。位于县城南,距县城6.5公里。面积33.5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下村、木樨花、黄处、下武、黄家地、严山、上村、东岱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造纸、竹木加工、粮食加工为主。农业主产水稻。林产松、杉、毛竹。.
95、竹口镇
  竹口镇位于庆元县西北,东与四山乡相邻,西与福建省松溪县交界,南和屏都镇毗邻,北与黄田镇接壤,竹口溪流经全镇,因溪得名。全镇面积171.9平方千米,辖16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1.1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9788人,人口密度为76人/k㎡。竹口镇距县城32公里,距丽水200公里,省道龙后线贯穿全镇9个行政村,交通便利。1987年12月改为建制镇,1992年5月由原竹口镇、黄新乡、三坑乡扩并而成。辖区
96、前路乡
  前路乡位于县东北部。乡政府驻地前路,在县城东北23公里。乡以驻地村名。东界仙居县,南连三溪乡,西接东方镇,北邻壶镇镇。面积43.3平方公里。2926户,9245人。其中非农业146人。辖21自然村,分设15村民委员会,82村民组。建国初称景云乡,1956年与漳溪、石井2乡并为三合乡。1958年为壶镇公社三合管理区。1961年改称三合公社。1981年从三合公社析出单独建立前路公社。1984年改称前路
97、龙洋乡
  龙洋乡位于遂昌县西南,距县城72公里。东倚王村口镇、龙泉市岩樟乡,南邻龙泉市住龙镇,西靠柘岱口乡,北与黄沙腰镇、蔡源乡接壤。乡人民政府驻内龙口村梅树洋。全乡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7公顷,林地面积14689公顷。乡境属重点林区,据1989年调查,全乡活立木蓄积78.83万立方米,居全县首位,年产杉、松、阔叶等优质木材万余立方米。主要矿藏已查明的有银石、萤石、花岗石等矿藏。2004年全乡辖
98、象溪镇
  象溪镇于1992年建镇,相传有巨石似大象雄踞于松荫溪畔而得名。这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新兴城镇,地处浙南桃花源入口,浙江绿谷腹地,距离县城21公里,东临板桥乡、裕溪乡,南邻云和县,西连大东坝镇,北与西屏镇、三都乡接壤。地处北纬28?9?—28?36?,东经119?12?—119?20?之间。南北宽16.6公里,东西约14公里,全镇地域面积124km2,耕地面积6972亩,山林面积14.5万亩,总
99、家地乡
  家地乡位于县南。清属四都,民国20年(1931)属张坑乡,归第五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芎岱乡,1984年改今名。乡人民政府驻家地村,海拔430米,距县城31公里。面积49.6平方公里,东邻雁溪乡,东南界福建省寿宁县,西南与庆元县接壤,是县内僻远边境山乡。辖家地、梅山头、谢坑、石壁、坪坑、芎岱6个村民委员会,17个自然村。人口616户,2571人,其中畲族2人,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
100、毛垟乡
  毛洋乡位于县西南。清属四都,民国20年(1931)设乡,属第四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毛洋乡。乡人民政府驻毛洋村,海拔325米,距县城37.5公里。面积57.3平方公里,东倚大地乡,南界庆元县境,西接欲炉乡,北邻沙湾镇、英川镇,辖毛佯、库头、燕安、上坑头、沙洋、炉西、陈坪等7个村民委员会,30个自然村,人口1094户,4688人,其中苗族4人。黄秀自然村处黄秀尖北麓,民国24—26年间,闽东红